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節
自己剛才的話可是很明確的在告訴秦硯,他因為票房而錯失了“金棕櫚”。 奧莉薇壓低了自己的聲音,連紅酒杯都直接放在一旁: “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 奧莉薇突然為自己之前幫《生于淤泥》說了那么多話,而感覺到有一些不值。如果她知道秦硯是這樣一個追求票房的商人,她肯定不會拼命幫助秦硯爭取更多的投票。 誰知道秦硯繼續說道: “因為從一開始,我就是想要讓《生于淤泥》被更多人看到。只有讓更多人看到的話,它才具有價值啊?!?/br> “奧莉薇導演,您覺得我們為什么需要電影呢?” “因為電影是藝術,它可以超脫于時間、空間?!?/br> 秦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說道 “對呀。我拍《生于淤泥》這部電影,就是為了能夠讓我們國家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得到重視?!?/br> “如果這部電影僅僅是少數人的狂歡,就算它得到了金棕櫚,你覺得有多少人會去看?又能在社會上產生多大的影響力呢?” 這下輪到奧莉薇沉默了,雖然他們這些導演總是喜歡用電影節的獎項來標榜自己。 但是他們內心之中又何嘗沒有苦悶,為什么經過了層層專業評選,才確定出來的優秀電影,最后始終得不到電影觀眾的認可,他們想過很多很多的原因。 比如說“所有的藝術都是需要通過訓練才能夠了解”、“越是沉重的東西,越是和大眾審美相去甚遠”、“永恒的藝術,注定超脫于流行”…… 類似的解釋,在藝術界有太多太多了,很多時候所謂的“藝術”已經成為了一群少數人的狂歡。 面對奧莉薇的沉默秦硯早就有自己的想法,繼續對奧莉薇說道: “從一開始就是想要讓更多的人看到《生于淤泥》。如果我拍出了一部能夠獲得金棕櫚,但最后只有幾萬個人走進影院的作品。你覺得這樣一部電影能夠引起多少人的討論呢?” 世界上有很多類似的電影,比如廣為人知的《十二怒漢》、《羅生門》等等,這些電影被全球電影人所認可,反映出了很多深邃的人性、社會問題。 甚至很多人把它們給列為“不得不看的電影100部”,但事實上電影人怎么樣吹捧,這些電影依舊不溫不火。 比得過《哈利波特》、《復仇者聯盟》、《加勒比海盜》嗎? 所以秦硯對于《生于淤泥》的定位并不是名垂青史的電影,而是能讓所有人注意到的作品。 聽了秦硯的話之后,奧莉薇有一些明了,問道: “為了一部電影付出這么多值得嗎?” 這里的付出是指秦硯與“金棕櫚”失之交臂。 如果秦硯不使用這么多的商業片的拍攝手法,讓《生于淤泥》更加具有藝術性,金棕櫚很有可能是秦硯的囊中之物。 那么秦硯就會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金棕櫚”導演,他在國際影壇史上足以留下自己的名字。 秦硯笑著搖了搖頭: “有什么不值得的,拍電影帶給我的東西已經夠多了?!?/br> “做人不能太貪心,如果什么都想要,失去了對于電影本來的熱愛,反而會被拖累?!?/br> 奧莉薇這下是真的折服了,她對秦硯說道: “秦硯導演,華語電影能夠擁有你這樣的導演,真的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br> 秦硯突然擺了擺手,說道: “這件事情和我有什么關系?!?/br> 這下奧莉薇有些疑惑,她看得出來,剛才秦硯說的這些話都是真實想法,怎么秦硯會說和自己沒有任何的關系呢? 秦硯說道: “這些話都是他給我說的?!?/br> 奧莉薇順著秦硯的目光望了過去,正是在和周圍的演員們不斷交流的謝北楊。 看著秦硯望向謝北楊的目光,奧莉薇隱隱約約知道了什么,她笑著說道: “你們倆……” 秦硯沒有再說下去,奧莉薇很識趣沒有繼續討論這個話題。 剛才秦硯和奧莉薇所說的話都是之前他在最痛苦的時候,謝北楊對他的安慰。 當一個人陷入牛角尖的時候,其實很難聽進別人的勸阻。無論這個人是自己的朋友、老師還是親人。 如果一個人走進牛角尖的話,千萬不要想著怎么把他拉回來。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轉移注意力。很明顯謝北楊在這方面擁有著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比擬的優勢。 謝北楊當時就直接吻住秦硯,讓秦硯把心中的執念全部以另外的方式發泄出來。 等秦硯躺在床上,開始思考人生的時候,他才給秦硯說了一堆的大道理。 秦硯耳朵都快聽起繭子了,謝北楊強行在秦硯耳邊說道: “這些都是當初你給我說的大道理,你就忘了嗎?” 秦硯和謝北楊,就是彼此的救贖。 第118章 放松 本來《生于淤泥》最后的慶功宴無比和諧,反正秦硯全程都在接待全球各地的電影人。 