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節
發了一聲痛呼,李巖的精神卻因為這一痛而得到了振奮,便是一拳向著王德打去。 可現在的王德早不是當初的他了,也算是有過不少打斗經驗的人,一旦得手,他就已經放開了手中刀,滾地而避,居然就躲過了對方強勁的一拳。 李巖一拳打出,身體更是不穩,開始左右搖晃了起來,然后咕咚一下倒在了血泊之中。那一刀差點將他分成兩半,再有毒力上涌,即便是他也堅持不住。 王德見他委頓在地,卻一時不敢上前,因為他不知道眼前這人是不是在誘自己上前,然后給予最后的一擊。不過現在他已經不急了,人已經倒下,血正不斷地從李巖的傷口里流出,只要再過上一會,即便李巖現在還能動彈,也不可能支持下去了。 地上的李巖沒有再動彈,他還有意識,但他的身體已經失去了活動的能力,他知道自己已經徹底完了。他自以為智謀深遠,還有著一身的武藝,怎么也不會想到今天竟會死在這個以前自己從不放在心上的尋常之人的手中。這或許是老天給他的一個懲罰吧,這些年來身為白蓮教少主,以及后來在反軍中都扮演為禍天下蒼生的角色,現在他終于也嘗到了死亡的滋味。 這一刻,李巖也不知道自己是該怪誰,死在自己的手上和計策上的人有那么多,自己被人用計所害也可以說是報應不爽了。他只是不忿,為什么唐楓這個最大的仇人可以逍遙自在,而他卻要如此死在這個小鎮之中了。 很快地,這一點不忿也隨著李巖生命的流失而消失殆盡,他仿佛回到了以前,還是年幼的時候,與父親和兄長一起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還不知道有白蓮教和朝廷之分,他的嘴角不覺露出了一絲笑容,他已經很久沒有笑得這么恬淡了。 但他的笑容很快就不見了,因為他看到了一把雪亮的刀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在觀察了良久之后,王德終于肯定了一件事情,此人的確已經是強弩之末了?,F在正是除去這個禍患的最后時機,已經當了多年士卒的他再沒半分的猶豫,拿起另一把刀就撲到了李巖的跟前。 沒有過多的言語,王德手中刀就如練匹一般地砍了下去,正中李巖的咽喉,他連一聲慘哼都來不及發出,就氣絕而亡。 見他身首異處,王德總算是徹底安下了心來,也不顧地上的一片狼藉,先進了里間安慰自己的妻子,兒子還小,可不知道這些。 “你……你怎么和那個朋友動起手來了?”小妻子一臉受驚地問道,但是并沒有太過擔心,這里是遼東,即便是尋常的女子都是見過許多死人的,更不要說軍人的妻子了。 王德苦笑道:“他是來害我的,我必須先下手為強,不然就連你和孩子也會被他所害。好了,不說這些了,我會找個借口說他是入宅行劫的強人,到時候你幫著遮掩一下就是了?!?/br> “嗯!”妻子聽話地點頭,她可不想自家男人因為殺人而被官府問罪。 事情很快就有了一個了斷,因為王德現在小有身份,當地的地保什么的也不敢太過為難他,再有死者乃是外地之人,的確有可能是如王德所說的強人,此事便也不再過問。李巖的尸體也被人埋在了城外的亂葬崗中。 從此之后,白蓮教的余孽全部被除,李普世和他的幼子都是死得不明不白,也可以看作是老天對這些禍亂天下,害得百姓家破人亡的jian人的一種懲罰了。遼東的一切依然依舊,王德也從此真正的變成了王德,或許在某個午夜夢回之后的時刻,他會依稀記得當年的汪家三少爺,但那對現在的他來說,已經成為了另一個人的身份,與他再無瓜葛…… 身在京城,掌控著朝局的唐楓并不知道在遼東發生了這么一件事情,他一直想要捉拿的重犯李巖居然已經死在了自己另一個仇人的手上。他也不知道遼東這一次是躲過了一劫,在常時間得不到李巖行蹤消息之后,唐楓也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回到國事之上,他不可能因為一個潛在的威脅而不顧自己最需要做的事情的。 三月底,那些宗室便被人賜以白綾和毒酒自盡而亡,即便他們不想死,但在朝廷的意思下,又豈能保命呢?至于他們的家眷,也真的被判有罪,男的被充軍到了邊關,女子則被發入了教坊司,成了官妓。雖然唐楓對這種株連的手段很不以為然,卻也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殺一儆百的好方法。 因為經此之后,其他的宗室再不敢有任何對朝廷的不滿,削減了他們近七成的用度,并且把他們以前所霸占的土地奪回去,這些人也不敢有任何的異議。