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書迷正在閱讀:馬云內部演講(最新版)、重生之滄藍、勾到魔尊后、你是我溫暖的依靠、暴君的心肝rou(重生)、假千金快穿回來后C位出道了![穿書]、梔子花精嫁給了通天教主、替身不替心(1V1 H)、一炮成癮(高H)、深淵(1v1 H)
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做別人不可能做的事情,做別人想不到的事情,做別人不敢去想、去做的事情。 ——許家印談創業 “別人是有多少錢干多少事,許家印卻是兜里有兩塊要做20塊的事情,拽也拽不住他?!鼻懊楞y不動產投資部大中國區總裁用一句話概括出了合作伙伴眼中的許家印——敢于去做別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 從貧窮的小村里走出來的許家印一直希望能為家鄉做些貢獻,在將恒大做成功之后,他就在想,做什么才能幫助村里的人脫貧。許家印出生的地方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的一個小村子,村子的名字叫作具臺崗,這里人丁興旺,有3000多人。種地原本是每個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為了養家糊口,村里的青年都跑到外地打工掙錢去了。 怎么讓生我養我的村子富裕起來呢?所謂要致富、先修路,許家印先是給村子捐了80萬元,使得土路變成了平坦的柏油馬路。鋪的路可以和別處一樣,但要致富還得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行。許家印提出給村子辦個大型養殖場,專門飼養牛和鴕鳥。養鴕鳥?這確實是件別人不敢想的事情,除了在電視上見過,村里的人哪里見過鴕鳥,更不用說養殖了。 村民們擔心的事情很多,比如之前沒有養過,沒人懂這個,缺少內行人;比如養殖技術能不能學得會、學得好;比如賠了怎么辦……他們和世界上大部分人一樣,在遇到新生事物時,能說出許多個“不可能”和“做不到”,卻不愿意去冒險試一試。對許家印提出的這個主意,村里的人都持保守態度。 從一個小村里走出來、考上大學,成為國企的一名處級干部然后下海經商,從一名鋼鐵工人跨行進入房地產行業,積累了資本后又涉足影視、體育和文化等多個領域,許家印一直都是從“做別人不敢去想的事情”中獲得先機。去想、去做就意味著冒險,冒險可能會有風險,但不去想、不去做就只能一成不變。誰希望自己幾十年過著如白水般平淡的生活呢? 在剛進入房地產行業時,許家印就將當時房地產業的老大萬科作為自己的目標,并且在公開場合從來不掩飾自己的這種想法。這相當于一個毛頭小伙兒向一位久經沙場的老者下戰書,這種冒險精神正是許家印后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從拿地到開發,許家印一點兒也不含糊,他求勝但也求穩,這是保證冒險不變成冒進的關鍵。之后他帶領恒大一路狂飆,萬科十年完成的指標,恒大一年半就完成了,這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震驚。 在保持穩定和清醒的前提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正是許家印取勝之道。 關于敢想敢做,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有一段話:“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br> 提起這段話,至今仍然有很多順德人津津樂道。我們不得不佩服順德人,在鄧小平1992年發表“南方談話”后,許多地方都忙著辦開發區、吸引外資、擴大生產,順德卻將改革的利刃指向產權問題。 盡管當時廣東省在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試驗,當地企業對此卻有太多的顧慮,誰都不愿意第一個吃螃蟹,人們都在逃避和觀望中等待這股浪潮的來臨。然而,美的的何享健與眾不同,他認定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2006年12月,他在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回顧說:“當時美的規模很小,資產只有五六億元,但我認定了辦好企業,首先要引進好的機制!” 對于這個說法,時任順德市市長的馮潤勝深表贊同。他后來在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回憶說:“那個時候政府鼓勵大的鄉鎮企業試點,但一些比美的規模大、名頭響的企業都在觀望、推托?!倍煞葜圃诿赖牡耐菩幸彩呛芷D難的,甚至是作為硬性“任務指標”來入股??梢姰敃r何總下了多大的決心,執行的力度有多大。 在其他企業的疑惑和猜測言論中,美的于1993年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批準,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當時發行的股票簡稱“粵美的a”,股票代碼為“0527”,后來更名為“美的電器”(000527. sz),首次公開發行股票2277萬股,發行價格為每股8.45元。1993年11月12日,中國股市的歷史注定要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在這一天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中,中國第一家鄉鎮企業掛牌交易,開盤價為18元/股,這創造了當時深交所的股價最高紀錄。 股份制改造以及上市的成功,為美的籌集到進一步發展所需的資金,美的由此能夠加大對新產品研發及市場開拓的投入,打造出空調、微電機、小家電等一批國內知名產品。同時,通過資本運作,美的收購東芝萬家樂從而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截至2006年12月,美的從股市上共獲得12億元的資金,占美的風扇、空調、電飯煲、微電機和暖風機等主導產業全部資金投入的60%。 美的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不僅為企業融資拓寬了渠道,也造就了一大批富翁。身為美的員工,在那個年代,想不發財都“身不由己”,因為何享健總會推著他們往財富的金光大道上走。 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在天亮之前,雖然已經起來準備趕路了,卻都不愿意走在最前面,因為不知道前面是一馬平川還是萬丈深淵。 每個人面對未知的挑戰,跨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區時都會迷茫,這沒什么,關鍵是別讓恐懼為你做任何決定。許多人取得成就,正是因為在未知面前敢想、敢行動,有勇氣賭一把。比如史玉柱,從一窮二白的創業青年,到全國排名第八的億萬富豪,再到負債兩個多億的“首負”,再到身家數十億的企業家,史玉柱演繹的真實故事,情節之豐富、命運之跌宕,超乎小說的想象。 在許多關于史玉柱的著作或評述中,史玉柱總是有著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要么是冒進的、不斷遭遇失敗的倒霉蛋;要么就是智慧的化身、偉大的財富英雄。其實,這都是表象,從本質上說,史玉柱不過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印刻著中國時代烙印的普通創業者。 像何享健、史玉柱這樣的企業家,實際上代表著一種樸素直觀的敢想敢拼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無數中國人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