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成死對頭的迷弟[電競]、綠茶作精的千層套路[電競]、那山的宿靈人、[綜]白花花被雄英開除之后、劍至虛空、厲害了我的鏟屎官[寵物系統]、霸總穿成棄夫之后[穿書]、完美人設、[綜英美]金星女神、明明是你笨!
多爾袞渾身浴血率領著麾下的白甲兵做著無謂的沖鋒,一批接著一批的被熾烈的銃彈打翻在地。 突然間多爾袞身形一頓,胸口騰出了一團血花,打的他猛然趔趄了一下,但是他還是用刀拄地,強撐住了身形,踉蹌了幾下之后,再一次狂吼著朝前撲去,這個時候有神射手盯住了多爾袞,不約而同的調轉槍口瞄準了他。 隨著一連串的槍聲響起的時候,多爾袞全身上下爆出了一朵朵的血花,一顆彈丸更是直接命中了他的額頭,將他的半個天靈蓋掀開,多爾袞這才頹然倒了下去,身體抽搐了幾下之后,這才徹底的寂然不動。 隨著多爾袞的陣亡,建奴最后的抵抗也被徹底摧毀,幾百最精銳的白甲兵,僅僅是回光返照一般的爆發出了一朵絢麗的花朵一般,迅速的便如同曇花一般的凋謝在了城門外面,大批大中軍山呼海嘯一般的殺入到了天佑門之中。 城內的肅清作戰又持續了大致一天多時間,戰事才徹底歸于了平靜,建奴皇帝順德得知城破的時候,在城中的皇宮里面自刎身亡,奴酋多鐸試圖從北門突圍,但是被堵在了城門外,也是一通排槍之后,被打死在了北門之外。 此戰之后,大清除了提前逃入山中的萬余旗人之外,其余的建奴不是被殺,便被大中軍所俘,狗屁的大清國至此也徹底宣告了覆亡,歷史上再也沒有了所謂的大清國這個稱號。 羅立親自率領諸將進入到了城中,并且在北門之上親手升起了大中朝的大龍旗,宣告了遼東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隨后的數天時間之中,一批批建奴的牛錄章京以上的奴酋們,被從戰俘之中甄別出來,押出了集中營,在營外被一個個的吊在了絞首架上,并且按照大中軍的命令,這些奴酋的尸體三年之內不許被放下,就這么讓他們懸掛在一座座集中營外面被寒風風干,任由烏鴉啄食他們的尸體,以此作為震懾那些旗人所用。 全部俘獲的旗人全部交予勞役營之中,被運送到山中以及礦點上進行伐木以及開礦的苦力使用。 遼東其實是一個非常富饒的地方,這里有遮天蔽日的茂密原始叢林,有著豐富的礦藏資源,除了鐵礦之外,撫順還有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肖天健之所以在最后關頭,下旨不得濫殺八旗俘虜,要的就是這些免費的勞動力。 在大批移民未到遼東之前,大中朝需要有人替他們伐木,來滿足今后大中朝開建更多船只的木材所需,更需要大規模的開采煤礦和鐵礦,來擴大煉鐵和煉鋼的規模。 一個工業化的社會,最重要的指標就是鋼鐵的產量,而在肖天健的記憶之中,東北無疑具備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而開采這些礦藏資源,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說,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可是眼下大中朝百廢俱興,到處都需要人,土地也需要農民耕種,短時間之內也不可能投入非常多的移民來做這樣的事情,那么無疑這些八旗俘虜便是最好的人力資源,如果單單因為民族仇恨便將他們盡數屠殺的話,顯然是不符合經濟利益的! 所以肖天健這才下旨,要求諸軍停止關外對于建奴的屠殺行動,而是改成將他們俘虜之后送入勞役營之中做事,當然保留建奴也是有條件的,像那種負傷喪失勞動力的還有一些老弱病殘的,便無需進行保留,因為大中朝在遼東成立的勞役營需要的是勞力,而不是為他們提供養老保障的慈善機構,故此經過清理之后,大中軍在遼東一帶一共俘獲了近八萬建奴以及他們的包衣奴,投入到了勞役營之中。 當然戰事到了這個時候,還沒有徹底結束,還有一些建奴逃到了更北的地方,躲入到了山林之中,這些人只要一朝不被解決,便是不安定的因素,必須要進行清除。 