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風云變遷
書迷正在閱讀:如歌似夢、御前男朋友、[綜韓劇]夢醒時見你、年下小狼狗、膽小鬼、犬狼、以地為床、反派今天乖了嗎(快穿)、異位面見聞、仙界供應商
第二章 風云變遷 瓦良格人的悍然出兵揭開了留里克王朝的大幕,撲殺而來的蒙古大軍揮動長鞭圈定了欽察汗國,恐怖的沙皇伊凡雷帝一手沾滿鮮血一手執理國政,仍然難以阻遏一個王朝的坍塌。在朝代更迭王室興衰之際,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大帝又鼎力托起更強盛的羅曼諾夫王朝。然而,至高的皇權、榮耀的國度值得用親情去換取嗎?當弒子之痛、殺夫之痛被時間消磨殆盡,當歷史轉過身去,那些隱藏在故事里的刀光劍影與愛恨情仇,總會惹得后來人掩卷長思。 基輔羅斯時期 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俄羅斯人的祖先主要生活在歐洲部分,即東歐平原,或稱俄羅斯平原上。與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相比,俄羅斯境內出現的原始人遺跡比較少,也比較晚。據考古學家認定,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些游牧民族開始輪流統治著這片土地,如金麥里人、西徐亞人、薩爾馬特人,后來成為當地永久居民的是東斯拉夫人。 ◎從東斯拉夫人到留里克王朝 斯拉夫人早先居住在喀爾巴阡山脈一帶(即現在的烏克蘭和羅馬尼亞),公元1世紀前后,他們遭遇了一場外族入侵,整個民族被迫四處逃亡。其中一支遷向西北,在今天的波蘭和斯洛伐克境內定居,被稱作西斯拉夫人;另一支遷往東部的烏克蘭草原,即東斯拉夫人,他們是現今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共同的祖先;后來又有一支涌入巴爾干半島,被稱作南斯拉夫人。 弗拉基米爾大公時的金幣 東斯拉夫人的各個部落與其他民族之間時常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其中一些部落越戰越強,另一些弱小的部落則漸漸消失。那些崛起的部落積極發展各種商業貿易,吸引越來越多的游民前來定居,逐步形成城市的規模。城市進一步壯大,連帶周邊的村社與龐大的山川、森林,最終形成了公國。到了9世紀前后,東斯拉夫人聚居的地方已經出現了上百個公國,最強大的兩個是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公國和南方的基輔公國。 9世紀中期,諾夫哥羅德公國爆發了大規模動亂,王公貴族們束手無措,決定求援瓦良格人。瓦良格人是東斯拉夫人對維京海盜、斯堪的納維亞人的統稱,也是西歐通稱的諾曼人。這些人是天生的戰斗民族,體格強健力大無窮,最初前來給東斯拉夫人充當雇傭兵,后來卻用武力搶占了東斯拉夫人的不少地盤。 普希金公園內的弗拉基米爾紀念碑 當諾夫哥羅德公國發出求援后,瓦良格人的部落酋長留里克欣然應允。他與兩個兄弟帶領軍隊快速出兵,很快平定了動亂。事后,瓦良格人卻未如約撤軍,反而駐扎在當地。后來這支外族大軍推翻了東斯拉夫人的統治,留里克三兄弟自稱大公,在此建起了留里克王朝。 在征服與融合的過程中,瓦良格人與東斯拉夫人漸漸形成一個新的民族。由于新民族起源于第聶伯河支流羅斯河一帶,故而得名羅斯人。當瓦良格人征服東斯拉夫人的所有部落之后,羅斯人便成為生活在當時俄國所有民族的統稱。 ◎基輔羅斯的建立與消亡 隨著瓦良格人不斷南征北戰,留里克王朝變得日漸強大。879年,留里克病故,他的兩個兄弟也已去世,兒子伊戈爾尚且年幼,大權便落在了親戚奧列格的手里。9世紀末期,南方的基輔因富裕繁華而被稱作“羅斯眾城之母”,奧列格率領大軍一路南下攻占了基輔,不久又將統治中心從諾夫哥羅德遷至此地。10世紀初期,這一帶形成了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即基輔羅斯。 建起了基輔羅斯,雄心勃勃的奧列格又兩次率軍攻打南部的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國都為君士坦丁堡。在羅斯士兵的大舉進攻下,君士坦丁堡兩次淪陷,被迫繳納沉重的貢賦。 圣索菲亞大教堂,為諾夫哥羅德公國時期的主教堂。 奧列格去世后,伊戈爾繼位,但他顯然缺乏將帥之才,兩次領兵進攻君士坦丁堡均告失敗,遂轉而加重其他部族的貢賦。憤怒的人民不堪欺壓,于945年在某次繳貢時殺死了這個貪婪的大公。隨后伊戈爾的妻子奧麗加、兒子斯維亞托斯拉夫相繼執掌大權,在兩任大公的推動下,基輔羅斯的國內局勢漸趨穩定,國土也一度擴張到北高加索地區與多瑙河地區??墒钱斔咕S亞托斯拉夫死后,他的幾個兒子開始爭奪王權,再加上各地起兵叛亂,基輔羅斯的國力受到了嚴重削弱。直到10世紀末期,新大公弗拉基米爾掌權之后,基輔羅斯才重新走向強盛。到了11世紀初期,它已擴張為一個龐大的公國,東起喀爾巴阡山,西至頓河,北起波羅的海南岸,南至黑海北岸,面積廣達100萬平方千米,人口將近五百萬。只是,這個鼎盛時期僅僅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基輔羅斯便因諸侯割據、內戰頻頻而逐步走向分崩離析。 12世紀初期,該國分裂成許多獨立的小公國,各個公國之間互不統屬、爭戰不休。