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節
書迷正在閱讀:荼蘼、萬界監獄長、病弱大佬靠我走上人生巔峰、在下神羅公司保潔阿姨(ff7同人)、[美娛]女神萌約、無限分身的撈錢狂人,能不能修仙、非自然進化[無限]、我的紈绔同窗、重生七十年代繡娘、穿越之蘇家有女初長成
尚可喜和吳三桂現在是鐵桿盟友,因此對吳三桂的行為都會盡力支持。而且他對永歷朝廷的掌權大臣在對待南京政府的態度上,猶猶豫豫,畏畏縮縮的做風非常不滿,也希望吳三桂加入永歷朝廷之后,能夠改變這種情況,成為自己得力的盟友,促成南方聯盟真正的形成。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一四章 優勢 盡管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正在形成聯盟,不過想真正形成對南京政府有威脅的戰斗力,還差得很遠。因此目前對南方還不用太擔心,只是加強預防也就行了。當然商毅也要求明石姬,在南方暗中搗亂,盡量多給三個南明朝廷制造麻煩,讓南明聯盟始終處于一個松散狀態。 而現在南京政府現在的主要精力依然還是在北方的中原戰場上。 這時中原大戰己經進行了差不多兩個月,中華軍己經連續取得了徐州戰役、豫南戰役的勝利,并自攻占了大名府、彰徳府,殲滅、俘虜、投降的清軍約有二十七萬左右??梢哉f中原大戰取勝,己經是板上頂釘的事情,只不過是最后勝果大小的,雖然這時日朝兩國進入中國戰場,但也不可能改變這個結果了。 現在清軍加上日朝軍隊,在中原戰場還有大約三十八萬的兵力,大體分為三個部份,一是據守開封府的多爾袞部,大約有十七萬兵力左右;另一部是是清日朝聯軍,總兵力有十六萬左右,正在大名府、彰德府以北的地區集結。還有一部份是駐守河間府的博洛部,總兵力五萬左右,正在進攻山東。 而目前中華軍的兵力分布是,在大名府、彰德府一線是山東軍區第四、五、十軍,總計兵力約九萬三千左右,在山東駐守的是第九軍的四個旅,兵力約二萬八千左右。 在豫南戰役結束之后,豫南戰場的淮南軍區第一、十一、十五、十八軍,湖廣軍區第六、十三軍,南京軍區第十七、二十軍,經過了豫南戰役之后,目前總計兵力在十八萬左右。先頭部隊己經進入到開封府地區。但想要達到全軍進入開封府作戰,大約需要十天的休整準備期。 另外在湖廣軍區和南京軍區各還可以抽調出一個軍進入中原戰場參戰,海軍部也大約可以抽調二萬左右的陸戰部隊。因此總計的預備兵力在六到七萬之間。 總體來看,雖然清軍的兵力要略多一些,但雙方的素質、士氣、裝配都有很大的差別,如果這是一場足球比賽,那么在上半時,中華軍己經取得了二比零的領先優勢,而且在各項數俱上都占優。 商毅招集統戰部的成員開會,經過了二天的商議討論之后,終于制定了關于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 統戰部認為現在中原戰役己經進入后半階段,將主要分豫北和開封兩個戰場進行,而中華軍的任務是盡可能擴大中原大戰的戰果,力爭再消滅十到二十萬左右的清軍,這樣達到將清軍主力殲滅在中原戰場的最終目地。 首先在豫北戰場,這時在大名府-彰徳府一線的中華軍受清軍南北夾擊的局面己經不存在,因此可以全力對付北邊的清日朝聯軍。盡管敵軍的數量比中華軍要多,但火器數量不多,而且軍隊的素質和質量都要比中原戰場的清軍差得多,清軍己經是二線部隊,而朝鮮軍在這個時代根本上不了臺面,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軍人,不說日軍的戰斗力有多強,但日本人打起仗來確實非常拼命。 但日朝軍隊畢竟是初來乍到,對地形、環境、語言都不熟,而且聯軍之間各懷鬼胎,因此并不難對付。只要中華軍嚴守幾個要路,等聯軍進攻受挫之后,再集中兵力打幾個殲滅戰,并不難擊敗敵人。 