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這就是李宥五年的王命了。 第四百三十章 商路斷絕 離開司隸校尉衙門后,哪怕不用神識搜查,李凡也能感覺到身后多了不少尾巴,明里暗里的跟蹤自己。 這倒也正如他所料,畢竟長思城這種京畿首府,進來個陌生人都得登記入冊,交錢納稅,你這來的還是個元嬰修士,還上來就跑司隸校尉衙門這種四面透風,里里外外都是眼線的地方,還主動自報身家,指名道姓得要拜見京畿獨坐,怎么可能不引人注意呢? 所以估計這一大早,‘廷尉左右監供奉李二’,入城拜見了司隸校尉溫璋,兩人還在新王繼位的節骨眼上,討論了一晚上前國主遇刺大案的事情,大概早就被寫到邸報上,呈送離國皇城內外,送到各位閥主大佬案頭預覽了吧? 李凡也是呵呵一笑,毫不在意,倒不如說現在打草驚蛇也在他的計劃之內。他才不去臭水渠里找線索呢,而是開始帶著一堆尾巴在長思城亂逛。 其實溫璋倒也確實沒坑人,好吧,其實還是欺負這個中原來的愣頭青,不知道離國內斗的厲害,故意隱瞞了涉及李宥那小子的許多隱情,兩個案子的主謀也藏了許多情報不提,騙傻子似的給李二指了條直通下水道錯路。 但這并不是在坑人,相反,溫璋其實想拉這‘李二’一把的。 畢竟比起追尋真相,避諱自保才是人之常情,而假如‘李二’這個外地來的元嬰高手,真的沒頭蒼蠅似得亂查亂撞,不說牽扯進離秋宮撥云詭譎的斗爭當中,傷了長思城內外的和氣,就算打起來弄壞了路邊的花花草草,保不準他這個司隸校尉也得受牽連的啊。 不過好在這家伙還算講禮貌,雖然是用刀吃飯的武夫,元嬰境界的高手,但到底是三垣那種地方混過的,和南宮家那群飯袋不同,是知道好歹的,而且曉得進了城,第一件事是來拜會王都警察局長,也算是給他的面子了,因此溫璋打算拉這貨一把,認真的提了點好建議。 假如李二,真的按照他溫璋的指點,到城西順著永安渠那條臭水溝查染坊,雖然抓不到真兇,但肯定是能有所斬獲的。 畢竟永安渠那一片,西市南邊,就是個三教九流盤踞,魚龍混雜的‘九龍城寨’。當初陸豺他們神教就開在坊內圖謀造反,還有羅教沙棠村的也躲在溝渠里藏身茍命,身上背著人命案子的正經‘仙賊’更不會少的。 所以若‘李二’真的是六扇門派出來的捕盜,進去隨便逛逛,總能抓幾個在逃的案犯吧?若把人證打死就更好了,一口咬定說這就是黑蓮教的余孽,害了離國主。那溫璋肯定會配合嘛! 到時候你把腦袋一割,我把官印一蓋,大家把責任一推,直接把尸首帶走了去三垣領賞。來個死無對證,如此六扇門也好,離國朝堂也罷,兩邊都可以交差了,豈不美哉? 所以溫璋拉著李凡絮絮叨叨一晚上,還給了他不少情報,暗示了好幾個市坊中可能藏有‘仙賊’的地方,分明就是按著這么個借刀殺人的心思。 或許這個陰險精明的家伙,也看出來‘李二’不是什么六扇門供奉,但這又怎么樣呢?指不定就是宮里的,專門安排這人來擺平這個事的呢? 總之前國主涼都已經涼了,就沒必要再在死人身上浪費時間精力和財政預算,只要能把這件事情做好,讓上邊的大人們眼前清凈,大家一起開開心心恭迎陛下登基不就行了唄。 但李凡又怎么會讓這些人如愿呢? 他興師動眾得跑來和溫璋這老貨聊sao,可不是為了給這些人當槍使,維持皇城內外的和氣??! 不錯,他就是奔著長思城大業坊太平觀來的。 都知道了那幾個闖入墨竹山的黑蓮教魔修,是太平觀在背后牽線搞事,那還有什么好扭扭捏捏的,看在觀主的面子上,饒那太平院一命不死,正門沖進去暴打一頓,把黑蓮教的余孽逼出來就是了。 是的,‘強’就是可以為所欲為,橫行無忌。 試問太平觀那幾個廢物,有人可以阻擋他嗎? 這次來多繞一圈,說白了還是為了隱藏分身方便做事,反正以后問起來,你咋知道黑蓮教的背后是太平觀?那李凡就答,都是昨天晚上司隸校尉和老子說的,你們問他去。 對,就是坑這貨了怎么了,這種百姓擋路都要被杖殺的酷吏,李凡沒把他頭揪下來,已經是很顧全大局,網開一面了好嗎! 不過在正面沖進太平觀開打之前,李凡還得再等一會兒,打草驚蛇也得給蛇動起來的機會嘛。 于是現在李凡并不直入城坊中抓人,而是假意往城西轉悠了一陣,就到西市逛街,喝茶聽曲,出手就用太傅府誆的那些金釵金銖付賬,一副老子就是來公費旅游,不把這點辦案經費霍霍空了誓不罷休的模樣。 跟著他的探子倒也不意外,差人辦案前先附近踩個點,打探一番情報,這都是很正常的cao作嘛,于是也紛紛跟著在酒樓消費,喝茶聽曲,輪換著盯人。 但當李凡在酒樓坐著,盯著西市瞧了一會兒后,卻發現情況好像有點不對勁,也顧不上裝了,直接扔出好幾個金銖,開始找人打聽起情況了。 他問的不是什么仙賊刺客,也不是哪里有黑蓮教的魔道,他是問長思城里的人口,怎么這么少了? 上次李凡來長思城還是上次,咳咳,五六年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