那是當然的,誰都知道現在掌權的乃是唐楓,與他們可沒有什么密切的關系,即便殺了他們唐楓都不會皺下眉頭,更不用說其他了。所以眾人都很是老實地接受著朝廷的苛待,至于他們暗地里有什么心思,就無人而知了。 對此,唐楓也不放在心上,現在國庫充盈,大權在手,正是繼續踏出自己步伐的時候了。唐楓深明時不我待的道理,現在的大明依然危機四伏,可不能再大意了,所以他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當然這些改革的旨意都是以皇帝的名義下發的。 先是海禁,這一次他施了大手筆,按著自己所知的清末外國侵略者打開國門的辦法,將南京、松江、廣州、寧波等眾多靠海的碼頭都給開放了。并且還鼓勵沿海那些城市里的商人自己用船將貨物運到海外去銷售,官府只是抽取極少量的稅賦。 這個政策一出,整個東南沿海都為之沸騰了。本來即便是朝廷在禁海的時候,當地的商人也會找著漏洞地做這海外的貿易,畢竟這生意所得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F在朝廷既然開了海禁,他們自然樂得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了,雖然多了些稅賦,但比起以往提心吊膽,生怕被人知道可要強了千百倍。而且以前他們為了保證自己不被官府為難,還不是一樣要給當地的官員上供嗎,這下好了花費還少了,也更有保障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對此抱樂觀的態度。比如那些再也拿不到商人孝敬的當地官員,可現在的他們怎么敢與朝廷,與唐楓作對呢?只能無奈地接受地這個現實,同時讓自己的家人也趁著這便利多去外面賺銀子。 另外有一些食古不化,死抱著祖宗成法的老學究也對朝廷的新法很是不滿。但他們的能力就更有限了,官府不支持,當地百姓更是不理他們的話,讓這些人只能在喝醉了酒后大叫什么:“人心不古!”到底是起不了任何阻攔作用的。 當然,反對者中也有切中要害的,就有人提到,現在正是春耕之時,而百姓們因為利所趨,都不再種地,如此下去江南許多田地就會荒蕪,那將會是一場大災難。 對此,唐楓倒是沒有以威壓人,他立刻就拿出了對策。其實這個對策早在他想要重開海禁,興盛商業的時候就有了,那就是新作物的培育。甘薯、玉米等粗糧他早就以蘇州為實驗地種植了,正因為有著這些作物的關系,蘇州才能在開海和興商之下也沒有出現災荒。這些作物被他強制推廣到了整個東南,甚至是中原地區,只要百姓們嘗過這其中的好處之后,想必他們就不會在擔心糧食的問題了。 而且唐楓還知道在海外諸國之中,也有不少是盛產糧食的,只要到時候從他們那里進口到足夠多的糧食,難道還怕百姓受餓嗎? 即便這兩條路都有些難度,只要大家都能賺到了錢,糧食的價格自然也上去了,到時候還愁沒人肯留在地里種糧嗎?要知道對外貿易和出??刹皇鞘裁慈硕寄茏龅昧说?,這可需要機敏的頭腦和強大的手腕。不然后世如此開放,怎么就不見人人都是做生意的呢? 一連串的大政方針下達,就穩住了東南的策略,大明的東南半壁已經完全呈現出了一種與大明朝完全不相襯的發展,這讓唐楓大為欣慰。 他很清楚,在不久的將來,其他地方也會跟隨著一起發展,大明從此會走向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至于究竟能給中華民族帶來多少的改變,就不是他能夠預見的了。 不過有一件事情唐楓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多上心的,那就是遼東的金人。雖然在幾年前的失敗和內亂之后,金國已經元氣大傷,再也不能大舉對遼東用兵,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何況還是一只時?;⒁曧耥竦酿I狼呢? 為了自己之后的大明不受其侵擾,唐楓已經決定在一切改革的舉措都穩定下來,國家富足之后便出大兵滅了金國,只有這樣才能除去隱患。為此,他還著重地看了火器的研發,在對騎兵不占優勢的情況下,真正決定勝利的還是強大的熱武器。 雖然大明自身因為歷史的原因火器上的發展不快,但是隨著海禁一開,海外更高級的火器就運了進來。唐楓也不客氣,立刻將這些犀利的火器交給了工匠們,讓他們進行模仿和研發,務必要讓大明自身的火器得到長足的進步。 