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
袁秋華也是貧苦出身,母親從小對她管教得嚴,養成了勤奮上進,自立自強的性恪。 出嫁時,母親特意叮囑說:到別人家里當兒媳,比不得娘跟前當女兒呀,凡事要檢點謹慎,勤勞本分,要恭順長輩,細心體貼,依靠老公。記住喲,兒媳對于婆婆是永遠的敵人和對手,不要妄想長輩象疼親骨rou一樣疼外姓人。你要懂得事,要做得事,要耐得事哦,千萬別爭長短厚薄,三少四缺,招來婆家人的嫌惡呵,你是一個人,她們是一群人,你是爭不贏,也斗不贏的哦,忍讓為先,自求多福,退一步以求照顧??! 俗話說,新來的媳婦慣不得,其實婆婆也不例外,況且宮喜鵲這個婆婆早被兒女慣壞了胚子,對兒女無原則的袒護是印在骨髓內的,對外姓人的岐視與隔膜也是與身俱備的,換了任何一個外姓人也都親熱不起來。她滿心歡喜看自已人的寵愛眼神,對自已人的和竭可親,溫柔和順,看外姓人虛情假意的薄衍笑臉,對外姓人的橫強霸道,陰險惡毒,別扭也罷,憋屈也罷,沒能力改革便只有忍了認了。 最初,袁秋華也傷心難過,接受不了婆婆的態度,跟謝漢訴苦,原指望他能說句公道話,作夢都沒猜到他反倒責怪她,心眼窄,氣量小,鬧不團結:你沒來之前,大家融洽和睦,怎么你來了是非就多了呢?關系就搞緊張了呢?不是你有問題,難道還是我們有問題呀? 不管她如何辯解,他仍然認定真理和正義在娘手上,她真是有苦難言,有氣難出,只得憋悶在心,想起就后背發冷,陰風嗖嗖的亂竄。 袁秋華終于忍不下去,便和母親說了。 母親勸解道:你實在不該與丈夫說這些,男人永遠都不會正確理解婆媳矛盾,只會認為你是挑撥離間,想破壞母子,兄弟,姐妹的親情。 袁秋華說:他們母子不來往,兄弟不說話,兄妹不相認,跟兒媳有什么相干?都是婆婆攪三搞四,整得亂七八糟!她做兒媳的時候,就攪得母子不來往,兄弟不說話,兄妹不相認,做婆婆了,仍舊重蹈復轍,大家都說是她禍害兩代人呢! 母親說:子不嫌母丑,娘偷人養漢,娘禍家害兒,也永遠是娘,在兒子心目中,娘只有一個,老婆可以再娶,兒女可以再生!不孝,不睦,不義,亂妒,攪家,都是架在兒媳脖子上的鍘刀呵,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虧是福??! 袁秋華說:子不能棄娘,可夫可休惡妻嘛,怪不得大家說公公是窩囊廢,當休不休,反受攪亂,果真禍害三代人了。 母親說:丈夫不敢休妻,兒子必須休妻,這就是禍害的厲害之處。 袁秋華說:兒媳必須在婆家伺奉老人,女兒呢,不能在婆家養老育小,留在娘家欺負哥嫂。老禍害死了吧,還有小禍害繼續作惡,兒媳這輩子都熬不出頭??! 母親說:你呀,來日方長,甭計較一時之得失,眼光看遠景,耐心忍幾年吧,等老人百年之后,她一家自然就走了,難道還能賴在娘家過一輩子不成? 袁秋華說:人若不要臉,就天下無敵,要是懂事明理,也不會像她娘一樣,活成禍害,為害親人了。 母親說:惹不起,咱就躲,實在不行哎,等小孩上學了,你就外出打工算了! 袁秋華說:忍字心頭架把刀呵,是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喔,是把生銹的鈍刀哦,煎熬會將人折磨得瘋掉,倒不如被休了呢。 母親說:早這樣想,為什么要生孩子?懷了也可以不生嘛!你只要生了,就要負起母親的責任,作出犧牲! 袁秋華說:在謝家,就算我犧牲了所有,也換不來孩子的童年,能夠過得無憂無慮!孟母為什么要三遷?生長環境影響著每個孩子的人生軌道! 母親說:我是孩子的外婆,也想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樣吧,等孩子能上幼兒園了,你就到城里租下店鋪,做點小生意,我抽空哩,也能幫你一把。 