直到另一個空前強大的游牧民族從遙遠的東方撲殺而來,這種四分五裂的局面才得以改變。 欽察汗國建立 來自東方的征服者是驍勇善戰的蒙古人,在俄國歷史上,蒙古人被稱作“韃靼人”或“韃靼蒙古人”。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國。他在結束對中國北方的戰爭后,開始率領大軍進行第一次西征。 ◎征服羅斯公國 1223年,在西征途中,蒙古軍把波洛伏齊人打得落花流水。波洛伏齊人向加利奇人求援,后者自知不是對手,立刻聯合其他公國組建起一支羅斯聯軍。血戰三晝夜之后,羅斯聯軍大敗而逃,蒙古軍首戰告捷。 庫利科夫戰役是1380年由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率領的羅斯軍隊同蒙古軍隊在庫利科夫原野進行的戰爭,最終羅斯軍隊取得勝利。庫利科夫戰役的勝利,動搖了金帳汗國在東北羅斯的統治,為羅斯爭取民族獨立奠定了基礎。 鐵木真去世以后,他的孫子拔都于1236年率軍進行了第二次西征。在短短4年里,這支大軍先后征服了欽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保加利亞、伏爾加河和奧卡河地區以及第聶伯河流域的羅斯各公國。1242年以后,被征服的廣大地區統稱為“欽察汗國”或“金帳汗國”。那時候,汗國的疆界東自額爾齊斯河西部,西至第聶伯河,南起巴爾喀什湖、里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錫爾河下游地區,向北臨近北極圈,將位于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城立為欽察汗國的國都。 為了便于統治,欽察汗國繼續啟用羅斯諸公國的王公們來維持國內秩序。自1243年以后,拔都開始任命一個“弗拉基米爾和全羅斯的大公”,該大公可以代表欽察汗國向羅斯各公國征收賦稅,擁有很大的財權。同時,欽察汗國還會向羅斯各地派駐軍政大員八思哈,以監督羅斯王公并負責調查落實人口戶籍,作為征收賦稅的根據。 ◎汗國的興盛與衰亡 在欽察汗國境內,拔都的十三個兄弟及其后裔各自擁有軍隊與領地。1255年,拔都去世以后,該汗國在名義上仍然對蒙古帝國稱藩,但實際上已成為一個獨立汗國。13世紀中期以后,蒙古帝國的統治權力僅限于東方,相對獨立的四大汗國均走上不同的道路,作為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在其后一個世紀里,雖然政權在各個家族間屢有交替,最終仍然艱難地走向了發展與壯大。 14世紀中期,欽察汗國達到了極盛時期,開始與周邊各國積極進行商業貿易與文化交流。但在14世紀末期,欽察汗國即現衰敗之勢,先有若干獨立小國分裂出去,后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的侵襲。 在此期間,莫斯科公國開始悄悄崛起。當阿黑麻汗成為欽察汗國的新任統治者時,于1472年發動了一場與莫斯科公國的戰爭。只是,這場戰爭最后以發起者的失敗而告終。1480年,阿黑麻汗再次出兵進攻莫斯科公國,結果死于一場軍中內訌。 1502年,他的繼任者末代大汗賽克赫阿里又率軍與克里米亞汗國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決戰??死锩讈喓箛臼菑臍J察汗國分裂出去的一個獨立汗國,這支軍隊擊潰了窮途末路的對手,欽察汗國遂告滅亡——蒙古人在異國土地上長達200多年的統治終于結束了。 莫斯科公國時期 莫斯科早先只是一個村落,屬于弗拉基米爾大公的領地,后于1147年擴建為城鎮。它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周圍有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等公國,又有莫斯科河、奧卡河、伏爾加河流經此地,極大帶動了商業貿易的發展,使該地漸漸變得富裕興盛。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 ◎全羅斯最強的公國 14世紀初期,伊凡一世成為莫斯科公國的大公。他狡猾殘忍又富于謀略,設計除去了羅斯東北部的特維爾公國,得到欽察汗國的賞識,被封為“弗拉基米爾和全羅斯的大公”。同時,伊凡一世還獲得代征貢賦的特權,并因為貪婪斂財得了個綽號“錢袋子”。 尤里·多爾戈魯基大公統治時期,莫斯科不過是基輔羅斯的一個小木堡。 這位大公精于算計,將代征的一部分貢賦據為己有充實財力,使得莫斯科公國的實力迅速增強。他剛剛繼位時,該公國僅擁有附近4個城鎮,到他去世時,該公國所收買與兼并的城市及村莊多達97個——14世紀40年代,莫斯科公國一躍成為全羅斯最強的獨立公國。 1471年,伊凡三世親率軍隊直撲諾夫哥羅德公國,雙方會戰于舍隆河畔,最終莫斯科軍隊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 到了伊凡二世和伊凡三世統治時期,莫斯科公國的實力仍然在不斷增強。這時候,盛極一時的欽察汗國呈現出國力衰敗之勢,對羅斯全境的政治、軍事與經濟的控制能力日益減弱,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亞、克里木等若干小汗國陸續分裂出去。 眼看著欽察汗國江河日下,伊凡三世遂于1476年停止了稱臣納貢。