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可不是要懂事嗎? 頂著十六歲的皮囊,內里卻是四十多歲的芯子,就是裝模作樣,也學不來十六七歲少年的天真活波。 林家太太看著沉穩的兒子,沒來由的抹了一把淚,捏著帕子。 “是??!出去一回,我兒就長大了!” 林如海和父母說過一回話,林太太打發丫鬟帶他去換新衣裳。 問過林如海,肯定是要問跟著去的兩個下人。 乳母嬤嬤一般只在家中料理家事,反而是常安跟著他逛的地方多。 林如海也不忙換衣裳,繞到下人住的罩房,常安換了衣裳,洗好臉,剛要去和老爺太太回話。 就見自己大爺板著臉飄過來,常安忽而覺著壓力很大。 林如海冷著臉,溫聲細語的‘警告’:“你可記著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br> 常安腿肚子有點發酸,似乎要抽筋了,訥訥點頭:“小的、小的知道!” 要是他敢說點什么不好的,今后就不能在大爺身邊服侍了! 其實大爺也沒做什么出格的事,就是喜歡各處亂逛買東西,每日睡得早、醒的遲,起碼沒有去煙花柳巷招惹不該沾的東西。 自己只要說大爺一切都好,似乎也不算欺騙老爺和太太。 常安心驚膽戰過了老爺和太太那一關,大爺似乎對他的回答很滿意,后面還賞了他一錠銀子。 林如海也沒讓兢兢業業的常安失望,回家住了五六日,就向老爺和太太請示。 過幾日就回書院,繼續進學。 林家太太還沒和兒子住熱乎,見他又要出門,心里可不高興:“回來才住幾日,怎么就要去書院里了?” 林老爺一看就知道妻子又要犯那個毛病,沉著臉訓斥妻子:“他原先又不是沒住過,慈母多敗兒?!?/br> 林家太太臉色就更差了,若是前世的林如海,大約也是沉默著,看母親將傷心獨自消化。 林家太太是慈母,倒也沒有敗兒,林如海也是后面自己做了父親,賈敏仙逝之后,又當爹又當媽,才深深體會到對孩子的牽腸掛肚。 林如海陪著笑,連忙安慰母親:“母親,書院就在蘇州城郊,你若想我,就叫管家安排馬車,載您出去,還能看看風光?!?/br> 兒子這么一說,林家太太像是吃了靈丹妙藥,馬上轉悲為喜,“如此你就去,有什么想吃的想用的,就叫他們帶信兒回來,母親給你送去?!?/br> 林老爺冷哼一聲,見兒子把妻子哄回來,也不好再煞風景。 去書院要預備好些東西,原先都是母親和家中管家cao持,林如海這回不要人假手,親自出門去挑選筆墨紙硯等物件。 小廝常吉高高興興跟著出門,同行的常安卻嗅到了不同的意味。 所以,在林如海閑逛到首飾鋪子的時候,常安半點不意外:“大爺,您不是來預備進書院的文房之物嗎?” 林如海皺皺眉,拿起一只簪子,看表情就知道不滿意。 對常安道:“那些東西書房里不是還有?” 瞧瞧常安那張臉,帶著他來逛街挑東西,可真是掃興。 林如海是有正當理由:“我一去書院,就要好些時日不歸家,給父親和母親添置些東西……” 常吉在一旁笑著恭維:“大爺真是一片孝心?!?/br> 林如海又看了幾眼,抿著嘴搖頭:“咱們蘇州的首飾鋪,款式還真不如京中?!?/br> 常吉起先還覺著常安一驚一乍,大爺就是給太太看幾樣首飾,至于這樣苦瓜臉嗎? 馬上沒多久,常吉也覺著大爺怪怪的。 林如??瓷弦粚μ沾赏尥?,那是專門賣給小姑娘玩的物件。 大爺很喜歡:“這些陶瓷娃娃有趣,買一套回去擺著玩?!?/br> 大爺還特別喜歡人家攤子上擺出來的小花鞋:“想不到老人家竟是有這樣的巧手,這雙虎頭鞋……” 常安和常吉尷尬對視一眼:“爺,那是給孩子穿的?!?/br> 大爺似乎沒聽進去,讓賣鞋的繡娘包上兩雙,自己拿銅板付錢,然后塞到常安懷里。 你以為這就完了? 常吉和常安,眼看自家大爺買了荷包、絡子、絹人、糖人、面人、草編蛐蛐之后,又看上了小販扛著賣的風箏。 林如海一口氣就買上五個,看兩個仆人一臉疲憊,耐心解釋原由: “今年還沒放風箏,多買幾個,趁著春日未盡,帶母親出去踏踏青,將病氣都放走,必定一年平順” 常安和常吉已經麻木了,點頭如搗蒜:“是是是……大爺一片孝心?!?/br> 林如海拿著一個雙飛燕的的風箏,眸子一黯,沒了興致。 以前黛玉小的時候,每到春日,一個家中不是她生病,就是賈敏和自己連著病,他們一家子都沒有出去放過一回風箏…… 常吉和常安也不懂,為什么大爺忽然沒了買東西的興趣,付過風箏錢,神情凝重的要回去。 林家太太只覺得兒子買的東西樣樣都好,今天她頭上戴著的頭面,就是兒子親自在京城挑的。 這些小面人、絹人,一個個多有意思,她兒子買這些東西來給自己解悶,林太太高興還來不及,哪里會說林如海不懂事。 聽兒子說想在進書院讀書前帶自己去踏青,林家太太笑得和不攏嘴,私下和丈夫道: “我們如海出去一回,越來越會體貼人了!他從小書院在書院里,除了讀書就是讀書,你是當爹的,也該把婚事相看起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