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俄羅斯
書迷正在閱讀:如歌似夢、御前男朋友、[綜韓劇]夢醒時見你、年下小狼狗、膽小鬼、犬狼、以地為床、反派今天乖了嗎(快穿)、異位面見聞、仙界供應商
業、手工業、商業的村落,慢慢變得繁榮起來。 從麻雀山俯瞰莫斯科城 1147年,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在爭奪基輔王位的一次戰爭中獲勝。他邀請盟友到莫斯科的邊界地點慶祝勝利,這是莫斯科在歷史上第一次見諸史冊,因此俄羅斯人把這一年當作莫斯科誕生的日子,并將尤里·多爾戈魯基當作莫斯科的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從1954年起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 17世紀時的莫斯科圖 1156年,尤里·多爾戈魯基下令加固莫斯科的防御設施,在周邊安置木墻,挖掘護城河,使小城初具規模。1276年,莫斯科成為莫斯科公國的都城。在被蒙古人統治的時期,俄羅斯人以莫斯科為中心,集合周邊力量積極進行反抗斗爭,并于15世紀統一了俄羅斯。從15世紀末期以后,莫斯科已作為俄羅斯國家權力的象征聞名天下。 ◎環環相套的同心圓 莫斯科如今是歐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不但是俄羅斯的經濟、文化、金融、交通、藝術與科學的中心,還匯集了許多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建筑及紀念碑,比如克里姆林宮、新圣女修道院、莫斯科大學、凱旋門等名勝古跡,幾乎全被列入世界建筑遺產。 1991年以后,莫斯科劃分為10個行政區域。莫斯科城的整體布局以著名的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為中心,呈同心圓向外環環相套,擴向城市的四面八方。 神圣威嚴的大彼得羅夫大劇院是眾多藝術家向往的地方之一。 莫斯科市區被一條周長109千米的環城高速公路所包圍,城內主要街道有高爾基大街、基洛夫大街、加里寧大街等。從空中鳥瞰,數千條街道仿佛構成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連接著城市的中心和四周,莫斯科河自西向東蜿蜒而過,為這座美麗的城市增添了無窮的活力。 若想一覽莫斯科全貌,位于莫斯科河南岸的麻雀山是最佳觀景地。麻雀山是莫斯科的制高點,海拔僅為220米,雖然它不算高,但對于開闊的莫斯科已經足以登高覽勝。站在麻雀山的觀景臺上,可以遠眺克里姆林宮、基督城大教堂,以及新興的商業摩天大廈建筑群等。 麻雀山上還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筑——莫斯科大學。俄羅斯許多文學大家,如格里特托夫、萊蒙托夫、別林斯基、屠格涅夫、赫爾岑、契訶夫等,都曾就讀于這所學校。大學的主樓建筑高240米,共33層,有3萬多個房間。曾經有人計算,如果一個人一天住一間,一輩子都住不完。 ◎從沙漠變綠洲 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市內建有96座公園,14座花園,400個街心花園,160條林蔭道,綠化總面積達到40%,在附近的森林里還活躍著各種飛禽走獸。 不過在20世紀初期,由于氣溫較低,莫斯科的樹木越來越少,環境越來越惡劣,竟然一度被稱作“沙漠城市”。市政府為了防止環境繼續惡化,開始帶領市民進行大規模綠化,建起從市中心向郊區輻射的8條綠色林帶,并在市郊建起11個自然森林區。此舉摘掉了莫斯科“沙漠城市”的帽子,改善了全城的生態環境,連曾經絕跡的野鹿也繁殖到了幾萬頭。 除了優美的環境,莫斯科還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人們可以到歷史悠久的莫斯科大彼得羅夫大劇院看一場精彩演出,可以到頂級的莫斯科大劇院觀看一流的芭蕾舞表演,還可以到國家馬戲團觀看精彩的馬戲和雜技……據說,莫斯科有70多個劇院、100多個電影院、30多個音樂廳、70多個博物館、140多個展覽館,可以游玩的地方實在太多了——看來,這座“森林中的首都”還是一座“森林中的樂園”呢。 圣彼得堡:北方的威尼斯 1703年,彼得大帝從瑞典人手中奪來一片領土,為當時的俄羅斯提供了一個從海上“望歐洲的窗口”,借此成功打開了通向歐洲的大門。為了鞏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地位,彼得大帝在這片領土上建起了一座河渠縱橫、島嶼錯落、風光旖旎的新城市——享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圣彼得堡。 ◎三角洲上擴建的城市 圣彼得堡坐落于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從1712年到1918年一直是俄羅斯的首都。與世界上其他古都不同的是,圣彼得堡并不是隨著時間自發形成的,而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由彼得大帝下令建造而成。他先命人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建起彼得保羅要塞,而后又在此基礎上擴建為城,并以圣人彼得的名字命名。 這座城市能夠獲稱“北方威尼斯”,絕非徒有虛名。城中的涅瓦河水程約有28千米,大大小小70多條支系河流四處蔓延,使得每一幢建筑幾乎都依水而立,富有古典韻味的雕塑又在水面上投下細碎朦朧的倒影。遍布全城的423座橋梁將42座島嶼連接起來,令這座水上城市充滿了懷舊情調。 圣彼得堡的地標建筑 圣誕夜流光溢彩的涅瓦大街 當初興建這座水上城市的不僅有彼得大帝,伊麗莎白女皇還特地從意大利請來一流的建筑師和工匠,設計建造了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斯莫爾尼教堂等。葉卡捷琳娜大帝、亞歷山大一世也請俄羅斯名匠設計了喀山教堂和海軍部大廈,請英國人設計了巴弗洛夫斯克宮,請法國人設計了藝術學院,請意大利人設計了俄羅斯博物館……在幾代沙皇的治理興建之下,圣彼得堡迅速蛻變成一座古樸典雅的水上名城。 動蕩的年代中,這座美麗的城市也不可避免地經歷了戰火的洗禮。1825年十二月黨人的起義、1905年爆發的革命、1917年的十月革命等都曾在此留下深刻的印痕。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曾圍困圣彼得堡(當時名為“列寧格勒”)900多個日日夜夜,始終未能征服這座堅強的城市。 ◎數不勝數的旅游景觀 300多年過去,圣彼得堡以城市水景與建筑藝術聞名天下。當冬宮、彼得大帝夏宮、彼得保羅要塞、涅瓦大街、伊薩基輔大教堂、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喀山大教堂、普希金皇村、青銅騎士、亞歷山大紀念柱等古跡建筑依次閃過,仿佛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脈搏正在有力跳動。 大名鼎鼎的彼得保羅要塞由彼得大帝親自監督建造,耗時40年方才建成,其后又經過多次擴建,終于成為今日這座六角形的古堡。彼得大帝建造要塞的目的本來是為了加強軍事防御,但實際上它并沒有在軍事方面發揮多少作用,最后反而成了羅曼諾夫王朝幾位沙皇的陵墓所在地。另外,彼得保羅要塞還是一座特殊的監獄,關押過很多政治囚犯。 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一條最著名的歷史街道,街道全長大約4.5千米,道路兩邊集中了俄羅斯18~20世紀最杰出的一批建筑,周邊還建有不少歌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和電影院等。彼得大帝冬宮以前是沙皇的皇宮,現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夏宮又叫“彼得宮”,曾是沙皇的郊外離宮,因其豪華壯麗而被稱作“俄羅斯的凡爾賽”。 流經城市中央的涅瓦河及其岸邊的建筑 伊薩基輔大教堂是全城最大的教堂,能夠同時容納1.2萬人。整個教堂由112根整塊的花崗巖大柱子支撐,裝飾使用了彩色玻璃、雕塑和繪畫作品,以及大理石、黃金和馬賽克等珍貴的材料,教堂里還保留著一座重約29噸的巨型鐘。在冬宮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高大的亞歷山大紀念柱,紀念柱的四角雕刻著俄羅斯的雙頭鷹徽標。此枚徽標不僅是為了紀念1812年對法國戰爭取得的勝利,也時刻彰顯著這座城市在戰爭中贏得的榮耀。 “琥珀屋” 1709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命令國內最有名的建筑師興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琥珀屋”。琥珀屋的面積約為55平方米,從里到外全由當時比黃金還貴12倍的琥珀制成,同時還裝飾著鉆石、寶石和銀箔,總重量至少有6噸。1716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將這件稀世珍品運至圣彼得堡,贈給了彼得大帝,作為與俄羅斯結盟的禮物。 有人說:“法國的凡爾賽是藝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是著名水鄉,當兩地的榮光全部集中在一起,那么便是俄羅斯的圣彼得堡?!薄@句話正是圣彼得堡的真實寫照。 “湖州”新西伯利亞 新西伯利亞州位于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東南部,鄂畢河上游,首府新西伯利亞市是僅次于莫斯科與圣彼得堡的第三大城市,擁有俄羅斯一流的大學、博物館和劇場。這里的水源特別豐富,有400多條風景如畫的河流和幾千個大大小小的湖泊,遂被人們譽為“湖州”。 ◎因橋而建,因水揚名 新西伯利亞州的歷史從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時開始。當時,為了建造跨越鄂畢河的大橋,工程師們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于是就決定了這片土地未來的命運。19世紀90年代,隨著大鐵路的修建,新西伯利亞州逐漸發展起來。但在1926年之前,它的名字一直是諾沃尼古拉耶夫斯克,據說是由俄國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為其命名,1926年才改稱新西伯利亞。該州的北部與托木斯克州接界,東部與克麥羅沃州相鄰,西部與鄂木斯克州毗連,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阿爾泰邊疆區和哈薩克斯坦接壤。 新西伯利亞州的水力資源、動物資源、土地資源都比較豐富,尤其是水力資源的利用率特別高。發源于阿爾泰冰川的鄂畢河是世界著名河流之一,水能資源的蘊藏量達到了2500億千瓦時。1956年以來,人們在其上下游建起了多座大壩和水電站,其后又經過多次開發,如今可利用的水能資源還未超過10%。 分布在巴拉賓低地的大小湖泊更是一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水中蘊藏著源源不斷的地熱,其中所含的礦物可以用來提高身體免疫力,一些咸水湖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借著水利之便,這一帶周圍發展出不少相關產業,如卡拉奇咸水湖區就建起了全國最有名的療養院,伊紐河邊建起了很多豪宅、別墅等。 ◎城市建筑,旅游亮點 作為新西伯利亞州的首府,新西伯利亞市是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城市和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建有一批久負盛名的劇院、博物館和教堂。 劇院類建筑有新西伯利亞國家大劇院、紅色火炬劇院、新西伯利亞歌劇和芭蕾舞劇院、音樂喜劇院、青年劇院、木偶劇院、新西伯利亞州話劇院等。其中最有名氣的當屬國立新西伯利亞歌劇舞劇院,它是全城最漂亮的建筑之一,建筑規模甚至超過了莫斯科大劇院,氣勢恢宏的內部景觀使其成為全城的游覽亮點之一。 博物館類建筑有地方志博物館、美術博物館、西伯利亞民族歷史文化博物館、地質與動物學博物館。地方志博物館大樓特別值得一提,它建于20世紀初期,是當時這座城市最大、最完美的建筑。 教堂類建筑更是這座城市的經典游覽項目,主要有圣尼古拉禮拜堂、耶穌升天大教堂、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等。圣尼古拉禮拜堂屬于地標性建筑,位于城市中心,于喧囂之地獨得一方僻靜。它于1915年建成,后來兩次被毀,直到新西伯利亞建城100周年才再獲重建。 在新西伯利亞的火車站月臺上還建有兩座“二戰”家庭雕像,據說,當年許多年輕的西伯利亞人都是從這個車站走向了“二戰”前線??磥聿还軙r代如何向前邁進,每個城市總能保留一些過去的印記——而建筑就是那些印記的模樣。 新西伯利亞歌劇和芭蕾舞劇院是俄羅斯最大的,也是科技最先進的劇院之一。 “東方巴黎”伊爾庫茨克 在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南部有一個地方叫伊爾庫茨克,主要包括伊爾庫茨克州和伊爾庫茨克市。伊爾庫茨克市是伊爾庫茨克州的首府,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具雕塑都帶著歷史的氣息,展現出迷人的姿態,人們為其冠以“東方巴黎”的美稱。 ◎挾帶著獸皮與黃金 伊爾庫茨克州也是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開發而興建起來的,它的首府城市可能是這條大鐵路東部沿線城市中最受旅客歡迎的一個站點。因為此地與貝加爾湖近在咫尺,而且城中保留著大批19世紀的古老建筑,以及各種經典美味的餐館和新穎便捷的旅舍。 頓悟大教堂 一座城市能夠享有如此厚愛,必定藏有一段非同尋常的過往。確實,與其他從戰火中走來的古城相比,伊爾庫茨克市多了一絲獸皮的血腥、一點黃金的光澤。這座城市建于1651年,原本是一座哥薩克要塞,專門用于向當地人收取各種皮貨和象牙,再輾轉取道從中國換回絲綢和茶葉。到了18世紀,當年的要塞已經變成冒險者前往遠東和遠北地區的一處跳板。 1879年,大火襲擊了這座小城。由于城中大部分建筑均是木質結構,火災毀去了城中3/4的建筑。