但是接下來再使用近十萬大中軍對其進行清剿,很顯然便屬于不經濟的行為了,所以在大中軍攻克了盛京之后,十月間大中軍兩個騎兵師以迅雷的速度,迅速的收復了撫順城、薩爾滸、鐵嶺和赫圖阿拉等地,殘余的建奴根本無法繼續抵擋大中軍的攻勢,只能紛紛逃避到了深山老林之中,回到了他們之前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之中,整日里惶惶不可終日的等待著他們末日的到來。 至此歷經兩年時間的遼東征伐戰也正式宣告結束,這一戰以建奴的完敗而告終,大中朝徹徹底底的恢復了對整個遼東的統治權。 隨著冬季的到來,大中軍開始停止了遼東的用兵,一支支不隸屬于遼東軍區的參戰部隊,在十月末之后,紛紛南下遼南,在旅順口抑或是大連灣一帶,乘坐上了海船,一批批的返回到了原來的駐地。 而遼東軍區的兩個步兵師,也在十月末結束了大戰之后,以協助高麗國清剿剩余逃入朝鮮的建奴為由,開拔到了義州和宣州兩地屯駐,他們今后將會作為朝鮮保護軍,在開春之后,進入到朝鮮國內進行駐扎。 按照肖天健的規劃,朝鮮國作為大中朝的屬國,今后不再需要自己擁有軍隊,朝鮮國的防務將全權改由大中軍來為其提供保護,另外作為屬國,大中朝也將擁有朝鮮國的稅收權、海關權、商品的進出口權以及外交權,當然朝鮮國王還是會被保留下來,畢竟他們作為朝鮮人的榮譽的象征,不能輕易的便被廢除掉,否則的話肖天健對于朝鮮國王的敕封也就會成為謊言。 當然朝鮮國王肯定會不高興,朝鮮人肯定也不會很滿意,但是這對于大中朝來說,不是什么問題,想想看建奴這樣的強敵,都在大中軍面前最終灰飛煙滅,那么虛弱的朝鮮軍當然也不會是多大的問題了。 至于那些逃入山林之中的建奴余孽,肖天健和內閣大臣商議之后,認為對其大規模用兵已經不劃算了,但是又不能就這么聽之任之,必須還要對其進行清除。 所以肖天健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采取賞金獵人的方式,在遼東登記注冊一批賞金獵人,凡是愿意干這個買賣的人,都必須要在遼東官府進行注冊,然后他們可以攜帶火器進入山林之中對建奴余孽進行游獵。 凡是殺一個建奴者,可到官府領取賞銀十兩,生擒一個建奴男壯者,送交給勞役營,可獲得白銀三十兩,年輕女人十五兩,小孩兒二十兩,作為他們的獎賞之用,除此之外,他們的繳獲可以歸于他們自己,同時還可以根據他們的成績,在遼東北部授田,作為他們的私產。 于是消息一出,許多遼東的大中軍兵將便紛紛要求注冊成為賞金獵人,包括一些蒙古人也紛紛提出要干這個買賣,于是一支支自發形成的小規模的賞金獵人隊伍便在遼東形成,開始遠赴各處山林之中,對遼東各地殘余的建奴余孽發動了清洗行動,而這種行動無疑對建奴來說,是一種趕盡殺絕的辦法。 這樣的行動代價很顯然要比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消耗小得多,這些賞金獵人們,除了入山搜捕建奴余孽之外,還可以進行漁獵活動,采集人參等遼東特產,通過這些漁獵活動,他們還可以獲得比較豐厚的報酬,今后更利于將大中朝的勢力伸展到更北的地帶。 在十月底的時候,建奴奴酋多爾袞、多鐸、葉布舒等人的人頭被羅立用木匣派人呈送到了北京城。 肖天健在城內的天壇親自主持了一次隆重的獻祭儀式,昭告天下建奴已滅,遼東已經被大中軍克復。 消息傳至國內各地,可謂是舉國歡騰,老百姓包括士子讀書人無不人人振奮,大明王朝歷經幾十年,都沒有能解決的建奴,大中朝新立不過區區四五年時間,便令其灰飛煙滅,將漢人失去的遼東再一次克復,拿回到了漢人政權的手中,這對于國內之人來說,當然是個巨大的好消息了。 同時這個消息,也讓國內大批對于大中朝心懷不滿的挺明分子,充分的認識到,大中朝已經是如日中天,再也不是他們可以撼動的巨廈了,不少人當即便死了狗屁的反中復明的念頭,徹徹底底老老實實的甘心今后做大中朝的順民了。 總之遼東之戰的勝利,對于大中朝來說,是個絕對的利好消息,最重要的是通過此一戰,大中朝徹徹底底的將這個漢人的心腹之患從這個世上抹去,也許這個民族不會因此覆滅,但是凈此一難之后,這個在舊時空帶給中國無數屈辱的民族,肯定從此將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再在遼東興風作浪。 作為皇帝的肖天健,在祭天之后,想了一下之后,決定派人將這些奴酋的人頭,又移到了崇禎的陵墓前面,擺在了崇禎的靈前。 