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70 章
自然不會?!碧K軾答得相當坦然,還頗有些自得的道,“況且熱氣也能讓氣壓出現差異,此事不值得深究嗎?” 想研究你好好研究啊,靠拔罐算什么事兒?甄瓊都快氣笑了:“如此說來,用火加熱玻璃罐,再扣在rou上,豈不能觀察的更細致?” 他們那邊也有拔火罐的,但是誰沒事會用這法子研究大氣壓力???這群人到底懂不懂什么是格物?! 誰料他這氣話,讓兩人眼睛同時一亮。 蘇軾擊掌贊道:“此法甚妙,凌霄子果真有急智!” 而米芾則興高采烈的用力點頭:“就是!換了玻璃罐,可比竹筒干凈多了。再用火燒一燒,定然細蠱全無!” 他還發愁竹筒不潔,每次去拔罐都要店家換筒子,認真煮過才上身。要是以后用自己的玻璃罐,臟了好好洗洗不就成了? 甄瓊:“……” 行吧,你們愛拔就拔吧! 一旁沈括卻笑道:“錢太醫也說了,宮中有人開始精研吸筒法,說不定以后真能自成一派,有類針石呢。不過吸筒的原理,并非是氣壓受熱就會減少。而是空氣一旦受熱,就會膨脹,扣在身上又驟然降溫收縮,這才生出了壓力差異,能吸起皮rou?!?/br> 聽聽,這才是人話嘛!甄瓊頓生知己之感,還是沈括最靠譜??! 蘇軾卻被這話題勾起了興趣:“我曾在冬日凝水成冰。那冰坨會鼓出碗來,分明比原先還大。怎么換成空氣,遇冷就會縮了呢?” “水成冰,是變了形態,這熱脹冷縮,得是同一物才能顯出。就像家中鋪的地板,若是用料不佳,到了夏日就會突然膨起,到了冬日又收縮露出縫來,就是因為木料熱脹冷縮的緣故?!鄙蚶托慕忉尩?。 這就比較好懂了,就連米芾也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燒水的時候,水汽能頂開壺蓋,也是熱脹冷縮嗎?” “水化氣,氣凝水,并非單純的氣壓之變,而似另一種力。此事我還在跟子容兄研究,一時半會還無法作答……”說到這里,沈括突然住了嘴。只見米芾兩眼都有些放空了,一副云里霧里的模樣。他不由笑道,“不過吸筒法,確實是因為熱脹冷縮生出了壓力差?!?/br> 米芾這才緩過神:“你們這造化之道,還真是麻煩??!” 甄瓊臉又黑了:“這是格物之道,不是造化大道!” 格物是研究物xing本身,而造化則是究其變,怎能同日而語?! 米芾只當自己沒聽見,又興沖沖道:“這幾日伯時兄正在家潛心畫寶應觀演法圖呢,說是十六匹駿馬拉球,讓他靈感勃發?!?/br> 這人就只看到了馬拉球嗎?大氣壓力不才是讓人震撼的嗎? 甄瓊剛想說什么,蘇軾已經想起了今日正題,趕忙問道:“這些天眾人都在議論,抽出球中之氣,球中還存何物?那么大的鐵球,中間無水也無氣,莫非真成了空?” 嘿呀,總算說道正題了。甄瓊趕忙點頭:“可不就是真空嘛。我跟存中兄也商討過這問題呢,真空才是天地之極,萬物之始。隨后生氣,衍化萬物?!?/br> 這可是蘇軾從來沒聽過的理論,他兩眼都放出了光來:“此話頗有玄理??!” 甄瓊:“???” 這跟玄理有啥關系? 然而蘇軾已經轉頭,對沈括道:“存中兄也認為世有真空嗎?” 這已經觸碰到了他藏著的秘密,如今該是揭開一角的時刻了。沈括輕輕吸了口氣,鄭重頷首道:“應有真空,只是此物不在你我身邊,而當在天穹之上。沒有大氣之壓,萬物混沌一體,托住了日月星辰?!?/br> 蘇軾輕輕嘶了聲:“這是宣夜說?” 他也是遍讀百家,博古通今的人物,自然也聽說過“宣夜說”。只是此說法,稱日月星辰浮在氣中,其行止依靠氣來推動?,F在到了沈括嘴里,卻成了一片真空,星辰浮于其上。那日升月落,斗轉星移,靠的又是什么? 蘇軾想不明白,也就問了出來。沈括卻也搖了搖頭:“此事我也尚未參悟。只是若星辰為氣,豈不消散?唯有浮于真空,方能成型?!?/br> 這也是宣夜說的一種理論,日月星辰都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