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54 章
了解。 但幸運的是,還有第三個環節,是“評委答辯”,她就可以趁機問問自己想問的幾個問題。 演講完畢,明夏便回到自己原先站著的位置,朝第二個參賽選手友好地笑了笑,示意他應該上場了。 第二個參賽選手扯了扯嘴,笑不出來。 他都要慌死了! 原本,他還慶幸自己不是第一個,祈禱排他前面的明夏可以發揮失常,還趁著上臺前的最后幾秒,登錄微博轉發了好幾條錦鯉。 畢竟,她是第一個上場的選手,只要表現不夠好,就能“拋磚引玉”地襯托自己,使得他反倒拿到相對較高的分數。 可結果,顯而易見,明夏的英語水平就夠好了,居然在內容上面也那么精彩,又是“皮影戲”又是“莫高窟壁畫”的,大家都是高三狗,她怎么還有那么多時間搞這些有的沒的? 還拋磚引玉?他看是拋鉆石砸磚! 鉆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比磚硬多了,也貴多了,用來形容他和明夏實在是太合適了,他真是一個形容詞小天才呢,看來語文成績有上升空間,嘻嘻嘻,明夏的語文可不一定有他好。 他真的一點都不難過呢。 第二個參賽選手苦兮兮地開始了阿q精神。 之前,在第二個環節結束的時候,女評委一時間沒忍住,多說了幾句話,便在第三個環節開始后沒有率先開口。 但其他的幾個評委,尤其是外國的那個評委,則還是對明夏在第一輪自我展示環節中表演的“皮影戲”更為驚艷和喜歡。 并不是說明夏耍皮影的記憶有多好,而是現在皮影戲本就少見,更何況是在這種場合、這樣的年紀,會耍皮影才顯得格外的難得。 那個外國評委對華國的歷史和風土人情比較感興趣,實在感興趣得不行,早就心里撓yǎngyǎng了,忍不住問了幾句她這方面的問題。 但以防和明夏帶來壓力,他特意強調了,這只是英語比賽,答案沒有對錯之分,只要她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態度以及已有認知即可。 明夏既然在第一環節準備了“皮影”,當然是做足了準備和了解的。 《禮記·中庸》中寫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br> 對外國評委提出的問題,明夏全都對答如流。 放下話筒,外國評委滿意了。 坐在最左邊的男評委老師曾經去莫高窟旅游過,出于興趣,便問了明夏關于莫高窟彩塑藝術和建筑藝術方面的問題,還問了他最喜歡的莫高窟三二0窟的《西方凈土變》:“你知道這幅畫上面畫的是什么嗎?” 然后,便一臉期待地等著明夏的回答。 《西方凈土變》創作于盛唐時期,畫面中部,是一個綠波浩渺的七寶池,雕欄環飾,各色蓮花盛開其中。佛和菩薩坐在蓮花之上,面容慈祥,池上彩云繚繞,化佛騰云,池中童子嬉戲,純真可愛,池下樂師舞伎,樂曲胡舞…… 整幅壁畫,呈現出了一副歡樂、祥和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象,所以稱之“凈土”。 明夏對莫高窟沒有細致研究,這些都是在看書時,因為覺得很出名,就順帶著上網查了一下,只是沒想到正好今天用到了。 她在臺上說著回答,臺下提問的評委聽得笑容都止不住了。 高分高分,這英語水平,這大氣臺風,這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就算只是去旅游時查了查資料,那也十分難得了。 有多少人去“禁宮”玩的時候還會查相關歷史資料?沒多少。 因為宣傳力度夠大,歷史底蘊濃厚,“禁宮”早已出名到幾乎國民化,卻還有那么多人只是象征xing地去拍個照,逛一逛,并不關心它的真正背景,更遑論只是作為“出名旅游景點”的“莫高窟”? 這孩子,難得啊。 評委們看著明夏的眼神十分欣慰。 省賽基本參照全國賽設計,評委們在英語方面都是頗有建樹的,是專業的英語老師,還有一個干脆就是純正的外國人,自然十分有發言權。 屬于明夏的三輪比賽已經結束,第二個選手已經做好準備,就等明夏站到一旁等候就可以上臺了。 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