本以為小城會從此一蹶不振,沒想到此后不久勒拿盆地興起了淘金熱,淘金帶來的巨大收益很快使小城得以重建,一批磚石結構的建筑迅速在這片烈火焚燒過的土地上站立起來。 ◎浴火重生的名城古建 顯然,伊爾庫茨克市是一座善于銘記的老城,時刻緬懷著浴火重生之后的那一段歷史。據了解,該誠大約有1300多處歷史建筑文化遺產,其中501處為國家級或州級文物遺產。它擁有的古建筑物數量在整個西伯利亞地區是最多的,城區還專門建有一座露天博物館,館內集中了40多座塔爾茨木質民族建筑古跡,清晰展示出17~20世紀貝加爾湖沿岸人民的日常生活習性。 一批宗教建筑堅穩地矗立在城市之中,如博戈亞夫連斯基大教堂、波蘭救世主教堂、特洛伊茨卡婭教堂、圣母顯靈教堂、茲那緬斯基修道院、喀山圣母大教堂,以及伊爾庫茨克凱旋門、奧赫洛普夫大劇院等。另一些紀念雕塑也是城市的亮點,如高爾察克將軍雕塑、伊爾庫茨克愛情雕塑、象征“十二月黨人”妻子們的雕塑、建城開拓者的雕塑等。伊爾庫茨克市不愧為“東方巴黎”,濃郁的懷舊風情、優雅的藝術品位隨時會從城市的每個角落悄悄呈現出來。 伊爾庫茨克市所在的伊爾庫茨克州擁有更多的景點,全州總計有1500多處游覽勝地,大名鼎鼎的貝加爾湖即位于其境內,附近還建有俄羅斯鐵路建筑史上舉世無雙的環貝加爾湖鐵路。這段鐵路途中辟出的39條隧道和47座走廊,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游客前來游玩。此外,伊爾庫茨克州還建有7家山地滑雪中心及一批大型療養院。 有句話說:“沒有到過伊爾庫茨克,就等于沒有到過西伯利亞?!比粝肭猩砀杏|西伯利亞的魅力,伊爾庫茨克是個明智的選擇。 具有歷史特色的木質房屋 歷史名城葉卡捷琳堡 烏拉爾山脈聚集著大量的礦物寶藏,諾夫哥羅德人從11世紀就開始進軍這座寶山,到了17世紀,遷移而來的俄羅斯人又陸續建起一批城鎮。1723年,彼得大帝為了開發烏拉爾的豐富礦藏,在此興建了俄羅斯第一家冶煉廠,翻開了葉卡捷琳堡的城市歷史。 ◎與兩位沙皇休戚相關 葉卡捷琳堡位于歐亞分界線上,地處烏拉爾山脈東麓的伊謝季河畔,距離莫斯科以東大約2000千米,是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州府。這座城市走過了將近300年的歲月,從建城伊始便與俄羅斯兩位沙皇的命運休戚相關。 第一位自然是建城者彼得大帝。1723年,彼得大帝在此地興建了俄羅斯第一家冶煉廠,并在此基礎上建起了以葉卡捷琳娜一世命名的工業城市,在此后的一個多世紀里,冶金業成為葉卡捷琳堡快速發展的動力。下令建城時,彼得大帝已經染病在身,雖經不斷治療,但一直沒有多大起色。1725年,終因尿毒癥不治而離世。 葉卡捷琳堡城市風光 另一位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是個悲劇人物,1918年7月16日夜,他與家人在城內被槍決,而后全家人的遺體又被運往城市東北處的密林中丟棄。這件不光彩的事情為葉卡捷琳堡蒙上了一層歷史陰影,可能是為了盡量淡化陰影吧,6年后人們將其改名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1991年后,葉卡捷琳堡才恢復了原先的名字。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蘇德戰爭期間,葉卡捷琳堡的工業實力得到了長足發展。如今它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大型工業中心之一,擁有一大批高科技研究所。市內企業主要從事能源、運輸和化工機械設備、軍事技術裝備、優質鋼材、有色金屬和化工產品的相關生產。 與工業發展相比,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更顯深厚。經過將近300年的發展,葉卡捷琳堡現在保存著600多處名勝古跡,首選景觀便是尼古拉二世的葬身之地。執行槍決的地點本來是一位工程師的住宅,即伊帕季耶夫宅邸,住宅被拆后,人們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拜占庭風格的滴血教堂,目前它已成為羅曼諾夫家族最著名的紀念建筑。 其他比較有名的歷史古跡還有殉道者禮拜堂、耶穌升天教堂、葉卡捷琳堡建立者紀念碑。另一批涉及歷史、地質、建筑藝術的博物館也非常令人驕傲,如建筑與工業技術博物館、烏拉爾地質學博物館、軍事歷史博物館、鐵路博物館等,它們忠實記錄著這座城市300年的發展軌跡。 林林總總的名勝古跡將葉卡捷琳堡的歷史串聯起來,它們就像經過時光磨礪的一組概念藝術品,那些隱匿在藝術品背后的真相可能比表面看起來更加令人吃驚。 有趣的紀念碑 烏拉爾山麓有不少紀念碑標明了亞歐之間的邊界,在葉卡捷琳堡以西40千米處就有一座紀念碑,據說它是為了紀念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到訪而豎立的。