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第三章 最美風情

    第三章

    最美風情

    天開之功與人造之美并不沖突,反而會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最美風情。除了連綿無垠的綠色草原,這片土地上的兩大湖泊更得長生天的青睞,庫蘇古爾湖與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情同手足,喜歡跟著季節隱藏自己的秘密,烏布蘇湖不但擁有迷人水景,還是一片野生動物的天堂。甘丹寺、額爾德尼昭寺、成吉思汗廣場、闕特勤碑等一些銘刻歷史的建筑和古跡,則是人類留下的珍貴印記。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得益彰,成為每個國家引以為傲的旅游資源。

    最大的寺廟甘丹寺

    甘丹寺位于烏蘭巴托西北部,是蒙古現存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蒙古最大的一座寺廟。它于1838年由蒙古最高轉世活佛第四世哲布尊丹巴主持修建,烏蘭巴托市的前身庫倫就是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為城鎮。因其獨特的宗教魅力與一脈相承的寺院文化,甘丹寺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地流傳著一句話:“沒有去甘丹寺,就等于沒來過蒙古?!?/br>
    ◎歷經磨難

    烏蘭巴托的甘丹寺與中國西藏的甘丹寺名字相同,“甘丹”是藏語音譯,意為“兜率天”,即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因此也可以理解成“極樂世界的圣殿”。

    甘丹寺內世界上最大的銅鑄章冉澤大佛

    中國清朝時期,蒙古盛行藏傳佛教。當時,蒙古男人成年后只有兩條路可選:要么上戰場,要么進寺廟。為了保命,很多人選擇進寺廟陪伴青燈古佛。到了19世紀前后,庫倫先后建起了100多座寺廟和僧院,僧侶人數約有5萬之眾。20世紀20年代后期,蒙古政府頒布了《關于教會和國家分離的法令》,禁止宗教信徒對寺院布施,宗教職業者須服從國家法令。當時,蒙古的藏傳佛教還很發達,全國有800多座寺院與2300多個小廟,喇嘛約有9萬名,幾乎占去了蒙古男性的一半。

    20世紀40年代后期,蒙古采取嚴厲管制措施,廢除佛教的各種制度和權利。許多寺院被封、被撤,喇嘛被迫還俗,藏傳佛教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一時間幾至絕跡,只有少數幾座建筑在“清洗”運動中幸存下來,甘丹寺便是其中一座。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蒙古對宗教管理政策有所改善,蒙古人方才得以再次公開信奉佛教。

    如今,佛教在蒙古國重又蓬勃發展起來。佛教僧侶平時可以閱讀《科學與宗教》雜志,寺院的院長可以出席國際蒙古學家代表會議,神學院的畢業生也可以到日本、印度、尼泊爾及其他國家實習與深造。

    甘丹寺佛塔上的細節,佛塔是古老的佛教建筑物。

    ◎寺廟藏珍

    甘丹寺是現今蒙古廣大佛教徒的活動中心,也是面向外國游客的“展覽僧院”。它目前共有5座僧院與150多名常駐喇嘛,每年都會定期舉行不同規模的祈禱儀式。

    甘丹寺里最引人矚目的是那座世界上最大的銅鑄大佛,氣勢雄偉富麗堂皇,端立于一座宏偉的白色大殿里。這座雄偉壯觀的銅像建造于1996年,是蒙古的國寶之一。不過它并非原裝,原裝在1937年被蘇俄政府運至彼得格勒,傳說被熔化后用于制造子彈。如今的大佛來自日本和尼泊爾的捐贈,重達20噸,全身鍍金,鑲嵌有2286顆寶石和金葉。佛像內部保存著27噸草藥、334卷佛經、200萬件禱文,甚至還有一頂帶家具的蒙古包。

    甘丹寺收藏了很多有關蒙古民族文化財富的珍寶,如佛教教會首領、卓越的雕刻家扎那巴咱爾用銀和銅鑄造的全身人像,以及大量用銅澆鑄的鍍金全身人像;在黑紙上用金字撰寫的《甘珠爾》108卷;1956年世界佛教徒紀念釋迦牟尼誕辰2500周年時鑄造的釋迦牟尼佛像;用羅凱施法爾檀香料雕塑的印度、蒙古、波蘭、尼泊爾的諸佛雕像……此外,甘丹寺的圖書室還擁有5萬多冊圖書及手抄本,其中不乏罕見的珍本。