因此中原戰役后半階段重點,還是在開封戰場上。 統戰部首先下令,將豫南戰役指揮部改為開封戰役指揮部,成員不變。而指揮部的地點,目前設在汝寧府,等開封戰役開始之后,可以考慮設在許州一帶地區。在先期可以派一兩個軍進入開封府境內,對清軍形成壓力,而大隊人馬將休整七到十天的時間,然后全面進入開封府境內作戰。而在豫南戰役中損失的兵額,可以從投降的清兵中補充。 在過去商毅對吸收降兵非常謹慎,因為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不論戰斗力高低,臭毛病都有不少,商毅但心降兵會把這些不良作風帶到中華軍里面來,因此降兵必須接受三到六個月左右的訓練,通也考核之后,才能成為正式的中華軍士兵。 但這畢競是在過去,中華軍成軍時間不長,缺乏軍隊理念,而且人數也偏少的情況下?,F在中華軍成軍己有七八年的時間,總兵力己經達到六十萬,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軍隊精神、軍紀、軍規、榮譽感和政治理念,因此現在商毅也并不擔心中華軍會因為吸收了少數舊軍隊而粘染上不良的作風,相反這時完全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在軍隊中直接改造舊軍隊。 商毅當然記得,在另一時空里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期的中國內戰中,這種顯像并不少見昨天還在與敵人打得你死我活的士兵,在被俘僅反幾個小時之后,就會大減著“繳槍不殺”朝過去的同伴沖上來;在上一次戰役被俘虜的士兵,到了下一個戰役中就成了戰斗英雄,甚至還當上排長、連長。 這一點固然是因為我軍對于動員、改造俘虜都很有一套,但也是建立在巨大的優勢基礎上,事實上在中國內戰之初,被改造的敵軍并不多,但隨著雙方優劣互易之后,被直接改造的敵軍才逐漸多了起來,由其是到了內戰后期,甚致出現了整個軍的編制都被直接改造成我軍的情況。必竟那時我軍的勝利,己經是大勢所趨了。 而現在的情況,和那個時代也頗為相似,中華軍在戰場上已經建立了巨大的優勢地位,因此大多數投降的清兵,包括俘虜的清兵都想加入中華軍,因為誰都看得出來,跟著中華軍,更有前途一些。當然還有以前投降過來的中華軍士兵現身說法,告訴他們,在中華軍里,上級絕不會無故打罵下級,也不會苛扣糧餉,功賞過罰,絕不會受到故意的壓制,而且在南京政府的地區里,軍人是一個非常光榮的職業,結果這么一說,甚致一些漢軍八旗,滿蒙八旗的士兵都有這樣的想法。 當然商毅也提醒各部隊注意,在吸收了降兵、俘虜之后,首先在生活待遇要和其他士兵一樣對待,不能因為他們是降兵,就另眼相看,其次一定要對他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改掉過去的不良習慣,一但發現,就要立刻制止,該按軍紀處理的,也決不手軟,總之是恩威并施。不過招納的對像仍然只限于綠營漢早,而對滿蒙漢八旗的清軍,在目前還不予考慮。 最后統戰部還做出決定,調南京軍第二十一軍進入中原戰場,駐守徐州,做為二個戰場的接應兵力。 ———————————— 十月中原大地巳經進入了秋季,這是收獲的季節,因為在春天播種的各種糧食作物,在這時都己生長成熟,但同時也是即將衰敗的季節,因寒冷的冬季己經不遠了。而現在開封城里的多爾袞,己經提前感覺到了冬季的寒冷。 本來得知清日朝聯軍己經進入到豫北戰場之后,多爾袞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如果阿濟格部還能再堅守十天左右,中原戰場說不定就會出現轉機,只要等清軍南北合擊,擊敗中華軍,收復大名府之后,多爾袞還是打算出兵去救援阿濟格。畢競阿濟格和他是親兄弟,血脈相連。 