亞歷山大二世曾在此地喝過美味的葡萄酒,并在不經意間開創了當地人最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在歐洲這邊喝一杯,再到亞洲那邊喝一杯! 工業重鎮薩馬拉 薩馬拉州位于東歐平原的東南部,美麗的伏爾加河穿州而過,將其分為右岸地區和左岸地區。首府薩馬拉市地處伏爾加河中游,位于薩馬拉河與伏爾加河的交匯處。這座城市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工業卻比較發達,是全州著名的工業中心之一。 ◎從城堡到城市 陽光明媚的薩馬拉市一景 薩馬拉市于何時建城,史上并無詳細記載,只在1586年的某份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現有關它的記載。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統治時期,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同時保障從喀山到阿斯特拉罕之間沿伏爾加河水路運輸的安全,人們開始在薩馬拉河口岸旁邊修筑城堡。到了1688年,此地人口漸漸集中,薩馬拉城堡遂改名為薩馬拉市。 彼得大帝統治時期,薩馬拉先于1708年劃入喀山省,后又于1719年劃入阿斯特拉罕省,當時這里約有200多戶人家。到了19世紀中期,它漸漸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5萬人口、小麥產量居于全俄之首的中型城市。此處的商貿活動尤其興盛,城內分布著三四百間商鋪,每年還舉行三次大型集市,吸引了周邊地區的許多客商前來參加。由于薩馬拉一帶擁有豐富的硫、磷鈣土、石灰石、白云石、石膏、黏土等礦藏,19世紀末期,采礦產業開始悄悄崛起,市區周圍陸續建起了大大小小46個工廠。 1900年,薩馬拉市建起了第一座電站,電力的普及讓初露苗頭的工業發展有了長足進步。其后不到20年的時間里,市區一帶總計出現了90多個工業企業。與此同時,烏拉爾也在逐步成為薩馬拉市的鋼鐵供應地,該市開始積極發展建材工業,奠定了建立機器制造業和金屬加工業的基礎。 ◎戰時的首都 1935年,薩馬拉更名為古比雪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迫于德軍的瘋狂進攻,蘇聯政府的主要部門和外交使團陸續遷來,薩馬拉由此獲稱“戰時的首都”。莫斯科、列寧格勒(即圣彼得堡)等大型城市的企業和來自西部的一些大規模機器制造企業、航空企業也疏散至此,無形中加強了該市的工業發展潛力。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飽受戰爭之苦的蘇聯人民走上艱難的重建之路。薩馬拉積累了雄厚的工業發展潛力,開始積極發展石油工業、航天工業、精密機床制造業、水力發電和汽車制造業。1991年后,該市重新起用以前的名字——薩馬拉。 俄羅斯聯邦成立以后,經過20多年的穩定發展,薩馬拉市的工業產業呈現出多頭并舉之勢,該市主要以煉油和石油化工為主,兼具各類機械制造行業(石油天然氣設備、精密機床、儀表、車輛、船舶、飛機)的發展。同時,它還是通往莫斯科、烏法、奧倫堡等地的鐵路樞紐,以及重要的河港與航空港。 在整個薩馬拉州,與薩馬拉市一起成為工業中心的還有陶里亞蒂市、新古比雪夫斯克市和塞茲蘭市。這幾大工業中心奠定了全州的工業發展基礎,使得薩馬拉州同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烏拉爾經濟區一起成為俄羅斯工業綜合體的支柱。 哈巴羅夫斯克:東南部的咽喉 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一路向西,哈巴羅夫斯克定會為漫長的旅行制造出不少驚喜。作為俄羅斯東南部的咽喉之城,這座城市遠比該地區的其他城市更富有活力。那夢幻般的阿穆爾河美景、寬闊的林蔭大道、漂亮的俄羅斯建筑和時尚的城市夜生活,時刻都在展示這座城市的蓬勃之姿。 ◎城市的名字 讓我們翻開世界地圖,看向中國“雄雞”的頭部與俄羅斯交界之處。在俄羅斯境內,也就是斯塔諾夫山脈(外興安嶺)以東、阿穆爾河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土地上,哈巴羅夫斯克就位于烏蘇里江與阿穆爾河匯合處的東岸,緊扼該地區之咽喉。 哈巴羅夫斯克又稱伯力城、伯力、波力,它曾是中國達斡爾部落世代居住的地方,早在17世紀時,葉羅費·帕夫洛維奇·哈巴羅夫遠道而來,在這里進行過多次勘測,俄羅斯人遂以他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哈巴羅夫卡”。1858年,時任東西伯利亞總督的尼古拉·穆拉維約夫伯爵率領沙俄軍隊與清軍交戰,侵占了這片土地,在此設置軍事哨站,開始了最初的建城史。