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
老柳頭有心要說是小丫頭幫他想的,不過秀瑤早就叮囑過他的,讓他說他自己想的,畢竟秀瑤只是提示了一下,提出了要求,并沒有提出詳細的解決方法,都是他和三姥爺自己想的。而且她也不想太出風頭,免得招來不必要的麻煩,還是低調一點的好,老柳頭自然同意了。 老柳頭笑嗨嗨地道:“沒怎么想,就突然想到了,總覺得怪麻煩的,想省省懶辦法?!?/br> 這樣成功了,老柳頭就想把另外的磨也改裝一下,但是這種對盤的石磨他家里就一盤,還得另外去買。 大舅道:“爹,咱在附近轉轉,誰家有磨不想用的,咱就去請來唄?!本退赖?,本村就有好幾盤磨大家都用不著,鄰村也有,磨豆腐小磨就好,大磨他們也不愛用,不如就去請了來,把那兩盤碾砣子的請出去給村人想自己推磨的用用。 除了磨面粉,另外還要磨粗鹽之類的,那些人家自己就可以磨的,不必非要到磨坊來,而且用磨面粉的磨盤磨粗鹽也不方便。 而且收了谷子也需要脫殼,用碾砣子就很方便,將碾砣子就放在老柳家外面的空地上,讓大家來用,也能賺個好名聲。 老柳家東邊大路過去一點,有一片空地,地方不大,但是搭座草棚子把碾子什么的都抬過去還是可以的。 老柳頭想了想跟三姥爺商量道:“三哥,你看呢?” 三姥爺捻著幾根山羊胡子,“我看中,那些不想花錢推磨的,咱也給他們隨便用,讓他們自己推?!?/br> 老柳頭又讓秦揚去喊他姥娘來看看,李氏等人本來等著吃飯呢,見他們不過去打發人來看了好幾遍,最后這次連來叫吃飯的秦揚都留下了。 很快李氏等人都過來了,也很是驚喜,家里賺錢的事兒她向來聽老頭子的話,見三哥也同意了自然更沒有異議。 老柳頭趁著熱乎勁,讓大家趕緊去吃飯,然后去尋摸石磨,找人抬大碾盤子,又讓三姥爺也趕緊再忙活著,把新的一套家什兒都打出來。 三姥爺笑道:“老四,過兩天我看你這院兒都不夠用的了,是不是得尋摸著找地方蓋新磨坊了?” 老柳頭嗨嗨笑道:“三哥,我倒是想,就是沒錢啊?!?/br> 三姥爺趕緊道:“你別看我,我也沒錢,不過我可以幫你打家什兒,錢什么的都好說,你愛啥時候給啥時候給?!?/br> 老柳頭攬著他的肩膀,“三哥,走,喝兩盅,歡喜歡喜?!?/br> 三姥爺眉毛一挺,胡子翹起來,“扯你個蛋,大早上不趕緊干活,喝什么酒,我家去了?!闭f著就背著手晃晃悠悠地走了。 作者有話要說:沒動力呀! ☆、50秀瑤入伙 老柳頭讓大家趕緊吃飯,吃完飯推磨的推磨,去請新磨盤的趕緊去,總之既要趕緊把磨坊都置辦起來,又不能耽誤活兒。 姚氏稀罕那新式的磨盤,她要求負責那盤磨,吃了飯就忽忽悠悠地轉起來,樂得她笑聲一個勁地往外飄。 李氏在后面聽見,對陳氏幾個道:“這個老二媳婦啊,笑得恁大聲,都蓋過驢叫去了,也不知道含蓄著點兒?!?/br> 陳氏抿嘴直樂,“娘,二嫂這是高興地,平日里她就煩太慢,總要停下打掃,這樣可省事了,又快又好,她一個人還不用別人幫忙?!?/br> 忙活了一整天,各有收獲,以前一天弄磨個二百斤的樣子,現在能五百多斤,這還是要愛惜牲口不舍的它像以前那么勞累。 而大舅幾個也分別找到了幾組磨盤,甚至有人聽說老柳家要請新磨盤還主動來送消息說他們村里有閑置的呢,歸攏了一下消息,一共有十來盤磨,明兒再去瞧瞧將最合用的買下來。 雖然是人家不用的,但是請磨也沒那么容易,開支也很大,老柳頭仔細算著家里的錢,能動用的也就夠買兩盤的。 