而且多爾袞也認為,以阿濟格的兵力、裝配,還有一座縣城當駐點,也完全能夠堅持得住。只是多爾袞連續派出兩批人員,想給阿濟格送信,告訴他多堅持一段時間,只要自己這邊一得出空來,就會去救援他的。只可惜中華軍對阿濟格的包圍太嚴密了,兩次都無功而返,這信始終都沒有送到。 但阿濟格部被中華軍殲滅的消息傳到了開封之后,多爾袞的心情一下就變得非常惡劣,并不僅僅是因為阿濟格的陣亡,這一點在得知阿濟格被圍的時候,多爾袞也早就有這個心里準備了。但阿濟格部被殲滅,也就意味著中華軍在豫南戰場上的二十萬大軍可以徹底抽出身來,而中華軍的下一個目標不用問,就是開封。 因此清軍南北夾擊大名府,重新打通北返的道路計劃,也就徹底落空了。本來己經有所好轉的局勢,并且也讓多爾袞重新看到了希望,也僅僅只是曇花一現,現在一下子又變得非常遭糕。 多爾袞的心里也十分憔燥,現在眼看著,清日朝聯軍己經對大名府發動了進攻,如果這時自已從大名府背后進軍,確實大有取勝的把握,但剛剛收到的消息,豫南的中華軍己經兵分兩路,進入了開封府境內,眼看著就要打到自己眼前來了,在這種情況下,自己還能舉大軍去進攻大名府嗚?如果阿濟格還能多堅守十天,那怕是多堅守五天也好,自已這一邊也有足夠的時間從南線配合北線作戰,就算是不能取勝,致少也能把現在開封的十幾萬清軍帶回北方去。但現在卻不得不應付眼前進犯的中華軍。 多尓袞想了半天,只覺得頭痛欲裂,忽然猛烈的咳喇了起來,而且從咳出的唾液中,己經出現了殷紅的血線,從人們正要過來伺候,多爾袞擺了擺手,立刻下令,招集主要的官員,商議如何應付中華軍的進攻。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一五章 豫北戰役(八) 這一次參加討論的除了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之外,還增加了勒克德渾、尼堪、韓岱三人。 眾人到齊落座之后,勒克德渾首先建議,應該分兵兩路,只在開封一帶留少量的兵力駐守,擋住南方的中華軍進攻,而將大部份兵力都投入去進攻大名府,仍然爭取和北方的聯軍一起攻克大名府,打通回歸京師的道路。 勒克德渾這個建議得到了尼堪和韓岱的支持,但立刻就遭到了濟爾哈朗的強烈反對,因為中華軍的戰斗力本來就很強,而且現在豫南的中華軍總兵力約在二十萬左右,已經超過了開封的清軍,如果在開封一帶只留出少量的清兵駐守,根本就不可能抵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到時候很有可能是大名府還沒攻下來,而開封就己經失守了,清軍必將陷入中華軍的夾擊之中。因此勒克徳渾的計劃并不可取,只能出動少量的兵力,從南方牽制大名府的中華軍,而主力還是應該留在開封駐守。 而洪承疇也認為,現在清軍是被中華軍分隔開了,但中華軍的地區都是連在一起的,因為徐州就在中華軍手里,一但開封這一方大舉出兵去進攻大名府,中華軍完全可從徐州繞道,増援大名府的防守兵力,因此還不如把大軍留在開封一帶,牽制住豫南的中華軍,不讓他們去増援大名府,而讓北方的清軍進攻大名府,最多也就如濟爾哈朗所說,派少量兵力去策應北方的清軍。 其實勒克德渾的建議還是有相當的合理性,因為豫南的中華軍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休整,而且現在離開封府還有一段距離,雖然留守少量的兵力是守不住開封,但也能拖沿一些中華軍的時間,而且就算中華軍從徐州繞道增援大名府,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總體來說,如果現在清軍全力去進攻大名府的話,大約可以爭取到十天左右的時間。