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書迷正在閱讀:潛能極限、虛擬游戲艙、你是不是喜歡我、霸武、被渣后我撿回強A的尊嚴、鎮天帝道、星際兔子不吃素、影帝、炮灰受準備離婚了、我給男配送糖吃(快穿)
皇帝聽后宮妃嬪的,是昏庸無道;但聽前朝大臣的,卻又是“仁君明主”了。 真宗皇帝勸自己這回且忍一忍,秉公處理了簡寧陵,既得了小兒子歡喜,又博了個能容善忍的賢名……罵就罵吧,錯便錯了,一時面子上過不去罷了。 “其實,倘若五弟在此,”東宮太子聽罷,卻是默了一默,低低道,“恐怕并不會樂見父皇如此的處理?!?/br> 裴無洙在的話,多半會毫不客氣地回懟真宗皇帝一句:“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以往的舞弊案是怎么辦的,這件就依例怎么辦……這是公事,父皇不必多考量兒臣的心意?!?/br> 真宗皇帝一時怔住。 “不過,”東宮太子頓了頓,復又輕輕啟唇道,“在兒臣看來,事已至此,簡寧陵卻是非死不可了?!?/br> “簡寧陵不死,不足平天下讀書人心中憤然郁意,”東宮太子言辭懇切地勸諫道,“且五弟興辦松鶴堂,勢在必行。而今明文未出,卻先鬧了一樁舞弊案來?!?/br> “倘若此案不秉公嚴明、從重處理,如何叫天下百姓看到朝廷舉官府之力、供養百姓教化之職的決心?” 真宗皇帝默然半晌,長嘆一口氣,深為感慨地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東宮太子的這個說法。 “你說的不錯,”真宗皇帝捏了捏眉心,神情疲倦道,“先前是朕想的淺了。只是簡寧陵斬便斬了,簡隆這些年在湖廣布政使司的位子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倒也并沒有出過什么太大的簍子……” “簡隆或許在湖廣布政使司的位子上做的不錯,”東宮太子很輕地反駁道,“但朝中能在湖廣布政使司位子上做得‘不錯’的,卻也并不是只有簡隆一人……歸根究底,事情鬧大到今日這一步,簡隆治家不嚴、縱容庇護之罪,是免不了的?!?/br> “那就讓簡隆退了吧,”真宗皇帝嘆息妥協道,“好歹給大莊做事這么些年,留最后一點臉面給他。朕下張密旨,示意他自己上書請辭吧……只是簡隆可以退,簡叔平又怎么辦?” “臨安的性子,是有些張揚跋扈了,朕也有心磨一磨她的脾氣,上回她氣勢洶洶地找過來,朕連見都沒有見她,”真宗皇帝眉心微蹙,略有為難道,“可她畢竟是朕血濃于水的親meimei,先仁宗皇帝在時,宮中子嗣稀薄,她性情最為活潑生動,朕喜愛她,就像你早先喜歡你meimei昭樂一樣……” 真宗皇帝沒有意識到自己這個比方打的有什么不合適,東宮太子卻極不情愿將裴無洙與臨安長公主放在一起比較。 或者說,在東宮太子心里,這世上就從沒有什么人是可以和裴無洙放在一起比的。 ——更遑論是區區一個臨安長公主。 東宮太子心里一時不舒服極了。 偏偏說話的人是真宗皇帝,東宮太子不好隨意打斷,還得耐著脾性聽著真宗皇帝繼續絮絮叨叨地回憶道:“當年臨安嫁人,先仁宗皇帝不舍得她遠行,當時是想留了簡叔平待在洛陽做個京官的……只是那簡叔平自己爭氣,后來謀了個外放的肥缺?!?/br> “這些年,臨安走得遠了,與朕見得少了??呻拗灰灰姷剿?,就總免不了想起當年兄弟姐妹幾個一起在仁宗皇帝與文宣皇后膝下嬉笑玩鬧的時候?!闭孀诨实鄣难劭裟行駶?,自嘲地感慨道,“老了老了,事情一多,真是感覺人一下子就老了……人老了,就免不了總是喜歡回憶往昔?!?/br> “朕老了,”真宗皇帝側頭看了看身旁長身玉立,芝蘭玉樹般的東宮太子,動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一時是既失落又驕傲,“一轉眼,你也大了?!?/br> ——那是一種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生命延續的復雜情感, “明昱,”真宗皇帝心頭百味陳雜,感慨完,索性也就借著這一時的傷感動情,與東宮太子敞開心扉道,“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想直接廢了簡家,朕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見……只是簡叔平不一樣,處理起他來,朕總是還要考慮你臨安姑母的立場?!?/br> “她是皇室的公主,我們裴家的女兒,下嫁到簡家去,卻并不意味著她便就此失了一國公主的尊榮……朕處理她的夫婿,總不好就像隨便處置一個普通臣子一般?!?/br> 東宮太子沉默良久,不發一言,只微微搖了搖頭。 “怎么,”真宗皇帝今日倒是很痛快,已經決定與東宮太子緩和下父子關系,索性就有什么話便直直當當地說了,“你不認同朕方才說的?” “溺愛者不明,”東宮太子頓了一頓,言辭盡量委婉而含蓄道,“父皇或許是好心好意,但于長公主而言,長遠計之,卻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事?!?/br> “自簡隆始,簡家子弟才俊何其多也,”東宮太子想了想,小意諷喻道,“而簡寧陵舞弊,簡隆卻庇護了他……從簡隆到簡叔平,他們當年,俱都是文采風流的傳奇人物?!?/br> “不然先仁宗皇帝也不會把簡隆放去湖廣做了布政使司、更下嫁臨安長公主于簡叔平。兒臣斗膽,敢問父皇一句,您以為,簡寧陵尋上楊石戴前,問過家里面的意思么?” 當然不會。 真宗皇帝不用細想就能答得出來。 ——簡家并不是非得靠著區區一個依賴舞弊才能高中的簡寧陵……可簡寧陵做了、犯了,從簡隆到簡叔平,卻是不得不去給他收拾爛攤子。 “科舉舞弊,輕則奪去功名,終身不得為官;重則施以杖刑,留放充軍,”東宮太子言簡意賅道,“自太/祖建我大莊國祚起,科舉舞弊者被處以斬首殺頭的,不過才區區三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