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程沅聽著寧衍這個話茬,顯然是要在那天弄出點大動靜來了,所以才要把這些無關人等都清出去。 臣斗膽問一句,要支到哪去?程沅干巴巴地問:是離開王府就行還是? 也不用太遠。寧衍實話實說道:朕找人將府衙后宅都收拾好了,到時候你們住那就行。 程沅明白了,寧衍這是早準備好了,只等著有人給他辦這個差事呢。 恕臣直言。程沅一邊往下取著銀針,一邊試圖掙扎一二:陛下隨便吩咐一嘴便成了,怎么非要舍近求遠,要臣幫這個忙呢。 那不行。寧衍幫著程沅壓住敷在傷口上的膏藥一角,理直氣壯地說:皇叔那樣敏銳,若是朕去吩咐,他會發現的。 程沅: 臣明白了。程沅艱難地說:臣會小心的。 寧衍抿了抿唇,滿意地笑起來,丟給他一個贊許的眼神。 程太醫萬萬沒想到,他走馬上任的第一樁差事不是替寧衍治病看傷,居然是替他準備生辰驚喜來打掩護。 而此時的寧懷瑾尚且不知,他的生辰禮已經換了種方式人盡皆知。 寧懷瑾之前也想過寧衍會怎么折騰他的生辰,但安慶府人生地不熟,寧懷瑾左思右想,也覺得左不過就是關起門來吃頓好的,或者寧衍想要再熱鬧點,像除夕一樣放點煙花看看,哄人高興也就完了,沒什么要緊的。 加上這些日子以來寧衍也沒著重留意過生辰的事兒,寧懷瑾背地里想了想,確定寧衍再怎么突發奇想也搞不出什么出格的,便放下心來隨他折騰,自己也不過問。 九月二十二那天,北側戰場的鄭紹輝率親兵回軍,到安慶府來跟他們匯合,也準備將順昌府那邊的情況當面回報。 安慶府雖大,但大部分都是有主的商戶和民居,寧懷瑾有意不打擾當地民生,于是連屯兵都屯在外城一側。鄭紹輝帶回來的親兵說多不多,但說少也有個幾萬人,進城顯然是進不來了,只能在城外扎營。 除此之外,鄭紹輝此行除了親兵之外,還帶了一波從順昌府帶回的俘兵。當時寧成益在順昌府身亡后,寧錚軍中大亂,回援時不免吃了許多虧。鄭紹輝就像個絕不吃虧的鐵公雞,在那渾水摸魚的幾仗中見縫插針地吞了不少小城,連帶著手里也攢了一堆俘兵。 這些人大多不是寧錚的嫡系,都是寧錚征軍征來的年輕人。這些人大多是安慶府封地內的普通平民,加之數量不少,以至于鄭紹輝也不知道應該怎么處置,便只能去信寧衍,詢問其意見。 按理說,寧錚兵敗后,這些人也是寧衍的子民,哪怕是曾跟著反王起兵,也大多只能治個攀附之罪。寧衍不欲讓民間覺得他殘暴,又有心留個好聽點的名聲,便叫鄭紹輝將這些人帶回安慶,無論是開墾荒田也好,還是去官田做白工也好,以工抵罪也就是了。 只是這樣一來,在給這些人找到去處之前,鄭紹輝就不好撇下大軍獨自進城了,于是寧懷瑾只能自己走一趟,先去城外大營接應鄭紹輝,再按照寧衍先前寫好的分派差事將這些人安頓了。 寧懷瑾本約好了跟寧衍一塊過生辰,結果這事兒臨時撞上來,他也始料未及。 寧懷瑾本已經做好了要跟寧衍好說好商量的準備,沒成想寧衍倒比他想象得更通情達理。 鄭紹輝這次帶回的俘兵都是安慶府本地人,撐死了不過五千多,有個兩天也差不多能查明白了。寧衍說:反正皇叔也只需要安排他們的去處,剩下的交給鄭紹輝和當地府兵就行了。 既然說好了是一起過生辰,皇叔記得后天早點回來就行。寧衍說。 事雖然是這么回事,但寧衍這么通情達理,還是讓寧懷瑾有些不適應。 那我真的去了?寧懷瑾試探道。 寧衍聽得好笑,但也大概猜到了寧懷瑾心里在想什么,于是放下手里的話本,故作不悅地看向寧懷瑾。 怎么,皇叔后天是不打算回來了?寧衍問。 怎么會?寧懷瑾下意識否認道:我答應你的事情,什么時候不算數過。 寧衍似乎被這個理由說中了,表情有一點松動。 但他看起來還是不情不愿的,盯著寧懷瑾看了一會兒,才懶洋洋地張開雙手,沖著寧懷瑾招了招手。 寧衍通情達理好說話的時候,寧懷瑾總覺得渾身別扭,但他現在開始蠻不講理地撒嬌時,寧懷瑾反而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也不知道是已經習慣了寧衍這副做派,還是快被他同化了。 寧懷瑾穿好外衫,迎著寧衍的目光走進內間,然后微微彎下身,順著他的動作抱了抱他。 寧衍滿足地收攏手臂,收下了這個擁抱,偏頭在寧懷瑾頸側蹭了一下。 他極喜歡這樣跟寧懷瑾親昵,寧懷瑾也樂意慣著他,十次里有八次順著他的心意,以至于寧衍現在但凡遇到點什么事,總要借機跟寧懷瑾討些彩頭才讓他過關。 后天皇叔可要早點回來。寧衍說:我給皇叔準備了個驚喜。 第195章 去看我給懷瑾準備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