中華民族不愧是后世的山寨大國,即便是幾百年前的明朝,模仿起西方的火器也是有板有眼,甚至能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變更。短短半年時間,大明官軍戰力就得到了飛速提升,許多人都配備了更犀利的火槍和火炮,一個嶄新的紀元拉開了帷幕…… ps:勞動節嗨皮~~~~~~~~~ 第644章 新的一頁(2) 在經過兩年的發展之后,大明的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觀。雖然氣候上小冰川的惡劣天氣沒有多少的改變,依然寒冷不堪,可是因為從海外的熱帶國家得到了充足的糧食,再加上各地現在已經普遍種植了更加好養活的甘薯等作物,百姓們居然比以前過得更好了。 當然,這與南方諸多城市的開海通商是分不開的?,F在以蘇州等地為首的一大批沿海城市已經不再象是一個封建王朝該有的局面了。不但人人豐衣足食,城里興辦了許多的手工作坊,而且還多有各種膚色和發色的人種進出。在唐楓的一道道政令之下,一直以來禁錮著國家發展的路引等制度完全被廢除了,只要你有足夠的路費,并且不犯法令,便能暢通無阻地前往任何一個你想去的地方,不管你是不是漢人。 當然,這么做也是有著它的副作用的,比如作jian犯科的人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大而多了起來。往往在這里犯了事,人就會逃往他處,讓官府很是頭疼。對于這一點,唐楓只是讓各地的官府進行配合,并且把海捕公文的發布條件放寬,這樣一來一些犯了事的人想躲往他處也不是那么容易了。雖然這么一來各衙門的事情會多許多,但是比起整個國家的發展來說這點小麻煩就根本不值得一提了。 唐楓的種種變革手段,完全打破了大明幾百年來的認識,可以說是徹底地顛覆了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這讓朝中不少守舊之人大為不滿,但礙于唐楓現在的地位,他們也只能在私下里發發牢sao而已。 而在兩年后的正元二年夏天,隨著國家日益強盛,而百姓的日子也過得更好的事實出現之后,那些反對的聲音便不再出現了?,F在,那些守舊派也因為自己家中的年輕一輩借著朝廷的這次變革賺了足夠的銀兩而開始向著唐楓,畢竟這些人也是要為兒孫謀取利益的。就連這些最有威信的人都不再反對,唐楓的變革就更加的順利了。 時間進入到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即便是地處北方的京城也感到了悶熱,許多人都不再出門。朝廷也有了旨令出來,改早朝為晚朝,每日黃昏用過飯后再商議國事。這也是唐楓實在受不了這個辦公制度而新創立的規矩,所以大早上的京城路面上的人很少。 可是今天卻有些不尋常,空曠的街面上出現了一支頂盔貫甲的隊伍,只看他們打出的杏黃色小旗,路邊寥寥的幾個行人就知道了他們的身份,正是現在大明事實上的主人,安國公唐楓。見到安國公突然往東邊而去,百姓們都充滿了好奇,也有知道內情的卻笑著跟旁邊的熟人小聲地道:“想必安國公又要去看那些秘密武器了?!?/br> 北京城東郊三十里外,原來的人家都被安置到了他處,現在這里已經被官軍控制。足有千人之眾,手持各式兵器的官軍,不時還有數十個拿著弓弩的人走動巡哨,使得百姓們都不敢靠近此處了。這里便是朝廷新設的火器局所在地了,為的就是幫大明造出更加犀利和靈便的火器來。 這當然是唐楓定下的主意,要想與終年生活在馬背上的金人作戰,只靠騎兵和步卒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何況這次大明是想主動進攻,完全沒了地利和城池的后盾,那就只有在武器上動腦筋了。而作為殺傷力最大,而金人尚不放在心上的火器,這個時候就成了明軍的殺手锏。只不過現在大明的火器多數尚不成熟,不是威力過小,cao作太過復雜,就是太過沉重,完全無法長途作戰,所以唐楓就想到了讓專業人士對此進行改良。 之前有了徐滄之父的成功,唐楓知道那些工匠不能小視,雖然在有些方面漢人比不過西方諸國,但那只是官方的,其實在民間未必就沒有能造出更好火器的人才,只是因為官方的不看重而使得他們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此番唐楓便給人下了指令,讓他們將原來已經賦閑在家的老匠人都請了回來,并在北京城郊外開辦了這么一個火器局的研究所。 