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79 章
都有些反應不過來。難不成要仿照唐時,獨開算學科取士了? 關于各項雜科事情,他們也是商討過的。醫學開在太醫院下,書學、畫學分屬翰林院,算學則設在太史局下。武學也只開了個算科,旨在培訓pào手,讓學員知曉些廟算的道理。怎么天子突然改了主意,要重算學了? 趙頊聞言卻搖了搖頭:“倒也不用專門開科,只需在太學或是科試中加入算學即可。之前不是收到了軍器監事蘇頌的奏本嗎?朕覺得所言在理啊。若是不通數算,如何知曉下吏有無欺瞞?凡舉水利、商事、百工也都要用到算學,學一學也是沒錯的?!?/br> 趙頊原本也不把算學放在心上,但是蘇頌那一本奏章,著實搔到了他的yǎng處。如今大興農田水利,懂些算學,想來也能有助職司。還有六部三司,哪個不要跟數字打jiāo道?就算是樞密院,也免不了計算錢糧,供應大軍。 更何況蘇頌還說,想要改良工藝,振興商貿,亦需用到數算。且不說這一年來從水利鍛錘、印制機械上嘗到的甜頭,只是邊貿那豐厚無比的商稅,趙頊就不能放心把事情jiāo給個不通數算的蠢人。如此想來,數算學上一學,考上一考,也不為過嘛?!吨芏Y》都把“數”作為六藝之一,還是有其道理的。 王安石聞言沉默半晌,才道:“制科向來考書經,未曾涉及數算,冒然增加,定會讓天下士子怨聲載道。若官家有意,不如先在太學開科。上舍生里有善數算的,也可擇優任官?!?/br> 科舉到底是選詩賦還是選策論,尚且未定呢,他怎么可能再讓數算加進來。但是太學就不一樣了,加一門數算,也不過跟武學相仿。當兵的都能學數算,士子學學又能怎樣?而不論蘇頌奏章寫的如何,有一句話是有道理的。通曉數算對于官員是有益處的,別說蘇頌,就是他當年也在三司使任職過?,F在掌管三司條例司,yu理天下之財,更需要精通數算的官吏。這對于他,對于新法,也是件好事。 見王安石認同,趙頊高興了起來:“既然如此,就盡快安排下去吧。明歲取士,太學也當擢拔良才?!?/br> ※ 太學要加數算了?! 聽到這消息,韓遐整個人都是懵的。這些日,太學即將改制,增加外舍,且績優者免試的消息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如今太學共三百五十名學子,上舍生只有五十人。雖說不知什么樣的成績才能免掉會試,直接授官。但是毫無疑問,身為上舍生,成績還不算差的韓遐,有很大幾率撥個頭籌。 這是韓相公早就料到的,也是他入太學的目的。韓遐原本還興高采烈,覺得不負兄長和祖母的期待。誰料免試的政策還沒下來,先來了個數算。而且這數算科目還有說道,據稱只要是上舍生,且數算出眾,都能直接授官! 這誰受得了???!韓遐都快哭了,他自幼苦讀詩書,為的就是舉試,從未在數算上花費心思。也就粗粗讀過些《九章算術》,還因常年不用,忘得差不多了。 現在突然冒出個算科,還要跟授官扯上關系,這不是坑人嗎?! 滿心愁苦,韓遐還能怎樣,只能回家跟兄長傾訴一番了。 “……也不知是誰出的餿主意,還剩幾個月就要禮部試了,若是因數算扯了后腿,怕是還要下場科試?!表n遐一股腦把話都說完,哀怨的嘆了口氣。 諸公對他們這些學子,也未免太苛刻了。倒不是他對數算有什么意見,只是突如其來,誰有準備???若是入學就開算科,他也不至于苦惱如斯。 韓邈聞言挑了挑眉,他還真知道,到底是誰出的餿主意。連他都沒想到,瓊兒只是隨口一說,蘇頌就上書諫言,官家還真就允了。然而這事也不便點破,韓邈微微一笑:“舉試便如百舸爭流,技不如人,自然要被甩下。如今還有數月時間,你們又開了算科,不妨先補一補。授官肯定也不會只看數算,只要成績上佳,數算能說得過去,總還是有希望的?!?/br> 兄長的話,韓遐還是肯聽的,不由點了點頭:“兄長所言甚是。我定然好好聽課,早些把數算補回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