肖天健并不是要以這些奴酋的人頭,來向這個死去的大明末代皇帝炫耀他的武力,而是要以這些奴酋的人頭,告慰一下九泉之下的崇禎。 崇禎是個不幸的皇帝,從他的大明先皇手中接過了一個爛攤子,雖然他殫精竭慮的想要重振大明王朝,但是整體上來說,大明還是積重難返,已經無可救藥了,所以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終還是導致了大明的覆滅,但是崇禎很清楚,他的大明王朝之所以亡,起因還是在關外建奴身上,現如今建奴已滅,肖天健認為,很有必要讓崇禎泉下有知,也知道一下這個大好消息。 第二百零五章 永歷的解決 當然遼東戰事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大中朝的軍隊便可以馬放南山、卸甲歸田了,大中朝也并未因此便可以就此高枕無憂。 北方亡了一個建奴,但是并不代表著就徹底安定下來,建奴的覆滅,短時間之內也造成了遼東勢力的一個真空期,被建奴欺壓了幾十年的蒙古諸部,在這個時候也開始蠢蠢欲動,開始試圖將觸角伸入到遼東之地。 對此肖天健和內閣大臣們也很快便有所察覺,隨即在天元六年初,肖天健便下了一道諭旨,在遼東成立遼東行省,暫時負責管理遼東之地,蒙古諸部非得到許可,不得擅自進入遼東之地放牧,同時肖天健采納了內閣的意見,以襄助朝廷剿滅建奴有功的理由,大封積極參戰的蒙古諸部以各種官職。 當然在敕封這些蒙古諸部的同時,大中朝也刻意的壓低一些大部落的地位,并且沒有明確給這些部落劃分他們的領地,說白了就是采取了二桃殺三士的辦法,讓這些蒙古諸部之間因為地盤和官爵的差異,相互之間產生猜忌和仇視。 這種計謀對于漢人來說,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但是又不得不說,這種辦法卻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當然對于那些在此次遼東之戰之中,一些左右搖擺,抑或是堅決的站在了建奴一邊的幾個蒙古部落,肖天健也沒有忘記他們,一手拉一手打,讓蒙古諸部明白,今后誰要是再跟朝廷為敵,也會落得這樣的下場。 故此在遼東之戰剛一結束,他便下旨令蒙古諸部對這幾個部落進行討伐,并且明令必將其滅族,凡是參與對其征討的諸部,可以瓜分他們的族人充為奴隸,并且可以瓜分他們所擁有的草場,水源,作為戰利品。 時之此時的蒙古諸部,內部早已是四分五裂,不過這些蒙古諸部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那即是現如今的中原王朝大中朝,已非當年的大明王朝那么軟弱可欺,與之相對抗,只能是死路一條,在這兩年之中,他們許多部落配合大中軍進剿建奴期間,也都見識過了大中軍的厲害,故此對于大中朝,現在他們興不起一點對抗的念頭。 除了這些政策之外,肖天健還著令蒙古諸部,將他們部族之中最好的騎兵送至遼東和西北軍區服役,并且抽選諸部之中的少年進入到講武堂抑或是太學院進行培養,目的只有一個,便是通過這些手段,培養蒙古諸部的這些中堅力量國家意識感,久而久之,待到這些人都認同了國家這個概念之后,蒙古諸部一些人再想搞什么分裂獨立,于中央對抗,便會失去支持。 另外為了逐步加強對于蒙古草原的控制力,在天元六年開春之后,肖天健再次敕令遼東軍區騎兵一師和西北軍區騎兵師以及兩個步兵師,以及兩個兩萬人規模的勞役營,以劉耀本統帥,攜帶大量的建筑工具,出大同府前往歸化城,重修歸化城。 而歸化城便是后世的呼和浩特,乃是早年明萬歷九年的時候,蒙古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里所筑,因為當時城墻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蒙古語為庫庫和屯。明王朝賜名為“歸化”。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三娘子,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 大中朝之所以選擇這里重新擴建歸化新城,其目的便是作為今后大中朝深入蒙古草原的橋頭堡,此舉雖然蒙古諸部有所擔憂,但是大中軍攜剛剛滅掉建奴的大勝之威出關,即便是他們不太高興,也沒多少人敢說個不字。 