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成死對頭的迷弟[電競]、綠茶作精的千層套路[電競]、那山的宿靈人、[綜]白花花被雄英開除之后、劍至虛空、厲害了我的鏟屎官[寵物系統]、霸總穿成棄夫之后[穿書]、完美人設、[綜英美]金星女神、明明是你笨!
這一次他們不但抓住了城中的楚王朱華奎全家,而且還抓獲了數百官吏,徹底瓦解了湖廣的管理系統,抄沒的銀子甚至超過了開封一戰之中的數額,直追洛陽城的繳獲數量,單是在楚王府之中,就起獲出了一百多萬兩銀子和近萬兩黃金,其余的古玩珠玉更是不計其數,裝車的話,都起碼要幾百輛大車才裝得下,可見楚王世代在武昌一帶盤剝了多少民脂民膏,可是守著這么多錢財,居然硬是要學福王,不肯拿出來用,現在倒好,白白都便宜給他刑天軍了。 除此之外,武昌府城作為湖廣省府,城中住了大批官紳的家,這些人也都世代囤積了大批錢財,現如今肖天健正是花錢的時候,絕不會跟他們客氣,該抄的都抄了,還有那些逃到武昌避難的各地官紳,也都攜帶了大批細軟住在武昌城之中,所以這些人家也不會客氣,照例抄沒便是了。 如此一來,刑天軍光是在武昌府城便“搜刮”出來了三百余萬兩銀子和兩萬余兩黃金,單是這筆錢,就足夠刑天軍再招募訓練十萬大軍了! (今日鳴謝zzpiggy兄弟的打賞!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所在?。?/br>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名儒 但是刑天軍入城之后,對普通百姓和商賈卻并不侵害,特別是對待城中普通百姓,可以說是秋毫無犯,不但如此,還發給米糧給予賑濟,幫助他們渡過這段時日,同時為城中商賈發放通行證,準其繼續在城中居留行商,并且準其在刑天軍控制區之內通行,只要照交刑天軍要求的稅金就行。 大明其實商業已經相當發達,但是怪異的卻是朝廷主要征收的卻是農業稅,依靠的也是農業稅,朝廷用度也多從農民身上搜刮,但是卻對商人很少征稅,以至于使得大明王朝的財政到了末年的時候,支出過大,以至于快陷入到政府破產的邊緣。 為此萬歷年開始,皇帝便想要對商賈們征稅,以滿足國家財政的需求,但是這件事卻受到了東林黨的極力反對,斥之為與民爭利! 其實狗屁的與民爭利!眼下大明的商賈,沒有幾個跟官府的官員們不勾結的,甚至于許多巨商背后本來就是當官的在參與甚至是直接經營,皇帝想要對商人征稅,豈不是等于要向從這些當官的口袋里面掏錢嗎?這可如何了得?于是東林黨的這些所謂的國家精英和棟梁們豈會答應?即便是他們明知國家需要這么做,但是為了個人的私利,他們還是立即開始群起而攻之,什么國家利益!狗屁,都比不上他們朝腰包里面撈錢重要!最終在東林黨的阻擊之下,使朝廷試圖對商人征稅的事情最終也沒能得以推行下去! 后來到了崇禎年間之后,崇禎也天天為錢發愁,又是加遼餉,又是加剿餉,又是加練餉,結果鬧得天下農民無法生存,紛紛揭竿而起,就連一些小地主也沒法活了,最終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之中,崇禎何曾沒有想到過朝商人征稅呀!但是朝中那些精英們便是最大的阻礙,使得崇禎有心也沒法推行,甚至他連海禁都不得不打開了,可是對商人的征稅之事,卻始終無法進行。 所以說明亡,跟東林黨這幫國之棟梁的努力也是分不開關系的,這幫所謂的精英集團,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肖天健當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從他占領陽城開始,便在轄地之內,對商人征稅,稅賦定的也不算高,商人們只要想進入刑天軍轄地經商,就要交稅,不管你是誰,哪怕是肖天健的老丈人,跟刑天軍做生意,這商稅都少不了!