袁秋華說:不是親,不掛心,謝謝媽!婆婆疼兒媳,嘴巴上說得再好聽,也是虛張聲勢,裝裝樣子,騙騙兒子,只有媽疼閨女,才是設身處地的實心眼。 袁秋華直從得知他們打自己婚前財產的主意,她便明白了匹夫無過,懷壁有罪,財多害自己的含義,錢留下不用,萬一自己哪天意外身亡,豈不是便宜了jian佞小人?她聽取小李子的建議,將錢取出,投資了藍火蓮的“百家?!边B鎖超市,約定每年的投資額和分紅率,總預算在百萬之上。為保密起見,小李子將每年房租,從他的私人賬戶,直接打到藍火蓮的公司賬戶,且投資協議書中的投資方,也是小李子簽字蓋章。這樣一來,除了三個當事人心知肚明,任何人去查銀行帳號,都沒法證明這筆投資和袁秋華有關。 小李子以他的身份,另開一個私人賬戶,將屬于袁秋華的錢,不管是房租,還是分紅,他都幫她存在這個賬戶,袁秋華要用錢,他便去取款,再將現金交到她手上,為防止謝漢懷疑資金來源,他每取一筆錢,袁秋華都給他寫借條。由投資收益,改變成借錢生活,這就意味著,袁秋華婚前和婚后的投資收益,謝漢不管離不離婚,都休想分得一文,反倒要分得一半債務。 謝漢太讓袁秋華失望了,她甚至懷疑他和自己結婚,根本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一切只是為了騙取自己的錢,騙到錢,比名譽,婚姻,親情還重要。但他只做了開篇,卻猜不中他的結局,連怎么敗露都不由他決定了。她不是貪圖享受的人,對奢侈品不感興趣,虛榮心幾乎沒有,生活只要有基本的物質保證,就不會動用那些錢。假如謝漢屢禁不止,繼續借錢養活他們一家五口,讓袁秋華背負夫妻債務的話,那她就要做對婆婆幫不利的事了,即使她沒動用那些錢,也會寫借條給小李子,讓謝漢同樣背負夫妻債務。 再貧窮的苦日子,他們能忍受,袁秋華也能忍耐,一天天都是湊合著過,但忍耐的同時,她會著手改善生活條件,貧苦家庭,一窮二白,不苦干就什么都沒有。每晚,她做飯洗衣之后,安頓倆小孩睡覺之后,往往已過十點,她才能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給出版社寫長篇小說,給期刊寫散文,給報紙副刊寫時評專欄。文人掙幾個錢,不容易,一寫就到二三點,上心動腦,兼體力消耗,熬夜挺辛苦,不吃苦,不用功,就沒法掙稿費,不掙錢就沒法維持生活。 她晚上熬夜,為生計cao勞,白天還要照常早起,為衣食奔波,像其他農婦一樣做飯喂豬,砍柴放牛,干農活。不種田就沒糧吃,買糧吃又沒余錢,況且原本背債,短銀缺錢,捉襟見肘,缺吃少穿,日用匱乏。女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樣,吃苦耐勞,苦則有獲,勞則有功,節衣縮食,節則有益,縮則有蓄,可能有出路,像宮喜鵲那樣愛閑聊,像謝嘉嬡那樣好打麻將,坐斷板凳腳,坐吃山空,肯定沒希望。不管小孩,逃避母親的責任,恢復過去的單身生活,她又做不到,雖然有足夠的錢,可以保障母子倆今后的基本生活,但現在放棄不堪的婚姻,對孩子的傷害,尤其是孤女謝碧桃的傷害,要說一點都沒有,那是自欺欺人。 謝漢一無所有,本是窮小子,做工不積極,干農活更消極,雖不至于好吃懶做,卻也常常得過且過,對未來沒規劃,對日子沒安排,腳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他做工掙的錢,一直以來都未曾交給袁秋華統籌管理,從袁秋華與他商量和婆婆分家之日起,就連家用都不給了,不僅老婆孩子的生活費不給,自己的生活費也不給,小家庭的日常費用,包括穿衣吃飯,水費電費,袁家的人情,都推給妻子承當。 袁秋華說:你這樣做,跟離婚的單身漢,有何區別? 