    甘丹寺是蒙古現存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始建于1838年。

    著名的古寺廟額爾德尼昭

    額爾德尼昭寺又名光顯寺,是蒙古國第一座藏傳佛教僧院,位于烏蘭巴托的西部,距離市區大約400千米。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那時候,蒙古高原上活躍著一支部族——土謝圖汗部,該部族的首領阿巴岱汗在1586年籌建了這座巍峨的寺廟。

    ◎榮耀與傷痛的見證者

    蒙古帝國崩潰以后,舊日都城哈拉和林遭到了遺棄。14世紀后期,這里又被一心復仇的明朝士兵盡數破壞,哈拉和林徹底淪為一片廢墟。到了16世紀,阿巴岱汗皈依藏傳佛教,決定興建一座寺廟。在他的積極籌辦下,工匠們從哈勒哈林遺址運回一批舊石料,于附近建起了額爾德尼昭寺。

    在其后的發展中,額爾德尼昭寺的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漸漸發展成一組龐大的建筑群落。到了鼎盛時期,這組建筑群落坐擁62座寺廟和300頂蒙古包,有1000多名僧侶在此長駐。

    清朝中期,康熙、雍正與乾隆三代帝王與準噶爾部族進行過多次交戰,其中一次發生在1732年。當時,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策零率領三萬大軍進攻,清軍將領率領兩萬人迎戰。8月,雙方交戰數日后,準噶爾軍敗逃,清軍一路追至杭愛山南麓,眼見額爾德尼昭寺橫亙狹路之中,遂在此設下伏兵,擊殺對方萬余人。經此一戰,準噶爾部元氣大傷,不得不派出使臣與清議和。

    作為見證者,額爾德尼昭寺親歷了一場榮耀之戰。然而,也許是因為延續了哈拉和林的悲痛,它在二百多年以后未能逃過另一場浩劫。1937年,該寺在蘇俄發起的清洗運動中遭到嚴重損毀,僅僅保留下三間寺院,無數僧侶要么被殺,要么被送往西伯利亞的古拉格勞改營。這座輝煌的寺院從此一蹶不振,長時期處于封閉狀態,直至1965年方才作為博物館重新開放。

    ◎幸運的遺存

    額爾德尼昭寺是一座坐西朝東的正方形建筑,現存面積約為0.16平方千米。它的四周筑有高大的圍墻,每面墻上建有25個城垛,每個城垛上建有一座小白塔,圍墻四角的地面上分別建有一大一小兩座白塔,再加上其他白塔,整座寺院里共有大小108座白色佛塔。

    寺院里留存著那3座逃過浩劫的寺廟,即西寺、釋迦牟尼寺和東寺,分別供奉著童年、青少年和成年時期的佛祖。在僧院內外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還保存著四座石龜,蒙古人認為石龜既是長壽的象征,也是一方土地的守護神。

    不知為什么,在那場浩劫中,一批數量驚人的雕像、查瑪面具和唐卡卻僥幸保存下來,也許是得益于少數富有同情心的蘇俄軍官吧?這些物品一部分被埋藏在附近的群山里,另一部分則被當地人冒著極大風險偷偷藏進家里。由于保護得當,它們并沒有受到多大損壞,現就陳列在已被辟為博物館的額爾德尼昭寺里,主要是15~17世紀的一批繪畫、裝飾品、刺繡品以及大量的珍貴手稿、木版書籍、碑刻等文物。如果游客們有機會參觀額爾德尼昭寺,最好多多留意一下那些陳列的古物。畢竟,與不幸的額爾德尼昭寺相比,它們已經足夠幸運了。

    額爾德尼昭寺是蒙古最古老的現存佛教建筑結構之一。

    額爾德尼昭寺全景

    神圣的成吉思汗廣場

    人們對于先輩的景仰之情歷來有很多種表達方式,設立紀念性的建筑物應該是最常見的形式之一。迄今為止,已有不少國家建起很多著名的建筑物,專門用以紀念那些為本國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英雄人物,比如法國的凱旋門、美國的林肯紀念堂、英國的納爾遜紀念碑等。蒙古國也有一座神圣的建筑物,它就是寬闊宏偉的成吉思汗廣場。

