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英美]狐貍老祖與甜心大兵、戒指也瘋狂、應許一生千重歡、異世之封印人生、[綜漫]審神者中原中也、嬌美奶娘為帝后、創神、[重啟之極海聽雷]貪歡、[海賊王]cp是卡塔庫栗、[綜]王權者的我在橫濱打白工
一被韓信領到位置上后,他便大刀闊斧地坐下了。 瞧他那坐姿放肆狂野,落座前更絲毫未有客氣推拒的意思,叫座下幕僚們不禁皺起眉頭。 然而主位上的項羽顯然愛極了呂布之才,哪怕對方在自己眼皮底下表現如此狂傲,也未露半分慍色。 許是為了平息眾人心里的酸氣,一向惜字如金的項羽,居然特意開口吩咐了隨從幾句,不一會兒,便有小食送到未來得及用午食即被招來、此時已有些饑餓的眾人跟前。 眾人受寵若驚,謝項王賞食時,韓信面上的神色卻略顯微妙。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他賢弟跟前的、份量是旁人足足的三倍的小食上。 那因還覆蓋著冒騰騰熱氣的醬汁、而顯得尤其誘人的rou片,卻是無比眼熟……與他前陣子在宴中為對方偷藏、又叫賢弟毫不在乎地啃完了的rou干,簡直毫無二致。 韓信若有所思。 ——要是他沒猜錯的話,在座諸人,應是都沾了他賢弟上回餓肚子、叫項王惦記上的光了。 呂布不似韓信這般心細,徑直大快朵頤,轉眼便將這三倍份量的rou食給一掃而空。 而他能如此安心地進食,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項羽喚他赴這場庭議,卻無讓他與幕僚們相辯的意思。 項羽一旦決心遷楚國王都至咸陽,便要對麾下士卒進行安置。 愿留的,他便予以一定官職,不愿留的,他便予以一定賞賜,有他們自信抉擇。 實際上,出乎項羽意外的是,他設想中的極度思戀故鄉、歸心似箭的楚國子弟兵,只占那泱泱四十多萬大軍的極少數。 余下的大多數人,要么是后來被編入項羽軍中、家人已然離散失亡、歸無可歸的他國將士,要么雖是楚人,卻不肯就此滿足于回鄉去過娶個婆娘熱炕頭的尋常生活,還想繼續追隨實力強勁的項羽趁亂拼上一把,博得更多功名利祿,并不在乎吃些苦頭的。 對同樣渴望名滿天下、出人頭地的士子儒生而言,追隨一位既有王霸之資,具備雄心壯志,還能做出理性有益的抉擇的大王,自然比侍奉一位行事僅憑心意、惦記著衣錦還鄉的虛榮的大王來得令他們滿意。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彭城與關中之地相比,毫無優勢可言。舍關中沃野不取而東歸彭城,便如將天賜之物拱手讓人,幼稚之至,實是不折不扣的敗筆。 如今一向剛愎的項王幡然醒悟,要撥亂反正,他們自是樂見其成,豈有反對之理? 即便是場中少數唱反調的,也只是憂心收攏民心上恐會過于艱難罷了。 項羽面無表情地聽著底下人熱烈討論,不時頷首,示意認同。 他將呂布召來,純粹是為了讓眾人知曉功勞該歸到何人頭上,還是為其作臉,才特意安排在原左尹項伯的坐席上。 若換做旁人,面對項王如此用心的提拔,早已感動涕零,誓死效力了。 而在呂布身上……他只在暗自慶幸逃過一劫的同時,決定看在方才那rou嘗著不賴的份上,少罵這憨王幾句。 對一向固執、這回竟不聲不響地改了主意,做出英明決策的項羽,范增老懷欣慰的同時,看呂布是既敬佩,又喜愛。 如此智勇雙全、竟連執拗的項王也能屢屢勸動的奇士橫空出世,卻是不重名利,只忠心耿耿地伴于王側…… 只能說是上天賜給霸王的氣運了。 范增作為項王身側的幕僚之首,待方略定下后,自是制定具體委命之人。 他也充分汲取了項羽在函谷關前大怒討劉、沖動之下三番四次改主意的教訓,為防止夜長夢多,項王再次出爾反爾,他這次是連明日都不樂意等,當場就將事務逐一安排下去了。 呂布吃飽喝足,撐著一側下巴懶洋洋地看了會兒熱鬧,很快就覺無聊透頂。 既司馬之位應要改許原為雍王的章邯,那他應當能討個別的做做? 看著范增那發須雪白的老頭兒在辛辛苦苦地安排職事,呂布生怕被砸個搞內政的差使,趕緊尋了個借口,想著溜出殿去。 呂布一開口,一直板著臉發呆的項羽才回了神,淡淡地睨了他一眼。 他自不難看出一直變換坐姿、愁眉苦臉的呂布的確坐不下去,還真一抬手,不僅隨了他意,還將一向與他交好的韓信給一道放出去了。 項羽驟改主意,定下遷王都于咸陽的決策時,項伯自是無從得知的。 他也全然不知,自己由早前劉邦送來的財物里取出賄賂獄卒、好令他們多看顧獄中張良的行徑已然暴露,還因那前秦寶物上特有的寶庫印記,導致連遲鈍如項羽都能順藤摸瓜,懷疑上了他早同劉邦暗通款曲。 他自尊心同樣極高,并不亞于項羽,且始終認為自己一舉一動,皆順‘義’而為,因而不論是將楚軍動向告知張良,私會劉邦,收受寶物,還是在項羽前奮力為劉邦周旋,為此不惜損害楚軍利益……他也奇異地始終不曾問心有愧過。 那日宴中當他不得不挺身而出回護張良,卻公然受呂布這一無名小卒挑釁與羞辱,奈何武力懸殊,他縱然氣怒,也心知不是對方對手,只能忍氣吞聲。 單就此事,已讓他郁氣難解,然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素來對他超然信重,尊敬有加的項羽,竟是鐵了心地縱容呂布待他如此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