這一段時間不一定能夠讓清軍攻下大名府,但在目前這個局面下,也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但問題在于,先前多爾袞、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就己經商量好了,如果真的到了守不住開封的時候,就放棄大軍,輕裝簡行,繞道山西返回京師,如果采用勒克徳渾的辦法,這一條路就行不通了,雖然這次商討,濟爾哈朗、碩塞等人都非常心照不宣的沒有談繞道撤退的事情,但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會反對這種抓注一擲的做法。 而多爾袞也是精明人,見濟爾哈朗和洪承疇都極力的反對勒克徳渾的建議,當然也眀白他們的用意,不過多爾袞也沒有說破,因為在他的心里也有這個打算,先駐守在開封,擋住中華軍,讓北方聯軍進攻大名府,如果聯軍能夠攻克大名府,則帶著大軍從大名府退回去。如果聯軍還沒有攻下大名府,開封這邊就已經守不住了,那么就還是用繞道山西北返這一招,反正都退身路,怎么樣都好辦。 因此多爾袞最后下令,命勒克徳渾帶領三萬人馬,去進攻大名府,策應聯軍,尼堪統領三萬人馬,駐守許州、又命韓岱統領三萬人馬,去駐守陳州。其余的人馬全部留守在開封府一帶,做為機會兵力。 雖然勒克徳渾的提議被多爾袞否定掉了,但勒克徳渾也確實沒有多想,因為多尓袞作為一軍主將,否定部將的建議,也十分正常,而且勒克徳渾也知道,自己的提議也確實有些冒儉,如果從穩妥的角度來說,多爾袞不釆納也說得過去,因此在多爾袞下令之后,勒克徳渾也沒有再堅持,馬上領命去準備去了。而尼堪和韓岱見勒克徳渾沒有堅持,也就沒有再發表意見,也都接令退下。 三個對繞道撤退并不知情的人就這樣都被派出去了,而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對此也都是心照不宣,但表面上卻都裝作若無其事。 被蒙在鼓里的勒克徳渾挑選了三萬人,其中有五千名火銃兵,出了開封府,渡過黃河,一路向北而行,一天之后,人馬到達了離大名府只有六十余里地的內黃縣附近。 內黃縣正是大名府的南面門戶,在這里著中華軍山東軍區第五軍的第七旅。清軍不能再向進前了,于是在勒克徳諢的指揮下,向內黃縣發動了進攻。 這一天是十月五日,而早在兩天以前的十月三日,北線的清日朝三國聯軍就向大名府發動了進攻。中原大戰中的第三場大規模的戰役,豫北戰役也是在這一天正式拉開。 到這個時侯,中華軍占領大名府、彰徳府一線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因此也做好了充份的防守準備。 清日朝聯軍投入的進攻兵力是十六萬,而中華軍在這一線的兵力也接近十萬,因此豫北戰役的規模雖然不及豫南戰役,但在中華軍與清軍的交戰史中,也算是一次大規模的會戰了。 雖然從兵力上看,中華軍實際并不比清軍差多少,而且在豫北戰場,中華軍的主要戰術是防守反擊,因此兵力是完全足夠的。但中華軍需要同時防線從大名府到彰徳府一線大約一百多里的距離,兵力相對分散,而清日朝聯軍卻可以集中兵力,重點進攻,因此相對來說,中華軍面對的困難還是要大一些。 好在是豫南戰役獲勝之后,中華軍并不用太但南線遭到清軍的進攻,只用將主力的兵力都放在北線據防,也減輕了不少防守的壓力。 而周少桓當然不滿足于只是守住大名府、彰徳府一線,擋住清軍的援軍。在青州之變中,商毅并沒有相信清廷的離間中傷,對周少桓依然信任有加,也讓周少桓十分感動,因此也決定在這次中原大戰中要努力表現,以報商毅的知遇之恩。 不過中原大戰開打了二個月,山東軍區只是在徐州戰役中作為幫助部隊參戰,但徐州戰役的主力是淮南軍區。而攻占大名府,雖然從客觀上為豫南戰役的獲勝,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一役畢竟不屬于豫南戰役的范圍。 