    ◎國家的象征

    作為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是這個草原國家的中心,而成吉思汗廣場是這座首都的中心。它現在被視為烏蘭巴托的地標性建筑物,同時也是整個國家的象征。廣場上矗立著莊嚴巍峨的國家宮,國家宮即國會大廈,全用黃白色的花崗巖建成,當地人又稱作“灰宮”。這座宮殿是國家大呼拉爾、總統和總理的辦公地,宮殿內部設有國家禮儀宮、會談大廳、文件簽字廳、禮儀大廳、國家大呼拉爾大廳等。

    廣場的東面是國家古典藝術劇院、中央文化宮,西面有烏蘭巴托市政府、中央郵局等建筑。每逢重大節慶活動,或是外國國家首腦人物前來到訪,蒙古政府都會在成吉思汗廣場上舉行一場隆重的儀式。

    在平常日子里,成吉思汗廣場通常都是市民們的休閑娛樂之地,經??梢娦『⒆觽冞b控玩具汽車,青少年們踏著滑輪呼嘯而過。有時候,它也會被用來舉行民間集會、搖滾音樂會等小型節慶活動。

    ◎紀念先烈與英雄

    從古代蒙古進入現代蒙古,烏蘭巴托經歷過千百年的歲月流轉。相比之下,成吉思汗廣場的歷史雖然不甚久遠,卻從建成之日一直紀念著那些功勛彪炳的先烈與英雄。

    成吉思汗廣場上矗立著兩組神圣的紀念雕像,第一組是位于國家宮正面的成吉思汗大型坐像。2006年正逢成吉思汗加冕儀式800周年,人們為了紀念昔日那位偉大的古代帝王,特意建起了這組青銅坐像。成吉思汗端坐當中,西邊是窩闊臺,東邊是忽必烈,另有兩位蒙古勇士博爾術和木華黎分別守衛在側。

    與成吉思汗大型坐像遙相呼應的是一座蘇赫巴托爾騎馬銅像。蘇赫巴托爾是為了建立現代蒙古國而涌現出來的一位英雄人物,人們在烏蘭巴托市里為他建起兩座紀念像,位于廣場中央的騎馬銅像便是其中一座。這座銅像的基座刻有一行銘文:“注意!別讓我們所爭得的自由再落到外國侵略者和國內封建主手里。為了不失去這自由,必須深入革命,對敵人進行無情的斗爭!”

    先烈與英雄從來不會被歷史淡忘,當后世子孫為他們建起紀念雕像,這座廣場同時也被冠以榮耀的名字。

    成吉思汗廣場東望全景

    庫蘇古爾湖

    最美的藍色珍珠

    上帝在創造世界的時候,不小心遺落了一顆珍珠。偏巧,它滾落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想象一下,綠茸茸的巨大錦緞上綴有一顆湛藍透明的珍珠,那該美得多么觸動人心?不要以為這只是上帝的手誤,庫蘇古爾湖已將你的想象化為現實。

    ◎與貝加爾湖情同手足

    對于草原或沙漠,豐盈的湖水永遠是無可替代的一份珍貴禮物,庫蘇古爾湖為湖畔居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這面湖水靠近蒙古國和俄羅斯的邊界,地處東薩彥嶺南麓,水域面積2760平方千米,僅次于國內第一大湖烏布蘇湖,有大小96條河流匯入湖中,湖水儲量為3800億立方米。按照世界排名來看,它是世界第14大淡水資源,保存了世界的1%~2%的淡水。同時,它還是蒙古國內最深的湖泊,深度達到了262米。

    遠眺庫蘇古爾湖

    從地理方位來看,庫蘇古爾湖與全世界最深的淡水湖貝加爾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情同手足。貝加爾湖位于俄羅斯境內,處于庫蘇古爾湖東北方不到200千米的距離。當近百條河流流入庫蘇古爾湖之時,只有一條額吉河靜靜流出,如血脈般連通了附近的貝加爾湖。再從地質年齡來看,貝加爾湖大約存在了250~300萬年,庫蘇古爾湖大約存在了230萬年,二者以兄弟相稱顯然非常合適。

    ◎冬春之夜里的秘密

    自然之美向來比雕琢之美更勝一籌,即使是一面湖水也能讓人感慨天開之功。庫蘇古爾湖水質清澈、明媚動人,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寶石般的藍色,因此獲稱“東方的藍色珍珠”。若是俯瞰水中,湖底的彩石和嬉戲的魚群清晰可見。隨著四季的變化,庫蘇古爾湖的水色還會呈現出nongnong淡淡的藍色與綠色。