為此他老丈人范耀山還對此事多有腹誹,可是范雨彤卻大加贊賞,最終說服了范耀山,支持肖天健這么做。 在肖天健的心中,只要是在他的轄地之內,可以有人富,可以有人窮,也可以有地主階級的存在,但是唯獨一種人不能存在,那就是特權階級,不管是誰,在他的轄地之中,就要服從他的管理,種地按畝收稅,不管你是誰,有一畝算一畝,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只要一個公平二字,這樣一來,階級矛盾也就會少一些,有錢人要對國家承擔的責任更重一些,這才可以避免有朝一日重蹈大明的覆轍,所以肖天健倒不抵觸地主階級和有錢人,他關心的只是一個公平二字,只要每個人都對國家負有責任,那么不在乎誰有錢沒錢! 不過雖說是開放商賈經商,但是在刑天軍梳理過武昌府的商戶之后,還是抄了不少商戶,因為這些商戶其實暗中就是許多官吏私人的,自然也在抄沒范圍之內了! 現在好了,大家都從頭來過,公平競爭,誰能發財,那是憑借的自己的本事,他肖天健保護這樣的人,但是要靠著當官在背后撐腰,對不起,抄你沒商量,現在這些錢都充公,重新分配! 對于抓獲的這些戰俘們,其中的楚王朱華奎,因為在武昌罪惡昭彰,民憤極大,肖天健也不對他客氣,直接下令將他和他兒子拉出去砍了拉倒,一方面省的安置他們麻煩,另一方面也以此來平息民憤,招買周邊的民心。 而對于城中俘獲的那些官吏們,肖天健則下令對其甄選,挑揀出貪墨的最厲害的人,拉出武昌城干掉,同樣也是用他們的人頭收買人心之用。 但是對于低級的一些官吏和一些在武昌一帶百姓之中有清名的官吏,則寬容對待,不愿繼續為官為刑天軍做事的,釋放其回家,發還部分財產,讓其可以生活,但是處于編管之中,受委派的保長的監管生活,愿意繼續為官,為刑天軍做事的,則選他們的強項,重新進行安排,以刑天軍文吏的身份,重新啟用,使之搖身變為刑天軍的官員,為刑天軍效命。 但是不得不提一下城中的那個前任朝廷的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賀逢圣,此人乃是萬歷四十四年殿試第二名,乃是一個大才之人,為人剛正清廉,而且不喜攀附權勢,曾經得罪過魏忠賢,結果被罷官,后來崇禎年間魏忠賢倒臺之后,重新復起,剛剛致仕返鄉,便遇上刑天軍攻打武昌城,結果在武昌城破之后,被刑天軍抓了起來。 肖天健了解了賀逢圣的情況之后,親自到監押地將其釋放,并且將其家人也都發還,城中宅院財產也盡數發還,以禮待之,想要請他出山為官,但是當即便遭到了賀逢圣的斷然拒絕,并且肖天健還被他痛罵了一頓。 為此肖天健和賀逢圣還進行了好一通的理論,歷數當今朝廷的種種不是,但是卻被賀逢圣一一反駁,對于這樣的大儒之人,肖天健耍嘴皮子跟他斗嘴,顯然是自取其辱,賀逢圣引經據典的將肖天健罵的狗血噴頭,氣的肖天健幾欲想要拔刀把這老家伙給剁了,但是最終都忍住了怒氣,繼續和他理論,但是最終還是落敗而逃。 但是肖天健卻還是不許任何人對這個老頭子無禮,下令手下給賀家提供城中最好的飲食,善加對待。 可是賀逢圣卻有點死腦筋,眼看大明要完蛋,覺得他曾經身為朝廷重臣,不能以身侍賊,所以要在家中懸梁自盡。 而賀逢圣在原來的歷史之中,也是在張獻忠攻克武昌城之后,讓家人駕船載著他行至湖上,最終投湖而死的,可是這一次他卻沒有死成,被家人給勸救了下來。 肖天健聞訊之后,立即又趕赴賀逢圣家中探望,溫言相勸,告訴他如果他不想投降刑天軍,給他肖天健做事的話,盡可安生在家做一個平民,他肖天健絕不會逼迫他出來做官的,而且保證善待他的家人,并且一定善待百姓,這才讓賀逢圣絕了尋死的念頭,從此之后閉門不出,徹底當了個閑人。 