因為此事關系著對金戰爭的成敗,所以唐楓又派來了不少的三大營將士守衛,不得讓人輕易靠近,另外也因為火藥的危險性,所以這火器局的選址也很是偏僻。不過這么一來,倒使得那些匠人們更加的安心,研發的進度也算不低。 每隔一段時間,唐楓就會親自趕來看看這里的進度,一方面是給匠人們打打氣,另外一方面他也會給匠人們提供一些參考意見。雖然對現代武器唐楓是個完全的門外漢,可是總也是知道一些東西的。雖然這些在現代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根本不算什么,可對古人來說卻也是一種極大的突破了。有的時候,科學發明往往就來自于某個人的靈光一閃。而唐楓的一些提醒對那些匠人的幫助是很巨大的,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過原來火器還有這么一種造法,雖然有些困難,但比起以前的毫無頭緒卻是要強得多了。 今天,又是唐楓趕去火器局視察的日子。他身邊跟隨的都是從三大營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好手,原來的護衛現在都已經在各衛所里當上了中級軍官,也算是給他們謀得了一個發展的機會。而現在這些護衛對唐楓也極其忠心,現在武將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朝中已經與文官分庭抗禮,甚至更勝一籌,這可與唐楓的支持分不開。這些人也知道只要跟著安國公,自己也會有出頭的一天,自然更是忠心耿耿了。 來到目的地,早就有局里的官員出來相迎了。在介紹了一番這段日子火器上的改進之后,官員就苦著張臉說道:“國公,那從佛郎機得來的火炮好是好,但是我們想仿造出來卻是極難,它們的零件太過精巧了?!?/br> 這是唐楓上次來時提到的一件讓他們注意的事情。隨著海禁一開,海外諸國對大明所產的茶葉、絲綢等物品的需求大大地增加。象佛郎機這樣的小國家,自然是不可能拿出大量的金銀等貨幣的,他們自身還在進行著資本積累呢,而大明現在所需要的糧食他們也拿不出來,最后還是唐楓指定要他們的火炮的。因為唐楓很清楚西方國家現在的火器已經遠比大明要先進,既然只靠自身發展不出來,就要借外力了。 這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保密原則,佛朗機人又對大明的產品很感興趣,便拿出了數十門的火炮和不少的火槍用來交換。這當然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改變明軍武器的整體面貌,但是唐楓也沒指望單靠交易來提升軍隊的武器,他想到了另外的手段,那就是山寨。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建國后的共和國也沒少做山寨的事情,這方面顯然古人就是有著基因的,再加上那時對知識產權什么的完全沒有概念,做這事就更理直氣壯了。不過唐楓沒想到居然還會出現這么一個問題,居然無法模仿他人,這倒真是個難題了。 在聽完對方的解釋之后,唐楓便有些明白了,佛朗機等國已經進入到了工業革命的初期,在生產工具上已經超越了大明許多,他們借助了機械的力量自然比人手工要精細一些,這才導致了眼前大明無法仿造他們的火炮。 不過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本事,唐楓還是有信心的,他當即道:“這個雖然有困難,但不可能完全難倒了我們的匠人。他們可都是幾輩人在火器前做事的,即便某幾個人想不出辦法,總會有人拿出個主意來的。這樣吧,你傳個命令下去,只要能解眼下之難的,無論他是什么身份,立刻就提拔他為局里的管事,并且賞一千兩白銀?!?/br>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同樣的,重賞下智者也不會少。命令下達了不到半晌,就有幾人來到了堂上,向唐楓他們說著自己的辦法。雖然唐楓對這種事情所知不多,可看旁邊官員的笑臉也能猜到問題應該是能得到解決了。 解決了這個難題,唐楓便在幾人的陪同下在火器局里走動了起來。這里放著許多的成品和半成品的火槍、火炮,有的與以前所見相差不大,有的則是經過了改良,在性能和威力上強了許多。