    這顆“藍色珍珠”有一個奇特的秘密:湖水一入冬天便會發生巨大變化,它在寒冬臘月的某個夜里頃刻封凍,一夜之間全然換了模樣。封凍的夜里,昔日的寧靜湖水發出一串串驚雷般的轟鳴聲。封凍之后,濃重的白霧從天而降,將蒼天與大地融成一片銀白色的世界。等到春回大地,庫蘇古爾湖又會在某個夜里悄悄卸下冰甲,天明時分便在溫暖的陽光下偷偷露出一點真容。那時候,闊大的湖面上漂移著塊塊浮冰,浮冰之間發出輕微的碰撞聲,仿佛在昭告春天的到來。

    庫蘇古爾湖的周圍遍布著綠油油的森林草原,野花香草點綴四野。湖畔周圍偶爾會有幾處金黃色的沙灘,湖心中間是如詩如畫的毛敦輝小島,湖畔南端是一座風情小鎮哈特嘎勒。一些少數民族并不適應城鎮環境,反而喜歡依靠在美麗的湖畔繁衍生息。1992年,庫蘇古爾湖被納入了庫蘇古爾國家公園。在這座公園里,生存著野山羊、盤羊、馴鹿、棕熊、山貓等68種哺乳動物;另外,還有244種鳥類和包括西伯利亞河鱒在內的9種魚類。

    查坦人

    查坦人的意思是“馴鹿人”,這些少數民族其實是圖瓦族的一部分,平時使用圖瓦語和蒙古語,蒙古國境內大約只有四五百名查坦人。他們是真正的游牧民族,為了尋找馴鹿喜愛的牧草和地衣,經常驅趕著大批馴鹿帶著圓頂小帳篷在遼闊的森林里四處遷徙。那些小帳篷并非蒙古包,以前用上等的樺樹皮制成,現在多用帆布制成。

    晴空下,美麗的庫蘇古爾湖景色。

    烏布蘇湖

    最大的咸水湖

    什么叫咸水湖?咸水湖是指湖水含鹽量較高的湖泊。這類湖水通常出現在干燥的內流區,大多不排水或者排水不暢,再加上強烈的日光蒸發,導致水中富含鹽分。那么,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哪個?答案當然是里海。與里海相比,烏布蘇湖的面積尚不及對方的1%,但它是蒙古國最大的咸水湖,而且擁有迷人的景色和優良的生態系統。

    ◎沙漠中的美麗鉆石

    烏布蘇湖湖水

    烏布蘇省始建于1931年,全省區域由60%的森林和40%的戈壁地帶組成,西部有查干樹布特山脈、圖爾根山脈和哈爾黑拉山脈;東部被汗呼赫山脈分隔成南北兩部分;南部為吉爾吉斯洼地;北部有蒙古最大的沙漠的博洛格大沙漠,烏布蘇湖和烏布蘇盆地就位于這片荒漠里。

    烏布蘇湖是沙漠中央一片龐大的咸水湖,大部分在蒙古境內,有一些支流蜿蜒流入俄羅斯,湖表面積為3424平方千米。它是蒙古最大的咸水湖,同時也是水鳥遷移的必經之路。從1967年起,烏布蘇湖就被列入蒙古的國家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世界遺產委員會又將其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從空中鳥瞰,烏布蘇湖宛如金色織毯上的一顆美麗的藍色鉆石,又似帶著縹緲霧氣的神女明眸,顯得安靜而莊嚴,厚重而神秘。在寒冷的季節里,湖畔四周時而一片金黃,時而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宛如一位頻頻換裝的美女。

    戈壁熊隸屬棕熊亞種,是唯一一種適應沙漠氣候的熊類,瀕臨滅絕的“國寶”級動物。

    生活在烏布蘇湖區的雪豹。

    瀕危的戈壁熊

    隨著盜獵活動的日益猖獗,蒙古國的野生物種受到了嚴重威脅。一些盜獵者為了取得熊膽,慢慢將魔爪伸向了蒙古國境內獨有的戈壁熊。戈壁熊是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沙漠里的熊,為了拯救這種瀕危動物,蒙古政府曾在1953年下令禁止捕獵戈壁熊,近來又將2013年宣布為“拯救戈壁熊年”,同時為它們建立了專門的保護區。