1480年,欽察汗國第四十二任君主阿黑麻汗率領蒙古大軍出征,欲令對方再度俯首,卻不料雙方尚未交戰,自己即死于一場軍中內訌,伊凡三世不戰而勝。 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之后,伊凡三世總攬大權,趁勢統一了羅斯境內的大部分國土。這時候,俄羅斯民族開始形成,俄語開始成為全民族的通用語言。由于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伊凡三世還自稱是拜占庭帝國正統的皇位繼承人,他仿照拜占庭帝國的國徽確定了雙頭鷹國徽,同時將大公宮殿改建成帶有拜占庭風格的建筑。 ◎俄國第一位沙皇 伊凡四世即俄國歷史上著名的伊凡雷帝,他即位時只有3歲,暫由母親攝政。這位年幼的帝王在成長過程中見慣了各個貴族集團的爭權、傾軋和謀殺,漸漸形成冷酷多疑、殘暴無情的性格。據說,他13歲時就曾下令處死過反對自己的領主,成年后又用手杖打死了親生兒子,令人特別驚駭和恐怖,故而獲稱“恐怖的伊凡”。 伊凡四世不喜歡被稱作“弗拉基米爾和全羅斯的大公”,他很崇拜古羅馬的愷撒大帝。1547年,他在加冕稱帝時自封“沙皇”,意即要像古羅馬皇帝那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同時實行軍事專制體的沙皇制度——俄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國從此成為沙皇俄國。 伊凡雷帝殺子 由俄國著名國家列賓所畫的這幅畫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在一次爭執中,伊凡雷帝把手中的笏杖猛擲過去,不幸擊中兒子的頭部,鮮血如注。醒悟過來的伊凡立刻上前摟抱住垂死的兒子,睜大了恐怖、悔恨交加的雙眼。深重的紅色調是畫家為了增強畫面的恐怖感而特意選用的。 為了加強皇權統治,伊凡四世對國內的軍事和內政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軍事方面,他先后派軍征服了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亞等汗國,還為控制波羅的海發起過沃尼亞戰爭;在內政方面,他召集縉紳會議,編撰新法典,同時廢除世襲領地,將全國劃為普通區和特轄區,打擊了地方割據勢力,成功建立起中央集權。當然,這位“恐怖的伊凡”不忘對人民實行殘暴統治,據說他在率軍討伐諾夫哥羅德公國時,破城后曾血腥屠殺了六個星期! 伊凡雷帝也有心情好的時候,如在向外人炫耀財富時。 1584年,伊凡四世去世,兒子費奧多爾繼位。費奧多爾身體羸弱、資質有限,無法料理國事,遂由伊凡四世的內弟戈東諾夫全權統治國家,此舉意味著留里克王朝的大權已旁落他人。幾年后費奧多爾死去,留里克王朝至此絕嗣。 17世紀初期,戈東諾夫突然死亡,他的兒子不久也相繼被殺。緊接著,俄國又發生了連續三年的大饑荒,許多地區的饑民開始暴亂,正當沙皇政府全力鎮壓各地起義時,波蘭軍隊趁機進犯,直逼莫斯科。俄國人民自發組建起一支軍隊,經過四年的艱苦斗爭,終于趕走了波蘭侵略軍,收復了莫斯科。 可惜的是,俄國人民的勝利成果最終被封建統治階級篡奪。1612年年底,俄國的貴族、地主和富商們召開了貴族代表會議,推選出另一位大貴族、伊凡四世的親戚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任沙皇。從此以后,俄國歷史進入了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統治時期。 “沙皇” “沙皇”源于拉丁語中的“愷撒”(caesar)。在與西方展開外交活動時,伊凡三世偶爾會使用該稱號,但伊凡四世是第一個正式加冕為“全俄羅斯沙皇”(tsar of all russia)的統治者。雖然后來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大帝比較偏愛“皇帝”這個稱號,卻依然會使用“沙皇”的頭銜。 羅曼諾夫王朝 俄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王朝,一個是留里克王朝,另一個就是羅曼諾夫王朝。羅曼諾夫王朝是俄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在該王朝統治的300多年里,俄國由東歐一個閉塞小國一躍成為世界一大強國。這番巨大的轉變得力于俄國僅有的兩位大帝,一位是彼得大帝,即彼得一世,另一位是葉卡捷琳娜大帝,即葉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大帝 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一位沙皇是米哈伊爾·羅曼諾夫,他與其后繼位的幾位沙皇都表現平平。直到彼得大帝出現,俄國才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有了非凡表現。1682年,彼得一世繼位,1721年正式將俄國的國號定為“俄羅斯帝國”。 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 彼得年輕時曾遠游西歐,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化名前往荷蘭、英國學習造炮、造船和航海技術,回國以后開始仿效西歐,在國內推行多項舉措。