在聽官員一一進行介紹后,唐楓贊許地點頭道:“好,我們要繼續走這條研發的路。我可以告訴大家,不久的將來,在沙場上決勝負的將不再是弓弩、騎兵等武器,而將是火器。只要我們的槍炮威力夠大,別說是現在的金國,就是當初鐵木真時的蒙古也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而已。所以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極其的重要?!?/br> 眾工匠們聽了這話,胸膛不禁又挺了幾分,這可是安國公說的啊,他說的怎么會有假呢?此時,另一邊傳來了“啪”地一聲,隨后又有喝彩聲響起,這立刻就吸引了唐楓的注意,他連忙帶了人往前面一大片的開闊地走去。 這里是火器局里試驗新開發的武器的場地,除了一牌牌的靶子外,就沒了其他物件。這時候在人群中有個長相很是普通的男人正拿著一桿火槍試射著呢。在近兩百步外的靶子上,正冒著一股黑煙,顯然那一槍是正中目標了。 看到這一幕,就連唐楓也有些動容了。有句成語叫作百步穿楊,在百步外能射中目標已經很是困難,更別說是兩百步外了。而這話指的還是弓箭,若是火槍,因為受這個時代的技術限制,能在七八十步處打中目標已經非常難得了,可今天卻出現了如此讓人意外的情況。 唐楓看了看那人和他手里的槍,問道:“這火槍是佛朗機的,還是我們自己的?” “回國公的話,這是小的試驗了好一段時間后,根據佛朗機火槍所造。雖然在威力上不如佛朗機槍,可在射程上卻比它要遠上一些?!?/br> “哦,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唐楓立刻就來了興趣。 見安國公對此如此感興趣,那工匠心里也很是激動,畢竟那可是當朝國公,朝政的一把手啊,得他一句稱贊,自己想必是會受到重用了。好半天后,他才用顫抖的聲音道:“回國公,小的家里原來就是造這火槍的,又有國公之前的指點,所以便根據佛朗機火槍造出了這把火槍。今天一試,倒還可以?!?/br> “唔,你做的不錯?!碧茥髻澰S地一點頭:“我賞你一百兩銀子,希望你不要自滿,要根據佛朗機槍造出我們大明更好的火槍來。對了,你叫什么名字?” “謝國公厚賞!小人姓馬,沒什么正經名字,只因為行三,所以被人稱作馬三?!?/br> “這樣吧,我給你起個名字吧,就叫馬化騰,希望你能根據他人的火器來模仿出我們大明自己的火器,不要辜負了這個名字?!?/br> “是,小的以后就叫馬化騰了,必不會辜負了國公的看重!”那工匠忙欣喜地答應道。只是他覺著奇怪,為什么國公看自己的眼里有些不一樣的意思呢? 這兩件事情立刻就在火器局里傳了開來,這種榜樣的作用比之朝廷的三令五申都要強得多。原來解決了一個疑難能得到如此豐厚的賞賜,原來在火器上的突破能讓國公如此看重,這讓一眾工匠們的積極性大大地增加了,大家都想著法地研制新的武器,想著有一天也能讓國公夸獎和賞賜。 這種積極的作用正是唐楓希望看到的,他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因為兩三百年來的不作為而形成的僵化思想就將完全打破,大明在軍備上的實力將會出現一個重大的改變。再也不會有清朝晚期那種中華民族被外國列強欺壓到頭上的悲劇發生了,因為在火器和船艦上,我們不再比他們弱小。 雖然在唐楓以往所學到的知識里,經常提到上層建筑是落后的關鍵,認為封建統治的一套手段很是落后??蓪嶋H上卻并非如此,在見識了明朝的政治體制之后,他卻并不認為這個時候的體制有什么問題?;蕶嘁脖粌乳w所限制,并不比后世的某些國家的君主立憲差,而且這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所以他并沒有改變這個的意思。當然,若是幾百年后能出現一些進步的人士來對此進行新的改變,唐楓也是樂見其成的,即便到時候他是看不到了。 與大明國力蒸蒸日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草原上以放牧為生,完全靠老天吃飯的游牧民族了。這些年日漸寒冷的天氣,使得草原上的草很是稀疏,這就導致了牲畜不時就要斷糧,而一到了冬天更是白災不斷,又是大量的牛羊等動物被活活凍死,就連尋常的牧人也因為帳篷的不夠防寒而有凍死的,這使得金人和蒙古人的日子都極不好過。 既然自身已經無法可想,金人只能尋求從外面得到突破了。