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38 章
呢,往后這翰林、宮學也沒蔡家的事兒。 裴鈞不理會蔡飏繼而又起的冷嘲熱諷,此時眼看主廂中等候的馮己如已碎步走來迎他入座,便隨手同蔡飏一晃當做告禮別過,這就與馮己如一同走去了主廂,雙雙揭了主副考官的兩道授任文帖,按儀禮請香祭過堂中的孔孟畫像,便吩咐下頭一句: “理卷開閱?!?/br> 第57章 其罪四十三 · 栽贓(四) 成擔的卷紙陸續被雜役抬上來,里頭裝著的上千份薄薄答卷,便是一個個參科學子的命書了—— 是飛黃騰達還是寒窗再讀,一切全憑這卷中千千字與閱卷官的眼緣。 閱卷的等級是格外嚴明的。在監官收卷后,所有卷紙已由彌封官一一糊名,并蓋上了“彌封關防”的騎縫紅章,以防有人拆窺換卷;后又會jiāo由翰林謄錄院的書吏用朱筆謄抄一遍,以防官員辨字舞弊。 可謄寫完后,朝廷又怕謄錄官中有受賄后直接替考生重寫答卷的,這謄錄后的副本便還不能徑直jiāo給閱卷人批閱,尚需與考生的原卷一并送至禮部,由對讀生比對無誤后,一一落印、寫好經手人的姓名籍貫以備查驗,這才能jiāo去閱卷人手里開閱。 可閱卷人又只是參與閱卷的官員中最低的一等,頭上還有同考官、主考官。閱卷人覺得好的卷,只能批一個“薦”字,再將這些“薦卷”jiāo由同考官二次擇選,其中批下 “取”的,又呈給主考官親自過目,由主考官來定下“中”與不中,并將“中卷”上報朝廷,錄為貢士。 而貢士定下后,又還待閱卷諸官內議一番,選出其中文采極好的,或政論極特別的,或極能取悅皇家的,這才能被納為殿試人選,擇時入宮,經天子作考、百官品鑒,較出三甲來。其頭甲分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其余的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到此,一屆科考才最終落成。 在這一層層擇生中,主考官身為攜領閱卷之人,手中的權柄自然極大。 按朝中規俗,歷屆閱卷的主考官,慣來是在一二品重臣中輪換,而裴鈞升任少傅的時機,恰趕在了上一輪的尾巴,排在了上科主考官張嶺之后,便替代了原應輪作主考的蔡飏上任,搶去了蔡飏入內閣后盼望多年的主考之職。 加之裴鈞本就身任禮部尚書,從底層對讀官到閱卷人的點選,每一樣都多少chā過手,更是出題人之一,機緣巧合下,所擁有的職權就遠比蔡飏來做主考還要大了,若說有心,想要瞞上欺下、一手遮天也不是不能,所以朝中各路便也格外睜大了眼睛盯著他——正如御史臺百般審檢、駁回他點出的官員。而驟然由主考降為同考的蔡飏,也就更該嫉恨他了。 不過裴鈞要的,卻正是蔡飏這份嫉恨。 如今蔡家因新政鹽案之事恨上了裴鈞,那必然會用蛛絲馬跡暗算裴鈞。裴鈞異位而處,心想蔡家最省事兒的做法,自然是讓蔡飏入院閱卷時見機行事,最好是拿徇私舞弊的罪名栽贓給他,以圖將他革職論處、甚至按律殺頭,正所謂一石二鳥。 可巧的是,這也是裴鈞想要對蔡飏做的。 而蔡飏若因嫉恨迷眼,那被請入甕中自然就更容易了。 閱卷的第一日,因外院的閱卷人剛開始讀卷,尚未較出可薦、可取的jiāo來惠文館中復閱,于是館中便各人守在各人廂房里,相安無事。加之房外廊中還有御史臺的駐役看守,嚴防舞弊,又有一些帶刀劍的宮中侍衛巡邏,館中便整日都頗為清閑,風平浪靜。 裴鈞在廂中閑來無事,又不想同馮己如大眼瞪小眼將公事翻來覆去地說,便早早翻了些館中的藏書來看??伤忠辉缰礼T己如是收了銀錢要替人換卷的,便也時不時瞥眼馮己如行藏,將人使喚使喚拖住腿,以防馮己如貿然行那換卷之事令對面廂中的蔡飏察覺,惹來大麻煩。 于是就這么到了夜里,馮己如時時被裴鈞指使著做這做那,還沒找到機會出去活絡,時辰就已該安歇了。 和出題時不同,閱卷中的衣食住要松和多了,每個廂房后都設有專室以供閱卷官員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