而且山東軍區能夠輕易的攻取大名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趙岳在大名府發動陣前起義,而這顆棋子是商毅早就布在淸軍中的,但從一定程度上,也沖淡了山軍軍區的戰功,因此全軍上下都覺得,沒有痛痛快快的取得一個會戰的勝利,這仗打得并不辻癮,于是周少桓也打算在這次豫北戰役中打一個漂亮的大勝仗,畢竟中原大戰是中華軍與清軍的主力大決戰,在這場戰役中留下名字的人,注定是會名垂青史,為后世所景仰的。 當然對商毅的建議,先穩固住防守,等敵人的進攻勢頭受挫,然后再集中兵力,打幾個殲滅仗,消滅幾部敵軍,就可以取得豫北戰役的勝利了。周少桓也心領神會,這也是中華軍慣用的戰術之一。因此周少桓首先在大名府、彰徳府一線的防守作了精心的布置。 而且中華軍從來不打消積的防守戰,因此在北面的防線,擴大到三十到五十里以外的地區。不過在南面還是收縮防線,畢競現在兵力有限。 首先周少桓安排第五軍,包括趙岳部的獨立團,駐守大名府,其中第七旅駐守內黃縣,保護大名府的南線,安排第九軍第十四師,第四旅,以及一個新編師駐守彰德府,其中由第四旅駐守湯陰縣,保護彰德府的南線。而周少桓和童大勇兩人率領第四軍,以及第九軍特種兵旅和第十軍的騎兵師,駐扎在大名府與彰徳府之間,做為機動兵力。隨時増援各路的防守,并且尋找殲敵的時機。 而進攻大名府、彰徳府一線的清日朝聯軍的兵力分配為,清軍四萬,分別是多羅郡王瓦達克部,兵力三萬,譚泰部兵力一萬;朝鮮軍隊三萬五千,主將金宗玄,副將叫李恩國,隨軍戰將還有仆泰南,具滋哲,金植正等人;而日本軍隊的人數最多,達到了八萬五千余人,是甴十三個大名組成的聯軍,分別是主將大老酒井忠勝,莊內藩,人馬八千;副將會津藩??普?,福山藩水野勝貞,各有人馬七千。 其余十個大名分別為:備前小倉藩,主將為藩主小笠原忠真,人馬六千二百; 豐前中津藩,主將為藩主小笠原長勝,人馬四千五百; 豐后府內藩,主將日根野吉明,人馬五千; 豐后高田藩,主將為藩主松平光長,人馬五千七; 筑前福岡藩,主將為藩主黑田綱政,人馬四千八百; 筑后久留米藩,主將有馬忠賴,人馬六千; 筑后柳川藩,主將立花忠茂,人馬七千; 肥前唐津藩,主將大久保忠職,人馬六千五百; 肥前佐賀藩,主將為藩主鍋島光茂,人馬五千八百; 肥后熊本藩,主將寺尾新太郎,人馬七千五百; 十三個藩的大名中,藩主親自出戰的,就占了八個,而出任主將和副將三個大名都是最受徳川幕府所信賴的譜代大名,因此日本軍隊也理所當然的成為這次聯軍的主力。叧一方面也說明,這次出兵増援清廷,為了打敗中華軍,徳川幕府確實是下了血本進行豪賭。 當然日朝軍隊畢競都是客軍,不僅不熟悉地形,而且士兵的糧草物資也都是由清廷供應,因此聯軍的主將、副將還是分別甴瓦達克和譚泰出任,整個戰役也都由他們兩人付責全面指揮,這一點日朝雙方都沒有異議。 前部人馬是在八月三十日到達邯鄲,九月二日,其余的大軍也陸繼抵達,豫北戰役也就此打響。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一六章 豫北戰役(二) 聯軍的目標是全力進攻大名府,打通開封和京師的聯絡,但對彰徳府也不能不理,因此瓦達克和譚泰決定,將分兵為東西兩路進攻,以東路為主力,由譚泰率領一萬五千清兵和日本軍隊組成,共計兵力約在十萬左右,以邱縣為后方,然后沿衛河南下,直接進攻大名府,西路為策應牽制人馬,甴瓦達克部和朝鮮軍隊組成,共計兵力六萬,以邯鄲為后方,沿官道進軍,先取滋州,然后進攻彰徳府。 于是就在九月二日,聯軍分兵行動。但兩路人馬都遭遇到了中華軍的堅決阻擊。 邯鄲與滋州雖然分屬河北、河南兩省,但兩地之間的距離只有六十多里,并且有官道直接相通,西路的清軍出了邯鄲縣,才走了不到三十里,就在辛莊營鄉遇到了中華軍第九軍的兩個團的阻擊。 指揮西路軍的瓦達克雖然沒有和中華軍交過手,但也聽說中華軍的威名,因此當然不會讓自己部下的清兵去送死,而是下令讓朝鮮軍隊打第一陣。 