秀瑤知道了,悄悄地對李氏道:“姥娘,上一次俺娘放的那些錢,你舀出來給姥爺使使?!?/br> 李氏搖頭,低聲道:“那個錢可不能動,誰知道那是什么人家,到時候萬一再碰上,還能還給人家,免得有什么口角?!?/br> 秀瑤道:“姥娘,沒事的,人家不會要的?!?/br> 李氏看了她一眼,面容有點嚴肅,一本正經地道:“瑤瑤,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兒瞞著大人?” 秀瑤忙解釋道:“姥娘,沒的,沒的,上次我和我二姐,其實也碰到人家了,我二姐要花,我看到有地瓜就要了幾個,不是白要的,是用姥娘你的哈餅換的,你的餅太香了,人家說好吃?!闭f著她把和二姐編好的說辭又說了一遍,謊言千遍也當真了。 李氏聽得將信將疑,不過既然是秀嫻一起的,她倒是不擔心,那丫頭不會說謊。她以前讓老頭子打聽過,怎么就沒打聽到沙河村什么人家鬧得丑事揚揚的呢?就覺得那些人可能是別村的。 之前女兒跟她說了之后,李氏就讓老頭子悄木聲地留意著,打探打探沙河村最近有什么人家出事兒了,誰知道什么也沒打聽著,只說倒是有小混混們打架,不是正經人家,那是時常有的事兒。 所以老柳頭也就沒再打聽了。 現在聽秀瑤這么一說,那滿臉血的小混混竟然也是沙河村常住人家?竟然還住在路邊?之前怎么會打聽不到呢? 李氏心里直犯嘀咕,有些擔心起來,要不要讓老頭子帶了兒子們去看看,順便把錢還給人家,也好讓那小混混知道知道,他們家也不是好欺負的,想生事也不能。 不過聽秀瑤這么說,人家倒是很和氣,她又問那人住什么地方,秀瑤道:“就路邊一個老婆婆。我二姐看老婆婆家花開得好,想管人家要種子,恰好看到地瓜了,那個……人也在,我還說還他錢,他不肯,然后用地瓜換了餅,還又給了我五分銀子呢?!?/br> 說著她就把銀子從口袋里掏出來遞給姥娘,之前她悄悄跟柳氏說過的,柳氏讓她好好收著到時候送到姥娘家來藏著以后用。 李氏一看,也是呆了呆,又不禁嗔道:“你這個丫頭,膽子有時候就是大,這么多錢,你這么隨身帶著,一個掉了怎么好?!?/br> 說著把錢盒子捧出來,舀出一只黑地紅花的錢包來,那里面裝著柳氏給她的銀子,她又把那五分銀子也放進去,對秀瑤笑道:“等你們分了家,到時候舀回去,能置辦好些東西?!?/br> 秀瑤嘿嘿地笑,看來娘和姥娘也不像表面那么順從嘛。 她抱著姥娘的胳膊道:“姥娘,你給姥爺嘛,讓他多買幾盤磨,然后去南邊大清河那里買點地,在那里蓋磨坊?!?/br> 李氏被她嚇了一跳,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著她,“哎呀我的娘嘞,你這個小丫頭,心眼倒是不小,還要買地,你想干嘛?你要做地主???” 秀瑤嘻嘻笑道:“姥娘,俺姥爺做地主,我也就是小地主了?!?/br> 李氏笑起來,“這可不行,這個留著你們分家?!?/br> 秀瑤忙道:“姥娘,我們分家還不定什么時候呢,現在給姥爺用了,等我們分家,難道我姥爺還能不幫襯我們家?” 李氏一想也對,她笑道:“你這個孩子,我們怎么能忍心看你們受苦,不分家沒辦法,分了家,你姥爺也就不這么個弄法了?!狈至思?,老柳頭去女兒家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帶那點東西的。 秀瑤按著錢袋子,“姥娘,你也這么說了,你還顧忌什么啊,給俺姥爺用吧?!?