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1章
可偏偏也是這樣的地方打量缺人,那十幾位負責人專門盯著他們挑,皇帝還答應,工作完成不好的就代表不適合,既如此,不妨跟著去新部門試試,說不定發掘出新才能呢。 這不就相當于末位淘汰制? 為了不成為被淘汰的人,官員們無法,只能卷生卷死,生怕自己成為那個倒霉鬼。 而分配任務的上官也是雞賊,把每個人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一點空隙都沒有。 如此,他們連回府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心思提出反對? 算了算了,人真的不夠用,選就選吧,那些學子不懂他們這些官畜的苦! 一些被圍了府邸的官員,悄悄派人回去,得知他們只是圍著,也不敢鬧事,干脆不管了,也管不過來,都快累死了,睜眼就是工作,閉眼前還是工作。 事情鬧得轟轟烈烈,最后平息得也相當迅速。 報紙上直接宣布了皇帝新旨意,朝廷如今很忙,學子們不認真看書復習,還在考慮這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事,說明此人沒有大局觀,沒有為大楚未來考慮的意識,只注定自己得失,不適合成為現今發展中的,蓬勃向上,劇烈變化中的大楚。 此等人不是大楚需要的人才! 因此,鬧事的學子會被記錄檔案,直接取消恩科名額,等三年悔過自新后再來吧! 當然了,這些是總結后的意思,報紙上其實洋洋灑灑用了三個版面,闡述此次事件。 從朝廷缺人的現狀,到朝廷需求人才類型,到唯才是舉的決心,說的那叫一個慷慨激昂,好似不如此做,就選不出最適合的官員,會對全天下百姓不利,反對者要么目光短淺,要么注重私利,不能與之為謀。 最后,用整面篇幅總結蘇葉這位新上位帝王的豐功偉績,雖然才當皇帝半年,卻早就開始為百姓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了,從肥皂到玻璃,從打天下到成立糧商會,讓百姓們都有機會吃飽。 每一個舉措都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且從未出錯,如此一位帝王,她的決策會出錯嗎? 既然她沒有錯,那錯的是誰?那些科舉都沒考過她的舉子? 這話可謂扎心,卻也是大實話! 從三月到現在,鄉試還沒開始,也就意味著現在鬧事的那些舉人,全都是蘇葉的手下敗將,他們憑什么以為自己比蘇葉強? 人家不過十五,就已經是狀元了,文曲星下凡不過如此! 你們呢? 報紙一出,誰與爭鋒,百姓都相信皇帝,學子們的鬧騰成了一場笑話,怕真的取消考試資格,灰溜溜撤了。 真可謂鬧了個寂寞! 第504章 紅樓潛龍在淵118 蘇葉…… 蘇葉看著報紙上言語犀利,把那些鬧事學子批得一無是處,不由好笑,“這下安孟文徹底成文人公敵了?!?/br> 她也沒想到安孟文這么勇,直接對上封建制度下的儒家,不僅把他們打成誤國學說,還把歷代儒生干過的黑歷史一件件細數出來。 安孟文不愧為飽讀詩書的穿越者,披了好幾個馬甲,以不同文風,不同寫作風格,在報紙上發表數篇文章,營造出一種許多人發表的錯覺。 她手上這份,前后八個版面十一篇文章,好家伙,有七篇都是他寫的,有相當白話的,百姓一讀就明白什么意思,也有文縐縐引經據典,甚至還有寫詩諷刺的。 當然了,六篇不全是罵百無一用是書生的,還有夸贊某些儒家大賢,說他們思維不僵化,與時俱進,善于學習接受新事物,關心民生疾苦,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濁流為伍,遺世而獨立。 這雖然是夸,幫那些真正的大賢揚名,也是把雙方割裂開來,明晃晃告訴大家,同為儒家弟子,同是讀書人,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 有些人只看得到自己利益,完全不管百姓死活,考科舉當官是為了奴役百姓,為了手握權勢,為了撈錢。 安孟文為了達到更好效果,也或許是為隱藏身份,竟還讓這六篇文章形成對罵的模式,看起來就是六個不同的人,就儒生這個觀點,在公開發表自己意見。 ‘他們’有贊成有反對,有夸獎有辱罵,甚至還互相攻訐,言語之犀利,好似只要人在眼前,就要打起來了,相當有畫面感了。 一個人就能營造如此局面,蘇葉不得不說,大才??! 她幾乎懷疑,安孟文某一世就是拿筆桿子的,甚至是那種批了上百馬甲的大佬。 不過他也是夠瘋的,要是被那些儒生知道,這些或批判或贊賞的文章全是他一人所寫,那完了,估計要被唾沫星子淹死。 另外,蘇葉好奇詢問梁源,“那些書生看到報紙內容就沒有鬧?” “有的,有一批學子跑去圍了報社,要求交出‘五原先生’‘獨孤澤’‘回陽明’等作者,”梁源立刻道。 “那報社是怎么解決的?”蘇葉興致盎然道。 “他們直接說文章是通過書信寄過來的,還有直接投入他們放在報社門口的信箱,信封上沒有署名,而這筆名一看就不是本名,他們也不知道具體是何人,只是覺得文章犀利,符合報紙引領時尚,針砭時弊的風格,就采用了。其他文章多有不及,報紙是發表言論的平臺,只要文章寫的好,誰來投稿都可以,報社本身是沒有立場的?!绷涸椿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