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39節
    現在,她發現九廠還有它的價值。    計劃,發生了變化。    這段時間牡丹廠的訂單爆炸式增長,根本忙不過來。    牡丹三位高管都見不得肥水流入他人田,便轉移給了九廠。    當然,做為中間商,不收差價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眼看著別的廠因為錯判了奧運的局勢虧了一大筆錢,而九廠卻幾乎沒有損失,且有了牡丹廠的額外訂單,盤算下來,還有得賺,龔書記調進部里的可能性更大了一層。    他也有意多多培養自己的兒子做為接班人,有各種會議,都會帶上龔偉參加。    在一次會議的間歇,另一個廠的書記說起自己最近想進口一批紡織設備,結果來了一個賣二手機器的日本公司。    “哈,看不起我們是吧,我們又不是四十年前了!窮!用他們用剩下的洋垃圾!我們就要買最新的!    他還說,他那就是最新的技術,剛用了三年,成色還很新,我幾句話就把他打發了?!?/br>    龔偉回到牡丹廠,把這個當行業小八卦說給安夏和陳勇兩個人聽。    安夏卻對這事上了心:“什么設備?”    “好像是什么混紡的,反正是九廠和咱們廠都沒有的新設備,你想啊,三年前剛發明的,咱們最新的設備都是八零年的?!?/br>    安夏鼓動他:“快去問問呀,萬一咱們能用呢,二手的肯定便宜?!?/br>    “???我們現在產能都飽和了,再弄新的流水線,上哪兒找那么多工人。再說,這又是一個新的材料,沒必要吧?!?/br>    安夏搖頭:“當然有必要啦,現在咱們牡丹廠能賺得比九廠多,是因為九廠是小品種大批量,一塊棉布生產一大堆。咱們是多品種小批量,來得及調頭,附加值也高?!?/br>    軟件里的銷售數據變化,也證明了她的話。    牡丹廠剛開機的時候生產了一小段時間的「的確良」面料。    然后很快就在安夏的要求下,取消了。    那批「的確良」到現在還有一小半沒賣出去。    要是像九廠那種卷著袖子大干快干的風格,那批的確良不知道壓艙要壓到什么時候。    龔偉點點頭:“我去打聽打聽?!?/br>    九廠里的龔陳兩位領導都覺得——“這兒子廠怎么又要買買買了?!?/br>    “你們一定得拿出一個合理的理由,現在我們可不是什么洋垃圾都要撿的時候了?!?/br>    安夏出面解釋,她通過看到的許多新聞,對國內外紡織業的現狀進行分析。    “這批二手設備不一定是洋垃圾,日本原本的紡織產業很發達沒錯,而且一直致力于原材料加工。    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他們的產業一定會發生轉移,也許這家公司出售二手設備,真的是轉行?!?/br>    陳廠長和龔書記對看一眼,笑了,這兩人是紡織業的老前輩,采購過國外的設備,也被坑過。    要論對競爭對手的分析,沒有人比他們更懂。    陳廠長笑咪咪地問:“雖然他們確實說是因為轉行才要出售,但是你又不在日本,怎么知道他們說的是不是真話?”    “他們這個廠是不是真的轉行,我確實不敢說。但是他們整個國家的紡織行業都在謀求轉行,這是事實,其它的事情,再調查一下,就會知道?!?/br>    陳廠長:“你又怎么知道他們整個行業在謀求轉行?據我所知,去年他們的紡織品總出口量,并沒有出現嚴重下滑?!?/br>    “快了,因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了?!卑蚕?/br>    第24章    整個談判會場被布置十分隆重, 雙方人馬分坐在暗紅色的長條桌兩邊。    為了第一個來本市詢問入駐的外商,領導層就像宮里對待懷孕的皇后娘娘一樣小心伺候著。    生怕她腹中的嫡皇子掉了。    連桌上擺的都是他們覺得最能表示待客誠意的可口可樂。    臨開始前,安夏提出本市近郊也出產名茶, 茶葉自古就是對外貿易品,可見外國人是能喝茶的,不如給他們喝茶。    如果喝得滿意,他們還要買茶葉回去送人呢。    他們會送禮的人, 也是有身份的, 萬一送到了什么大人物的心上, 一口氣把咱們市的茶葉也都包了。    那豈不是雙贏?    咱們贏了一次又贏一次?    給可口可樂打廣告有什么意思, 美國佬又不給咱們廣告費。    大領導一琢磨有道理,不過還是保留了可樂,每位外商桌上都擺著一杯茶一聽可樂。    大領導表揚道:“你很有想法嘛?!?/br>    安夏假裝謙虛:“那也得是九廠的領導們給機會,才能讓我在實踐中鍛煉。不然,我這么年輕, 大學才剛畢業,能懂什么銷售?!?/br>    其實安夏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可樂茶葉,只不過是找個由頭, 表現一下。    讓大領導覺得她的思路有道理,后面她再搞出什么妖蛾子,大領導也會先迪化一下, 想想她這么做是不是必有深意。    