在經濟方面,他允許企業主買進農奴到工廠做工,批準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同時派遣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在政治方面,他剝奪貴族領主杜馬會議的職能,設立了參政院,并將官員分為14個等級,所有的官員不管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一級做起。在社會方面,彼得下令宮廷人員剪掉大胡子,把長袍換成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舉辦各種舞會,提倡文明交際。 軍事方面,彼得發動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最終打敗北方強國瑞典,奪取了芬蘭大公國和波羅的海的出???,并攻下亞速堡和巴庫,控制了亞速海和里海的門戶。接著,俄國又與波斯一決雌雄,搶得里海沿岸一帶。此外,彼得一世還打敗奧斯曼帝國,占領了黑海的出???。 1762年,葉卡捷琳娜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登基。她在位期間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稱為“大帝”。 彼得大帝并不是羅曼諾夫王朝的首位沙皇,但因其勇于改革創新而被視為該王朝的最初奠基人。在他的全力推動下,俄國躋身歐洲強國之列。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圣彼得堡,使其漸漸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葉卡捷琳娜大帝 彼得大帝病故時沒有指定繼承人,唯一的兒子因反對改革已被他處死,皇后葉卡捷琳娜一世繼承了皇位,成為俄羅斯第一位女皇。但這位女皇遠遠比不上后來的另一位同名女皇,她就是羅曼諾夫王朝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發動政變、推翻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后登上皇位,此前六任沙皇都難以控制國內局勢。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女皇在內政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她將樞密院分為六大院,自己直接主持三個強力院,即陸軍院、海軍院與外交院。接著推行二級(省、縣)管理體制,由沙皇直接任命省長與監督省長的總督。而后,她又頒布法令,明確表示貴族特權階層不承擔任何國家義務,除了圖謀反對沙皇的罪名外,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和處罰。 1812年,由于補給跟不上,俄國的嚴寒也是法軍從未經歷過的,眼見勝利無望,拿破侖的殘余部隊不得不從貝爾齊納河撤退。 在她執政的34年里,俄國實現了大幅度的領土擴張。18世紀后期,奧斯曼帝國日漸式微,俄國對其發動了兩次戰爭,侵入克里木半島在內的黑海北岸廣大地區,接著又伙同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占領了立陶宛、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大部分土地,使格魯吉亞也淪為附庸國。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葉卡捷琳娜二世推動俄國積極參與歐洲君主國事務,在俄國歷史上開創了干涉歐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國成為“歐洲憲兵”。 在這位女皇的統治下,俄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她本人也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 ◎進入王朝末期 進入19世紀,俄國的羅曼諾夫王朝不可避免地參與進了拿破侖發起的戰爭。1812年6月,拿破侖一世率領60萬大軍侵略俄國,面對兩倍于己的侵略軍,羅曼諾夫王朝實行焦土政策,致使法軍無力補給,再加上俄國的寒冷冬天又給了法軍災難性的一擊,這支龐大的侵略軍遭遇慘敗,最后只有不到3萬人回國,俄軍則一路追擊至巴黎城下——統率俄軍取得勝利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視為歐洲的救世主。 亞歷山大一世最大的功績就在于打敗了拿破侖,但在他統治后期,俄羅斯帝國卻呈現衰敗之勢。尤其到了暴君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國內物價飛漲,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農奴運動此起彼伏。