    烏布蘇盆地風景

    烏布蘇湖擁有典型的大陸和咸水湖的地理特點,氣候條件及湖水資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從雪原、雪山到沙漠,烏布蘇湖幾乎環繞了中亞所有的生態類型,是生態系統和大陸氣候的唯一集合,因此被選為了解地球大氣、生物、地質和水文系統的變化,以及人類對其影響的研究地之一。

    ◎野生動物的庇護所

    烏布蘇盆地位于烏布蘇湖北端,是所有中亞內陸盆地中最北的一個,由烏布蘇湖及其海岸線、圖根山脈、塔噶恩蘇烏特山和兩塊沙漠地帶組成。被冰川和冰雪覆蓋的圖根山脈緊緊依連著凍原、森林和草原,每到夏季,便有許多高山溪流流向烏布蘇湖和其他湖泊,既形成了美麗壯觀的景象,又為許多動植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環境。

    雖然盆地周圍上千年前已經有人類居住和游牧,但是生態環境保持得非常好,地域性植物種類繁多,而且沙漠、山脈、苔原、冰川一應俱全,非常適合野生動物和鳥類生存。在那里生活的動物,代表著東歐亞大陸最重要的生物群落。

    盆地西端的高山是瀕危動物雪豹、盤羊和亞洲野山羊的重要避難所,烏布蘇湖區的草原生態系統則是沙鼠、跳鼠、臭鼬等一些沙漠動物生活的天堂,出沒于盆地的哺乳動物有狼、紅狐、雪豹、猞猁、西伯利亞海豹、野豬、麝、麋、獐和蒙古黑尾巴小羚羊等。

    ◎觀鳥勝地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烏布蘇湖擁有非常極端的氣候,夏天最高氣溫可達47c,冬天最低氣溫可達-58c。也許正是因為不適合人類居住,這里才成為170多種雀鳥和40多種哺乳動物的勝地。

    烏布蘇湖的湖水咸度是海水的5倍,湖內基本不見食用魚的蹤影。由于沒有出水渠道,湖岸大都是準濕地,再加上密密麻麻的蚊子,就連小路都說不準何時變成沼澤和沙地,因此人們一般不會選擇到那里旅游。只有意志最堅定的觀鳥者,才會愿意長時間待在湖畔周圍,執著地尋覓鳥類的蹤跡,記錄著珍貴的影象資料。

    烏布蘇湖地區的草原生態系統不僅擁有種類豐富的鳥群,同時也為南飛的西伯利亞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據鳥類學家記載的資料表明,烏布蘇湖的周圍已經發現過220多種鳥類,包括黑鸛、歐亞琵鷺、天鵝、條鵝、鶚和白尾巴鷹,以及從中國南部海岸千里迢迢前來過夏的紅嘴鷗。不過,一般只有保護區的管理人員才會對這些珍稀鳥類的情況了如指掌。

    在烏布蘇湖棲息的天鵝

    闕特勤碑

    民族友好的歷史見證

    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土耳其館展出了一件奇特的石碑仿制品,這件仿制品參照的是蒙古國境內出土的《闕特勤碑》?!蛾I特勤碑》是現今保存較好、字數最多的突厥文碑銘文獻之一,歷來被中國視為民族友好的一個歷史見證。

    ◎那一段歷史

    中國進入大唐王朝,游牧民族突厥人正活躍在蒙古高原。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與突厥的關系大為改善,第二突厥汗國第三代可汗毗伽可汗把唐玄宗尊為父王,并積極推動突厥與唐朝展開長時間的貿易活動。

    當時,突厥人在漠北一帶豎起了多座石碑用以記功銘業,其中有兩座比較重要的石碑,即《闕特勤碑》與《毗伽可汗碑》。根據史料記載,可以知道“闕”是指人名,“特勤”是指突厥貴族子弟的稱號,碑文里提及的闕特勤和毗伽可汗是第二突厥汗國時期的兩位親兄弟。

    731年,毗伽可汗的弟弟、47歲的闕特勤去世。732年,毗伽可汗為了紀念亡弟,特意立下了一座《闕特勤碑》,另一座與他有關的《毗伽可汗碑》與這面石碑相距僅有1千米遠。兩兄弟死后不久,第二突厥汗國即因內部瓦解而迅速衰落。僅僅過了十年,回紇成為蒙古草原上的下一個接任者。

