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書迷正在閱讀:召喚出來的勇者是碧池!、身為倒影的我、怎麼可能喜歡你、偷嫂、含羞待cao(高h,人外,強制)、女配在男團選秀成了萬人迷、仙無常有、穿成白月光后的精分日常、穿成渣賤文女主的綠茶meimei、超級修羅系統
這幾位衙役,通通都向林初月賠禮道歉了。 其中一位還帶著,轉達了一下他們知縣大人的意思。 “知縣大人本也是想過來,但因事務繁忙,實在不得空,大人的意思,就由我代為轉達了,他說,希望小姑娘忘了之前的那番話,好好開店便是,想如何就如何,隨心就可,畢竟這店是小姑娘您的,別人也管不了?!?/br> 說著,還不忘弓腰笑了幾聲。 “小姑娘店家,您覺得是不是?” 愣了一會兒,林初月才緩緩點頭。幾位衙役也沒待多久就回去了。 林初月有些納悶,按照原本錢夫人的意思,就算錢老爺同那知縣大人關系很好,但最多,也就是不拿莫須有的罪名拿她進大牢而已,怎么還讓衙役親自上門給他道歉? 這錢老爺的面子,居然這么大嗎? 都說士農工商,商是在最后一階,就算錢老爺是難得的豪富商人,但,應該也不會有這樣大的面子吧? 不由得林初月多想這件事,就有其他事情讓她cao心的。 這幾日,于安城里風云變化。起先,只是一兩家鋪子買不到米糧,而后,幾乎整個于安城的鋪子都買不到米糧了。 他們這于安城,從來物資都是充裕的,更別說這生活必須的米糧。 于安城里,大大小小的米糧鋪子都將近二十家,在百姓們看來,這米糧從來都是隨手便能買到的物資,他們根本沒法想像,居然會有一天他們隨手能買到的東西,走遍整個城里的大街小巷,都買不到了。 而獨獨能買到米糧的鋪子,就是林初月這一家。但林初月開門的時間不固定,每天就那樣幾個時辰,有許多人想要蹲點,都沒辦法入手。 林初月很快意識到,這蝗災的影響已經徹底降臨到了他們與安城頭上。 約莫算著時間,朝廷就要派張維民去救災了。 她又去倉庫清點了一下存貨。 不愧她在最后,還能買進貨的關頭,又進了一大批的米糧。除了這倉庫,就連他們家里也全是米糧。 量已經非常多了,雖達不到官倉那種十幾萬石的程度,但比起私人商家的一般儲貨量來說,已經是非常多了,更何況她種類還不少。 也是時候開始實施,她之前就定下的計劃了。 按照林初月原本的打算,她會把目前在鋪子里倉庫,還有她家里儲存的米糧分為三個部分。 一部分留下,按照日常的價格賣,另一部分,分賣給他們鄰縣的商家,為保證他們不坐地起價,林初月還會同他們簽立字據,讓鄰縣的官府為其證明,若有違背按律處理。 她這里,算得上是于安城最大的米糧鋪子,比其他人要來的顯眼多了。也難怪那位請知縣大人出面做說客的人,頭一個就想到了她。 她這店大嘛,存貨當然多,可不就先惦記著她嗎? 也因為她這店大,鄰縣不少無糧可賣的米糧老板,有不少人找到了她,希望她能轉賣一些過去,分擔他們縣現目前的壓力。 有的打感情牌的,有著直接出高價的,林初月都沒有應下,她打算先擱著,再考量考量。 到最后,也只留下能與她簽訂字據,不會坐地起價的人。 最后還剩余的一部分,林初月打算留著賑災。雖算不得太多,但多少能夠緩和一下他們這附近幾個縣的問題。 林初月聽聞了不少消息,說是因為買不到米糧,這附近的幾個縣有很多百姓已經吃不上飯,餓的沒有辦法。 因著蝗災的原因,官府的存糧已經幾乎要調用干凈了,雖說解決了不少百姓的溫飽,但仍有一小部分的問題沒能得到解決,再等著官糧的調度,也沒有這樣快。 林初月這時候先出手,再等官糧過來,正好銜接上,多少可以保證一部分百姓不用挨餓。 她也不是全然做慈善,沒有一點好處。 她這米糧鋪子,在接手初期就設立了招牌。 原本就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糧”作為招牌。但林初月接手后,直接把招牌換成“豐足”。意為豐收富足。 這招牌,符合米糧店的定位,對于她之后想要改成繡鋪的招牌,又或者是經營其他東西,都不會有太深的隔閡。 總歸這寓意是好的。 為了加深印象,林初月把他們給客人用來裝米糧,布袋口上縫了“豐足”二字。不止如此,就算不用布袋,只需要用油紙的那些客人,他們也會發現油紙的底下正中央處,寫著“豐足”。 這已經實行了快要有兩個月。 漸漸的,老客、新客都熟悉了他們的招牌。 這次賑災,林初月就是要把他們的招牌打的響亮,至少,要讓于安城里里外外的人都知道,他們“豐足”是有信譽,有度量,有名聲的好招牌。 計劃好了,那下一步便是實施。 要林初月自己請人去鄰縣賑災,這多少有些難,首先她這一下子不一定叫得來人,其次,多少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那這樣不如和鄰縣的知縣大人聯系,讓他幫忙。她這舉措,既能幫知縣大人解決一時的難題,又能給自己帶來名聲。 何樂不為? 第53章 子母品牌 有人用我的名義做…… 和鄰縣的知縣大人商量賑災的事情, 起初進行的并不太順利。 原因無他,林初月這副外表實在不具有可信度,年紀小, 還是姑娘家, 才剛剛及笄不久,誰又能想到, 她是于安城里最大米糧鋪子的老板呢? 