談判正式開始, 法方派出的代表團已經在國內轉了好幾圈了, 見慣了各地像迎神仙下降似的盼著他們, 對招商引資領導們那堆燦爛的笑臉已經沒有任何感覺。    唯一吸引他們的是那塊牡丹廠送來的樣品布料。    找了好幾天之后, 他們在發現終于在大陸找到一模一樣的布料, 第一反應是欣喜若狂。    團內所有人的一致態度就是:“就在這建廠了!”    但是不能表現出來。    誰先動心誰先輸。    這一點不僅適用于愛情拉扯,還適用于一切需要博弈的場景。    本地負責招商引資的人太想完成業績了,恨不得倒貼錢也要把外商拉過來。    雖然大領導也是這么想的,但他到底身份在那里,講究臉面。    進門之前,他讓其他人先不要說話。    “這次主要談判目的是牡丹廠的面料供給價格,就由小陳和小安兩位主談,其他人先聽,在合適的時候再給小陳和小安支持?!?/br>    于是,現在雙方都努力保持著高貴冷艷的外表。    對面的主談代表保羅,也是該公司未來的駐華分公司總經理,公司一把手。    經過了昨天的對方步步退讓的談判,保羅心生輕蔑,他甚至認為今天肯定就能拿到一個令他非常滿意的成果。    他對新替換來的安夏就點了點頭,完全沒有把她放在眼里。    保羅開門見山:“昨天回去之后,我們把貴方的意見傳達給了總部,老板表示采購價格不能高于我方昨天堅持的價格?!?/br>    翻譯盡職盡責的把話翻譯給中方代表聽。    昨天,牡丹廠給出的報價是三十元一米。    保羅直接給砍到了十元一米。    他的理由非常充分:“雖然日本開出的價格差不多也是三十元一米。但是,他們工人的工資跟你們工人的工資完全不一樣,我們離開日本,就是為了更便宜的價格。如果價格一樣,那我們何必勞師動眾把服裝廠搬到大陸來?!?/br>    安夏笑道:“工人的工資確實是布料成本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十塊錢大大低于我們的成本價,我們無法做到?!?/br>    保羅這邊準備充分:“我們對原材料市場也做了充分的調查,現在用來紡織我們所需布料的尼龍與棉花的價格穩定,連續幾年只有1%左右的小波動,我們已經計算過,根據貴國的人工工資和現在的原料價格,這個定價非常合理?!?/br>    安夏搖頭:“紡布,不是一個人坐在一堆棉花和尼龍里,就能變成貴方想要的布料了。不然貴方怎么挑了這么久,都沒有找到合意的布。反而想去深市辦廠,只因為那里進口布料便宜呢?”    她頓了頓,補充道:“深市進口貨物確實省事,不過那些布,到底還是得飄洋過海。雖說我國與日本不過一海之隔,太平洋也確實很太平。但是稍微遇到個臺風,遲兩三天到港是正常的事情?!?/br>    “還有日元匯率,自廣場協議到現在才三年,日元已經漲了110%。從現在的國際情況下,它只會再漲,絕不會跌。    就算漲幅沒那么快,漲個100%,三十塊錢也變六十塊錢了,還要加上運費,還有說不定忽然就加關稅了呢?國際形勢誰說得準?!?/br>    安夏當年跟人競爭立項的時候,沒少挑過別人項目里的刺,在這方面,她絕對專業。    幾句話下來,保羅就發現安夏跟昨天坐在這里的人都不一樣,她氣勢十足,對各項數據了如指掌。    但是保羅相信,最后的贏家一定是他。    因為他知道大陸各個省市現在都迫切地期待外商進駐。    已經有好幾個公司不僅獲得了稅務、通關手續、基礎建設上的支持,許多原材料更是白菜價似的賣。    第25章    有那么一個廠, 不僅發了冰箱,而且還用三輪車拉著滿街跑。    別說紡織行業,全市都轟動了。    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人人打聽到底是哪家單位這么豪橫。    羨慕嫉妒不可怕,可怕的是還有恨。    幾封匿名舉報信寄到相關單位,要求嚴查國營紡織九廠。    矛頭直指龔書記,暗示他就是想進部里, 才會做出這種事情, 損公肥私, 慷國家之慨, 挪用國家的錢發給職工,邀買人心。    現在已經到了「有什么事春節以后再說」的時間,新的訂單計劃都在年后執行,工人們已經紛紛請了探親假、過年假,以及等等。    剩下的人也只是做做清潔,整理機器, 做一些日常例行保養。    就連研發的人也只剩下家在本地的幾個人還時常出現。    燈泡廠也在放羊,陸雪打著探親假的招牌,天天在牡丹廠「探親」, 跟機械臂如膠似漆,難舍難分,就連睡覺都在機械臂旁邊支張行軍床, 不走了。    一天早上, 有幾個人大步走進牡丹廠的辦公室, 把陳勇、龔偉和安夏都帶走了。    剩下的工人們看見三位領導被帶上車, 驚疑不定, 四處打聽才知道, 三個人涉嫌非法侵吞國家財產,被帶走調查了。    九廠的財務部負責人,還有安夏的mama,也在一起。    兩個廠的賬目被放在桌上,供所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