    ◎不同的碑文

    1889年,俄國學者雅德林采夫在哈拉和林遺址的北邊和碩柴達木湖附近發現了兩座石碑。這一發現引起了西方學者的廣泛注意,經過多次研究與考證,人們最終確認《闕特勤碑》記述著毗伽可汗與弟弟闕特勤的事跡。石碑頂部繪有給嬰兒喂奶的母狼圖,上方一側刻有“故闕特勤之碑”楷書漢字,另一側刻著山羊圖案。石碑的一面是唐玄宗親書的漢文,字體為隸書,14行36字,筆法工整結構端正,其余三面銘刻著66行突厥文。在剛剛發現的時候,《闕特勤碑》立于一塊石制龜背上,由于龜背早已破損,人們把它重立于花崗巖基座上。

    19世紀末俄國學者在蒙古和碩柴達木湖畔發現的《闕特勤碑》。

    《闕特勤碑》上銘刻的兩種文字內容有所差異,漢文碑文強調唐朝與突厥的友好關系,而突厥文碑文則以毗伽可汗的口吻敘述了突厥與唐朝和周邊民族的關系,緬懷闕特勤一生的功績,同時提醒突厥人保持團結并對外敵保持警惕。在碑文中,突厥稱唐朝為“tabgach”(桃花石),即中國之意。此外,突厥文碑文還透露一則信息:闕特勤的陵墓及此碑皆為唐玄宗派遣的中國工匠建造。

    這兩種文字所存在的差異反映出當時游牧民族與中國唐朝的微妙關系,但唐玄宗既然能夠親筆撰寫《闕特勤碑》,并派出使臣到漠北吊唁,同時協助突厥人建造石碑,已充分證明了唐朝對突厥民族采取的友好策略——因此,《闕特勤碑》一直被視為民族友好的歷史見證。

    《毗伽可汗碑》

    《毗伽可汗碑》與《闕特勤碑》均位于和碩柴達木盆地、鄂爾渾河畔,故又并稱《鄂爾渾碑》?!杜た珊贡飞弦层懣讨回饰暮蜐h文,漢文由唐朝史官起居舍人李融書寫,今已模糊不清,突厥文由毗伽可汗的外甥夜落紇特勤書寫,保存較好,共有80行,主要記述了毗伽可汗生前的文治武功。

    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

    從輪番迭起的草原民族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從忽必烈締造的元帝國到沉浮離散的四大汗國,從明清統治之下到全民投票的獨立運動,蒙古國走過了一條艱難又漫長的蛻變之路。若想了解那段浩蕩的歷史,最直接、最親近的一種選擇就是走進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

    ◎蒙古國的原始史

    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位于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廣場的西北角,原稱革命博物館,20世紀90年代初期更名為“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是蒙古成立最早、館藏最豐富的一座集文化、科學和教育為一體的博物館。

    博物館分為三層七個展區,第一層展品包括蒙古石器時代遺址和巖石雕刻,第二層收藏了大量民族服裝,第三層集中展示了蒙古游牧文化的代表藏品。

    藏于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珍貴金銀器

    第一層主要是原始史部分,介紹了人類的起源及發展過程。這一層展品大多是蒙古境內屬于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古物,包括一些打制或磨制的石器、骨針、玉器、陶器等石器時代原始人生活的遺跡,另一些蒙古原始時期的巖畫、馴鹿及其他動物的石雕看起來非常有趣。在該層所有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金色寶藏”中的黃金王冠。

    “金色寶藏”由一支土耳其考古隊伍于2001年在前杭愛省闕特勤紀念碑附近挖掘出土,總計2800件金銀珠寶,包括金器、銀器、鐵器、銅器、寶石、紡織品等。黃金類展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那一頂飾有神鳥的黃金王冠,銀器類展品中的重要發現則是一個裝飾著1850片銀花的百寶箱。

    ◎從古代蒙古到現代蒙古

    第二層的展廳最大,主要陳列了古代蒙古的傳統服飾、日常生活用品、蒙古的農業生產工具等。展廳里的服裝、帽子、珠寶很有特點,那些少數民族的精美銀制工藝品與喀爾喀蒙古人佩戴的頭飾,展現出蒙古人的精湛技藝。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些傳統服飾僅銀飾品就重達20~25千克,穿戴起來簡直可以跟盔甲媲美。

