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丹想了想,撓著頭說:“這個……具體日子一般是巫來決定,巫會在祭神的時候祈求神諭。不過大致是雨季之前種小麥,雨季之后種豌豆?!?/br> 伊南沉思一會兒,大致猜到這里的雨季應當是冬春季,旱季則是夏秋季節。幼發拉底河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春夏之交的時候雪山融水容易造成河水暴漲,引起泛濫。 關于四季更替,無名部落的人目前只模模糊糊知道了一個大概。而巫所祈求的“神諭”,現在看來很可能是巫的個人經驗判斷罷了。 伊南馬上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目光灼灼地盯著丹,竟令這小小少年一時扭捏起來,問:“您……您這么看著我……我臉上有什么嗎?” 少年人丟開手里的長木棍,伸手用力搓自己的面頰,深怕臉上哪里沾了泥,惹伊南不快了。 伊南卻笑了:“丹,你想成為這個世上最偉大的預言者嗎……我是說,巫?” “你想能夠預言大河漲水的時間嗎?百年一遇的洪水或許無法預言,但是你可以精準地預見那些小規模的泛濫?!?/br> “你想合理安排種植不同的作物嗎?你知道什么時候適合種麥子,什么時候種豌豆和鷹嘴豆,你可以讓部落里的人手錯開時間,他們不用太過辛苦,卻照樣能夠得到大豐收……” 伊南一邊說一邊覺得自己的口才還不錯。 丹頓時呼吸急促:“您是說,我能成為這世界上最偉大的巫?” “我……我我我,我當然愿意??!” 伊南繼續說:“除此之外,你想創立這世上最偉大的文明嗎?” 這回輪到丹傻眼了:“我最尊敬的神啊……不過文明是什么?” 伊南陡然一愣——并不是因為她的“語言芯片”又失靈了,而是因為丹所在的族群,還壓根兒沒有“文明”這個概念。所以丹只聽見了“文明”這兩個字在伊南口中的發音,卻完全不知這個發音意味著什么。 “文明就是……” 文明是種植技術、建筑水平,文明也是文字、是藝術、是科學、是政體、是國家…… 伊南馬上冷靜下來:“文明就是,一種咱們先填飽肚子之后,再慢慢發展起來的東西?!?/br> 丹秒懂:“知道了,神的意思是,讓我們先把眼前能做的給做了?!?/br> 伊南覺得這小少年簡直太靈光了,忍不住夸贊一句,又說:“接下來我們還是先解決和吃喝有關的大事?!?/br> “你還記得上次拿給我看的那只陶杯嗎?”伊南問,“我們得想辦法把它變成像石頭或者木頭做成的杯子一樣,完全不透水不吸水的?!?/br> 丹搓搓手:“那太好啦,光是把石頭或者木頭打磨成盤子就老費勁兒了,更別說做成杯子?!?/br> “神,您說怎么做?” 伊南說:“在動手之前,我們先要收集一些干柴,然后再準備一些樹葉?!?/br> 丹顯然認為伊南要動手點燃篝火,燒制陶杯了,高興地答應:“好嘞!” 兩人下山之后,丹很快就把伊南要的材料都找了來,卻完全不見伊南有取黏土制陶坯的舉動。 相反,伊南竟然指揮部落里的一群孩子幫忙,在村外的地面上挖了個洞。 伊南見到丹抱了干柴和樹葉來,連忙叫他過來:“聽說你用燧石點火很在行?” 用燧石點火這種事,伊南嘗試過一兩次之后直接放棄了。無名部落和卡山部落的人都很熟練,分分鐘就能用燧石磕出火星,點燃干燥的纖維。到了她這里就怎么都不行——估計還是現代生活的各種引火設備把她給慣壞了。 果然,少年丹燧石在手,“咔咔”兩下就點著了鋪在洞底的干柴。 伊南看著火焰騰起來,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后把剩余的干柴都丟進坑里去。 丹滿臉疑惑,看似這孩子心里在想:怎么不往里放陶坯呢? 伊南卻好似完全忘了陶坯的事,直接往這點著的柴火堆上堆了一層厚厚的樹葉,在樹葉之上,又堆了一層厚厚的泥土。 “好了!”她拍掉手上的泥土站起身。 “好了?”丹跟著起來,疑惑未解。 伊南:“對,接下來就只要等著了?!?/br> 丹:等著? 他真就乖乖地等著,也沒多問,可能是覺得伊南會有別的什么神奇的法子,能在這個燃燒著的柴火洞里,“變”出實用的陶杯出來。 然而伊南第二天才揭開了洞口上掩著的泥土與樹葉。 洞里除了已經完全熏黑的干柴,完全不見陶杯的蹤影——丹望著伊南,萬分疑惑。 伊南卻開開心心地把那些完全燒成漆黑色的干柴一枚一枚地取了出來,一邊取一邊告訴丹:“這是非常非常有用的——木炭!” 丹:……奇怪的名詞又增加了! 伊南望著丹那對求知若渴的雙眼,笑著說:“雖然這不是陶杯……但只要有了它,陶杯什么的,都不在話下!” 既然有了木炭——她就有十足的把握,知道該怎么“發動群眾”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夙槺懔囊幌率非按蠛樗?/br> 大洪水是世界各地先民們留下的神話傳說中都出現過的主題,蘇美爾文明留下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中出現過對大洪水的描述、中國神話中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圣經故事中也有諾亞方舟的故事,還有亞特蘭蒂斯大陸的傳說等等,也都與大洪水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