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這里及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土地從此劃入沙俄,不再屬于中國。1893年,哈巴羅夫卡在俄羅斯版圖上被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 ◎交通樞紐城 191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竣工,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哈巴羅夫斯克段順利通車。1940年,隨著沃洛恰耶夫卡至蘇維埃港的鐵路建成,本地交通條件得到了更大改善。其后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哈巴羅夫斯克漸漸發展成為俄羅斯在東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河港及航空要站。同時,它還是該地區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 哈巴羅夫斯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構建起了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各大航空、鐵路、公路、水路運輸線實現了它與中國主要口岸城市的對接,加強了面向周邊的輻射能力。哈巴羅夫斯克的北面有共青城、雅庫茨克、馬加丹、堪察加半島,南面有烏蘇里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西面是俄羅斯其他地區,各種商業貿易活動比較頻繁。此外,哈巴羅夫斯克還是中國商品輸入俄羅斯的重要集散地之一。這里的水路可直達松花江上游,鐵路連接綏芬河、滿洲里兩大陸路口岸,公路與黑龍江所有陸路口岸相連,航空可直達沈陽、哈爾濱。20世紀中期以來,兩國商人通過此地運輸及批發了大量貨物。 ◎遠東旅游城 在俄羅斯東南地區,哈巴羅夫斯克是一座頗有名氣的旅游城市,曾多次入選“世界上人口超過50萬的最冷城市”。從每年冰天雪地的冬季直到冰消雪融的春季,城市廣場上都會舉辦迷人的冰雕展覽。一入夏季,阿穆爾河河畔的美麗風光又吸引了無數游客乘船游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哈巴羅夫斯克還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各類展館最多的城市,比較著名的有哈巴羅夫斯克地方博物館、軍事歷史博物館、考古博物館和遠東美術館、阿穆爾魚類水族館等。漫步城市街頭,可以欣賞四周遍是風格鮮明的俄式建筑,這里高樓大廈并不多見,隨處都有別具風情的劇院、咖啡館、休閑酒吧。但凡來過哈巴羅夫斯克的游客,都一定會對這座城市記憶猶新。 哈巴羅夫斯克內的哈巴羅夫紀念碑 “體育首都”喀山 喀山是俄羅斯聯邦韃靼自治共和國的首府,在韃靼語中,它的意思是“煮飯用的鍋”。這座老城的歷史比莫斯科還要早上150年,經歷過一段漫長的歲月,喀山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但在最近幾十年以來,它又獲得了另一個新的頭銜——俄羅斯的“體育首都”。 ◎老城曾是軍防哨所 喀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11世紀初,當時統治卡贊河流域的伏爾加一保加爾公國為了抵御外敵入侵,在卡贊河東岸一處坡地上建起一座木質關隘作為軍防前哨,這就是喀山的雛形。13世紀初,蒙古鐵騎席卷東方,小小的伏爾加一保加爾公國在戰爭中化為烏有。緊接著,蒙古人于俄羅斯的遼闊土地上建起欽察汗國,該地被劃入欽察汗國的版圖。 13世紀后期,喀山開始建城。大約一個多世紀過去,走向沒落的欽察汗國處于分崩離析之中。1438年,一批韃靼人獨立出去建起了喀山汗國,隨后不久,喀山被立為汗國的都城。1556年,俄羅斯人又占領這片土地,喀山并入沙皇俄國的版圖,伊凡四世在戰爭的廢墟上建起一座新的城市。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喀山現已成為俄羅斯的一個首府城市和經濟中心,與莫斯科、圣彼得堡一同被列為俄羅斯三座a級歷史文化名城。 ◎一鳴驚人的紅寶石球隊 雖然喀山擁有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古跡與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產業,但令這座城市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卻是表現不俗的足球之戰。 喀山有一支紅寶石球隊,在當地一直戰績出眾。