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59 章
用被子蒙上了頭,說要再睡一會兒。孟新堂輕輕幫他帶上屋門,到院子里洗漱,拎上鑰匙出了門。 魏啟明的茶館供應早茶,每天七點鐘準時開門迎客。今天魏老板不在,但堂里的小伙都早已認識孟新堂,見他進門,其中一個立馬迎上來,問孟先生要喝什么茶。 孟新堂擺擺手:“不喝茶,你們這兒有沒有筆墨和大張的宣紙?!?/br> 既是附庸風雅,那便該有文房四寶。 果然,小伙點點頭:“有的,您二樓請,我給您拿上去?!?/br> 茶館里還是那么熱鬧,孟新堂在吆喝聲循著樓梯上了樓,進了個清雅的隔間。 九點半,沈識檐才睡眼惺忪地掀開了被子。 他拉開窗簾朝外望了望,沒看見孟新堂的身影,但該搬到外面的花都已經好好地列在了院子里,廚房的門窗都開著,陽光跳在窗欞上。 沈識檐打了個哈欠,走到桌前去拿眼鏡,剛伸出手卻又停住——眼鏡旁放著一疊折成了長方形的宣紙,能看到黑色的墨跡。 沈識檐奇怪,伸手拿了起來。打開的時候,還能聞到墨香和宣紙的獨特味道。 字寫的是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落款:識檐三十又一,愿平安順遂,喜樂無憂。新堂書于圓月十六。 所以,這是他一大清早,為自己寫的。 沈識檐不知自己發著怔將這幅字舉了多久。 直到手開始輕微顫抖,眼底有了酸澀的感覺,他才回過神來,再一次從頭開始,珍惜地看著每一個字。 而再讀到落款,目光觸到“平安順遂”四個字時,風馳電掣的一瞬,有洶涌的熟悉感襲了大腦。他一動不動地盯著那四個字,終于確定,他曾見過。 因為剛剛起床,血yè還流得不暢,沈識檐在拿起那本有些重量的《新英漢詞典》時,蜷起的手指緊得發疼。他捏著黑色的封皮,翻開,又撥開了夾在里面的兩頁臨摹草紙。露出的一行字讓沈識檐如同入了定一般呆在那里。 字典的扉頁以黑色的油墨書著幾個字,一個簡單的落款。 “千禧年,平安順遂。孟” 雖然字體有些細微的改變,但依然能很輕易地看出來,這是出自同一個人。 高中時班上有圖書角,每個同學都帶了一兩本書來。到了臨畢業,班主任征求了大家的意見,讓大家各自在圖書角挑選一本書留作紀念。他無意間看到這頁扉頁,便毫不猶豫拿了這本好像從沒被人拿走過的舊詞典。 那時非典剛過,沈識檐記得很清楚,在那個燥熱的夏日夜晚,他用了一節晚自習的時間臨摹這四個字,一筆一劃、密密麻麻地書了好幾頁。 風扇曾吹落了一張寫滿了“平安順遂”的紙,他小心地撿起,拂去了上面的灰。 這個“孟”,便是孟新堂。 沈識檐發現自己不知何時已經坐在了椅子上,手上還捧著這本詞典。他看著那幾個字出神,克制不住地,一股熱流開始往上涌。他將詞典闔上,推遠,俯身趴在了桌子上。等重新平靜下來,才偏過頭枕著手臂,望向窗外。 出神間,孟新堂的身影出現在了他的視野里。他端著一盆水從廚房中走出來,袖子挽到了手肘的位置,露出結實的小臂。沈識檐看到他將盆里的水倒進了水池里,又打開水龍頭,晃悠著盆涮干凈。 沈識檐靜靜地趴著,秋日的陽光暖到了心里,院中似是個再美不過的夢。 原來,他以為偶然拾得、水到渠成的愛情,早就在他的生命中埋下了漫長的伏筆。 若真的有見字如面就好了,那樣的話,他們的初見,他不過17。 第二十五章 天氣不多時就轉得更涼,到了晚秋。沈識檐將大門口的最后一點枯樹葉掃凈,抬頭望了望。天空的顏色已經逐漸由藍轉白,顯得愈發清冷,一陣風吹過,竟有些刺骨,沈識檐這才意識到,冬天要來了。 安靜的胡同里響起了“嗡嗡”的聲音,一輛小電車由遠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