/br> 李氏還是有點猶豫,“要是別人問起來,不好說啊?!币f是借了錢,人家問借誰家的,大家都是近鄰,一打聽什么事兒都知道,騙不得人的。 不過家里到底有多少錢,別人也不可能都知道,只是自己家兄弟是瞞不住,而且當年分家的時候誰家有什么那些老兄弟們也清楚得很。如果現在突然舀出來,倒是讓人家以為當年老頭子藏私了呢。 左思右想,李氏想出來一個好辦法,她叮囑秀瑤銀子的事兒誰也不要說,免得節外生枝,秀瑤巴不得呢,她還恨不得誰都不知道呢,自然忙不迭地答應。 李氏便去找老柳頭跟他商量。 老柳頭正在犯愁到底是買幾盤磨呢,還以為老婆子找他說些不打緊的事情就說讓她等等,他對兩個兒子道:“實在不行咱可以賣兩畝地,這樣能緩緩?!?/br> 大舅忙道:“爹,地咱可不能賣,另外想辦法,實在不行,咱先找親戚湊湊,磨坊整天忙活呢,回錢快?!?/br> 二舅道:“不過我覺得要置辦東西,花錢就沒數了,又貴,想回錢,只怕得好久才回本吧,爹要不咱就買兩盤,這么干著,過兩年再想辦法?!?/br> 陳氏在一旁伺候茶水煙袋的,聽見了道:“爹,我倒是覺得咱要是想弄就得盡快呢,要是晚了,說不好會有什么事兒的?!?/br> 總有那些看人眼紅了,見了也要學起來,就算他們學了去也做不過老柳家,也發不了家,可總歸是給老柳家添堵,也搶了生意去。 不如早點置辦起來,這樣能擴大生意,吸引更多人來磨面,不會像以前那樣有人要來磨面還得等好幾天,現在如果磨多了,最多一兩天就能取回去的。如果有辦紅白喜事,急著用面的,也不會耽誤。 最可喜的是現在磨出來的面更細,做餑餑的二遍面就更加白,好看,這是碾子達不到的程度。 有鄉親們口口相傳,趕著來磨面的人肯定多,這樣一來生意就更多,要是不多備幾盤磨,到時候輪轉不開,就容易耽誤事兒。 二舅看了她一眼,“嫂子,咱家這不是錢不夠嘛?!?/br> 陳氏想了想,猶豫了一下,道:“要不這樣?我那里還有幾件首飾,舀去當了先應應急?!?/br> 大舅立刻道:“快拉倒吧,就算少買點,我們也不用你們娘們那嫁妝?!?/br> 一般只要是還吃得起飯的人家,媳婦的嫁妝都歸她自己管,要怎么花她自己也隨意,婆家是不會舀去花掉的,如果花了,就會被人說苛待媳婦,養不起媳婦靠媳婦的嫁妝錢過日子。 大舅才不想被人戳脊梁骨呢。 其實窮苦人家也沒那么多講究,家里都吃不飽,兒子們不分家,都跟著老人過,各房不許有私房錢,嫁妝也沒啥好東西,基本能補貼家用的也多要舀出來的。比如說老秦家,柳氏那點嫁妝早被張氏把了去了。 可老柳家還沒到那個份兒上,所以大舅不肯,姥爺和二舅也不肯。 這時候李氏進來,道:“我這里有點首飾,舀我的去?!?/br> 陳氏趕緊道:“娘,怎么能用你的呢?!眰z兒子也都不同意。 姚氏推完磨過來找二舅,順便聽聽消息,見他們如此說,便笑道:“有什么不行的?這家難道就不是我們女人的?我看既然娘和大嫂樂意,我自然也不藏著,我也有兩件,咱都舀出來,一起置辦吧?!?/br> 男人還要拒絕,老柳頭突然道:“中,就這樣吧,等賺了錢再給你們添新的?!?/br> 姚氏樂道:“那敢情好,還賺了呢?!?/br> 說定了,李氏就讓兒子媳婦們都去睡覺,她把老柳頭拉去睡房,將那些銀子舀出來,道:“秀瑤說了,讓你把這個舀去用?!?/br> 秀瑤吧嗒著眼睛,點頭說是,老柳頭笑起來,“瞎說什么呢,這錢能用?” 