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81 章
書迷正在閱讀:請君入甕、我這種攻就喜歡吃反派軟飯、冷面總監的小助理(簡)、念奴嬌、穿成反派他妹、殺馬特又又又考第一了、被退婚后和帝國元帥匹配100%、怕吃苦的蔣小姐、狐媚魘道(古言 劇情)、np世界找純愛
后不久便剃去了那一頭煩惱絲,她再也不想與紅塵有牽念,想起來自己的師傅曾經提過與此地嘉應觀的掌門有些淵源,曾經同出一門,這師弟后來棄佛入道,終究是出家人,便千里迢迢地前來投奔。 那掌門年事已高,久已不問紅塵俗事,見妙玉一個年輕的尼姑前來投奔,又如此年輕貌美,便不讓她借住在觀中,免得日久生事。好在妙玉自己頗有資財,便在這道觀后面起一精舍,跟兩個小丫鬟隱居起來,只拜托觀中的道士代為采買,過起了與世隔絕的日子。 然而她 “yu潔何曾潔”,觀中年輕的道士以及鄰近村中的流氓便常來滋擾,妙玉也甚是煩惱,雖不假以辭色,終究不是常法,正在思索一退身之計,尚未思慮周詳。 她平日里很少出門,今日見難得天氣晴朗,兩個丫鬟都在后院里洗曬被褥,她便自己出來采花供佛,一抬頭卻看見兩個書生打扮的人正在打量她,她本yu立刻回去關門,卻覺得那兩個人甚是眼熟,定睛一看,大吃一驚,不由得滿面通紅。 黛玉剛起了他鄉遇故知之感,見妙玉窘迫,便明白她是因為當初那不光彩的離去,不知傳出了怎樣難聽的謠言,正要招呼,那妙玉卻飛快地轉身回去,匡唐一聲將門緊緊閉上,再無聲息。賈琮和黛玉面面相覷,賈琮還要上前去拍門,黛玉便拉住他說此事當從長計議,既然妙玉不yu相認,何必勉為其難。 賈琮只得罷了,然而回到督府,便傳來了當地的武陟縣縣令,問他關于妙玉的事情。那縣令竟然知道此人,嘆道:“大人不知,下官正在為這個尼姑煩惱。她來了不到一年,便因為周圍的癡漢屢屢sāo擾而多次告到縣衙。此地民風一向淳樸,實在是這個尼姑太過特立獨行,年紀輕輕,也不在哪個大廟里掛單,就這么獨居,早晚生事?!?/br> 賈琮便拜托縣令關照妙玉,那縣令聽這一說,自然上心,回去便下了一道手令,讓嘉應觀的道士們輪流值守,不許閑雜人等再到那精舍外面流連滋擾。誰知衙役們去了,不久回來稟告說,精舍竟然已經人去樓空了。只在門上留了一張紙條,寥寥數語,上寫“瀟湘妃子親閱”。 縣令不解其意,連忙回報賈琮,賈琮聽了,便知妙玉是羞于見到故人,自脫身去了。黛玉得知此事,心中隱隱不安,為妙玉感到擔心,雖說如今政治清明,政通人和,治安也還算安寧,然而一個孤身女子行走江湖,究竟還是令人擔心,然而她看那紙箋上寫著幾行字:“一念之愚,千里之哀。從今永別,勿念勿尋”,也就無可奈何,只得隨她去了。 賈琮原本以為黛玉來此,自然還是要過在京城里的那種風雅日子,便也仔仔細細地收拾了督府一番,然而黛玉卻不以為意,她雖是嬌生慣養于綺羅叢的,然而在這里卻能夠布衣蔬食,絲毫不覺辛苦。秋收之后,賈琮便開始新一輪的整理河堤的工作,常常幾日甚至經月不曾回府,她常日在書房里讀書,讀的卻是與賈琮治河有關的文獻資料,等賈琮回來,言談間大為驚異,黛玉竟是極有悟xing,有時對于細節的建議,讓賈琮有醍醐灌頂的領悟。再住了些時日,黛玉膽識愈壯,待賈琮循著河道上溯,她也不跟他商量,有一日便自己帶著四個丫鬟和兩個護衛找來了。 那一日恰好是在平陸,賈琮忙了整整一天,督促府中師爺催促工匠打造鋼釬,因為河堤上的巨石礙事,不得不用鋼釬鑿開,此事極費工費時,幾百個人工一天也做不了多少,賈琮生恐入冬以后,天氣寒冷,便更加難干,未免上火生氣,將屬員一再排揎,嚴令在下第一場雪前,務必完工。 正忙碌著,黛玉便一身勁裝出現了,聽說黛玉只帶了六個隨從就走了這么遠的路程,賈琮待要說她,卻又舍不得,正在沉吟,黛玉已經站到堤岸上,細察熟思還未等賈琮說話,便告訴他說,且先去整修其他的堤岸,此處只待入冬后自然有辦法解決,賈琮將信將疑,然而他是萬事都依從著黛玉的,自然言聽計從,便動身去巡視上流去了。將河岸上的巨石留給督府中的屬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