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鮮歪湯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本宮又活了、重生之農村媳婦的奮斗日常、四爺嫡妻種田記、春嬌、嫡寵妾、妃偷不可、BOSS蜜令老公楚楚動人、卜樞事件、富妻盈門、丫頭的冷酷少爺
好日子飯鋪里還有一樣叫人吃了回頭念叨的特色菜,那就是鮮歪湯。 當地人把河蚌、河蜆都叫做“歪”。全國各地的人都吃河蚌湯,咱當地這個“鮮歪湯”別有特色,特就特在,大河蚌并非是好的,最地道的鮮歪湯,專撿那種小小的河蜆,不怕它小,越小越好,小的它可比大的鮮嫩多了。 菜花黃,河歪鮮。春暖花開時候,河里邊那新生的小歪一把就能摸到好幾個,大的也就手指頭那么大,小的還比不過小指甲蓋?;煸跍\水的沙子里,太小了,沒法子一個一個用手捏,這時候就用上了長把的鐵絲笊籬。 那時候環境好啊,還沒污染成如今這個鬼樣子,河水清清的,淺水看得見一粒粒沙子,沙子整天被清水刷洗著,一點渾泥都沒有。 小歪混在沙子里,一笊籬下去,連沙帶小歪,全撈起來了,順手就在水里篩篩晃晃,把細小的沙子漏掉,只剩下小歪跟大的粗砂粒,你再把小歪挑出來就行了。就像剛子這樣的小孩,半天工夫也能撈滿一籃子。 春水清凌凌,蘆葦才開始冒出黃綠的芽,這時候的小歪,最干凈最鮮嫩,吃著正當時。 下河去撈小歪,是個頂頂好玩的活兒,等那鮮歪湯做出來,就更加好吃得不能行了。 這么小的小歪,指甲蓋大,這怎么吃呢沒法子一個一個把rou挑出來的。這時候,鐵絲笊籬又出場了。撈來的小歪,放清水里養上一兩天,直接進鍋煮,水一開,小歪就都張開了殼,小小的歪rou都下來了,拿鐵絲笊籬攪一攪,撈一撈,殼撈走了,rou卻好好的留在鍋里。 花生油燒熱,連湯帶rou倒進去,加入姜片和胡椒粉,再燒一個開,鍋開了加鹽,撒入開春最鮮嫩的頭刀韭菜,一大鍋鮮歪湯燒好了。 那個鮮味兒,老遠聞著你就忍不住深呼吸。 鮮歪湯也可以加入攪散的雞蛋,芫荽、粉條,就更加鮮香醇厚了。春天的小歪一點也不腥,有的只是鮮味,因為小,rou就嫩嫩的,嫩得你都舍不得把牙齒咬下去。 吃鮮歪湯,最好用那大大的白瓷碗,連rou帶菜,一大碗下肚,從嘴巴一直鮮到肚子里,那真是美得不輕。 入了伏以后,那布滿河底的小歪神奇地都不見了,偶爾在沙子里找到一個,也不方便吃了,這時候燒鮮歪湯,用的是大歪,也就是河蚌。 小孩子們最喜歡下河摸歪了,說是“摸”,其實更多時候是用腳踩,軟軟的細沙里忽然踩到一個滑不溜秋的硬東西,伸手摸出來,十有八.九是個大歪。 用大歪燒鮮歪湯,做起來要比小歪復雜很多。春季里大歪、小歪肚子里都是空的,非常干凈。其他季節里,大歪吃了食物,肚子里是不太干凈的。 摸回來的大歪,清水養兩天,吐干凈泥沙。剖開殼后,先要清理掉鰓跟肚腸,用鹽搓上一搓,沖洗干凈,靠歪殼的邊rou還要用刀背敲敲松,塊兒大的歪rou切成小塊,就可以下鍋燉了。燉的時候,加點姜片、料酒、白醋,不光解腥,還能讓歪rou燉得更酥軟。燉得差不多了,放進去一把粉條,起鍋時不要忘了撒一點胡椒粉。就這一點胡椒粉,就能將鮮香相融相連,味道更進一層。 大歪做湯,鮮嫩比不上小歪,但rou質比小歪筋道,多了幾分嚼頭。 馮玉姜做的這一道鮮歪湯,因為原材料就取自清泉河里,方便易得,好吃不貴,很快也就成了客人進店必點的招牌菜。 好日子飯鋪漸漸成了這條大公路上的一個好去處,當然也給馮玉姜帶來了豐厚的回饋。起碼來說,她再也不會為著孩子的學費愁了。 八四年,供銷社的幾間土房拆了,建起了一幢三層的水泥大樓,這可是當地第一個真正的“樓”,在周圍茅草屋小瓦房的襯托下,簡直就是一只立在雞群里的白鶴。這座大樓一建成就成了當地的標志性建筑,十里八村的老百姓攜兒帶女爭相來看,“大樓”成了供銷社的代名詞,到大樓里買東西成了一種檔次,四鄉里給兒子相親的人家,帶著人家姑娘買東西,是一定要到大樓來的,不然你就掉了架。 甚至于二三十年后,“老大樓”仍舊是當地一個標志性地名。全國各地,像這樣的“老大樓”大概很多地方都有,成了一個時代的記號。 鐘繼鵬美滋滋喜洋洋地跟著供銷社搬進了大樓,似乎走起路來都精神了幾分?;氐郊依?,就跟馮玉姜商量起蓋房子的事。 村里好多人家蓋起了新房,真正叫做“瓦房”的還少,都是那種石頭墻、茅草屋頂的,屋檐上用了兩排或者四排青瓦,立刻就顯出了一番大氣來。