不過在數年之后,賀逢圣還是再一次以近六十歲的高齡在肖天健的朝中出仕,當了一個修史館的總編纂,主持刑天軍自成軍之后的編史之事,居然還毫不客氣的在所編的史書之中,記錄下了刑天軍的一些劣跡和肖天健的一些惡行,為此招致朝野的一片彈劾之聲,老頭子的家幾次被人丟入了大糞,險一險房子都被人給點了! 但是肖天健對這個老頭子,卻還是寬以對待,親自下令刊發了他所編著的史書,并將他所收編入書中的許多有關他的壞話也留了下來,不加一字修改,使得這個老先生致死都不得不嘆服肖天健的心胸之寬廣,含笑而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 暫時歇兵 肖天健在攻克了武昌府城之后,迅速的分兵開始繼續對周邊州府縣城進行進攻,羅立和劉耀本二人各率領一部人馬,出武昌城前往各處攻略,而肖天健則下令將李進德立即調至武昌府,接管湖廣一帶的民政事務的處理。 畢竟這半年多來,刑天軍發展太快了,幾乎可以說是差不多是每隔幾天時間,便會取下一個州縣,單單占領并不是肖天健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新占領的地盤納入到刑天軍的行政體系之中,使這些地盤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刑天軍補充所需的資金和糧秣,供軍隊使用。 而發展的太快,則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刑天軍文吏的不足到這個時候越發的彰顯了出來,以至于許多地方偌大一個縣城,只能安排三五個甚至一兩個文吏暫時充任知縣乃至知州來管理地方。 僅憑這些人,是根本無法徹底管好地方繁雜的事務的,所以肖天健先期采取的辦法就是每下一地,便在當地查訪當地有聲望同時又有能力的人出來做刑天軍的官,委任他們當一些地方的官吏,代刑天軍管理地方一些事務,甚至在投降抑或是俘獲的官吏之中,選取一些人留用,來滿足刑天軍的需要,可是這畢竟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為此肖天健早在晉南的時候,便在少年營之中選擇一批不喜歡舞刀弄槍,更喜歡讀書的一些少年,著力培養他們,作為后備的官員儲備。 可是培養治理地方人才的這種事情,和培養一個合格的士兵,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事情,以刑天軍的練兵方式,三個月練出一個合格的士兵,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三個月時間編練一支可以上陣的人馬,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培養一個合格的文吏方面,卻根本無法速成,俗話說的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個時代,不管是誰統治中國,都必須要倚重士人,也唯有利用他們,才能幫著統治者治理國家。 肖天健雖然知道士大夫千年傳承下來的東西之中,有許多糟粕并不可取,可是也同時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所在,拋棄士人想要治理好這個國家,最起碼眼下是天方夜譚,靠他自己培養,估摸著不等他把人才培養出來,這天下早就又大亂了! 而現在他所采用的尋訪的方式,來取才任用,雖然可以暫時緩解一下對于人才的需求,可是畢竟不是常事,有時候有得人的名聲很大,但是實際上卻能力很有限,這么做多少有點瞎貓撞死耗子,憑運氣的成分。 再說了,讀書人也是這個社會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代表著上層階級的利益,不用他們的話,這天下的讀書人干什么去?