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2章
蘇葉噴笑,“這話他們也信?” “信了,”梁源也覺得有點好笑,果然是沒有進入官場的新人,這么輕易就被忽悠了,“報社社長親自出面,把門口的信箱打開,拿出里面上百封投稿,然后請所有學子一起品鑒,選出文章寫的最好的前十名,刊登在三天后的報紙上。但要求無視言論內容,只要不違法亂紀就必須采納。那些學子在社長的引導下,真坐下來審稿了,討論出前十名的文章,雖然有一些過激言論,把他們批評的一無是處,看得他們火冒三丈,也不得不承認,文章寫得過于好了?!?/br> “對了,社長還說,如果他們不認同,沒關系,可以寫出更好的文章來,只要在明日之前寫出來,能壓過前十名的文章,就可以把那些他們看不慣的替換下來。反正報紙刊印不能開天窗,至于選誰寫的,這個無所謂?!?/br> “想來那些學子一定在絞盡腦汁,”蘇葉想想那場面,還挺可樂的,原本是來找茬的,結果變成了報社的長工,估計這次他們的文章沒錄取,一定萬分不服,勢必斗爭到底,讓自己文章非發表不可。 如此一來,報紙就真的成為一個平臺了,沒有立場,言論自由。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蘇葉的立場才是立場,那些不符合她需要的立場,壓根發不上去,沒什么暗箱cao作,只是安孟文的筆桿子太硬,完全壓得他們無力翻身。 就算有文采比得上安孟文,可一版報紙十幾篇文章,也沒誰能像他那樣化身八爪魚,寫的又多又好,總有幾篇被選上去。 “皇上料事如神,現在那些學子有一部分忙于復習備考,一部分被報紙上的言論激起了火氣,絞盡腦汁想要寫出好文章,挫一挫那‘幾位’出言不遜作者的銳氣呢,”梁源笑著道。 “他們就沒有找外援,比如老師之類,”敢出來鬧事的,都是有底氣的,或者說能考中舉人,背后一定有師承,不是自家長輩,就是出名書院和大儒老師。 “自然有,不過安大人思維敏捷,已提前在前面好幾版的報紙上,把那些有真才實學,育人無數,品行端方的大儒都夸了一遍,通過報紙,幫他們狠狠揚了一回名,百姓競相稱頌,津津樂道?!?/br> “如此一來,大儒們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要是他們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一定會引起所有人注意。就是為了不辱沒好名聲,他們在發文的時候,也會謹慎再謹慎,斟酌再斟酌。即便是批評之語,也要寫的含蓄文雅,盡顯高人風范。和安大人的犀利寫法,完全不是一個量極的,百姓可聽不懂那些含蓄表達,只會覺得好生動聽,卻完全入不了心?!?/br> 這就屬于名人效應了,當你成為名人,說的任何話都要謹慎,因為容易被更多人知道,也會被人解讀,最后意思大相徑庭。 大儒們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問題,所以必須得謹慎! 他們相當于被安孟文架在高臺上了,輕易下不來。 即便有一些氣不過,非要和他計較,那也沒關系,寫文章來罵就是了。 身為全能偶像,最不怕的就是罵戰了,反而罵得越激烈越好,造成的影響越大,最后也不過是把儒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全部宣揚出來。 而安孟文損失了什么呢? 什么都沒有,幾個馬甲而已,被罵和他安孟文有什么關系?他還是那個全京城揚名,最受歡迎的風流才子。 是的,安孟文通過報紙和整合戲劇等手段,已經讓自己成為全大楚耳熟能詳的風流人物。 這個風流不是說在女色上葷素不忌,而是引領風尚,帶給百姓娛樂享受。 現在誰還不知道,安公子是個全才? 詩詞歌賦,寫劇本排戲,無所不能,還創造了新的表演方式,總之,如果演藝界有排名,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現在安孟文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追隨者,只為了近距離仰慕他的才華,欣賞他的容貌,記錄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當作靈感來源。 換句話說,他既是創作人,也是那群人追求藝術的靈感繆斯。 全大楚頂流,他達到了! 文采風流安孟文,名氣已經大到,所有人都知道報紙就是他創立的,卻沒有一個人找他麻煩。 因為在他的迷弟迷妹當中,有販夫走卒,也有當朝權貴,有路邊的乞丐,更有當今皇帝。 是的,蘇葉在好幾個場合公開贊成揚了報紙的發明,還‘微服私訪’去看過他編排的戲劇和其他表演。 至于這微服有多隱秘,就她當初打馬游街過的容貌,明眼人一看便知。 如此還有人不知道皇帝贊成安孟文行事嗎? 如此情況下,只要安孟文的馬甲不暴露,就一直安安穩穩的。 有時候名氣也是保護色,因為很有可能他的一句話,就能讓你遺臭萬年。 所以那些被戳到肺管子的人,注定子彈打偏,找不到真正的靶子。 如此越鬧越符合安孟文期待,甚至巴不得鬧起來,不然為什么發表對立言論,在報紙上自己和自己吵,引起注意罷了。 想來,那些學子會輕易被報社社長說服,也有安孟文提前在他們中安插棋子,引導出來的原因在。 從內部分裂最為致命,也更容易引偏,畢竟大家是一邊的,本就沒有戒備心,聽著有理就不會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