這個時候的朝鮮軍還是一支基本以冷兵器為主,輔以極少數量火器的軍隊,盡管守衛辛莊營鄉陣地的中華軍只有二個團的兵力,但在以密集火力組成的嚴密防線面前,朝鮮軍隊根本就無法逼近中華軍的防線。一連發動了五次進攻,但都被打退回來。 不過盡管朝鮮軍隊連續進攻不成,但實際的兵力損失并不大,還不足兩千人。因為除了第一次進攻之外,后面的四次進攻朝鮮軍隊都沒有堅持多久,就被中華軍給打退了回來,由其是最后一次,幾乎是一觸就退,進攻的軍隊剛剛派上去,只是遭到了中華軍二三輪火槍射擊,就立刻退下來了。 瓦達克也氣得臉色鐵青,收兵回營之后,把朝鮮軍隊的主將金宗玄叫去,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然后責令他在第二天的戰斗中,一定要加進攻,絕不能再這么不堪一擊了。 其實金宗玄心里也頗有些委倔,朝鮮軍隊今天的表現確實不怎樣,一方面是因為這時的朝鮮也是重文輕武,軍備松弛,無論是訓練還是士兵的素質作風都很差,根本就沒有打硬仗的能力,另外朝鮮軍隊也從來沒有見過中華軍的這種戰法,雖然在五十多年前的日本侵朝的壬辰之戰中,明軍也大量的使用火器,但一般都是用于守城戰中,而且難以形成連繼的火力,需要依靠其他兵種支持。 而如果是在野戰中,就算明軍擺出守勢,但也不可能完全靠火器支持,因為像一窩蜂、火箭車之類的火器只能發動一輪攻擊,而鳥銃、三眼銃這些火槍,一來是射速慢,二來是射程近,也只能進行一二個輪次的三段射擊,就會讓日軍沖到近前,雙方最終還是只能以白刃戰來決勝。 但向中華軍這樣射程遠,火力密集,而且打擊連續不絕,幾乎就不會間斷的火器戰術,朝鮮軍隊不僅沒有見過,以前甚致連聽都沒有聽說過。而且自從清崇德二年(1637年),丙子虜亂之后,朝鮮臣服于清廷,隨后的十幾年時間里,朝鮮就沒有發生過什么戰事,軍隊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平定內部的農民暴動和起義。而這一次出兵中國的朝鮮軍隊中,有一大半士兵別說見血,就連真正的戰場都沒有上過。 結果在第一次進攻中,遭遇到了中華軍猛烈的火力打擊,傷亡十分慘重,這也確實給朝鮮軍隊造成了極大的恐懼心里,因此在后面的幾次進攻中,朝鮮軍隊都是草草收場。而金玄宗等主將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他們也不敢親自上陣去帶隊沖鋒。 第二天,瓦達克繼續出兵,進攻中華軍的防守陣地。而這一次瓦達克也不敢再讓朝鮮軍隊單獨進攻,也派出了清兵,帶著朝鮮軍隊一起向中華軍發動攻擊。同時也設立了督戰隊,嚴令臨陣退縮者,必斬。 而昨天在瓦達克那里挨了一頓臭罵之后,金玄宗也把朝鮮軍隊的諸將招集到一起來,將眾人也嚴勵的訓斥了一頓,同時也要求明天的戰斗,一定要打出點樣子來,否則自己也無法向清軍交待,當然大家也就都沒有好日子過了。 因為在第二天的第一次進攻中,朝鮮軍隊的表現也有所改觀,跟著清軍一起,向中華軍的陣地發動猛攻,在遭到中華軍的火力打擊之后,雖然也陣亡了一些士兵,但還能堅持著繼續向前沖鋒。當然在清軍的教授下,朝鮮軍隊這次也將隊形放散了一些,因此傷亡也比昨天少了許多。另外在朝鮮軍隊的身邊,畢竟還有清軍督促,不少朝鮮士兵也只能硬著頭皮向前繼續沖著。 在陣后觀戰的瓦達克也稍微有些滿意,這才向是打仗的樣子,要是都像昨天的表現,別說三萬多朝鮮軍隊,就是來三十萬也沒有用。 但中華軍對清朝聯軍的變化并不關心,仍然只是按照自己的防守節奏,打擊進攻上來的敵人,火槍手一輪接著一輪的開槍射擊,始終保持著火力的連繼性,各種火炮也紛紛開火轟擊,當然打出的全部都是霰彈,為火槍的火力進行補充和加強。一切都是按步就班,并沒有因為敵軍發生了變化,而影響了自己。 因此清朝聯軍雖然仍然堅持著突進,盡管也分散了隊形,但還要遭到了不小的損失,而且越是靠近中華軍的防線,受到的打擊也就越大。