難不成讓他們都去經商種地去?總是也要給他們一個出路,要不然的話士族集團的能量絕對不小,一旦他肖天健不給這些人門路的話,這幫人是絕不會干休的,他們集體反對他肖天健,所能造成的影響之大,肖天健是知道會有多厲害的! 武人就是武人,管的是打仗的事情,總不能有士人反對他,他就派兵去將這些士人殺光吧!那么一來,中華文明又靠什么人來傳承下去呢? 所以在取下武昌城之后,肖天健便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取士,并使之為己所用的問題了,所以肖天健在攻下武昌城之后,一邊派羅立和劉耀本等人繼續對周邊進行擴張,而他則留在了武昌城之中,考慮更重要的事情起來。 當然肖天健留在武昌城之中,也并非只是為了文吏的事情,而是眼下經過這大半年的連續征戰之后,還有許多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騰出手來盡快解決了。 刑天軍此次南下之后,不斷的在進行擴張,不單單只是地盤上在擴張,兵馬的數量也不得不隨著地盤的擴張,而不斷的擴充,但是隨著兵馬數量的擴充,諸軍又在連番征戰,使得新軍的訓練只能在行軍之間抑或是戰斗間隙進行,如此一來,新組建起來的營隊的戰斗素質下降很快,只有原來的那些主力戰兵營,還基本上保持著比較好的戰斗素養,其余的新組建起來的諸營新軍,卻就相差太多了,不論是裝備質量還是訓練乃至是軍紀都到了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整頓的時候了。 再者刑天軍水營新組建起來,完全可以說是倉促成軍,其中人員成分極為復雜,既有少數刑天軍黃河水營調過來的少量舊部充當骨干,也有在湖廣當地招募起來的船夫、漁民,更是直接從官軍之中叛投過來的官兵,當然也有不少靠著在水上打家劫舍發財的水盜,所以說是魚龍混雜的厲害,兵將更是良莠不齊,軍紀很差。 先前肖天健急于在湖廣用兵,為了達到兵貴神速的目的,這些都可以暫時的忍受,但是眼下他已經拿下了武昌府,那么這種情況就不能讓之繼續下去了,否則的話,如此下去,他刑天軍恐怕就也要回歸到類似其它各路義軍一個檔次上了,這是肖天健絕對無法接受的。 所以為了下一步進攻南直隸做準備,另外還要奪占湖廣全境,到了這會兒,就不得不進行一次較長時間的休整,一方面對新軍諸營加強訓練,同時也要對其進行再武裝,為其補充武器,使之擁有更強的戰斗力,為下一步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打下良好的基礎,雖然肖天健也很想盡快的奪取天下,可是這些基礎事情,卻是要必須先做的。 現下湖廣戰事基本上算是暫時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掃尾的工作了,肖天健便下定了決心,要先把這些事情給一一落實才行。 于是他一方面令羅立和劉耀本率領各自部下的主力戰兵營繼續朝四周攻擊擴展,另一方面著令所有這段時間新組建起來的諸營以武昌為中心,分頭停駐下來,令各營的軍將們就地對部下的新兵進行整訓,將其中的不合格兵將裁撤淘汰掉,另外利用湖廣當地比較充足的人力資源,擇優錄選一批合格的新兵入軍,再有就是將幾個講武堂之中的學兵抽檢出來一批,令其趕赴武昌,編入到各新軍諸營之中,充當骨干力量,并且再從原來各部的主力戰兵營的兵將之中,抽調拔擢起一批兵將補充到新營之中充當軍官使用,如此一來,可以在較短時間之內,使得新營可以更好的控制使用,并以刑天軍所特有的練兵方式對其進行cao練,使之盡可能在短期之內,戰斗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對于這些新軍的裝備問題,長槍手和刀牌手的裝備都容易就地解決,利用繳獲官軍之手的武器,甚至不用修改便直接可以使用,但是火銃手的裝備,就只能依靠河南和晉南的匠作營來為其補充了。 