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時全力改革,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然而當亞歷山大三世繼位后,改革的危機開始頻頻顯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俄國國內又于1917年3月(俄歷二月)掀起推翻沙皇制度的二月革命,在風雨中飄搖的羅曼諾夫王朝經受了最后一擊。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后來與其他皇室成員一起被槍決——統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終于走到了盡頭。 亞歷山大一世畫像 蘇聯時期 1917年的二月革命以后,俄國的沙皇專制體制被推翻,資產階級成立了臨時政府。同年11月(俄歷十月),列寧領導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又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自此成立,并于1918年將首都從圣彼得堡遷至莫斯科。 ◎國內運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雖然蘇維埃掌握了國家政權,但在1918~1921年間,仍然爆發了一場激烈的內戰。內戰結束后,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于1922年正式成立。該聯盟當時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后來又擴至15個國家。 這時候,蘇聯內部和蘇維埃的權力中心形成了以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為標志的局面,斯大林掌握了關鍵權力。1924年,列寧逝世后,斯大林接任黨內領導職務,成了蘇聯的最高領袖。 “二戰”時蘇聯的坦克和步兵 此后的一段時期,蘇聯展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國民經濟開始逐步恢復。到了20世紀30年代后期,在對待新經濟政策、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以及世界革命形勢等問題上,蘇聯內部產生尖銳的分歧,隨即在全國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肅反運動。 更不幸的是,德國的希特勒悄悄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按鈕。在20世紀40年代,大約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卷入了那場駭人聽聞的血腥戰事,對戰雙方形成了同盟國與軸心國兩大陣營。蘇聯作為同盟國主要成員,在東方主戰場上承擔了重大戰事。 1941~1945年,蘇軍與德軍在蘇聯境內展開了一場場激烈的正面交鋒,如列寧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與庫爾斯克坦克戰等,其他大大小小的戰役更是不計其數。蘇聯軍民在斯大林同志與朱可夫元帥的領導下反敗為勝,不僅奪回了被德軍占領的大部分國土,而且一路進軍逼入柏林,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 1945年8月,漫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結束。根據公開數據表明,德國戰時死亡人數約為500~700萬,英國約為40萬,美國約為33萬,而蘇聯的戰時死亡人數高達2500~2700萬,遠遠超出了其他參戰國的人員傷亡數量。再加上作為東方主戰場之一,蘇聯的1700多座城市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國家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美蘇冷戰與蘇聯解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人民克服重重困難,為醫治戰爭創傷展開艱苦的努力。在其后數十年里,蘇聯國民經濟開始復蘇并快速崛起,漸漸發展成為與美國并肩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接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在他執政期間,對蘇聯的內外政策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對內,赫魯曉夫為斯大林時期被判刑處決的一大批人進行了平反;對外,他采取多項措施與不少西方國家緩和了關系,但與美國展開了很長一段時期的冷戰。 1982年蘇聯最高蘇維埃的所在地——克里姆林宮。 1992年,俄美首腦會議中的葉利欽與美國總統布什。 自20世紀50年代末期,蘇聯與美國又在航天領域展開一場爭霸賽。1957年,蘇聯將“人造地球衛星1號”成功送入地球軌道;1961年,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人類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員;兩年后,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1985年,阿列克謝·列昂諾夫成為第一個進行太空漫步的人。