反正豐和縣的知縣大人是不大相信。 林初月初次上門說明這件事情, 知縣還以為她是那鋪子老板的丫鬟, 心里還覺得這鋪子老板做事實在不誠心,居然只讓個丫鬟上來。 可說到后面,林初月言明自己的身份, 豐和縣知縣又覺得這姑娘實在是神志不清,居然在這蝗災肆虐的要緊關頭, 來他這縣衙開這種玩笑,打算讓衙役把她打發出去。 直到林初月出示了他們于安城商會的身份牌子,那豐和縣知縣才相信。 豐和縣知縣大人一臉愧色:“實在是抱歉,是我眼界狹隘了, 既然姑娘你有這樣的好心,愿意出這賑災的物資, 那我這縣衙就出著幫你的人,如何?” 當然好了,林初月過來就是這個目的。 “多謝大人相助?!?/br> 達成了協定,這接下來就開始實施。 她倉庫里的儲糧, 在豐和縣衙役的幫助下, 一石一石的的搬往豐和縣。 那邊賑災的地方設了兩個點,正巧林初月這兒也有兩個伙計,就也讓著過去幫忙了。 “初月掌柜, 我們可真沒想到,跟著您干,居然還能跟那么些衙役大爺一同做事?!?/br> “可不只是一同做事,那些衙役大爺還挺我們尊敬我們的,雖然說是鄰縣的衙役,但好歹身上也當這個差名,和我們這平頭老百姓可不一樣?!?/br> 兩人說著話,面上都是笑嘻嘻的,他們原本也就是出來做事隨意掙個錢,沒想到還能碰上這種既能掙得名聲,又能充一回大爺的好事兒。 他們初月掌柜是沒看見,豐和城里那一個個的百姓,可對他們感恩戴德著呢。 林初月不僅是沒法去看,她也沒有太多的心思在去關心豐和縣那邊的賑災情況。 于安城這里,和那些其他米糧鋪子的店家簽訂字據,就夠讓她頭疼的了。 計劃是計劃的很好,實施起來卻頗為困難。 而幸好這期間,她還要去錢夫人府上,和幾位小姑娘見面,幾位小姑娘軟糯糯哄人的話,倒是能撫慰一二她那顆疲憊滄桑的心。 除了賑災和賣給其他商家的事,她自己鋪子里的生意也沒斷,雖說是每天就抽一個時辰開門,但也有不少的百姓過來買。 說到底還是這旱災蝗災,引的百姓人心惶惶,又由于官員辦事不利才釀成這樣的后果,林初月只希望這陣災事能盡快過去,周邊的百姓能恢復以往安定祥和的生活。 林初月這陣忙碌米糧分配之事,得空于時間又要去錢府做教習師傅,幾乎忙得腳不沾地。 卻不知余安城內外,乃至豐和縣,周邊幾個鄰縣,她都漸漸名聲鵲起。 “這賑災竟不是官家做的?” “那可不是,前一陣子官倉里的存糧早都用干凈了,哪里還來這么多的余糧,是私家,聽說是來于安城里的老板捐的物資?” “于安城,于安城不是還不如我們豐和縣嗎?怎的還會有這樣的老板?” 那人看他,目光有些無奈:“這都什么時候的行情了,我們豐和縣受那蝗災影響大啊,早就不如于安城里了,就連我們城里那些有錢的富商,都全搬到其他幾個沒有受到災害的縣城去了?!?/br> 聽了這話,他有些吃驚:“竟是這樣,那倒是我孤陋寡聞了,可那老板為什么要幫我們豐和縣呢?” “樂善好施還非得有個原因嗎?聽說那店家還是個小姑娘呢,真是宅心仁厚,算算日子,他這在我們豐和縣賑災都快有半月了,估計這都費了不少錢吧……” “唉,真是這世道,好人也還是有的呀?!?/br> “可惜不在我們豐和城,雖說是鄰縣,但那于安縣能有這樣的人在,也真是讓人羨慕啊?!?/br> 這兩人談著,又讓食肆里的老板上了一壺茶。 “幸好這災情也快控制住了,我看我們豐和縣再過上些日子,也能恢復以往的繁榮?!?/br> “是啊,是啊,多虧了那張大人還有我們這豐和縣的知縣大老爺,沒有他們,我們可要撐不下去了呀?!?/br> 那人白了他一眼:“你是不是還漏了位人物?” “哦,對對對,還有那于安城的小老板?!?/br> “人家今日還在正在呢,你去那城門口看,就那寫著“豐足”的棚子下面,還能發到米糧,不過想來也該是最后一日了?!?/br> “哎!真是心善了,這樣的大善人,卻不知道她姓甚名誰……有些可惜” “可惜什么,知道他是“豐足”這鋪子的老板不就行了?” 那人連連點頭:“趕明去于安城找找,也朝他們家買買東西,算是表自己的一份敬意?!?/br> 另外一人嘁了聲:“就你這幾文幾兩的,能算得上什么敬意?!?/br> 那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們的聲音不算太小,這食肆往來的人都聽得清楚。這段時間,他們豐和城的,那些困苦的人家,是得了不少這“豐足”老板的恩惠,心里多少也記掛著些。 也希望這小老板以后的生意能蒸蒸日上,這樣的大善人,該有很好的福報才是。 * 福報不福報什么的,林初月不知道,她只知道今天突然一隊人馬浩浩蕩蕩的闖進了她的米糧鋪子里,陣仗之大,比之前的知縣大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把她給嚇了一跳。 那為首的那人帶著烏紗官帽,身穿青綠色云雁補子官服,面色端正,卻和善可親。 若林初月想來沒錯,那應是他們州的知府大人。 要命,怎么知府大人突然上門了。 這可是正四品的一府之長啊,在他們那邊,基本就相當于是省長了。 省長來見自己,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