謝漢說:離了婚,你就沒機會氣我媽,氣我姐,氣我! 袁秋華說:彼此一樣,離了婚,你媽,你姐,你也沒機會氣我!你想趕我走,你要離婚,馬上到民政局去辦手續,不必和我吵鬧,丟你的人,丟我的臉。 謝漢說:你不愿走人,就好言好語,善待她們。 袁秋華說:你養她們,我不能反對,還要和你一起養,就是善待? 謝漢說:你反對無效,除了得罪人,得不到半點好處,她們如今連好臉色,好言語都不給你,故意氣死你,沒人可憐! 袁秋華說:好處,我不稀罕,給氣,我不介意,我又不找她們要吃喝,要錢用,要工薪,用得著看臉色? 謝漢說:你不找她們要,可她們找我要哦,我不能不給??! 袁秋華說:你養她們,我養家,我養孩子,跟沒老公的,有何區別? 謝漢說:你住我的房,種我的田地。 袁秋華說:我住你的房,要交房租?我種你的田地,要交租金?我不給你租金,你的生活費,你就不給我,兩樣相抵,對不對? 謝漢說:她們這樣說,我就這樣做。 袁秋華說:來,獎你一粒糖,真是聽話的乖孩子!她們不幫助,我憑啥搭救?她們不施惠,我報答什么?她們不行善,我干嗎忍耐?搞煩了,逼急了,若認真起來,我就按互聯網上律師的授意辦,除了贍養婆婆,誰都可以不承擔一點責任,那姓舒一家人的死活,根本與我無關。 謝漢說:牽連我呢,潑婦殺手锏一哭二鬧三上吊,你不畏懼,可我害怕背惡名! 袁秋華說:死有余辜,死得其所,一死就能改變法律的規定?這是依法維權,照章辦事,婆婆尋死覓活也沒用,就算有失誤,出意外,真的死了,只要不是我親手殺死的,我也不必承擔一點法律上的責任,最多出于人道主義立場,賠償殯葬費罷了。 謝漢說:法律是你貼身保鏢,二十四小時保護你?你還要夸口!她們就是妒你書讀多了,見多識廣自聰明,忌你懂電腦,交際渠道通天地,恨你做事精明圓融,看什么問題一眼到底,說起話來又一針見血,她們干什么都讓你鄙視,心里想什么都讓你譏諷,當然要打擊和壓制你,孤立和排斥你。 袁秋華說:真正有實力的人,誰都打壓不住??蓱z之人,一受同情,就露出可恨的馬腳來,持強凌弱,欺弱怕硬。她恨人,人亦恨她,她不愛人,人憑什么愛她?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以命相搏,豺狼也會退讓! 謝漢說:甭想極端了,只不過是僧多粥少,槽里少食豬拱豬,缽里有骨狗咬狗,窩里斗嘛。 袁秋華說:千年老妖嘛,嫁過來五十年,尋死鬧事年年有,尋死尋了半世紀,到現在還好端端的活著,我早將她看穿了。 謝漢說:清水塘,無魚也無蝦,養不了魚,要這塘清水有何用?漁民還曉得家魚和野魚搭配著混養呢! 袁秋華說:裝什么病啦,玩什么假死啦,喊逼死婆婆啦,嚷不活了啦,壓根兒就嚇唬不了人! 謝漢:你什么都明白,卻又什么都沒做,好極了。大家還擔心,你這輩子任他們拿捏呢!不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在骨rou親情的份上,事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以和為貴吧。家里不和,十有八九是為了錢,可是兄弟不和鄰里欺,鄰里不和鄉人欺哩! 袁秋華說:我清楚你的意思是,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放心唄。大家也是這樣勸阻的,讓我忍耐幾年,等婆婆死了,你我就熬出頭了! 謝漢說:放寬心點,耐煩些,咬著牙,再容忍幾年,等外甥長大。 袁秋華說:大方面說不說得過去,我都不奢望了,只要不危其我母子仨個的生命安全,我就不會搞維權行動。 本書首發來自百書樓(m.baishu.la),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