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司星說:春餅也和我們最近的主題,詩詞有關。 林蘭癡曾寫:調羹湯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春餅一包一卷嘗盡了春之味道。 司星一直覺得這句詩寫的特別絕。 還有《詠春餅》,他最開始對春餅感興趣就是由這首對聯詩。 勻平霜雪白,熨帖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纏嚼胃融融。 司星一直覺得這詩和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特別簡單的意象,但是寫出來以后特別美,就譬如司馬相如的皓腕凝霜雪,壚邊人似月。一樣。 【開始了,司老師小課堂開課了?!?/br> 【我的筆記本里多了好多要背的東西,好多司老師提了一句的感覺都好經典嗚嗚嗚,我全都千度和翻書補充完整了,嗚嗚嗚我愛司老師!】 【我們失去太多了嗚嗚,現在撿回來還不遲?。?!】 司星點頭:是啊,還不算遲,大家要一起加油才行。 吃春餅一般都配豆汁兒,正宗的豆汁兒用綠豆淀粉殘渣發酵制成的,有一股酸餿味兒,里頭還要配上炸的小焦圈。 但是很多人都吃不慣豆汁兒的味道。 司星上輩子去北京喝過最正宗的豆汁兒,就是一個大鍋熬煮生豆汁兒,再配四疊小菜:辣咸菜、蘿卜干、芝麻燒餅、油炸果子。 他最開始喝豆汁兒是捏著鼻子喝的,結果這東西就跟臭豆腐一樣,越吃越上頭,特有的老漿,酸咸味十足。 【好家伙,春餅這么清醒脫俗的東西,我吃一口就愛上了,本來以為這個豆汁兒也是,但是??!這什么奇葩的味道oyz我麻了??!】 【我醉了,我不該盲目相信司老師的QAQ?!?/br> 【其實多喝兩口真的挺好喝的不信你們試試?!?/br> 司星看著彈幕一群人嗚嗚嗚簡直哭笑不得:我剛準備說受不了味道的你們別吃呢,怎么你們就喝上了,實在喝不下去的試試小米粥或者吃下面的吧。 第一樣是春餅,第二樣就是餃子。 上回他做的是餛飩,這回就是餃子了。 兩者除了皮子不一樣,里頭的餡是差不多的。 不過在古代,餃子確實比餛飩更加正式一點。 至少過年時候吃的多是餃子。 不過那時候餃子好像也有餛飩的別名,最開始的時候餃子叫牢丸、嬌耳,后來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稱為餛飩,唐朝時期叫偃月餛飩,讓人忍不住聯想到了關羽的青龍偃月刀。 到了宋代的時候,就變成了角子,發展到了元明時代,則叫扁食,一直到清朝,才正式更名為餃子。 司星記得,最開始是張仲景發明的餃子,用搟成的面皮包上驅寒的藥材,比如羊rou等等給病人吃。 到了現代,各式各樣的餃子都出來了,水晶餃兒等等,連面皮都變了。 不過司星還是最喜歡最開始的餃子。 里頭包上最鮮嫩的芥菜,能把人的舌頭都鮮掉,羊rou餃子也不錯,一口下去全是rou,多吃兩個,再喝一口加了香菜、蝦米和紫菜的熱湯,大冬天的能出一身熱汗。 【臥槽我吃其中一個餃子硌到牙了?。?!】 【樓上我也是司老師這是加了啥?!】 【總不能是石頭吧怪司老師包餃子的動作太迅速,我都沒看清楚他放了啥QAQ?!?/br> 司星拿了其中一個餃子起來,掰開來,從里面捏出一枚聯邦幣。 是這個。 【???司老師想謀殺我?。?!為什么要在餃子里放這個?。。?!】 司星解釋:這是傳統習俗,要在餃子里放錢幣,這樣吃到的人來年會一直平安順遂。 他小的時候,司奶奶每回過年都包餃子,餃子里會塞硬幣,每次都是他第一個吃到硬幣的,那時候司奶奶會特別開心地說:這是我們小星星的福氣呀。 后來司星才知道,并不是因為天生有福氣,而是那個慈愛的老人把福氣傳遞給了自己,想讓自己也能快樂幸福。 現在,他想把自己的福氣傳遞給他的觀眾們。 于是他道:吃到硬幣的小朋友們,來年肯定都會平安順遂的。 【嗚嗚嗚司老師太好了QAQ雖然我的牙好痛?!?/br> 【第一顆餃子我一口吞了但是第二顆我又吃到了!】 【我嚴重懷疑司老師每個餃子都放了硬幣?!?/br> 到底是不是每一個餃子都放了硬幣,司星笑笑沒說話,反正福氣到了就好了。 咬完了春餅,吃完了餃子,就要開始打年糕,取的是年年高的美意。 不過這一樣被他的兩個徒弟接過去了。 李明和金金都是獨身一個人,因此就跟著司星一起過年,這會兒都跟著學技術,兩個人洗干凈了司星提前預約做好的石臼。 糯米摻雜著晚米,淘洗干凈以后磨成粉,再加上水蒸熟了放進石臼里,拿錘子慢慢砸成粘連的樣子,到最后切成小塊,上面再點一個小紅點,年糕就做完了。 司星倒也沒讓倆徒弟真的手打年糕,只讓他們做做樣子示范了一下古代怎么打年糕的,剩下的工作都有人工智能機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