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05 章
,待拒絕,又怕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在那捏著胡須拿不定主意。 林父知情識趣,與蕭父道:“你我既結兩姓之好,自是親如一家,你家大郎與二郎在家雖也念得書,習得字,到底不如去書院,既開眼界又可jiāo友?!?/br> 蕭父一聽林家出資送兩個兒子去書院念書,再無顧忌,當下與林父jiāo換了信物,換了庚帖,只礙于小兒女年歲尚小,不曾正式請媒設宴治席。 村中皆知蕭林兩家定了親,東家道:蕭家女生得好,小小年紀就扎得好花,確實配得林富戶。西家也點頭:林家家大業大,林小郎又俊又認字,尋常人家哪配得?蕭家小娘子生得美貌,養得蠶紡得線,兩人相襯相配。 梁氏既埋怨婚事草率,又著實暗舒一口氣,十里八鄉林家也是數得上的人家了,叮囑女兒既定有了人家,除卻采桑等必要之事,少在村中玩耍,記得守拙本分。 蕭孺人還是稚齡 ,懵懵懂懂的,好在她xing子安靜隨和,一人在家伴著母親喂蠶紡線繡花,也不嫌煩悶。 她不知事,林家小郎君年長三四歲,知慕少艾,常托蕭大郎送來鮮果玩物,一來二去,蕭孺人心中待林家小郎君隱隱不同,聽人提及,也是面有羞色,雙頰染粉,知羞又不知為何而羞。 蕭孺人越長,傾城之姿越現,蕭家兩兄弟偶爾看著meimei都是一陣恍惚,青女素娥只怕不過如此。 蕭父忽得生出悔意,與林家婚事定得過早,說不得憑女兒的美貌,能覓得金龜婿來。 梁氏驚出一身的冷汗,生怕誤了女兒終身,她先時只望年長,好多留女兒在自己身邊;現在卻盼著月短,好讓女兒早早出嫁完婚。 好在蕭父也只暗地里心有不甘,與老妻抱怨幾句,他又以君子自居,做不出悔親賣女之事。 可惜,時也命也。 春日春光正好,蕭孺人連著幾日在家中悶頭繡花,鄰女結伴來喊一同去村外桑林采桑。梁氏心疼女兒,桑林又與林家桑園相鄰,周圍多鄰舍熟人,笑著點頭同意。 偏偏醇王踏春,隨興而游,由著馬馱他四處賞景,見桑林連綿,綠意盎然,幾個農女笑意盈盈采著春桑,真是春景無限。醇王看了幾眼,勒馬要歸,卻見一株桑樹后轉出一個采桑女,秋水為瞳,煙籠長眉,瓊鼻秀口,纖腰凝脂,好似神女化身覓一段人間良緣。 醇王定定看了半晌,滿腔情絲系在了蕭孺人身上,蕭孺人察覺有登徒子窺視,回眸一眼又匆忙移開,心生慌亂,辭了女伴,急急回家。 這一眼的風情難描難述,似無意又有情,醇王心意頓時牢系在了蕭孺人的身上,他哪管是不是羅敷已有夫,他乃皇子,天生尊貴,思慕美人豈能不得?林家算什么?低賤如泥的玩意,與他提鞋都不配。 蕭孺人回去后心口怦怦直跳后怕不已,偷偷告訴了母親梁氏,梁氏心中雖犯嘀咕,卻也不過當是外村人無禮,溫言安撫女兒讓她好生在家中繡嫁衣。 醇王那邊遣人查清了蕭孺人的底細,又設宴請蕭大郎與蕭二郎吃酒。蕭家兄弟驚惶不安地上了一輛華貴的馬車,前來的管事趾高氣揚,視他們有如無物,二人抖著腿肚子幾yu逃走,等知曉醇王看中了meimei,兄弟二人心中豪氣油然而生。 蕭氏兄弟均是志大才疏之徒,常常哀嘆時運不濟,又感傷無伯樂賞識,如今康莊大道鋪在眼前,兄弟二人恨不得即奔回家中將meimei抬入醇王府中。 醇王好整以瑕,假惺惺道:“不知令妹可有了婚配?若有……真是……唉!” 蕭大郎施禮正色道:“大王,小人雖是村野貧戶,卻也是詩禮人家,家父極重規矩,家妹待字閨中,并無婚配,平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在家中紡織繡花,偶有出門,也不過幫著家慈采桑。誰知竟撞見大王,真是……家訓男女不雜坐,不同食,不嬉戲,何況外男乎?”蕭大邊說邊掩面而泣,“如今家妹與大王面識,不復清名,家父嚴苛,不知如何責罰。家妹弱質女流,哪堪承受,怕是……怕是……” 蕭二郎見兄長哭泣,跟著跪倒連拜:“求大王救小妹一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