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772 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句是滿江紅中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眾小將深受震動,齊齊起身朝張遼作禮。 荀彧等人暗自贊許,他們不得不承認,張遼講課也是一絕,比大多數博學的儒士都要講得好。 “將之道,將之本,便是如此?!睆堖|這才露出笑容,道:“接下來我便講一些兵法策略,孫子兵法乃兵法謀略之首,我師父賈尚書精通此道,幾位軍師也深明其道,日后便由他們為諸位講解,我便不獻丑了,只為諸位講三十六計?!?/br> “三十六計?”別說眾小將,就是荀彧、郭嘉等謀臣臉上也露出疑惑之色,他們都沒有聽過三十六計的說法。 事實上,三十六計雖然是對歷代兵法計策和軍事謀略的總結提煉,但真正出書很晚,至少到了明末,此時還沒有三十六計的說法,只是張遼提前將它們搬了出來。 “三十六計,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并戰計、敗戰計六類,今日我先講勝戰計,勝戰計乃我方占據優勢時所用計策,第一計為瞞天過海?!?/br> 張遼在黑板上寫下了瞞天過海四個字,講解道:“瞞天過海乃偽裝惑敵之計,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yin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 這已經是張遼在軍校講課的第六天,他本來打算一個月講一課變成,沒想到一眾謀臣和將領聯名請命,一定要讓他把三十六計一口氣講完。 張遼無奈之下,只能耗費了六天,終于講完,長舒了口氣,看到一眾將領和學子仍在沉思記錄,他給荀彧使了個眼色,出了學堂。 荀彧跟著出來,二人到了后面演武場外,張遼問道:“文若,編戶入坊政令行的如何?可有阻礙?” “使君?!避鲝灰u白衣,步履儒雅,聲音清朗:“上黨、太原、雁門、云中四郡尚好,其余郡縣阻力重重,有不少胡人部落或是逃入山谷,或是叛亂,非是郡守縣令無能,胡漢本有仇恨,同化胡人實在不易,若非將軍大敗休屠各,政令本無法推行,如今只能緩緩圖之,恩撫歸附胡人,使其安定富庶,余者自然來歸?!?/br> 張遼在馬邑城北震懾諸胡人首領,當時胡人首領不敢反抗,個個領命,但回去后或受其他勢力影響,或無法掌控本部落,造成不少部落抗拒編戶入坊政令。而且不止胡人抗拒,連不少仇恨胡人的漢人也不愿意接納他們,兩個民族的融合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種情況張遼早有預估,但荀彧提到只有太原、上黨、雁門、云中四郡推行順利,讓張遼有些郁悶,事實上也多虧他所派人才得力,否則并州早已大亂了,終究是并州胡人的勢力太強。 他不由嘆了口氣:“安定富庶,使余者來歸,這需要時日吧?!?/br> 荀彧正色道:“本是如此,大漢數百年未曾同化諸胡,若使君得之,此福澤百世之大事,數代功成,足以為喜,又豈能一蹴而就?!?/br> 張遼笑道:“文若此言甚是,卻不知還有何難處,需要我親自出動?” 荀彧猶豫了下,道:“將軍既敗休屠各,卻還要安定南庭,否則政令難行?!?/br> “南庭……”張遼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 武堂外,張遼趕回州牧府,郭嘉隨行。 “主公,”郭嘉贊道:“三十六計盡囊戰局機變應對之術,主公當為一代兵法大家,嘉身為謀者,卻是慚愧了?!?/br> 張遼搖頭道:“我知三十六計,但如何用計?何時用計?用何計策?還要靠奉孝諸君,因勢利導,因時制計,因人制計,此天賦也,常人縱知之,也難用之?!?/br> 郭嘉摸著下巴,他就佩服張遼的能力和心胸,換作他人,能講出三十六計這般精要的計策,早已自傲自詡,而張遼卻始終能頭腦清晰的看透事實本質,這樣的主公才值得他們輔佐。 “奉孝?!睆堖|想起剛才與荀彧的jiāo談,問道:“休屠各雖敗,并州胡人勢力猶是強于漢人,不少部落叛亂,我要徹底推行政令,還該做什么?” 荀彧一向求穩,張遼還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