雖然不是大瓦房,但比起原先的土坯茅草房,強了不知多少了。鐘 繼鵬看著眼熱,便也想湊個熱鬧。 “旁人家蓋了新房,咱家是不是也得蓋咱兩個兒子,沒個像樣的房子,趕明兒不好說媳婦?!?/br> 馮玉姜說:“蓋啊,蓋什么樣的” “叫我說,咱一定要用四排瓦,比那兩排瓦的有面子?!?/br> 馮玉姜說:“你去找鄉里,給咱在這路邊上批一塊宅基地,咱就蓋?!?/br> 鐘繼鵬見馮玉姜一口就答應了,十分高興,他當然知道,要蓋房子,必須得馮玉姜愿,這幾年馮玉姜到底掙了多少錢,蓋不蓋得起,他還真拿不準。 那時候地皮遠沒有像現在這樣金貴,鄉里的干部甚至巴不得誰家來公路邊上蓋房子,你想啊,公路邊上好多的新房,也能給當地抓點面子不是鐘繼鵬很快要到了四間屋的宅基地,馮玉姜一把手把四千塊錢拍在他手里,說: “后邊蓋四間住房,前頭蓋四間店面,蓋好了把飯鋪也搬過去。咱要蓋,不用茅草了,全都用瓦,青瓦也行,紅瓦更好,地基到一米線,就用石頭,一米以上,都用青磚好看。你那供銷社反正離得近,蓋房子的事你多cao忙吧,我反正不能整天去看著?!?/br> 鐘繼鵬捧著那四千塊錢,驚得差點沒掉到地上去。即使在供銷社里干,他也沒有一下子拿到這么多錢! “用得了這么多嗎多找幾個相熟的本家近房來幫工,就買點料子,三千估計就夠了?!辩娎^鵬把錢數了兩遍說。 馮玉姜說:“還是盡量雇人,找人幫工,那都是功夫換功夫,今天人家來給你幫工,另天你也能去給人家幫工另外,富余出來的錢,把里里外外好好規整一下子?!?/br> 兩個月后,馮玉姜搬了新家,同時搬了新店面,新鋪子里頭寬敞明亮多了,墻上掛了大幅的山水畫,桌椅板凳都換了新的。為了配上新店面,飯鋪又換了一次牌子,跟原先牌子沒怎么變樣,只是變大多了。 單就這新房子,雖然比不上大樓轟動,也足以讓十里八村震驚的了。 馮玉姜有一回問二丫:“這房子,是不是太冒尖了” 二丫說:“媽你管它冒尖不冒尖,咱自己蓋的,又不是偷來搶來的?!?/br> 搬新家,照鄉間的習俗要“溫鍋”,至近親戚要來隨禮的。孫老太家照例使喚了孫老二來“溫鍋”,孫老二照例趕了馬車來,帶著魚、rou、大米、白面這四樣東西。 “妹子,你也算是熬出來了,等明年山子考上大學,二丫考上高中,你這日子就更舒心了?!?/br> 這兩年,孫家老太身體倒還硬朗,孫老頭卻生起了不大不小的病,馮玉姜去看過幾回,身體大不如前了,不過好在兒子多,混得好,家家愿出錢給治。不說那時候的農村,即便就是現如今,農村人有病有災,叫兒女扔下了不給治的也不少見。經濟條件是一說,另一說,啥人沒有呢! 搬了新店面,飯鋪里除了馮玉姜自己,就還有原先找來幫忙的姜嫂,眼看著早就忙不過來了。本來馮玉姜早有再找個服務員的打算,叫她專管端菜、招待客人啥的,自己跟姜嫂,都是廚房里的熟手,就專管做飯炒菜?,F在搬了新地方,馮玉姜便決定,干脆一伙兒找兩個服務員算了。 馮玉姜叫二丫在飯鋪門上寫了個招服務員的紅紙,工資就比照姜嫂的來,姜嫂剛來時,是拿20塊錢工資,這年把,馮玉姜看著她好用,便給她漲到了25塊錢。馮玉姜于是在紅紙里說,服務員的工資,就是一個月20塊錢,干好了再給漲。 農村人手多,收入少,很快就有好幾個來報名的。馮玉姜一個個見過了,挑了兩個模樣周正、看著干凈利索,再念過幾年書能識字,有點文化的,一個叫張小梅,還一個叫金彩霞。 兩個姑娘到鋪子里一上工,看著說話、干活兒都不錯。 哪知道,就為這兩個服務員的事,鬧了一場想不到的風波。 兩個服務員剛上工兩天,傍黑天時候,鐘老大來了。馮玉姜見鐘老大一腳跨進飯鋪,心里就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鐘老大每回子來,總不會白來的。他們搬了新家,鐘家那邊沒人來溫鍋,這會子空空兩手來又要做什么 “他四嬸子,你店里雇人了” 馮玉姜說:“是找了兩個服務員,大哥你關心這事兒” 鐘老大往店里大大咧咧一坐,說:“你趕緊把那兩個人攆了?!?/br> 馮玉姜好得一驚,就問:“為什么” 鐘老大轉著頭打量著新房屋里的擺設,眼睛里滿滿都是賊一樣的亮光,嘴里說: “你把這兩個人攆了,叫你侄女跟小王莊你外甥女來給你干,不是比外人好上一百色你拿著錢找旁人,怎么就不先盡著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