尤其是大量的發行商,對秦硯更是無限熱情,每個人都在贊揚著《生于淤泥》,說《生于淤泥》是一部多么深邃、具有內涵、引人深思的電影。 要么就是在和秦硯攀關系,認識秦硯劇組中的誰誰誰,曾經和秦硯某時某地見過一眼。 秦硯甚至對自己的記憶產生了懷疑——我見過這些人嗎? 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想要《生于淤泥》的海外發行權而已。 這也不是他們第一天意識到《生于淤泥》的票房潛力,這是一部很像商業片的文藝片,它很有可能會創造康城電影節的票房奇跡。 在展映期間,他們就已經和秦硯聯系過了,只不過他們大多數抱著撿漏的想法,無論是排片率、院線數還是票房分成,都是文藝片的水準。 畢竟在他們眼中《生于淤泥》也有不小滑鐵盧的概率,他們只愿意以小博大。 誰知道《生于淤泥》能在閉幕式上斬獲兩個如此重要的獎項,它的風采甚至比“金棕櫚”獲得者《白絲帶》更甚一籌。 這些發行商可以說是后悔不已,但他們還有補救的機會,那就是今晚的慶功宴。 一有機會就找上秦硯攀談,不就是為了那些《生于淤泥》的放映權嗎? 然而秦硯卻守口如瓶,絲毫不提《生于淤泥》上映的問題,這讓很多人懷疑《生于淤泥》的放映權是不是已經賣出去了。 雖有遺憾,但他們也能勉強接受。 這個時候就要提到大家的老朋友,派拉蒙影業了。 派拉蒙錯過的可是《地球要塞》系列??!他們再怎么錯過,也不會錯過10億美刀的票房吧。 一想到到這兒,慶功宴上又彌漫著歡樂的氣氛。 秦硯被發行商圍得寸步難行,謝北楊也沒好到哪兒去。 一方面所有人都在真心誠意地祝賀著謝北楊,畢竟謝北楊在《生于淤泥》中的表演,的確值得起這個影帝。 每個人看到眼前這個如同貴公子一般的謝北楊,難以想象他在鏡頭之中的落魄、困窘。 另一方面,來找謝北楊交流的大多都是演員、制片人。 全球各國的影業公司都已經意識到華語電影市場的潛力,他們發現華國人是一個民族感特別強的民族。 這個問題不做任何評說,唯一確定的是,這幾年只要電影中出現華國人,電影在華國的票房表現都會好上一大截。 他們挑選華人演員,大多數時候都考慮演員的市場號召力,至于演技幾乎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 反正華人演員只是他們的一個噱頭,又沒有多少真正的戲份。更重要的是華人演員在其他國家的號召力實在太多了。 但偏偏現在出現了一個另類,謝北楊。 之前在《地球要塞》上映的時候,就已經發現謝北楊竟然對西方觀眾也有不小的吸引力,就已經讓不少導演注意到了謝北楊。 現在有了康城影帝的加持,謝北楊在全球的號召力又能上一個檔次。 這就是他們理想中的合作對象啊。 他們十分直接地向謝北楊表示了合作的意愿,劇本、角色、戲份、試鏡甚至有的導演、制片人連待遇都談上了。 他們不是傻,而是太聰明。 “康城影帝獲獎后第一部 出演的電影”,這個噱頭就值得他們如此瘋狂。 不過他們一邊和謝北楊交流,一邊和謝北楊一起時不時望向秦硯。 謝北楊望向秦硯,是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感情,那是愛情、是向往。 而其他人望向秦硯,眼神之中更多是忌憚。除了秦硯展現出來的掌鏡能力之外,他們同時也是在忌憚秦硯對于謝北楊的吸引力。 直覺告訴他們,只要秦硯勾一勾手指頭,他們垂涎欲滴的謝北楊就會不考慮一切條件,投身于秦硯的懷抱中。 這該死的兄弟感情!就不能因為利益分配不均,然后鬧掰嗎? 每個人都這樣期待著,然后恐怕他們這輩子都看不到那一天了。 當然,《生于淤泥》劇組的其他成員也很忙碌。 奚芊芊同樣是國際導演、制片人的目標,而其他在電影中大放異彩的演員們,則收到國內,包括大陸、港、澳、臺的導演、制片人的邀約。 今晚,絕對是《生于淤泥》劇組收獲的時刻。哪怕電影還沒有上映,很多人都已經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喜悅。 ———— 這段時間秦硯和謝北楊真的忙得死去活來,不要看著之前他們提前來到康城,就以為他們兩人是在度假。 實際上兩個人繁忙的程度,比之前拍電影的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天都有大量的媒體電影人需要會面、各種各樣的宣傳工作,兩個人一直活在聚光燈下。 二人真的不敢有越界的行為,包括在電影慶功會結束后,秦硯和謝北楊也是各自房間休息。 直到頒獎典禮的第3天,秦硯和謝北楊回到北京之后,才總算是暫時擺脫了記者的追逐。 秦硯原本以為他會迎來屬于自己和謝北楊的甜蜜時光,但是秦硯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想法實在是太膚淺、太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