臨近的蒙古人和他們一樣,也是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只有南邊的大明,依舊富庶,這讓他們頓生再次南下之心。此時皇太極的身子骨越發的不濟,國事已經交給了他的長子豪格來處理,他正年輕氣盛,沒有之前對明軍的恐懼,自然不會有什么顧忌了。 不過對西邊的蒙古人,金人卻是有著防備的,因為這些年來蒙古人總是對自己有著不小的威脅,若是這次金國發兵攻打中原,蒙古人趁機來襲的話,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豪格就派了人前去蒙古草原,與那里的人進行和談。 這一次還真是找對時間了,原來蒙古也對大明再次生出了覬覦之心。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雖然雙方有著互市的協定,但是因為經濟結構的不相同,其實總的看來還是大明占了便宜。這兩年牛羊凍死許多,蒙古人能拿來與漢人交易的貨物就更少了,這讓他們也開始不想再通過和平的方式與大明往來,而想要打草谷。 金人和蒙古人居然有了一樣的想法,這讓雙方的和談變得極其順利。既然大家都想著漢人的財物和花花江山,沒有不合作的道理。 大明正元二年的秋末,金人和蒙古人同時找了一個借口,然后悍然出兵侵犯大明邊防。立時,大同一線和遼東一線都擺出了防御姿態,同一時間的,這兩處的快馬就急奔向了北京城,向朝廷稟報有敵來襲。 幾日之后,朝廷就作出了指示,一面命當地守軍嚴守門戶,一面命各地衛所官軍各派人馬趕去救援。其實唐楓的真實用意,還是在趁此機會將蒙古和金國這兩個一直威脅著大明邊疆的敵人徹底地掃滅,以做到一勞永逸的效果?,F在也該是那些不斷生產出來的火器展現它們的威力的時候了…… 第645章 出兵遼東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與漢人之間的關系總是那樣,當漢人強大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老實,與你們進行平等的貿易往來,可一旦漢人稍弱,這些野蠻的民族就會對你的邊境用兵,甚至是劍指中原,屠殺百姓。從最早時的匈奴而到后來的回紇、突厥,再到契丹、女真和蒙古,每一個游牧民族都與漢民族有著解不開的深仇。 對現在的大明來說,最大的仇敵自然就是北邊的蒙古各部,以及新崛起的東北后金了。一個是兩百年來總是戰戰和和的老對手,另一個則是近些年來總是在了毆打能夠地區虎視,更是幾番大兵壓境的眼中釘。所以當唐楓下令要對這兩個敵人用兵的時候,整個大明上下是空前的團結,這或許也是因為現在朝廷中武將勢力得到擴增的一個好處吧。 在兩年的休養生息之后,大明的國庫已經有了一千余萬兩的存銀,再加上堆積在官倉中的糧食,大明已經有了足夠的本錢與這兩個心腹之患戰上一場了。不過物資的充足還不是最關鍵的,要與向來兇悍善戰的游牧民族作戰,大明還需要精銳的軍隊,以及強大的信心。 對此二點,大明卻還是有著一些難處。雖然大明各地衛所的兵力加到一起是個很龐大的數字,但是他們終究只能算是民兵性質,平常只是在田地里耕種,最多就是每個月cao練那么幾次,實在是不可能象真正的戰士一樣英勇善戰。而這也導致了從其他各地抽調的人馬很難有必勝的信念,這士氣上就會比敵人弱上不少。 好在唐楓對此早就有了應對的辦法,他已經不想和敵人純粹的拼勇敢和性命了,那些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火器該是時候登場了。在各地抽調的精銳紛紛趕來的時候,唐楓便從中再次進行了挑選,將那些年輕力壯,且目力好,手穩的軍士單獨地挑了出來,然后將他們組織在一起,進行火槍的試訓。這一次,他將要投入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火器,將蒙古和金國兩個以自己的騎兵為傲的民族徹底地打下去。 在這些人馬尚在北京城外進行著戰前訓練的時候,遼東和大同兩地的戰報就不斷地送來了。雖然這兩方面的人馬出戰時說的很象那么回事,可真到了沙場上,在面對著明軍的嚴密防守時,卻依舊難有很好的效果。 大同方面雖然沒有象遼東那樣有著許多經驗豐富的將領和久經戰陣的精兵,但是卻也不是太難守。