這半年來,刑天軍各路人馬都擴充的速度很快,而且幾乎都在進行著大規模的戰事,所以對武器的需求數量也大增許多,同時消耗也非常巨大,雖然后勤部提前儲備了一批自生火銃和火炮,但是數量遠遠不足以滿足刑天軍現下擴張的需要,只能令各地匠作營加緊打造,來補充諸軍使用。 可是即便是目前的各個匠作營即便是加班加點日夜不停的趕造,也還是遠遠滿足不了刑天軍的需求,所以當肖天健打下武昌府之后,刑天軍之前的戰爭物資儲備也基本上已經告罄,已經不足以支撐刑天軍緊接著便揮師東進攻打南直隸了。于是肖天健只能在打下武昌府之后,下令暫時停止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稍微喘口氣,重新積蓄一下力量。 由于近期擴兵速度太快,以至于刑天軍諸軍之中的裝備質量都開始下降,特別是對于那些新編的營隊,情況更是嚴峻,甲胄暫且不說,單是被刑天軍視作法寶和依仗的火銃數量,遠遠不足以滿足現在的需要,所以肖天健便讓新營先少裝備一些火槍,減少他們的火銃手的配置,可是如此一來,帶來的問題便是許多新營的戰斗力,就比老的戰兵營差了一截。 對于這個出現的問題,肖天健考慮了一番之后,下令軍中再一次進行改制,對軍中每個營進行考評,將諸營依據他們戰斗力的強弱,區分為甲乙丙三種,甲種營基本上都是原來的戰兵營,其中火銃手的配置基本上可以達到五成左右甚至更多,披甲兵的比例也超出六七成,這樣的甲種營的戰斗力便相當強悍了,而乙種營則是以組建較早的新營抑或是此次隨軍南下的部分預備營為主,火銃手配備比例有三成左右,披甲兵也在三成左右,這樣的乙種營也擁有比較強的戰斗力,起碼對上官軍,一比一的情況下只強不弱,甚至可以說要遠超過普通官軍的戰斗力!至于丙種營則以最新組建起來的一些新營為主,火銃手比例只有一成左右,兵卒基本上不披甲,只有隊將以上的軍官才可以披甲,但是為了保證他們也能擁有比較強的戰斗力,不得不將一些弓弩這樣的武器,補充到他們之中使用,甚至于還為其配備上大量的標槍,使之起碼可以充當甲乙兩營的輔助兵力使用。 如此區分之后,甲種營便是絕對的主力,乙種營也擁有相對比較獨立的作戰能力,而丙種營則屬于輔助作戰的輔兵,必要的時候,丙種營的兵將,將會作為甲乙兩種戰兵營的人員儲備,隨時抽選補充到甲乙兩營之中,一定程度上丙種營可以充當輔兵和新兵營的作用。 (今日鳴謝辣死神、小城外、風沐春江、一醉人等幾位弟兄的打賞!呵呵?。?/br>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取士 雖然肖天健對戰兵營進行了整編,將眼下的營隊分做了三等,但是這樣的編制也只是暫時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甲種營永遠便是甲種營,丙種營便永遠只能是丙種營,這要看以后他們各營的表現來定,如果甲種營抑或是乙種營在以后作戰之中,表現不好的話,便可以將其降級,變成乙種營或者丙種營,而丙種營一旦在作戰之中表現出色,也完全可以將其提升為甲乙兩種營,如此一來,便又等于在刑天軍部伍之間,引入了一種競爭的機制,使諸營軍將兵卒暗中會相互較勁,以后在戰場之中,發揮出更強的戰斗力。 總之只要是刑天軍的軍隊,肖天健就絕不允許他們之中出現類似其它義軍之中的那種亂糟糟的情況,最最不濟也就是裝備差一點,但是建制上,都必須按照刑天軍的正規建制來進行構建,使得每個兵都有人管,而不會讓他們成為一窩蜂一般的烏合之眾。 