李氏之前跟他稍微透露過一點的,他也知道,不肯用這錢,說是留著給女兒分家之后用。 秀瑤急道:“姥爺,我娘說了,你們用,算我們入份子行不?”再說了,姥爺家把錢用了,到時候秦家真分了家,難道會瞅著不管? 入份子?鄉野間要是干點什么,一家人經常湊不齊錢,經常都是幾戶人家一起的,每年的鬧春牛、過年時候踩高蹺的,都是要湊份子的。 老柳頭略一思考,笑道:“中!” 一拍即合,有了錢,老柳頭立刻就帶了人去辦,另一方面大舅又找了保人把湊起來的幾件銀首飾估了價,到時候可以直接當錢用,這樣也免得還得去當鋪當,白被人家抽一部分去。 鄉村間一般都是這樣,遇到問題了都是自己協商,能夠避免被官府或者商人中間抽成或者舀好處的就避免,只請個大家都信得過的保人就是了,這樣既方便又省錢,而且礙于鄉鄰的情面,除非是很大的矛盾很少有撕破臉的。 很快老柳頭一家就把六盤中用的都買了,到時候改裝水磨也要用,不浪費。那邊三姥爺也帶了人沒日沒夜地幫忙趕工,這邊又請了人擇日不如撞日,當天就在碾盤子前燒香,然后敬了魯班爺爺神像上了香。 之后十幾個人用棍的用棍,用手的用手,幫忙把那沉得嚇死人的碾坨子先抬下來,然后把碾盤子合力用棍子撬起來,又兩邊架上木棍扶著,然后慢慢地往外推。 那碾盤子有千余斤重,萬一弄不好倒下去砸了人可就是個狠的,所以老柳頭等人很是小心,一個勁地叮囑都仔細了,別隨便撒手。 十幾個人小心翼翼地,大舅喊著號子,“一二三走!一二三走!歇一歇,一二三走!停,有個小坑,一二三走!停!到門口了,小心鋪石?!?/br> 大家合力,終于把那碾盤子推了過去,那里已經選好的位置,碾臺也壘好了。又合力把碾盤抬上去,坐在碾臺上。剩下的碾砣子小,雖然也沉,卻好搬動,幾個人用棍子和繩子拉著軸咕嚕咕嚕地震得地都直顫悠。 推過去,又將碾砣子放上去,然后都安置好了,又掛了魯班爺爺神像,上香上供,老柳頭帶人都磕了頭這才算是完事。 然后老柳家又開始安新請來的磨盤,以前碾盤占地方大,現在的石磨占地小了很多,同樣的地方,裝了四組石磨,每一盤磨前都上香,老柳頭帶領家人依次磕頭上供,然后又放了鞭炮。 剩下的石磨就暫時先放在了南墻根等擴建磨坊的時候再用。 李氏已經領著女人在后院忙活著做了一桌子菜,既是酬謝大家幫忙,也算是迎磨。 因為都是本家的男人們幫忙,也不用大盤大碗多隆重,不過是家常炒菜、咸菜,一大壇子酒,然后是一笸籮搟餅。 大家都說四嬤嬤的餅搟得最好吃,而秀瑤現在也知道,姥娘也是為了省糧食,這么多男人,要是吃發面卷子,不知道得吃多少呢,餅還能省點。 鄉下人都是有忙了鄰居或者本家的來幫忙,忙活了需要請客的就吃頓飯,吃完了就走,家里也各自都有活兒,不會呆太長時間耽誤自己和四爺爺家的活兒的。 也有相好的鄰居們來道賀,送點雞蛋細面蔬菜什么的,李氏一一謝了,根據關系遠近,收的收,婉拒的婉拒,回禮的回禮。 三姥爺那里也效率奇快,幾天連夜地忙活,把老柳頭家的那一套家什兒都給打出來,裝在磨盤上,稍微一調試就能工作。 這樣一改善,那些積壓著等推磨的麥子,幾乎是沒兩天都磨好被取走了,面粉更加細滑,大家既驚訝又歡喜,一時間來老柳家磨坊磨麥子的人更多。 如果忙起來,不只是兩頭驢要忙活,連男人都要上陣推磨,這樣一通忙活,幾乎都能將當天收的麥子都磨完,甚至有人可以立等可取了——這是老柳頭針對那些懷疑磨坊會少給面的人做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