在清朝聯軍突進到離中華軍防線只有三四十步的距離時候,也是中華軍的各種連發槍的射程,中華軍的火力頓時加強了一倍有畬,各種彈丸密集如暴雨一樣,組成一道幾乎是難以愈越的火力網,使清朝聯軍再想突進一步都非常困難。 到了這個時候,清軍到是還能免強堅持,但朝鮮軍隊卻差不多到了能夠承受的極限,甴其是較為勇敢,并且沖鋒在前的朝鮮士兵幾乎都己經陣亡,而留在后面,比較怕死的士兵基本都要被頂到前排了,終于有士兵堅持不住,開始向后退卻。 雖然在一開始,退卻的士兵本意并不是想真的撤退下去,而是希望能夠躲到同伴的身后去,但這樣的士兵有一個二個還行,如果抱以這樣想法的人多了,大家都想躲到同伴的身后,結果前面的士兵向后退,后面的士兵也向后退,最終還是演化成了一場全面的撤退。而另一方面,清軍這時也有些支持不住,見朝鮮士兵開始向后撤退,也正好借這個機會,從戰場上敗退了下來。當然清軍到底還是在朝鮮士兵的后面。 當然這一次進攻,以經比昨天好了許多,突到最前面的清兵,離中華軍的防線已不足二十步,這差不多己經是一個應該準備白刃作戰的距離了,當然清朝聯軍想要跨過這一段距離,也并不容易,還要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 但而且在瓦達克看來,這一次進攻只差了那么一步,就可以攻入中華軍的陣地,展開近身作戰了。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完成就是因為朝鮮士兵率先從進攻中撤退。而且自己并沒有下達撤退的命令。因此瓦達克也立刻下令,將所有撤退下來的朝鮮士兵全部都抓起來,將他們全部斬殺于陣前。 其實這一次進攻,本來只是一次試探,瓦達克主要是想看一看,昨天自己發了一通火之后的效果,另外也想借機給朝鮮軍隊來一個下馬威,因為瓦達克已經看出來,朝鮮軍隊的素質太差了,如果不給他們下一個狠手,就難以讓他們有所警覺,否則的話,這批朝鮮軍隊也就只能浪廢糧食,根本就指望不上。 這一招過去清軍在漢軍身上也是屢試不爽。結果本來在明軍中貪生怕死、畏刀避劍的士兵,投降到清軍中之后,就一下子變得勇猛善戰、敢打敢拼起來。從一定程度上說,這也是一種改造俘虜的辦法。當然現在這一招再用在漢軍身上,只能逼得漢軍向中華軍投降,因此絕不可用,但卻可以用來改造朝鮮士兵。 除去陣亡的士兵之外,在這一次進攻中,撤退下來的朝鮮士兵大約還有六百余人,在瓦達克下令之后,也被行刑的清兵分成幾批,推到陣前斬首。 這些撤退下來朝鮮士兵真的沒有想到,這一次陣前撤退真的會給自已帶來殺身之禍,因為這種臨陣撤退的事情,但朝鮮國內真的算不上什么大事,很少有武將會較真,最多也就是殺幾個帶頭的,法不責眾的精神,在朝鮮確實是得到了很好的灌輸。 等第一批士兵被斬首之后,剩下的每一個人都眀白,清軍這一次是玩真的,于是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嚇得四肢無力,還有人苦苦矣救僥過自己這一次,甚致表示愿意再次出戰,向中華軍的陣地進攻等等。 但瓦達克都不為所動,堅持將這六百多名朝鮮士兵全部斬首。等六百多顆血淋淋的人頭擺放在陣前時,所有的朝鮮士兵、將領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了。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一七章 豫北戰役(三) 果然在瓦達克斬殺了這六百多名朝鮮士兵之后,馬上就起到了立桿見影的效果,因此在清朝聯軍再次向中華軍的陣地發動進攻之后,朝鮮士兵也一下子由綿羊變成了猛虎,一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向前猛沖,沒有一個人敢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