2003年,紅寶石球隊順利升入俄羅斯足球超級聯賽,在聯賽的首個賽季中以第三名的佳績取得了歐洲聯盟杯的參賽資格。2005年,它在歐洲賽場上又成功闖入歐洲聯盟杯的四強。2008賽季中,紅寶石球隊于開賽初期連勝七場,打破了莫斯科另一支球隊之前所保持的六連勝紀錄! 喀山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古跡 猶如球場里沖出的一匹黑馬,紅寶石球隊在那一年賺足了國人的眼球。創下七連勝紀錄之后,這支球隊竟然又歷史性地奪下當年的俄超聯賽冠軍!獲得了歐冠聯賽參賽資格后,紅寶石球隊于次年在巴塞羅那主場上戰勝歐洲三冠王巴塞羅那隊,爆出歐冠開賽以來的最大冷門,造就了球隊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場比賽。 紅寶石球隊創下的赫赫戰績令喀山名聲大噪,2009年,這座老城成功榮升為俄羅斯“體育之都”。榮耀的桂冠激活了喀山人的體育熱情,在接下來的幾年間,該城相繼建起了一批大型體育設施,最有名氣的便是那座能夠同時容納三萬人的歐洲四星級體育場——喀山中央體育場。此后,一些大型賽事陸續在喀山舉辦,如2013年第27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和2015年第16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等到2018年,俄羅斯主辦世界杯足球賽時,被列為比賽地點之一的喀山必將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邊界之地鄂木斯克 鄂木斯克市位于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南部,是鄂木斯克州的首府,距離莫斯科將近1400千米。鄂畢河的支流額爾齊斯河流經全城,城區周邊分布著大片的森林、草原、沼澤與濕地。在俄羅斯帝國時期,這里曾是西西伯利亞總督的轄地;蘇聯解體之后,此地成為俄羅斯版圖上的邊界地區。 ◎著名的工業城市 在遼闊的西伯利亞地區,鄂木斯克市屬于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該城始建于1716年,是一座由軍事要塞發展而來的城市。它所在的鄂木斯克州雖然缺少名山大川,地下卻含有豐富的礦藏,比如泥炭、腐泥煤、石油、天然氣,還有熱礦泉和鋯英石等。當額爾齊斯河沿岸陸續建起多座城市,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貫通時,鄂木斯克州借此東風,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南部一座重要的樞紐城市和航空港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俄羅斯百業待興。埋藏在地下的大量寶礦提供了強勁的發展潛力,鄂木斯克州開始全力推行現代化工業產業,鄂木斯克市也隨之崛起,興建了一批大中型工業企業,涵蓋了機器制造和儀表制造業、石油加工和石化工業、森林和木材加工業、輕工業和食品工業等。據了解,整個鄂木斯克州將近90%的工業潛力,幾乎都集中在鄂木斯克市,使這座首府城市從容躋身俄國的五大工業城市之列。 鄂木斯克市是一座典型的老城,額爾齊斯河從中穿行而過。在發展工業經濟、建設現代化城市的同時,人們也沒忘記保護這座古城里的遺跡,他們以河為界,一邊于河岸右側盡量保留一些老建筑,一邊于河岸左側積極建設著新城區。 ◎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從建城之初到今天的工業名城,鄂木斯克市經過整整300年的發展。只要觀者留心,就會發現那段漫長的歲月為它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跡。 縱觀整個城市格局,額爾齊斯河的右岸集中保存著一批19~20世紀初期的歷史建筑,比如圣尼古拉教堂、總督府、軍事學校大樓、俄羅斯飯店、司法機關大樓、鄂木斯克鐵路局等。額爾齊斯河的左岸則保留著一批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現代建筑,比如石油工人文化宮、額爾齊斯河船站、電影音樂廳、青年劇院、歌劇院、鄂木斯克商業中心、額爾齊斯河鐵路橋等。 此外,這里的文化氣息也非常濃厚。鄂木斯克市是全州最大的教育文化中心,建有10余所高等院校,主要的劇院有鄂木斯克大劇院、歌劇院、話劇院、木偶劇院、青年劇院,主要的樂團有鄂木斯克俄羅斯民族合唱團、交響樂團和室內樂團等。 令鄂木斯克市驕傲的是此處還擁有全州最有名、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普希金圖書館,另外,還有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命名的文學博物館和以弗魯別爾命名的美術博物館,以及一座地方志博物館。