至于水營那邊,肖天健也沒忘了,在楊昆山目前還在湘江一帶,跟著李信支援李信和高建所部經略湖廣南部的時候,肖天健啟用楊昆山的一個外號水鴨子大名叫張弛的副手,令其和劉江二人對眼下集結在武昌和漢陽以及楚州的水營重新進行一次整編,裁撤掉水軍之中大部分不適合使用的漁船,遣散一批不合格的水卒,僅保留下合用的戰船和貨船,重新進行編制,將其分做三個水營,其中兩個為戰船營,主要負責今后在長江上與官軍水師作戰,另一個則基本上裝備貨船,作為專門運送兵馬物資使用,主要裝備各式戰船三百余條,各式大型的貨船三百余條,雖然裁撤了不少船只,但是卻更加精干了許多。 同時肖天健令張弛、劉江等水營諸將,利用這段時間在江面上大規模的進行練兵,使之在年底之前,可以擁有相當的戰力,對于兩個戰船營,肖天健盡可能的搜羅了一些各式弗朗機炮,將這些戰船武裝起來,雖說弗朗機炮威力有限,可是在面對裝備低劣的官軍水師的時候,這些弗朗機炮發射速率快的有點便彰顯了出來,在江面上近戰起來,即便是比起刑天軍步軍使用的各型火炮,也并不吃虧,同時為了加強這些戰船的火力,一些虎蹲炮、碗口銃也被武裝到了船只上面,就連貨船上,也配備了一部分,充當武裝貨船使用。 就在肖天健在武昌府忙的跟車軸一般的時候,羅立派人送回來消息,他率領部下已經將鄂州南部的大冶縣給打了下來。 得知這個消息,肖天健頓時便大喜了起來,他當初跑到晉南控制陽城,為的就是陽城產鐵,可以利用那里的資源,為刑天軍提供比較充裕的兵器,現如今整個晉南都已經被刑天軍控制,眼下刑天軍控制的鐵礦和鐵爐所產的鋼鐵,雖然已經基本上夠刑天軍使用,但是這些所產出來的鐵卻要通過黃河轉運到河南,交付給在河南各地的匠作營使用,在這個時代,僅憑陸路運輸,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需要有大批的騾馬,單是運輸問題,就是刑天軍很大的一個負擔。 現在湖廣基本上已經拿下了,可是武器特別是火器方面,卻要靠著河南和晉南來解決,單是運輸這些物資就要耗費巨大,現如今羅立打下大冶縣,無疑便替他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眾所周知大冶自古便是冶煉銅鐵的地方,有大型的銅鐵礦,而且在這里具有幾千年的冶煉史,是中華青銅文化發祥地,也是后世武昌現代工業的基礎所在,武鋼籌建之初,便依托的是大冶的鐵礦石來煉鋼,便可以看出大冶的重要性。 現如今大冶拿下了,刑天軍在這里便擁有了一處資源,再加上自古以來大冶就具有歷史悠久的冶鐵和煉銅的經驗,即便是在大明朝時代,這里也是大明的冶鐵中心之一,那里有大批的靠著采礦為生的礦工,也有大批的冶爐,如此一來,只要抽調北部一批技術好的鐵匠南下過來,便立即可以就地利用這里的資源優勢,為刑天軍在湖廣一帶打造各種武器。 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下令對羅立所部進行嘉獎,同時著令他們立即就地尋找鐵匠,安撫當地的礦工,以最快的速度恢復生產,而當地的產鐵的煉爐,也基本上都是權貴們的家族產業,不要跟他們客氣,沒收充公,暫時改為刑天軍公有,另外他也立即親筆擬了一份命令,派人送到河南的嵩縣總后勤部,著令他們立即在河南和晉南,再抽調一批工匠南下,趕赴大冶,在大冶就地籌建一個大型的匠作營,下一步就在大冶,為刑天軍打造兵器。 大明朝對于工業很不重視,雖說民間礦冶業也發展的不錯,但是朝廷對于這方面卻并不怎么關注,這也可能跟朱元璋出身是個農民有關系,貌似在這個時代,中國的鐵產量還居于世界前列,可是如果照此下去,技術上僅憑著民間的作坊式的經營,是很難有突破的,所以肖天健以為,如果有朝一日他奪取天下的話,那么工業就是他重點關注的對象,他要摒棄以前中國那種小作坊式的工業,興辦大型的工礦產業,整合資源發展技術,使得今后的中國,將永遠控制著世界各種科技的前沿,再也不能縮著脖子自傲自大,以至于當國門被人家用炮艦轟開的時候,才知到自己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自他控制陽城之后,便非常重視礦冶業的發展,眼下為刑天軍做工的礦工和各種工匠,已經有數萬人之多了,除了鋼鐵之外,還有各地因為遭受戰禍而被摧殘的各種手工業,他也都很是關注,凡是攻占一個地方,便著令地方民務官吏要想辦法扶植當地的手工業發展,其中包括各地的紡織、陶瓷、造紙都是重點扶持的對象,希望他們之中今后也能產生出世界知名的品牌。 