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頁
是以當大家聽說魘門十使齊集在景行山下時,一時竟有不少仙門子弟聞風而動,前來一睹盛況。 于是當童殊到達景行山腳下,見到的便是人山人海,過年般的熱鬧景象。 而人群在見到他出現時,不出所料地掀起激動的浪潮。 童殊有些無法理解地瞧著這些湊熱鬧的人,面色不霽,停在路中央。 魘門十使由憶霄領銜,爾愁、山颯、肆意、舞蝶、陸離、棋奕、巴嶺、酒卿、石青,穿過人群自發讓出的大道,英姿颯爽而來。 他們停到童殊面前,整齊跪下,伏拜,各自高聲報名字,道:“叩見主君!” 童殊站在他們面前,微微瞇了瞇眼。 魘門十使的叩拜,給他帶來了強烈的身份認知,他是魘門闕的鬼門魔王。 令雪樓允他先處理完自己的事情再管魔道之事,又有溫酒卿替他坐陣魔域,他差點要忘記自己還是魔王了。 令雪樓說過,若他放下諸事,則要他做魔王,做魔君,做魔神。 他想,令雪樓,這是在提醒他。 童殊不說話,魘門十使便不敢起。 鼎沸的人聲驟然降至冰點。 人們自然而然認為童殊這是在立威。 畢竟魘門十使在童殊即位之前無端失蹤,一去幾十年,回來時早已物是人非,童殊甚至死過一次。若魘門十使在,這修真界的格局定然不一樣,童殊當年的處境也會大有改觀。大家覺得童殊有理由不高興。 諾大的廣場頓靜得針落可聞,童殊看著十使恭敬低伏的姿態,無聲地嘆了口氣道:“既回來了,便隨我上景行宗罷?!?/br> 十使未及松氣,倒是眾人先長長了呼出口氣。童殊那一陣的沉默,叫人猜不到摸不透,那種習慣了接受千萬人臣服上位者才有的冷靜泰然,叫在場眾人再一次意識到這是魔王,心中頓感惶恐不安。 而十使終于等來童殊的回應,整齊再拜,起身后隨在童殊身后。 信仙與憶霄在錯肩而過時,交換了一個眼神,憶霄作為長使,停到童殊身后低聲報:“令主君有備禮,主君您看,現在可呈否?” 童殊早在看到魘門十使時,便知道令雪樓還有后手,他不由失笑,了然地點頭。 于是,這一日的在場之人,皆聽到憶霄報出的驚人禮單:“魘門闕結親禮有靈石萬箱,靈寶千件,經文千冊,斬仙劍百把,除邪刀百把,金萬兩,銀百萬兩,結親使十人……” 結親兩字說的尤其響亮,不稱嫁亦不道娶,斷絕了各種別有用心的揣度。 被啟動回溯陷于沉眠中的柳棠,不知用了何術,竟是在隊伍走到山門前強行醒來。 他回溯到了童殊出生那一年,只有七歲記憶的柳棠,梳起了滿頭銀發,爬出馬車。 他不認得所有人,卻像心中有指引般,于人群中準確地走到了童殊身邊。七歲兒郎心智的柳棠,走出了一個兄長的在這種場合應有的氣度,他作為童殊唯一的親人,理所當然地走到了與景行宗四位長老并排之處,抬步走上了景行山的三千級玉階。 童殊答應景決來景行宗時,并非沒有想到可能遇到的場面。他當時沒有猶豫,只是因他孑然一身,一窮二白也了無牽掛。他不必憑借魘門闕或是芙蓉山,以自己的能耐也能叫旁人不敢欺辱他,最壞的結果不過就是受些冷眼。他灑脫慣了,并不介意。 從未設想,要有如此陣仗。 雖然童殊覺得并無必要,心中還是感動無比。 這一日的盛況,后來被仙史濃墨重彩的記了一筆。 為迎接臬司仙使和鬼門魔王,景行宗鮮見的出動全宗子弟,啟用盛典儀仗,金線玄袍的隊伍自山門外玉石長路排起,綿延三千級玉階直至景行殿。 景行宗宗主與主母盛裝出迎,連很少露面的景行宗長老也出席了四位。其場面之盛大,勝過迎主母依仗。 仙史有評,景行宗處事一向低調,此等罕見儀仗,足見景行宗對景決之愛重,以及對陸殊之忌憚。 而陸鬼門領魘門十使旖旎而上,魘門一行,金石載道,人人皆是風華絕代,行走間無風自動,盛景可堪入畫。景行山一脈兩山幾千年的青翠孤色,如春風過嶺,花海灼灼,妖異非常。 仙史外的風評更為一針見血:曾經令雪樓領魘門十使能翻江倒海,顛倒乾坤;如今陸鬼門領魘門十使登堂入室,景行宗無異于引狼入室,自毀江山。 景決要娶陸殊?怕是吞吃不下,要遭反噬,怕是要拉整個景行宗陪葬。 童殊上一回來景行宗,是走的后處的戒妄山直入地底的千級黑石階。這一回走在那直入云霄天宮的三千級玉階上,他只覺世事百轉千回,絕處逢生,柳暗花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他也漸漸想明白了令雪樓的用心。 令雪樓遺命魘門十使要隨他上景行宗,是要不肯讓他支身入景行宗。 童殊當年到魘門闕里已是無所依仗之人,令雪樓后來遇到了幾回來闖魘門闕看他的景決,又知道了他與景決之間有婚約,便料到或許會有這一日。早在那時,令雪樓就已在替他這個孤家寡人準備結親之禮。 沒想到,不拘俗禮、目下無塵的令雪樓,竟會如此用心良苦。 這一路童殊走得神游天外,他想起許多舊事,憶起許多舊人,然后緊了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