美國航天局決心奪回主動權,遂為“阿波羅計劃”投入巨額資金,終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將人類送上了月球。20世紀80年代,蘇聯經濟急劇下滑,美蘇冷戰出現了轉機,兩國關系開始進入一個全面和解的新時期。 1991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蘇聯開始走向解體。當年年底,戈爾巴喬夫總統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葉利欽。1992年,葉利欽總統宣告蘇聯正式解體,并召開會議將新的國名定為“俄羅斯聯邦”或“俄羅斯”。 尤里·加加林 尤里·加加林是世界第一位航天員。1961年4月12日,他駕駛著蘇聯“東方1號”太空飛船沖上太空,以1小時48分的時間繞行地球一圈并安全返回。1968年,加加林在一次飛行中失事遇難。為了紀念他,人們把他的故鄉格扎茨克命名為加加林城,國際航空聯合會還設立了加加林金質獎章,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 1961年,當尤里·加加林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宇宙飛行后,莫斯科以極其隆重的儀式歡迎了凱旋的航天英雄:禮炮轟鳴,人群歡騰,豪華護送隊,國家勛章和榮政市民稱號數以十計。圖為他在波蘭華沙時受到的歡迎場景。 俄羅斯聯邦政府 從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走過了短短25年的發展道路。在這25年里,俄羅斯聯邦政府處于三位總統的主政之下,即葉利欽、普京和梅德韋杰夫。若按時間來劃分,1991~1999年可說是屬于葉利欽時代,2000~2016年則屬于普京和梅德韋杰夫時代。 ◎葉利欽時代 20世紀90年代前后,蘇聯解體引發了多個加盟共和國的相繼獨立,俄羅斯所有名義上的民族自治區也跟風而動,紛紛宣布自己是獨立的共和國。為了防止俄羅斯像蘇聯那樣分崩離析,葉利欽政府連續推出多項舉措,先由中央政府和各地簽訂條約,再通過新憲法的頒布賦予了其他地區更多權利,同時改革各地的稅收制度。 接著,葉利欽又實行了一系列改革計劃推動國內市場經濟。該計劃是以開放價格和國企大規模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休克療法”,它的初衷是用短期的經濟下降為代價,換取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但這種做法實際上導致了俄羅斯長期經濟衰退,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社會貧富分化現象加劇,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國家財政情況急劇惡化。 經濟改革上的難題尚且無力解決,車臣問題亦接踵而至。1995年,葉利欽派出軍隊進入車臣地區,試圖恢復俄羅斯對該地區的控制。但是,該做法不僅未能完全收回對該地區的控制權,反而造成了兩萬多平民的死傷。 到了葉利欽主政后期,俄羅斯經濟爆發金融危機,國內債臺高筑,工人工資被拖欠,外國投資者大批撤離。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危機下,葉利欽于1998年解散了政府,1999年退出政壇。 ◎政壇雙雄 繼葉利欽之后,普京繼任俄羅斯總統,這位強硬派領袖有一句名言:“俄羅斯需要一個強勢的國家政權?!痹趫陶陂g,普京增加軍費支出,同時依靠出口天然氣和石油賺取了大量外匯,使俄羅斯經濟明顯好轉。更重要的是,“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出兵阿富汗,普京表示出積極支持的態度,這讓他贏得了不少西方國家的尊重。 梅德韋杰夫是普京的得力助手,此前他曾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2008年的總統換屆之年,梅德韋杰夫毫無懸念地當選俄羅斯總統,他上任后的第一項舉措便是任命普京為總理。在執政期間,梅德韋杰夫與北約就歐洲導彈防御系統達成協議。2011年8月,普京明確表示自己將于2012年再次競選總統。當他如愿成為俄羅斯總統后,梅德韋杰夫同時也就任總理——人們把這一對搭檔稱為“政壇雙雄”。在二人的精誠合作下,俄羅斯的綜合實力得到了較快的恢復,重新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出強勢姿態。 對于普京這位強硬派領袖的執政方針,各國人士有不同觀點。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運用強制或半強制手段結束了國內政局的混亂狀況,同時促使國民經濟發展步入正軌。他是一位有能力認清俄羅斯局勢和資源狀況的領袖者,他的執政理念必將在一段時期內影響著俄羅斯未來的發展。 政壇雙雄——普京和梅德韋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