眼下禹州的鈞瓷便已經開始逐步恢復生產,以前鈞瓷僅僅是皇宮大內之中可以擁有的東西,禹州鈞瓷也是官窯負責管理,現在開始恢復生產之后,可以準許民間購買,于是先期產出的一批,很快便被范耀山盡數包圓,轉手賣到了江南,兩方獲利都相當不錯,而這不過只是一個其中的例子罷了。 在肖天健率兵南下之后,這才知道湖廣果真是富庶之地,起碼這里受到的小冰川時期的影響要遠比北方輕得多,說這里是魚米之鄉一點不假,這里的稻谷一年兩熟,而且產量要比北方旱田的糧食作物產量要高,不是說湖廣熟天下足,僅僅是湖廣一帶產出的糧食,便基本上供得上河南那邊的糧食缺口了。 這才不到十月,肖天健便親眼看到了湖廣一些地方已經收了兩季糧食了,僅僅是從沿途各個抄沒的官紳的家田之中收割上來的糧食,除去留給當地百姓所用之外,刑天軍便獲取到了大批的糧食,這一下肖天健總算是不用再為兵糧供應的問題發愁了,這也是他南下攻打湖廣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了湖廣之地,他便不愁兵糧無處籌措,雖然不敢說讓麾下兵將們保證吃好,但是最起碼以后也可以讓當兵的敞開肚子吃飽了,吃飽了肚子才能有力氣打仗,今后朝廷再想扼殺刑天軍,估摸著是不太可能了。 十月間天氣已經開始冷了下來,但是比起北方的天氣,這邊雖然冷下來,但是卻遠沒有北方那種徹骨冰寒的感覺,稍微穿的厚一點,便可以御寒了,而這個時候奉調前來的李進德也終于從河南趕到了武昌,并且在武昌府的肖天健的臨時帥府之中,見到了肖天健。 見到李進德前來,肖天健終于長長的松了一口氣,眼下這段時間,他身邊缺了李信之后,不少事情便要他親自處理,忙的他是腳不沾地,軍務民務方面,他都要管,現如今李進德到了武昌府,他便可以將民務這方面的挑子撂給李進德來扛了!于是他哈哈大笑著將李進德迎入到了大堂之中,賜座給他,讓他坐下說話。 李進德是從懷慶府直接走汝寧府和光州進入的湖廣,然后在漢陽渡江到的武昌府之中,見到肖天健之后,見到肖天健又瘦了一圈,眼睛都帶著血絲,頗為感慨,連忙參見肖天健,說主公辛苦了。 “不苦不苦!呵呵!就是稍微累了點!眼下李信我派他在長沙坐鎮對湖廣南部進行經略,這邊的能干之人又少,所以……呵呵!不說這個了,現在你來了就好了,這邊民務上一大攤子事情,你接過去我就輕松多了! 另外找你過來,我還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這么下去也不是辦法,眼下咱們的轄地越來越大,僅憑以前那樣安排官員管理民務,顯然已經不太合適了!所以我招你來,便想要和你商量一下有關開科取士的事情……” “開科取士?”李進德聽罷之后一下便驚得站了起來,不過臉上的表情卻是一臉驚喜的表情。 (這段時間腰背疼又犯了,真是疼得坐臥不寧呀!只要屁股一坐下,這脊背就疼的針扎一般,有心多寫一些,都不能久坐,所以爆發很難,能保證每天兩更,算是不錯了!大家誰又好的治療棘突炎的法子不妨在書評區留言給我!這種疼真不好受呀!讓我早日脫離苦海吧!多謝了?。?/br>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選 “對!就是開科取士!眼下我們轄地之中的讀書人也有不少,而我們眼下也需要招募官員為我所用!這些讀書人,經年累月的挑燈夜讀,謀的豈不是有朝一日能做官嗎?如果我們棄之不用的話,豈不浪費了嗎? 