而一個蒙古部落很顯然不太開眼,居然試圖阻止劉耀本率部前往歸化城,沿途屢次襲擾大隊人馬,并且殺害了幾百名勞役營的勞役,結果馬上便招致了劉耀本的鐵血報復,劉耀本親自率領三千多騎兵,在當地蒙jian的引領下,突然間便將這個蒙古部落包圍,一天之中,盡屠這個不開眼的蒙古部落全族共兩千余人,徹底將這個部落從地球上抹去。 有此例子作為警示,其余的那些生活在漠南一帶的蒙古諸部頓時都老實了許多,紛紛表示歸服,再也無人膽敢阻止大中朝新建歸化城了。 故此在天元六年之后,混亂了近百年的北方,在大中軍的強力震懾之下,也徹底的穩定了下來,當然這種穩定暫時只是針對關內來說,在蒙古諸部之間,卻因為利益的劃分不均,許多部落之間開始陷入到了相當長時間的相互爭斗之中。 蒙古諸部的分裂正是大中朝上下想要看到的結果,大中朝利用先期培養的一批蒙古族的兵將,作為大中朝的眼線,嚴密監控著草原上諸部之間的實力變化,按照肖天健和內閣大臣制定的原則,蒙古諸部之中決不許出現一個實力足以統一其它部落的部族,一旦發現,便必須要將其扼殺于萌芽之中。 只有讓蒙古諸部始終沒法統一,這才是大中朝安全的保障,而且他們之間的相互爭斗,最得利的一方自然是大中朝,而且大中朝嚴格限制對蒙古諸部輸出火器,但是卻并不限制對其輸出刀槍之類的冷兵器,蒙古不產鐵,他們獲取武器的主要途徑只有從中原進貨,這也是大中朝對其控制的一種手段。 總之短時間之內也許大中朝還不能很快的統一蒙古草原,但是長此下去,大中朝將逐步的在漠南朝漠北推進,建立起一座座的城市,直至將整個蒙古全部收入囊中。 天元六年肖天健除了對付蒙古的事情之外,在緬甸方面也傳回了一個大好的消息,通過特情處的努力,大中朝成功的在緬甸王國扶植起了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并且給莽白提供了十多萬龍幣的財力支持,使得莽白聯絡了不少緬甸國內的勢力,在天元六年夏的時候,莽白趁著大中征緬遠征軍攻入緬甸腹地的機會,突然間在曼德勒發動了政變,殺掉了緬甸王莽達,進而派兵一舉將羈留在曼德勒的朱由榔抓捕了起來。 八月間新登基的緬甸王莽白,派人將朱由榔送交給了入緬的大中軍所部,并且派出使臣乘坐大中朝海貿集團的船只,隨船返回大中朝,向大中朝進貢稱臣,請大中朝對其進行冊封,并且表示緬甸王國今后愿意作為大中朝屬國,永遠向大中朝進貢、 肖天健在十月的時候,才得知了這個消息,當即下旨冊封莽白為緬甸國王,并且傳旨給李栓柱,將朱由榔就地處斬于成都府,徹底終結了這個大中朝的心腹之患。 但是對于大中軍已經占領的緬北之地,肖天健就沒那么好心再還給緬甸王了,這一帶地區直接便劃歸到了云南省管轄,成為了大中朝的一塊新的領土。 隨著遼東建奴的平定,整個遼東的資源隨即也開始被調動了起來,原來因為禁絕關內外通商,而造成關內許多遼東特產的斷貨,特別是像人參鹿茸以及皮毛等物資,更是在關內有價無市,天價難求,可是這一切在天元六年里,便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各種遼東的特產,被運入到了關內,而且大批關內的百姓得知遼東平定之后,出于對擁有一片屬于他們的土地的渴望,促使越來越多的漢人開始踏上了移民遼東之路,遼東在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浩劫之后,緩緩的進入到了恢復期之中。 但是最重要的并不是這些,隨著遼東的平定,大中朝造船業嚴重短缺的大型木料,也徹底的得到了解決。 東北本來就是林業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特別是深山老林之中蓄養著大量的巨大樹木,這些木材正是造船的上好木料,雖然這里沒有歐洲的橡木,但是同科同屬的櫟木資源卻很豐富,更有大量的高大粗壯的松木,也是不錯的造船材料。 大批建奴被俘虜之后,充入到了勞役營之中,被發送到了山林之中伐木,然后再通過江河發送木排到海邊,最后被船只拖運或者是裝載運到登州抑或是在浮山衛新建的造船廠,被用作造船之用。 同時為了充分的就近利用遼東的木材資源,肖天健更下旨在旅順口籌建起了一座更大型的造船廠,來就近利用遼東充足的木材資源,打造船只。 