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怎么了?謝玨問:王爺看這沙盤看了快一晚上了,看出什么花兒了? 我在看淮濱和橫川兩縣。寧懷瑾說。 謝玨咂摸了一下他話里話外的意思,說道:王爺是想打這兩縣? 正是。寧懷瑾點了點頭,承認了。 可這兩縣地勢特殊,恐怕不易打。謝玨實話實說道。 淮濱縣和橫川縣離信陽城并不遠,大約也就是三四天的路程。這兩座縣城地方不大,但都是平原地帶,不像桐柏那樣周遭有山林藏身,打起來要費事許多。 何況讓謝玨猶豫的并不是這兩縣如何易守難攻,而是這兩縣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過刁鉆這兩縣之間距離不遠,又有橫河相連,若打起來,對方的援軍也會來得更快。 最令謝玨不贊同的,是這兩縣正處于順昌府前頭,與順昌府同屬一條直線,若是淮濱打下來,那幾乎就等于打到了順昌府門口。 寧錚剛剛將順昌府定成前線軍處,想必不會這么輕易地就往后再退。 所以若是寧懷瑾貿然對這兩縣出兵,恐怕得不償失。 按謝玨的意思,他們大可先蠶食周圍其他的小城,等到將前線幾城連成一片,到那時再去啃這塊難啃的骨頭。 輸了才好。寧懷瑾語氣平靜地說。 謝玨滿腹的話打了個磕絆,差點被他噎得上不來氣。 若不是謝玨知道寧懷瑾不是個意氣用事的人,他都要懷疑這人是不是臨走之前跟寧衍吵架了,來這賭氣的。 王爺這是何意?謝玨誠懇地道:現在氣候嚴寒,咱們的將士本就不太適應,正是需要士氣的時候,佯敗誘敵之計恐怕會弄巧成拙。 倒并非是我要如此。寧懷瑾語氣溫和地解釋道:這是陛下的意思。 寧懷瑾說著,將臨行前寧衍的交代簡要地提了提。行軍打仗,這些事不能不跟謝玨這樣的主帥通氣。 謝玨聽到一半,大概明白了寧衍的意思,于是做了個停止的手勢,說道:我明白了,剩下的王爺不必說了,只要陛下心中有數,做臣子的無有不依的。 只是若想敗,也得有個敗的由頭。謝玨雙手支著桌沿,身子略微前傾,眼神在沙盤上掃視了一圈,說道:若敗得陣仗太小,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但若敗得太慘烈,恐怕會對士氣有損。 我也擔憂這個。寧懷瑾嘆了口氣,說道:所以我才想,要么先對淮濱和橫川兩縣下手,就算敗了好歹也有個說法,之后再去打周邊的幾座小縣城,再緩緩士氣就是了。 謝玨沒說好也沒說不好,他仔細地看了看沙盤上敵我兩軍的部署,然后伸手點了點另一個方向。 若是想按照王爺那樣來辦,咱們就必得先將新縣和羅山縣都打下來才行。謝玨說:否則橫川反撲,順昌府的援軍順橫河而下,很容易就會將我軍拉扯在戰場上,到那時,若是寧錚從廬州方向打過來,我軍豈不是腹背受敵。 我想過,可若是打羅山縣,橫川縣必定會警惕。寧懷瑾說:我雖說只是想拿這兩縣上做個由頭,但卻不是完全對此無意。如若能趁此機會削減些兵力,對我們來說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我們不如先取新縣。寧懷瑾說:放過羅山縣,免得打草驚蛇。 謝玨抿了抿唇,望著沙盤又琢磨了一會兒,覺得寧懷瑾說得也有道理,羅山縣和新縣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方向,若他們先去取新縣,很容易便會讓寧錚覺得他們是想長驅直入地入安慶府,從而使橫川放低警惕之心。 王爺說得也有道理。謝玨說:不如就這么辦,既然要打輸,咱們就不能等著對方上門了,必定得主動出擊,才能把這個度握在自己手里。 第141章 布陣 整個正月,寧衍都在前線的軍報和后方的奏折中左右逢源。 前線的戰報幾乎是一日三遍地送,不是今天在這打起來,就是明天在那遭了伏擊,零零散散十幾二十仗,聽得人都頭昏腦漲。 寧懷瑾將寧衍的吩咐記得牢靠,輸贏的尺度上捏得很準,雖說是輸多贏少,但也好在沒有吃過大虧,送了兩座雞肋小城給寧錚,卻將新縣換了回來。 總得來說,倒也不算虧了太多。 鄭紹輝的那一支一直沒有動過,還是暗自蟄伏在守地。前線有謝玨和寧懷瑾拉著寧錚的注意力,對方也暫且沒注意到他這樣一個沒名沒姓的小蝦米。 前線的消息每日都大差不差,寧衍知道他前線的兩位大將心里有數,便不怎么擔心,全心全意地將精力都放在后頭。 年前那場收糧行動他算是大獲全勝,除了安慶全府的糧收尚且不明之外,市面上的糧草已經被他收了八成有余。 其中有糧稅之功,幾家富商也在他著意之下收了許多,更別提還有寧懷瑾的當鋪在背地里也幫了一手忙,林林總總算下來,場面倒比寧衍先前預估得好太多。 相比起前線,倒是京中的事情更值得寧衍費心。 寧衍按照之前跟寧懷瑾商量好的,估摸著前線戰報已經傳回京后,便以前線吃緊為由,請永安王寧宗澤借兵開道,從九江府夾擊寧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