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80 章
書迷正在閱讀:請君入甕、我這種攻就喜歡吃反派軟飯、冷面總監的小助理(簡)、念奴嬌、穿成反派他妹、殺馬特又又又考第一了、被退婚后和帝國元帥匹配100%、怕吃苦的蔣小姐、狐媚魘道(古言 劇情)、np世界找純愛
里,黛玉果然就動了游興。 他們只帶了紫鵑和碧葉兩個丫鬟,都換了男裝,打扮成書生的樣子,到了河邊,賈琮便指點給黛玉看,他舊年主持修建的分水堤已經初見成效。黛玉見濁浪滔滔中一條彎月形的石灘堆在河中,不由得驚道:“這么急的水流,是如何把這么些石塊放入河心的?可不就沖走了嗎?”賈琮便得意起來,說道:“這便是我的獨創了,讓村民用竹篾編成籠子,里面放上大大小小的石塊,用船載到河心,推下水去,就沉到水底,水沖不走了。堆得多了,成了堤壩,自然堅固,日久竹篾隨水爛了,便形成了分水堤。你若順流而上,可以看到每到轉彎處,水流湍急的地方,都有這種分水堤,減輕了對于河岸的沖刷,還沉積了泥沙,所費無多,一舉數得?!摈煊裥Φ溃骸斑@樣簡單有效的辦法,書上卻是沒有記載,虧你怎么想得出來?” 賈琮心里高興,便越發說得興頭,手舞足蹈起來,可見對于治水是非常的有心得,談談笑笑,不覺路遠,不久就到了小虹村。村民見了賈琮,都畢恭畢敬,有村中的老者便請喝茶,賈琮擔心黛玉不慣鄉村的氣味,便只端來一碗當地的油茶,給黛玉品嘗,黛玉略嘗了口,倒是香甜,不覺喝了半碗,賈琮便將剩下的一氣飲盡,給過村民賞錢,便告辭了。 喚來了一個小牧童,命他帶路去嘉應觀,小牧童大約十歲,天真可愛,一路用方言唱著山歌,倒也清脆可聽。碧葉便逗他,讓他唱了一首又一首。不久走到嘉應觀,香火倒是旺盛,賈琮來過數次,便引黛玉去一處建筑名叫“無塵殿”。據說殿中與別處不同,天花板遍布彩繪壁畫,不見蛛網,不粘灰塵,鳥蟲不進。黛玉問何故,觀中的道士說傳說殿內藏有避塵珠。黛玉不信,賈琮便悄悄告訴他,其實是因為天花板是檀香木的緣故。 嘉應觀的后面便是向秀的故居,如今屋舍已經不存,但是石碑還留著,上面刻著《思舊賦》,鐵鉤銀劃,筆力雄健,賈琮與黛玉皆精于此道,研摩了很久,依舊趣味盎然。然而這個時候,一直在唱山歌的小牧童已經不耐煩了,想要回家,碧葉便給他幾個銅錢,打發他自己先回去。小童開心地謝過,然后正要走時,賈琮叫住他,問道:“那邊的一處精舍,怎么我以前沒有見到過?”小童看了看,說道:“是了,那是一個游方的尼姑建的,據說她是嘉應觀主持的師侄,來掛單的,卻不愿意跟道士們混住在觀里,便自己修了幾間房舍,帶了兩個老尼姑住在那里?!闭f著自去了。 恰好黛玉也腿酸了,想要歇歇,便笑道:“觀里的道士好生啰嗦,我也不愿意聽那些牛鼻子吹噓,既然那里住著尼姑,想來可以暫歇一下?!辟Z琮便扶著她過去,這間竹籬中一叢修竹,掩映著青瓦白墻,紫鵑正要過去敲門,卻聽到吱呀一聲,門開了,里面走出一個手挽竹籃的尼姑,面容清秀,黛玉一看,竟是故人。 第七十七回 檻外人紅塵不自在 從精舍中走出來的尼姑分明是妙玉, 雖然妙玉此時青衣麻鞋,已經剃度, 不再是帶發修行的模樣, 但是那種遺世獨立的氣質卻是一點兒未變。她本是低垂著眼簾出來的,手中挽著的竹籃里放著一把竹剪, 黛玉略一打量, 便見一帶竹籬下種著秋菊,便知道妙玉是出來采花的, 心中感慨,她雖說淪落至此, 依舊未改初衷。 賈琮自然也認出了妙玉, 但是他所見所思卻也黛玉不同, 他見妙玉眉間眼角帶著輕愁,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孤標傲世的檻外之人了,想來她一個年輕的尼姑, 在這塵世里孤苦無依,竟不得不在道觀后面棲身, 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又想想方才那觀里的道士們一副諂媚的嘴臉,自然是六根不凈的俗人, 不知妙玉是如何處之的。 卻說妙玉自從舊年中秋夜與寶玉邂逅,被人窺破,便連夜打點細軟,帶著兩個貼身的丫鬟離開了賈府, 雖說她早有避禍之念,只因沒有合適的落腳之地,再加上對寶玉尚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綺念,經那意外之驚,也就終于揮慧劍斬情絲,離開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