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林如海恭謹答道:“送了,孩兒寫了帖子,明日親自去賀?!?/br> 依著母親的吩咐,又帶了一份禮,讓人預備衣裳和車門,親自去了蘇家一回,已是后話。 ***** 江南之地,蘇哲又一次聲名鵲起,京城之中,卻是有人依舊念著林如海。 皇帝陛下辦過瓊林宴,今年的進士入翰林,前科進士要么參加翰林的考教留任,要么就是各處下派地方,加上原先圣上最倚重的工部尚書去年人沒了,戶部尚書房大人今年也因病致仕。、 圣上又點了一個江南的年輕探花,看蘇哲也是個俊逸模樣,不由想起林如海。 蘇探花雖好,還是不如林小探花率真可愛,皇帝陛下看著周邊老臣一個接一個離去,自己也不年輕,心中涌起陣陣的無力。 大臣們老氣橫秋,端正肅穆,當官的壓抑,當皇帝的也壓抑。 圣上想到也就順便問一句:“林小探花喪期要到幾時,若他也在,江南兩位探花郎,為我朝增光添彩??!” 掌事公公趕緊接話:“陛下,按著三九之數算,林探花要明年才能還朝呢!” 皇上看著一干大臣,指著當中的翰林侍講:“你們翰林院記著,差不多的時候就把人叫回來,他年輕,正是該為國效力的年歲?!?/br> 翰林侍講躬身應事,圣上卻又要眾人議另一件要事。 “戶部尚書一職,朕決定提拔戶部侍郎楊康,諸位是否有異議?” “圣上圣明?!?/br> ***** 光陰荏苒,轉眼已是林如海離開京城的第三個年頭,丁憂三載并不是整整三年,實則是二十七個月,京城里好些人念著林如海,何況圣上金口玉言叮囑過翰林院。 眼看著林如海喪期將滿,那一年三月里,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杏花微雨之時,中宮的內監下江南料理圣上內庫事宜,打點采買。 還有一事就是召林探花起復的旨意,那公公專門穿著官袍,收拾齊全,上林家傳旨。 到地一看,林家宅子門頭上一溜兒的白燈籠隨著春風晃晃悠悠,守門小廝皆披麻戴孝,大門洞開。 傳旨公公心頭生氣一陣不祥的預感。 “哎呦,這是怎么回事,林探花父親的喪期不是已經到了?” 門房見是官員模樣的人,趕緊上前道,“大人來的不巧,兩日前我家太太仙逝了?!?/br> 傳旨的公公可是犯了難,對一起來傳旨的同僚道:“這可如何是好,雜家當著宮里的差使,還有一件就是傳旨召探花郎回京!現在這旨意,傳還是不傳?” ??49 ? 第四十九章 ◎“不逢其時”◎ 第四十九章、“不逢其時” 守在門口的常安才靠過來, 聽見那么一句,轉頭就抓過來一個小廝。 “快去告訴大爺,圣上有旨!” 常安籠著手, 一時也不知是什么禮節,忙讓下人看座看茶:“幾位大人見諒, 我們太太前兒沒了, 現下家中忙亂?!?/br> 那幾位公公也還客氣, 只在門房處坐著, 交代常安,“你們去和林小探花說一聲,讓他收拾停當出來接旨?!?/br> 公公也是頭一遭遇見這樣的事, 皇權總比母孝大,林如海最好是規規矩矩按品大妝來接旨, 免得落人口實。 過得約莫兩刻鐘, 但見林如海穿著官袍邁著方步出來,后面跟著穿上誥命衣裳的賈敏, 林家往來迎候的下人皆騰挪開來,一排排跪在主子后面,恭聽圣旨。 京中來的旨意大半篇是在贊林如海孝順,最后圖窮匕見, 念及林如海是國之賢才云云,命他孝期一滿便還朝當值。 林如海雙手接旨, 恭謹的將圣旨請入林家祠堂供奉,禮節挑不出紕漏,復又請公公往主院去。 幾個公公到林家太太靈前致哀, 打頭的掌事公公見林如海家如今是真真只剩他們夫妻二人, 又那么年輕, 十分同情,真心實意寬慰他: “林探花節哀,世事無常,但圣上一直念著你,不過如今……探花郎須得寫封折子陳情?!?/br> 圣上有隆恩浩蕩,能念著的進士就沒幾個,可惜林小探花時運不濟,林家老爺和太太走得這樣早。 看著弱不勝衣的模樣,真真可憐吶! 林如海已經換回粗布麻衣,這幾日熬得人又清瘦下去,看著風吹就倒,搖搖欲墜。 向公公施禮作揖:“承蒙圣上厚愛,如海不甚惶恐,有勞公公了?!?/br> 那公公還沒從林如海一家子都可憐的感慨中回過味,捏著拂塵,細聲細語又問他:“林探花可還記得我?” 林如海真對這些公公沒什么印象,他在翰林院不久,又不常往六部走動,只得如實道:“下官瞧著公公面善,只是下官在宮中時日短,沒將人認全?!?/br> 大公公捧著茶盞,看著院子內那一株盛放的海棠飄落花雨紛紛揚揚,目光悠遠。 “那年你送折子的時候,雜家就在外面守門,你一去之后,咱們翰林院中,就沒這么俊俏的翰林了。唉!天意如此,探花郎還請好生珍重?!?/br> 莫說是圣上,就連他也挺想小探花回去,宮中無聊得緊,難得有這么一個有趣的人兒。 掌事公公自認有幾分品度圣上心思的能耐,在這些大臣中,圣上是很喜歡林小探花的。畢竟對著那些一品大員,當皇帝斗智斗勇,有時還會占著下風。 對著這樣年輕的小探花,一來長得俊,就像宮女送去插瓶的鮮花,看著就叫人心情好,再來林如海在官場上很嫩,圣上覺著容易掌控,沒那么多戒心,反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