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擇道 3
從觀松亭看完商榕師兄的棋局回來,木三千呂子皎兩人就直接回了在大師兄的草屋旁新搭建的住處。 盡管跟在帝沙時住的宮廷閣樓沒法比,但也算是被褥齊全整潔有序,該有的東西幾乎也一樣不差。木三千雖然自小便養尊處優,可帝沙畢竟小國地處偏遠,跟啟元北疆相比皇室子孫貴則貴矣,卻沒啥嬌氣,木三千的父親貴為國主也不是照樣去了邊軍里捶打多年,加上佛門世宗的影響,帝沙國民大都行事簡樸,并不講究排場。 大師兄已經教完了早課回了草屋,聽見木三千跟呂子皎回來就去替師傅安排幾天后門試的事情。 “今后你就住在這間獨院,算是山上給小師弟開的特例,再次之前享受這個特例的是我?!?/br> 大師兄幫著推開門進來給木三千說了下平日里會用到的木盆面巾衣柜桌椅都如何安放,然后就提了一句在山上可以住在獨院是一種特例。 “草屋也不比廂房好太多吧?!?/br> 木三千暗自嘀咕了一句,大師兄面無表情的說起自己是第一個享有獨院的似乎言語里頗為自傲,可木三千卻實在看不出來草屋能高級到哪兒去。 “草屋雖然簡陋,但給你提供了一個自己獨享的空間,廂房里師兄弟們住在一起固然也不錯,不過獨院草屋給你的,你可以在日后慢慢體會?!?/br> 耳聰目明的大師兄顯然聽到了木三千在小聲的念叨,之后竟然難得的笑了一下,說完之后就又立刻恢復了面無表情的樣子。 生硬,木三千看著直覺得生硬。 “還有一事掌教師叔讓我代為告知,三天后是武當門試的日子,你雖然被掌教師叔收做了弟子,輩分上其他人都要尊你一聲小師叔甚之小師叔祖,不過門試并無特例,你也要跟其他人一樣參加?!?/br> 安排好木三千在草屋的衣食,大師兄陳常名最后才把掌教師叔的安排告訴了他。 “是,大師兄?!?/br> 既然是師傅的安排那就聽從便是,不過門試是怎么一回事木三千作為一個江湖初哥可是聞所未聞。 “子皎你再多待一會,給小師叔說說門試的規矩,別耽擱太久,晚上的功課也不能落下?!?/br> 有個徒弟倒是極為省事,大師兄把這些浪費唇舌的事情給弟子呂子皎一扔,自己就甩甩袖子走了。 “門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師兄陳常名走后木三千迫不及待的問呂子皎。 “簡單點說就是考試?!?/br> 師傅陳常名一走呂子皎瞬間覺得草屋里壓力驟減,在山上轉悠了小半天也已經覺得疲乏,就跟木三千兩人坐到桌子邊上倒好茶慢慢喝了起來。 “考試?” “自然是要考試的,武當山雖是道教圣地,但跟其他地方道觀道場不一樣,咱們還有江湖宗門這么一層身份。拳腳功夫劍道劍術,氣機內功,哪一樣在江湖上都是響當當的?!?/br> 呂子皎這話說的倒是實在,武當道統巍巍百年,自然有它獨特的底蘊。據傳是由道家師祖第十七代化身李圣人發明的八段錦,道陵天師降妖伏魔的武當劍,隨便一個都是江湖人夢寐以求的至高秘籍。 所以在武當出家遁世斬斷紅塵的人多,慕名而來想要拜在門下習武練功的更多。 武當山素來清凈,肯定不能對誰都廣開方便之門,卻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都給拒之門外。所以無論來人是為遁世出家還是入門習武,都會經過篩選,這是初試。 “你是被掌教師叔祖直接帶上山收做了弟子,自然就免去了初試?!?/br> “沒看出來武當山這塊招牌還這么搶手?!?/br> “那是自然,每年那些個等著初試的人可都擠破了腦袋也要往山上來?!?/br> 顯然呂子皎對武當山的認同感很充足,說起這些也滿是驕傲。 “每年能過了初試的人十有二三,初試之后這些人若是一心向道不問紅塵,那在山上待上三五年就可以正式入籍武當,那些企圖蒙混上山偷學功夫的,少有心誠之人,堅持不了幾年受不過清苦就自己下山了。前來習武求道的,在山上先要錘煉三年,適應山上的氣候環境,鍛煉好了體魄就可以參加門試。門試的目的是為了測驗弟子門的根骨天賦,門試過后我師傅還有其他師叔就會安排通過門試弟子的修行,讓他們練的也基本都是照著他們的能力安排?!?/br> “那你也是過了初試門試的?” 呂子皎粗粗給木三千講完門試的緣由,木三千忽然就好奇呂子皎今年不過十二,那么照著初試門試,他怎么著都得三年前就來武當了。 “不不不,不是?!?/br> 呂子皎聽完頭搖的像是撥浪鼓。 “我是山下村子里的孤兒,被人送上山的。初試沒有參加,門試倒是參加了,之后就拜了師傅,跟師傅學八段錦?!?/br> “原來是這樣?!?/br> 木三千恍然大悟。 “門試都是怎么個考法?” 既然呂子皎是過來人,那么找他問清楚情況最為合適,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失了分寸。過不過的其次,到時候可不能丟了自己身為小師叔的臉面。 “儒家極重教化,自孔老夫子便提倡有六藝,分別是為禮,樂,射,御,書,數,咱們道家呢講究個自然無為,看重天賦慧根,所以門試就考文武兩項?!?/br> “文武兩項?怎么個考法,難不成文是吟詩作畫武是校場對練?也忒俗了點?!?/br> 一聽呂子皎說文武兩項,木三千自然就想到了近些年啟元王朝那邊,當朝首輔王明陽費數年之功開創的文試先河,讓天下士子不分貴賤都能通過考試搏一個錦繡前程。 “跟尋常意義上的文武兩試不同,咱們考得很是簡單?!?/br> 呂子皎想到以前自己過門試時的情景,哈哈笑著說。 “我那次參加門試,第一項是文試,題目就是我師傅出的,問何為道?!?/br> “何為道?” 這題目出的也太籠統了些,木三千想了想覺得大師兄出這個題目不純屬難為人么。 道家先祖留下經典無數,最著名的莫過于李圣人的《道德經》,其在開篇第一句便有言,道可道,非常道。 要說題目考較的是對道家經典的解讀,那么大師兄也太俗氣了些,可要說通過題目顯露出自身的思想境界,那也太難了點。 “你是如何對答的?” 木三千極為好奇,迫不及待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