為了更快的將這些遼東的木材用于造船業,山東以北的各個造船廠還建立起了一座座木材烘干窯,專司負責為造船廠處理木材,將潮濕的木材烘干,否則的話,這些木材自然陰干,就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所以整個北方的造船業在遼東平定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迅速的便開始壯大了起來,造船業的發展帶動了相當多的產業的發展,首先大量使用的帆布,帶動的有農業方面對于棉花的種植,也帶動了北方紡織業的重新復興,另外造船需要的鐵制品,也帶動了冶鐵業的發展。 (今日特別鳴謝宋開心朋友的打賞?。?/br> 第二百零六章 劍指臺灣 而為了更快更好的造出更多的大船,也帶動了機械制造,已經建立起的南京皇家機械廠,這幾年間,源源不斷的開始生產出各種水利機械,這些機器除了被用于機械制造業和兵工業之外,一些木工機械也被制造出來,源源不斷的發運到各地船廠,投入到使用之中。 另外造船業還吸納了相當多的閑散人員,初步的形成了大批的產業工人,這對于今后中國完成工業化和資本化發展尤為重要。 最重要的還是造船業的重新復振,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的船只開始出現在海洋之上,中國船只從以往最初只能航行到菲律賓的馬尼拉抑或是最遠到巴達維亞抑或是日本的平戶以及琉球國一帶,開始朝著更遠的方向發展。 到了天元七年的時候,大中朝一條條新下水的西式帆船,已經不輸于那些西方國家的那些船只,已經可以航行到印度洋之中,甚至于出現在了非洲沿岸。 而大中朝的開放海禁,雖然對于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乃至是英國甚至是威尼斯這樣的西方國家的商人,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但是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東方這個大國所帶給他們的威脅。 以前這幫西方國家的船只,來到中國沿海的時候,屢屢試圖強占一塊土地,作為他們經商的基地,和大明朝談不攏就干脆在海上搶、劫中國人的商船。 反正在他們眼中,中國人的海船又小又單薄,航速也慢,他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在海上過的是亦盜亦商的生活,他們鄙夷的稱呼中國所有的船只為克戎船,也就是廢物的意思。 可是在大中朝天元四年之后,他們開始發現,大中朝也開始出現了類似于他們西方船只差不多的帆船,也就是他們常用的那種蓋倫船船型,這些船只也開始裝載上了越來越多的火炮,開始變得不那么好對付了。 等到了天元七年的時候,中國人自行建造的這些蓋倫船,越來越大,并且除了吸收西方帆船的造船技術之外,還開始有效的結合了中國人的許多造船技術,使之更適于航海,而且數量之多讓這些西方人開始咂舌。 特別是那些大中朝皇家海軍的戰船,也開始大批換裝成了新式的戰船,開始游弋于中國沿海甚至于南洋的海面,檢查攔截那些試圖走私的船只,并且開始成了這片中國海的主宰者。 之前在大明朝和大中朝初年的時候,中國人的戰船,是一般不輕易深入到深海之中的,即便是和西方人的船只發生沖突,中國人也只能靠著數量上的優勢,來壓制西洋人的船只。 但是在大中朝引入西方帆船制造技術,并且開始大規模的建造之后,這種情況開始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戰船開始以小編隊進入到越來越深的大海之中進行巡弋和訓練,并且對沿海的島嶼加強了控制和巡防,甚至于后期開始出現一種速度很快的單桅雙三角帆的快速巡邏船,開始飛快的在海面上航行,他們形單影只的出現在以前海師很少出現的水域,進行巡弋和追捕海盜的行動,完完全全成了這片大海的主宰。 中國人的海師力量迅猛的崛起,這樣的速度大大出乎了西洋人的預料,他們直到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這個時代變了,現在東方的這個大中朝完全和之前反應遲鈍麻木的大明王朝不一樣了,他們開始變得更加善于學習,更加自信,更加具有擴張性甚至于侵略性,他們的行動大大的減少了南洋一帶的海盜勢力,開始將觸角伸到了更遠的地方。 