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4 章
臟中,而是運行在大腦之中。 大量的神經元同步發生突觸后電位經總和后形成大腦的活動的腦電波。腦電波使得大腦海馬結構、大腦內部化學成分變化成形成了人類記憶。 即使是最先進的電子掃描儀,也只能檢測出四個波段的腦電波信號,捕捉alpha和beta電波,腦電波的復雜程度是目前任何電子計算機和測量儀也無法準確測量與識別的。 而相反,人類對眼睛與視覺的研究則已經達到了非常完善的地步。 物體發shè或反shè的光作用于視覺器官,使其感覺細胞興奮,經過視覺神經系統加成產生視覺,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外界信息經過視覺獲得。 波長為370~740納米的電磁波覆蓋了可見光部分的150種以上的顏色,這些光通過折光系統在視網膜上成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視覺中樞,以此來分辨物體的輪廓、形狀、大小、顏色、遠近和表面細節等。 而且最新的科學實現發現,人所看到的內容和其本身想看到的內容有關,與其費時費力去捕捉與識別微弱而復雜的腦電波,不如轉而研究一個人接受與傳遞了哪些視覺信號,從而去了解他的所思與所想。 所以,我個人認為對人的了解不應該是通過心,而是通過視覺或是智力。 第16章 驚喜 對于作文寫得不符合題材一事,黎曉北看得很開,他一并不擔心,家里人也從來不提高考一事,他們對黎曉北學習成績好與壞一事似乎并不是太在意。 他是純理科生,大概只適合寫學術論文。 而作為教十來年語文的老師,她哪里會看得懂,看完后是一臉懵圈,不說好也不說壞。 語文老師只懂得知乎者也,今天是寫感想,明天背古詩,理工科的各種論據和依據,她上哪兒找去,上網搜索?可是老師還要批改其他同學作文,沒有時間! 然后,語文老師直接將作文遞給路過的物理老師,把作文遞給他看,內容到底是不是有所依據。 物理老師看完后心中大驚,又看了看作文本封面的名字。 是那個一次測試就一舉成名的轉校生黎曉北。 內容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完全符合理科生的邏輯思維,還合理的將物理所學知識運用到語文作文,進行科學合理的辨證,這就是理科生。 這位學生的個xing,他喜歡。 物理老師喜歡一個學生就喜歡在自己熟悉的老師面前表揚他,當語文老師聽到物理老師的評價后,心情是可等的復雜,有種被學生打擊的壓迫感,她知識竟是如此淺薄。 在物理老師的推薦之后,黎曉北那篇短得不能再短的小作文居然火了好幾天,被老師津津樂道不說,還在學生中流傳,一時間他成了理科生的典范,以后要作文的時候就想想黎曉北,也是對作文的一種反抗,寫作文真是不科學! 黎曉北竟然意外的被理科生們崇拜和敬佩,他的寫作邏輯被理科生們爭相模仿,剛到新學校不到半學期,意外的紅了,當然不是網紅,而是成為僅此于得孟子矜的風云人物。 理科生們不僅僅模仿他的寫作行為,近兩天還經常有其他班同學莫名其妙跑到高二六班圍觀黎曉北的日常上課習慣,不出一天,高二年級的理科偏好學生們上課時倒下一大片,全是睡覺的。 為此,文科老師們很是尷尬,你們這些小混蛋是到底多不想學文科,老師也不是那么想看你們寫的完全偏離題材的作文啊,你們知道老師每次打分有多糾結,有多為難嗎? 如此風氣必須得糾正,老師們真是痛苦死了。 不過苦了兩天,就到了期中考試,兩天的期中考試學生們總算歇了繼續模仿黎曉北睡覺的心思,人家天天課堂上睡覺物理數學化學生物都能名列前茅,他們可不行,得熬夜看書做習題背課本,就連偶爾在學業吊兒啷鐺的孟子矜也打起了十二萬分精神。 黎曉北不明白大家為什么為了一個考試天天熬夜看書。 寢室的關燈時間是晚上十一點,然而過了這個點后還是有很多同學打著手機的手電筒燈在背單詞,背詩詞,背課本,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