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57 章
萬物無感,正因為yin陽早已調和,能抵御這種無處不在的力。 那些元氣、濁氣,乃至碳氣的說法,更是一點點完善了他的理論,讓他這個不信僧道之人,都有了結jiāo通玄先生的意思。 程顥聞言卻微微一皺眉:“那大氣壓力,哪有這般博大?叔父所想,怕是過了?!?/br> 他不能不多說一句。張載話里話外的意思,分明已經有了“氣在萬物先”的深意。若是如此,那“理”又在何處?他兄弟二人如今學術尚未大成,但是對于“天理”的認知已經擺在了極高的位置。就如韓非子所言,“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天地間必然有個至高不變的“天理”,方才有“氣”的外在表象。 程頤則更為直白些:“氣有生滅,理卻永存。大氣之力,正印證了天地有‘道’。因有此‘道’,方能拘束大氣,衍化萬物?!?/br> 這跟張載的理念就有些不合了。世間肯定是存在著規律和道理的,但是沒有“氣”作為承載,要如何依憑?他不由皺了皺眉:“正叔所言謬矣。氣從未消散,只是自一物化作另一物罷了。這變化,方才是‘理’。正如那覆杯止水一般,若非杯中無氣,焉能顯出大氣壓力?” 這可就涉及經學之爭了,就算程家兄弟是張載晚輩,也不可退卻。三人頓時就“氣”、“理”引經據典,展開了辯論。當然,也少不了這些時日報上刊登的新理論。只是一通爭執,誰也無法說服誰。而對于張載,大氣壓力太弱,也是個避不開的軟肋。只是撐起一片紙的力道,如何能塑造萬物? 饒是他也不由生出懊惱,這大氣壓力,不該如此弱才是。但要怎樣才能證實其偉力呢? 寶應觀的道觀中,倒是有人正在探討這個問題。 “這便是真空球了?”甄瓊興沖沖拎起了那兩個半圓球,“嚯!分量不輕??!” 可不是嘛。兩個半圓球都是鐵制的,直徑半尺有余,還有兩個大大的把手,怕的有十來斤重。 “怎么不選木球?”沈括也好奇問道。 只是實驗,木球不就夠了?他也沒想到蘇頌會選用上好的鐵器。 蘇頌微微一笑:“木球我也試過,太容易變形,不好著力?!?/br> 這可是他沒料到的。雖說甄瓊說過,大氣壓力八馬都沒法分開,但是這話只是聽聽,蘇頌并沒有放在心上。誰料真正開始嘗試后,他立刻發現木桶、木球沒法承受巨大的壓力,輕易就會開裂變形,最終還是換成了鐵制。 把那鐵球拿在手里,蘇頌道:“原本我也想過直接抽空其中的空氣,但是無法測量,始終不大準確。最后就換成了灌水。在球中灌滿水,并在一處,隨后取泵抽吸。待把所有水抽出后,球內自然就成了真空……” 他的話還沒說完,甄瓊就急急問道:“那密封呢?可妥當?” 他們還沒找到橡膠呢,若是密封不好,豈不白費氣力? 蘇頌聞言微微一笑:“凌霄子之前提起要用膠。我也試了許多膠類,皆不可行。最后取了杜仲木,方才奏效。此物也產膠,木質細密,做成襯墊能使水不外流?!?/br> 只要不流水,密閉xing就有了保障。甄瓊眼睛一亮:“回頭我也要弄些杜仲來,看能不能制出何用的膠!” 現在他的玻璃器皿大多還是靠旋鈕,有些不便。若是能制出跟橡膠相似的膠就好了。 這些旁枝末節,沈括卻不甚在意,催促道:“既然帶來了,子容兄也別吊吾等的胃口,速速驗證一番才是!” 三人對大氣壓力都有了解,蘇頌也就不再賣關子了,親自挽起袖子,cāo作起來。把一片木質軟墊放在兩個半球之間,隨后注水,待到水滿不溢的時候,他取出了一個有點像是唧筒的玩意,墊了木片,塞進圓球上的孔洞中,開始抽吸。一盆水由快至慢,艱難的從球里吸了出來。待再也沒法拉動抽吸的桿子時,蘇頌在泵前的開關上扭了扭,關閉了最后的氣閥,把泵取了下來。只見兩個半球,緊緊貼在了一處。 “這就好了?”甄瓊問道。 “沒有了水,自然就成了?!碧K頌含笑答道,“凌霄子可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