西班牙人甚至于發現在菲律賓群島一帶,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的戰船,他們不斷的在勘測這里的島嶼、航道,繪制這一帶的地圖和海圖,一些西班牙人未能占領的島嶼,也開始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甚至于更南端的馬來群島也開始被中國海師的舟船所觸及。 西班牙人的船只甚至于在馬尼拉港外面,就曾經遇上過高懸著中國海師的戰船,于是西班牙人便問詢中國人為何會來到這里,但是卻得到了蠻橫的回答,中國的海師人員說他們在追剿海盜,不許西班牙人干涉他們的行動,否則的話就是對中國海軍的挑戰。 西班牙人驚懼的發現,這個時候中國海軍的戰船,再也不是之前讓他們鄙視的那種克戎船了,而是換成了一條條大型的三桅蓋倫船,船上和他們的船只一樣,布滿了炮門,成列的艦炮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而且這些中國的戰船,開始變得越來越大,漸漸的開始可以和西方大型的戰船相比肩,這個時候,他們開始意識到,南洋很可能快要成為中國人的內海了。 因為他們國度遙遠,不管是正在衰落的葡萄牙人還是西班牙人,乃至是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都不可能將大批戰船派往遙遠的東方,這個時候,中國人突然爆發出的海上力量,使得他們毫無疑問迅速的成為了這片遙遠的東方海洋的霸主。 之前西班牙人、荷蘭人可以隨意的在海上攔截中國商船,逼迫他們到自己的港口進行交易,現在他們發現再這么做是一件多么愚蠢的行為,中國人開始變得護短,一旦得知他們中國人的船只受到這樣的攻擊的話,他們的海軍戰船,便會前往出事地點保護他們的商船。 這還不算最壞的事情,隨著中國也成立了海上貿易集團公司之后,中國人的商船,也開始漸漸的出現了一些大型的蓋倫船,這些船雖然作為商船使用,但是船上的武備絲毫不弱,同樣也裝載了大量的大炮,隨時也可以成為戰船使用,使得這些橫行于、大海上的西方船只,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肆意的攔截中國人的商船,甚至于他們還要避讓這些商船,以免發生沖突。 中國這個在西方人眼中,巨大的國度,一旦轉變了思維方式之后,所爆發出來的力量之大,是西方人無法想象的,中國沿海擁有太多的港口,而且他們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力,另外他們隨時都可以招募到海量的水手,一旦他們把目光投向大海的時候,所爆發出來的實力,令這些歐洲海上強國也只能為之側目,他們意識到在東方,開始出現了一個令他們畏懼的強大對手。 這個時候澳門因為中國的開放海禁的原因,已經不再是一個繁榮的市場,中國人明確的表明了他們的態度,不許中國商人再前往澳門和葡萄牙人交易,而是改為在沿海開放十余個商埠,作為中國海貿的口岸,那么澳門便失去了之前的優勢,沒有生意可做的葡萄牙人只能逐步的撤離澳門,相信不久之后,中國人便會收回澳門,將葡萄牙人逐離這里。 現在最不安的恐怕就要數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了!中國的朝廷,在天元六年的時候,剛剛結束他們的遼東征伐戰之后,便明確的向荷蘭人提出了交涉,表明了他們對臺灣島擁有主權,告知荷蘭人他們必須要盡快撤出臺灣島,否則的話,下一步大中朝將會隨時采取武力行動,收復臺灣島。 為此荷蘭人當然不肯吐出這塊入口的肥rou,通過耶穌會向大中朝提出交涉,聲稱他們得到了中國前朝大明王朝的準許,才在臺灣島落腳,大中朝不能驅逐他們離開,想要通過耍無賴的方式,繼續盤踞在臺灣島。 但是大中朝官方卻直接便回絕了他們的要求,令其最好盡快自行撤離,拆毀他們在臺灣島上的熱蘭遮城和赤嵌城以及在雞籠一帶的炮臺城堡,否則的話,大中朝將會采取單方面的行動,收回臺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