    博物館第三層介紹了近代蒙古、革命后蒙古的相關史料和文物,比如一頂配有家具的蒙古包,一些放牧和飼養的傳統用具、馬鞍、樂器,12世紀蒙古盔甲的真實樣品等。藏品中最珍貴的是一封蒙古可汗與羅馬教皇之間的通信,信件寫于1246年11月13日,用拉丁文和波斯文書寫,加蓋了貴由汗的印章。在20世紀歷史區,可以見到蘇赫巴托爾使用過的一柄空心馬鞭,他曾在里面藏有一封第八世哲布丹尊巴活佛于1920年向蘇俄尋求援助的密信。

    從蒙古國的原始時期,及至古代蒙古和現代蒙古,這些珍貴的碎片串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觀覽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猶如在一條濃縮的歷史之河里探詢無數個古老的故事。

    豐富的恐龍化石

    蒙古國境內的戈壁與沙漠地帶藏有豐富多彩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其中一個著名地點是由美國探險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發現的“燃燒懸崖”。20世紀20年代,他在那里挖掘出世界第一枚恐龍蛋化石,接著,他的團隊又在蒙古國境內相繼出土了100多具恐龍化石,如安氏原角龍、迅猛龍、鸚鵡嘴竊蛋龍、疾走龍等。2013年,烏蘭巴托建成并開放了國內首座恐龍中央博物館。

    歷史古跡博格達汗宮博物館

    博格達汗宮博物館位于烏蘭巴托南郊,始建于1893年,1924年被改建為博物館。這座結合了漢蒙藏文化風格的建筑,曾是蒙古喇嘛教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即博格達汗)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它見證了中國晚清到民國及蒙古獨立三個不同的政治變革過程,是蒙古最重要的歷史古跡之一。

    ◎中蒙友誼的見證

    博格達汗宮建于博格達山麓、圖拉河之畔,地處一片臨山近水、地勢平坦的風水寶地之上。由于環境優美,再加上興建之初附近沒有其他建筑,遂被人們公認為是一處絕佳的避暑場所,因此又賦以“夏宮”之稱。

    博格達山是一個自然保護區,也是蒙古的國家公園。它與母體天山一樣,先于3億年前的造山運動中初露頭角,等到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方才脫穎而出,現已被列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博格達山的主峰在天池南側,三峰并立成“山”字形,遠遠望去就像屹立在茫茫雪海中三個擎天捧日的巨人。行至半山處便可鳥瞰烏蘭巴托市全貌及蜿蜒的圖拉河,當然,最先映入眼簾的還是那座氣派非凡的博格達汗宮。

    在天池南側的博格達山主峰

    在初期興建的時候,博格達汗宮并沒有按照圖紙施工建設,而是采用了漢式與蒙藏建筑相結合的建造風格,呈現出中國清朝晚期一種新的建筑設計理念,成為蒙古近代建筑史上很有特色的一組宮殿式建筑群。

    經過歲月與戰火的洗禮,博格達汗宮的恢宏面貌屢次受損。2006~2007年,中國政府無償援助600萬經費,專門用來維修博格達汗宮。中國國家文物局、陜西省文物局和專家組多次到施工現場指導,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這是中蒙兩國在文化遺產保護修復領域的首次合作,也是博格達汗宮博物館四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維修工程。

    ◎經典的宮殿式建筑群

    博格達汗宮的平面布局深受中國古建筑傳統中軸對稱式的影響,中路位于中軸線,主建筑分布在中路上,左右兩路為輔院,兩側建筑嚴格對稱,總體形成“回”字形平面。宮殿中全是木質廟宇結構,包括照壁、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三重院落,其中最能體現漢式建筑風格的就是前庭廣場。

    位于前庭廣場南端的是一座青磚砌就的大照壁,兩側壁墻與主壁呈“八”字內收狀布列,壁座為須彌座式,壁身各由兩端的壁垛和池心組成,兩側池心無花紋,主壁池心刻有海水雕巖和二龍戲珠的浮雕。照壁頂蓋為殿式筒板瓦屋面,頂脊雕刻花紋。這些磚雕藝術性較強,是同類照壁中的典范。

