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鄭紹輝戰場經驗不足,直面寧錚的精銳之軍,一次兩次尚能應付,若寧錚攻城,他便不好應對了。謝玨說:依臣看,既然這邊暫且打不開突破口,不如先行回撤,先幫著鄭將軍穩住局面再說。 寧懷瑾與他差不多想法,畢竟馮源不過是個小魚小蝦,這戰場重心到底還是要向另一面傾斜。 可誰知寧衍卻似乎不太同意,他搖了搖頭,說:不回援,就這么打。 既然是咱們占上風,那就沒有將戰場拱手讓給三哥的道理。寧衍平靜道:就這么打,按皇叔先前的想法,去打金寨縣,能拿下就拿,若是拿不下就硬打也無妨。三哥在順昌府又如何,若是咱們一路打進安慶,你看他要不要帶兵回援。 沒得什么都要按照三哥的心意走。寧衍用手里的軍報拍了拍掌心,說道:忍讓了半年多,總該咱們抖抖威風了。 寧懷瑾和謝玨下意識對視了一眼,同時在對方眼中看出了些許不贊同。 雖說寧錚此次起兵倉促,許多事情相比與寧衍來說都落了下風,但對面的叛軍畢竟不是一洲一府之數,打起來也并不容易。 何況,這些日子以來,寧懷瑾和謝玨都有意放慢了這場仗的節奏,搶三放一地慢慢維持著蠶食的節奏,除了怕自家傷亡太重之外,也是怕一時逼得太緊,令寧錚狗急跳墻,反而對戰事不利。 窮寇莫追的道理誰人都懂,何況寧錚坐擁偌大一個安慶府,總有點家底在,若是他不管不顧地一味要魚死網破,他們也不一定就吃得消。 陛下。寧懷瑾委婉道:此事是否還要三思? 嗯?寧衍疑惑道:皇叔覺得哪里不妥嗎? 何止是哪里,簡直是太不妥了,寧懷瑾想。 但他又不能這么下寧衍的面子,只能委婉地道:若是咱們這頭在金寨縣打起來,寧錚那邊勢必會收到消息。到時候,他們光憑著咱們攻打金寨縣的勢頭便能對我軍軍情探聽一二,倒那時候,恐怕就是寧錚起兵攻城的時候了。 北側戰場的地勢不如這邊,那邊以平原和水域居多,若是鄭紹輝一時守不住,丟的就不是一城一池了。寧懷瑾說:可是整個北側戰場。 接下來的半句話,寧懷瑾沒好意思說,但寧衍聽明白了。 鄭紹輝所在的北側戰場連著羅山縣和信陽府一脈?,F在謝玨和寧懷瑾都在南側戰場,若是鄭紹輝守不住北邊陣線,說不準連信陽城都會重新落回寧錚手里。 到那時,寧錚大可以不管安慶府,也不管他們的主力部隊在哪,只要一鼓作氣從中原狠插回去,便能輕而易舉地拿下大半中原腹地。若是他們被牽扯的時間長一點,寧錚打到京城門口也不是不可能。 寧懷瑾不相信寧衍想不到這一層,只是誰知寧衍聽了他的顧慮,卻只是淡淡一笑,輕描淡寫地說:那又如何? 寧懷瑾: 恭親王古怪地看了寧衍一眼,幾乎要以為他是被自己陣前被困這事兒氣糊涂了。 三哥若是想打商城,咱們攔也攔不住。寧衍說:從這回援大幾百里,若鄭紹輝真讓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等咱們到了陣前,北側戰場也里淪陷不遠了。倒不如就此拼上一拼,若咱們的手腳快,倒反而能叫三哥不敢輕舉妄動。 第154章 這件事到底跟寧衍有沒有關系。 自從親征至今,寧衍一直是安安靜靜地待在后方,看看軍報,批批奏折,儼然一個坐鎮中軍的吉祥物,純是用來鼓舞士氣的。 這大半年以來,他前線戰報看了不少,卻一次也沒提出什么意見,大多數時候都是放任謝玨和寧懷瑾在前線周旋調度,除了年初那次刻意輸幾仗的吩咐之外,也幾乎從來沒在這仗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上指手畫腳過。 可令兩位主將沒想到的是,他竟然一開口就攢了個大的。 金寨縣這一仗打出去,無意要奠定未來戰事發展的基礎,寧懷瑾和謝玨有心謹慎行事,可誰知寧衍卻仿佛鐵了心,非要兵行險招不可。 這若放在平時,謝玨好歹還能裝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涩F在這位君就端端正正地坐在中軍大帳里,饒是謝玨想裝聽不見,也實在沒那個機會。 寧衍金口玉言,說出的話跟圣旨也沒兩樣,謝玨雖然覺得這事兒有些不妥當,但也不好說什么,只能悶著頭琢磨了好幾天地形戰術,只寄希望于金寨縣打得順當點,能一鼓作氣將周圍幾座小城都拿下來。 除了自己之外,謝將軍也替遠在幾百里外的鄭紹輝捏了把汗那邊有寧錚親自坐鎮不說,還有寧錚的大兒子親自帶兵,想也知道不可能是等閑之輩,若真打起來,恐怕鄭紹輝要吃虧。 謝將軍擔著主帥的名頭,不得不為兩側戰場多想想。他思來想去,最后咬了咬牙,干脆把自己身邊兩個親近的副將一股腦地打發走了,令他們各分了一萬兵馬,回援一下鄭紹輝。 這兩萬人對鄭紹輝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但好在那兩位副將都是跟著謝玨久了的,陣前也是一把好手,若是真出了什么事兒,也好幫襯一下那位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