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也不是驍勇善戰的金國騎兵,更不是當初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而只是一些比自己強不了多少的蒙古軍隊而已。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這些年的和平之中,蒙古各族都過著平靜的生活,雖然他們依舊有著狩獵的本性,但是兇悍之氣卻少了許多。而且蒙古現在只是一個各部落的聯盟合體而已,很難做到軍令統一,這也使得他們的戰斗力打了一個折扣。另外,還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蒙古各部現在自身內部也有著不小的矛盾,再也無法如當年般上下一心了。 這還是當初唐楓所設下的對策呢。當初與蒙古進行正常貿易的時候,唐楓就提議多給他們一些絲綢、瓷器和精美金銀器的商品,以腐蝕各部落的首領?,F在這個策略已經初見成效,蒙古內部貧富差距也開始拉大,許多的牧民難以維生,而首領們卻是金銀滿屋,這如何能讓大家真個肯為這些首領賣命呢?有的時候,糖衣炮彈比真正的大軍殺傷更大。 有了這種種的原因,再有大同那堅固的城墻作為后盾,明軍要擋住蒙古軍的進攻就不是什么難事了。不過看著不斷殺來的蒙古人,已經有些日子沒有好好作戰的明軍守將們心里還是有些恐懼的,這從他們的戰報最后就能體現出來。他們不但說了詳細的攻守情況,而且還再次向朝廷求援,希望趕快派足夠的人馬來到大同,以打退來犯之敵。 至于遼東方面,情況就簡單得多了。與金人之間的戰事已經不知道有過多少次了,遼東將士上下并不覺得驚訝,該怎么防御還是怎么防御。在這幾年里,遼東的火炮又多了不少,那可是京城的火器局以及神機營新研究的犀利武器。這一次這些新式的武器很快就發揮出了它們的作用,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都遠勝以往的大將軍炮,這讓沒有準備的金人吃了不小的虧,還沒摸到城墻的邊呢,就葬送了不少人馬。 直到這個時候,金軍統帥豪格才明白之前自己的祖父、父親和叔父為什么都會在遼東吃下大敗了,實在不是自己不給力,而是敵人太強大啊。不過初生牛犢不畏虎,年輕的豪格并沒有被幾次的失利所嚇倒,他依舊在想方設法地攻打著遼東重鎮錦州,只是不再象之前那樣強攻了,而是開始有策略地攻擊。 當看完遼東的戰報之后,唐楓欣慰地笑了。大明從來就不缺善戰的將領,現在遼東的滿桂等人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又有吳三桂、孫傳庭等年輕一輩的朝氣,足以將敵人擋在城墻之外了。 可是這一次唐楓的目的可不光光是將敵人攔住而已,他還有著更大的抱負呢。所以在朝堂之上,唐楓便再次重申了要出兵此二地的意思。思想上已經統一的朝堂,現在只是討論一個問題,究竟是先對付哪邊的敵人? 對此,朝中許多將領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說道:“如今的蒙古軍在戰力上遠不如金人,我們該當先難而后易。先將易于對付的蒙古軍打敗,那金人便成了孤軍作戰,到時候我們要取勝也容易得多了?!?/br> 可是也有人對此抱著不同的看法:“非也!我以為該先戰金人,只要將其殺退,蒙古軍自然會不戰而退,到時候還免了一番手腳呢?!?/br> 當然,還有更加特別,豪氣沖天的,提議道:“以我之見,該當兩面同時出兵。以我大明如今的實力,足以同時將兩路敵人盡皆殺敗了,何必非要分出個前后呢?” 這些或是對軍事略懂,或是只會紙上談兵的武官們在殿上侃侃而談,直聽到其他人一頭的霧水,一時間委實是拿不出一個恰當的方法來了。 唐楓在旁看了半晌,知道自己若再任由這些人爭論下去,只怕金人殺到北京城下都未必會有一個結果。因為他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有無法讓對方信服。所以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唐楓便是一聲清咳。當時,整個殿上就肅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現在掌握著一切軍政大權的安國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