    大照壁與頭道宮門之間有一座木制漢式牌樓,上有藍底金字的匾額,金字是用蒙、漢、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的“樂善好施”。木牌樓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二柱單間木牌坊,呈對稱狀分布。頭道宮門為歇山牌樓式宮門,面闊三間,明間中門大于兩次間僻門。二道宮門為斗拱歇山式,平面呈“凸”字形,重重疊疊的檐頂猶如空中樓閣臨空降地一般,顯得雄奇繁復又古韻悠然。

    這座宮殿曾是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的豪華住宅,現在盡量保持著當年的大致模樣。宮中陳列著蒙古王公貴族華麗的服飾及生活用品,還有各國國王貴族送給活佛的一批珍貴禮品,包括用金絲制成的衣服與鞋子,用紅色小珊瑚編織的精美物件,用金銀制成的各種佛像和法器,用藏文、舊蒙文、滿文和漢文書寫的橫匾,以及一批絢麗的唐卡等。此外,最惹眼的寶物當屬那些極其罕見的獸皮藝術品,比如用80只狐貍皮制成的繩子、用150張美洲豹皮制成的蒙古包,以及珍貴的大象標本等。

    博格達汗宮的歷史并不算長,從昔日的活佛宮殿到今日的博物館,僅僅度過了一百多年。在一百多年里,它經歷了從晚清到民國及蒙古走向獨立的巨大變革。作為過去那段動蕩歷史的見證者,博格達汗宮對于中國和蒙古國均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博格達汗宮四柱三樓垂柱無斗拱大木歇山式牌樓

    最高學府蒙古國立大學

    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建立標桿之作,任何一個國家都離不開教育之本。從某一層面來說,每個國家的最高學府代表了該國的教育水準。在發展現代教育的過程中,蒙古的教育體制已經相當完善,一大批高等院校相繼建起,蒙古國立大學被列為全國的最高學府。

    ◎主導國內高等教育

    蒙古的高等教育院校一般分為大學、學院與??圃盒?,普通大學教育均為四年。國內的主要國立高等院校有蒙古國立大學、國立農牧業大學、國立科技大學、國立師范大學、醫科大學、國立藝術大學等。據了解,蒙古每年有千余名大學生前往世界各地十幾個國家學習,同時該國還與其他60多個國家積極展開各項學術交流活動。

    作為全國的最高學府,蒙古國立大學在頻繁的教育活動中承擔了重要角色。這座大學成立于1942年,是在原來國立大學的蒙古語言文學系基礎上建立起來,最初僅設有教育、醫學和動物獸醫三個系。1958年,動物獸醫系從該校分出,成立了農牧業學院;1961年,醫學系又從該校分出,成立了醫科大學;1969年,蒙古國立大學成立了科技大學和人文大學,這兩所院校均于1982年獨立出去。由此可見,該校在國內的高等教育方面一直起著主導作用。

    ◎教育界的標桿之作

    在國內教育界,蒙古國立大學堪稱業界標桿。這座大學的本部位于首都烏蘭巴托,分部位于科布多、扎布汗和鄂爾渾省,學?,F有教職員工近千人,下設80多個專業,由最初的3個系發展成12個院系。12個院系又分為三大系與九個學院,三大系是指生物學、化學、地理地質學,九個學院是指數學與計算機、物理與電子學、信息技術、蒙古語言與文化、外國語言與文化、社會科學、國際關系、經濟、法律。

    自建校以來,蒙古國立大學培養出大批專業人才,約占全國知識分子的1/3。也就是說,在蒙古國內,每三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中即有一人畢業于該校。這些高級知識分子活躍在國內各個領域,大多擔任各種領導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國立大學的蒙古語言與文化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學院,均開設了漢語專業,向學生教授漢語知識。同時,它還成功組建了國內最先進的漢語人才培訓基地。該基地陸續培養出數百名漢語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已經成為國際知名學者或外交官。2007年,該校又與中國共同建起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蒙孔學院不僅增進了中蒙兩國人民的友誼,還推動了中蒙教育的深度交流。截至2015年,蒙古孔院已先后兩次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

    從最初建校到如今的最高學府,蒙古國立大學經過了7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國內唯一一座擁有上萬名學生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同時,它也是蒙古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除了本國學生以外,該校每年都會吸引不少來自美國、俄羅斯、韓國、越南、中國、日本、阿富汗和土耳其等國的留學生前來學習交流。

    1942年成立的蒙古國立大學是蒙古國最高學府,是最早建立的唯一的綜合性大學,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研究重要中心之一。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