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唐軍死亡五六十人,而番突人死亡一百八九十人,還留下了好些沒受傷的馬匹。唐軍以少勝多,可以說戰績輝煌。不過他們現在仍地險境之中。 龍江司馬道:“怎么辦?他們未傷根本?!?/br> 逃走的有三百余人,跟另五百人會合,如果八百余番突兵殺回來,對他們一百六七十人,仍有壓制性優勢。而他們深陷魔月氏腹地,要怎么返回龍江? 這一戰,先后兩個時辰,戰斗激烈,雙方rou搏,兵卒們都非常疲累,杜寧啟便下令原地休息:“咱們且在這里駐扎一兩天,等待援兵。這里的小山坡雖然不利于固守,不過有片小林子,水源充足,利于扎營嘹望?!?/br> 龍江還是有些擔心:“萬一,他們也有援兵?又或者,魔月氏怪我們闖進他們地盤,突然殺出來?” 杜寧啟沒說話,龍江司馬又嘆道:“你是行營都統,我自當聽你指揮。不過,我還是要說,這次你冒然帶兵追來,殊為不智!感情任事,為將大忌!” 杜寧啟道:“你知道的,安然是我朋友?!?/br> 龍江司馬望著林子里歪歪斜斜躺下的唐軍,問:“他們不是你的袍澤兄弟?”杜寧啟語塞。 龍江司馬又道:“子瑾,你不能為了一個朋友,置幾百個兄弟的性命于不顧!你不能那樣厚此薄彼!”他頓了頓又說道:“你那樣一意孤行,第一,情理說不過去,第二,領兵有失。就你這樣的行事,回頭我可以參你一本?!?/br> 杜寧啟:“呵?!?/br> 第170章 家國萬里遙 如果番突兵會合之后, 反殺回來,自己該怎么辦?自己把兵卒們帶出來,深入魔月氏外圍腹地, 怎么把他們帶回去?杜寧啟并沒有應對的辦法, 也只能看一步, 走一步了。 好在, 唐軍在小山坡上駐扎了一天后,從襄鞍谷調集的第一批援兵兩百人就沿著一路上留下的標記趕上來了。 等到援兵之后, 本應該繼續駐扎在小山坡上,以逸待勞,等番突人回過頭來,送貨上門,要讓番突人以為他們人少輕敵, 然后用援兵發起突襲,用三百余人迎戰八百余人, 只要兵法運用得當,以唐兵之強,當可取勝。 杜寧啟卻想著安然和軍樂隊成員已經被抓走七八天了,沒發現安然和軍樂隊成員的尸身是好事。 可是, 誰知道他們這七八天是怎么熬過來的?尤其安然生于官宦之家, 自小家境優渥,長輩關愛,把安然的性子養得十分清澈明凈,最是受不得委屈。就算進了配所, 配所里也有安排老配軍照顧他, 這一下落到番突人手里,不但沒人照顧他, 還不知要遭受怎樣的折辱呢?縱然番突人不殺軍樂隊,杜寧啟也非常擔心安然能不能活下去。 因此,杜寧啟不顧龍江司馬和襄鞍司馬兩位將領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急不可待地帶著四百余兵卒,追著番突人就沖了上去。 本來番突兵分為兩部分,尚未會合,杜寧啟帶兵追上之后,用四百余人跟三百余番突兵廝殺,倒是很占上風。 那克加里一看唐軍來了援兵,哪肯跟唐軍硬碰硬,便帶著隊伍,且戰且退。在第三天上,跟另一部分兵力會合,那克加里便率領番突兵返身殺回,雙方狹路相逢,戰在一起。 這一下,雙方都沒有準備,硬碰硬,唐兵雖然善戰,但終究人數上吃虧,硬頂著廝殺一陣,龍江司馬和襄鞍司馬都不顧杜寧啟的號令,強行下令本部兵卒后退,先保存實力,再等援兵。 氣得杜寧啟自己提劍上陣,像瘋了一樣砍殺番突人,怎么都不肯后撤。 眾兵卒見八城行營都統堅持作戰,沒道理扔下將領自己落跑,便有些兵卒又跑回來跟著杜寧啟一起廝殺。 唐軍這么一分歧,欲撤不撤,軍心不穩,頓時死了不少人,看得龍江司馬又是心疼又是氣憤之極,叫道:“杜子瑾,你給老子記著,老子要是能活著回去,一定上本參你!” 正在纏戰之時,于阜鎮司馬帶著他們調派的兩百援兵趕來,二話不說,立即參戰。有了這兩百生力軍參戰,唐軍跟番突兵的人數相差不大,唐軍得了援軍,士氣大振,一陣廝殺,番突兵很快不敵,繼續圍著魔月氏的地盤外圍逃路。 杜寧啟是想救人的,哪肯讓番突人逃了,又一次不顧三個司馬的反對,帶兵去追。這一追一逃,又是一天一夜,雙方都人困馬乏。杜寧啟臉色陰沉得可怕,三個司馬也不好太過相逼。 安然被抓的第十一天上,唐軍發現一路上不斷有唐人被殺之后棄尸,看見這些唐人死尸,杜寧啟的臉色簡直冷得讓人不能直視,那狠戾的目光,像要擇人而噬一般。幸好這些死尸都是尋常百姓,沒有軍樂隊成員。 龍江司馬道:“子瑾,莫追了。他們殺人棄尸,就是給我們的警告?!?/br> 既然番突人隊伍里夾帶著唐人,那么安然一定在番突人的隊伍,杜寧啟怎么能夠讓番突人把安然帶走?說道:“不!”打馬狂追。 這一日,唐軍又追上番突人一頓沖殺,番突人丟下十幾號斷尾的番突人一路狂逃。唐軍對這些被丟下的番突人毫不手軟,盡情屠殺。正殺得起興,有人用生硬的唐話叫道:“官爺饒命!” 終于有了個會說唐話的番突人!杜寧啟慌忙叫兵卒刀下留人,把那人提過一邊,親自問他軍樂隊的情況。 那人回說,番突人是抓了不少唐人百姓在營地里干活,人數一般維持在二十幾人左右,但是絕對沒有抓唐軍兵卒干苦力。而且,番突人已經在一路逃跑之中,把唐人百姓殺光了,現在番突人的隊伍里,沒有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