而眼下僅憑我們四處查訪賢能之人,擇優錄用,總是要有疏漏,很可能會埋沒不少人才,所以這么做也不是長久之計,眼下條件基本上已經成熟了!我看就先從湖廣這邊開始試行好了!今年年前便在武昌府先舉行一次,招錄一批賢能之士,授之以官,為我所用!如果效果不錯的話,那么今后再在其它地方推行!”肖天健說出了他的打算。 李進德激動的手都有點哆嗦,連忙起身跪下,對肖天健磕頭道:“卑職代天下士子,叩謝主公!多謝主公的恩典!這可是件大好事呀!” 其實別看李進德他們這些人投效肖天健,但是骨子里面還是希望肖天健能給天下士人開一條門路的,哪怕是他們自己當初并不得志,但是也知道讀書不容易,好多士子好不容易苦讀寒窗十余載甚至幾十年,求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可是其中不少人都并沒有機會能當上官,但是好歹朝廷隔幾年還是要招錄一批人為官的,這總是讓讀書人有個奔頭,現如今肖天健造朝廷的反,眼下看來,肖天健問鼎天下基本上已經是朝夕可待了,而今后肖天健如何對待這些天下的士子讀書人,顯然在此之前,還是一個迷,一方面他們也看出來,肖天健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培養一批人才,來替他治理地方,一方面他們也看到肖天健刻意的在各地尋訪一些名士抑或是賢能之士出來為官,甚至于不惜屈尊去勸說一些被俘的官員投效于他,這次他途徑汝寧府的時候,便在汝寧府見到了剛剛在汝寧府走馬上任的當朝舊吏高斗樞,便知道肖天健眼下可以說是求賢若渴。 但是這次過來,他沒有想到肖天健說的第一件事便是開科取士的事情,如此一來,他們這些人便不用擔心今后在肖天健奪取天下之后,士子們的出路問題了,這真是萬變不離其宗,不管誰執掌天下,都還是離不開讀書人的!所以李進德聽罷之后,頗為高興。 同時讓他更高興的是肖天健現在雖然尚未稱王稱帝,但是從眼下肖天健打算開科取士,來滿足對于官員的需求來看,起碼肖天健離這一天已經不遠了,一旦肖天健有朝一日登臨天下的話,那么他們這些人也都功成名就,揭去了身上的這個賊名,堂而皇之的可以笑對先祖了!這可以說才是李進德最高興的事情。 但是接下來肖天健又說道:“但是咱們開科取士,不效仿當今朝廷的試題,當今科考太重視四書五經的內容,這么考出來的人不能說沒有才干,但是卻多為讀死書之人,看看眼下朝廷里面那些當官的吧!多為一幫酒囊飯袋、尸位素餐之人,有真本事的沒有多少! 如果讓我開科取士的話,最重的便是要看應試之人的能力如何!所以要考,四書五經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是那種要靠著死記硬背的東西,考了又有何用?只會掉書袋罷了!所以要考就重視策問,至于詩詞歌賦之類的,也不能說就徹底不要,畢竟這也代表著一個讀書人的修養問題,可以點到為止,但是不妨加入一些有關數算、農經之類的東西,看看應試之人如何作答,看看他們胸中到底裝了多少真正有用的學問! 總之這件事就由你先來主持辦理,該考什么不該考什么,第一次可以摸索著來,以后逐步完善,讓應試之人都知道,我肖某取士,要的是胸有經世之學的人才,讓那些只知道讀死書的人還回去讀他們的死書吧!最起碼,也要通過這次開科取士,讓士子們知道,以后他們該多學一些什么!潛移默化的引導他們去重視學務實的學問!” 李進德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其實他這樣的人也是朝廷科舉的受害者,李進德也覺得當下朝廷的科舉考試內容太過死板迂腐,現在肖天健說出這么多具有新意的東西,讓他聽得很是激動,順著肖天健的思路去想一下,如果這樣開科招錄出來的官員,還真的就比較能看得出應試之人是否有真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