如果游客們想快速了解眼前這座老城,那么各種展館、博物館可能是最佳選擇。 綠草翠樹中的普希金圖書館 美麗港城符拉迪沃斯托克 清朝時闖關東的漢族人把這里稱作“崴子”,后來誤以為此地盛產海參,遂取名“海參,”或“海參崴子”,意為“海邊的漁村”或“海邊的曬網場”。其實,現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并不盛產海參,而是太平洋沿岸一個風景秀麗的海洋商港,同時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座大型城市。 ◎大鐵路的終點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坐落在彼得大帝灣金角海灣的西北岸上,北部為高地,其他三面分別瀕臨烏蘇里灣、大彼得灣和阿穆爾灣,恰好處于俄羅斯、中國和朝鮮三國的交界處。這座城市始建于1861年,最初是一座海防要塞。次年,它被定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東方統治者”或“控制東方”。1891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在其后的十幾年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帶聚集著大批來自其他國家的勞工、商人、投機者與水手,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朝鮮人和中國人。1916年,這條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終于竣工,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為鐵路線上的終點城市。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符拉迪沃斯托克目前已成為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同時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作為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它亦是該區的行政、工業、文化和商業中心,城市海岸線100多千米,整個城市面積約700平方千米,市內劃分為五個區,即列寧區、五一區、別爾沃列琴斯基區、蘇維埃區和費倫多斯基區。 ◎漁港、商港和旅游城 在建城最初一段時間里,符拉迪沃斯托克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海岸堡壘之一,但它作為軍事要塞的歷史只能追溯到1877年,現在該城已經轉變為俄羅斯著名的交通要塞與海洋商港。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陸空運輸都很發達,既開通了直達莫斯科的鐵路線,又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城市,而且距離中國吉林省琿春市僅180千米。符拉迪沃斯托克還是一座漁業城市,市內建有多家漁業捕撈公司,帶動了其他各種相關產業企業的迅猛發展。同時,它也是一座文化城市,市內建有遠東國立大學、工藝大學、海軍學校、綜合技術學校、醫科大學、藝術學院等。 當然,這座城市最顯著的標簽仍然是海洋商港。作為一處天然良港,它的貨物吞吐量居全俄之首,主要運輸石油、石油制品、煤、谷物、魚類等。它的海洋工業也非常發達,多年來一直以船舶維修、造船、探礦機器制造、魚類加工及木材加工為主。 符拉迪沃斯托克還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除了令人神往的濱海風光之外,市區一帶擁有阿爾謝涅夫博物館、濱海地區藝術館、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博物館、纜索鐵路、俄羅斯島、波波夫島、老汽車博物館、7號堡壘等觀光景點。游客們若有興趣,可以繼續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東北部的錫霍特山脈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里棲息著各種珍稀鳥類和海豹等野生動物——由于那條聞名全球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為符拉迪沃斯托克帶來了無限發展機遇,許多游客都樂意把它當作開啟或結束西伯利亞之旅最理想的地點。 橫跨海灣的佐洛托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