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節
仕途艱難,他們要么沉淪、要么依附,能自己蹚出來的人可不多。如果這些人不得不依附某人,我也不會再為他們勞心費力了。以后大家就各逞心機了?!?/br> 陳萌想了一下,緩緩地點頭:“是啊……”他與祝纓一樣,有公心,但不多。 “趁天下還沒到非冼即鄭的地步。王叔亮快出孝了,父親的心血被糟蹋成如今這個樣子,他想必也是不甘心的。還有施季行他們,雖然丁憂了,也是丞相之子,怎么能隨便聽人擺布、為人驅策?只要這些人都還在,局勢就不會太壞。還有陛下。再努力最后一次吧?!?/br> 陳萌道:“不錯,有王叔亮可分冼敬之勢。鄭熹——” “鄭相公所有的忍讓都是有條件,如果國家好了,他家沒了,那他要這個國家是沒有用的。他沒有那樣的情懷?!?/br> “哎哎哎!還沒到那一天,沒到那一天!” “好,不說那么遠,那咱們現在?” 陳萌道:“我這里是有一些人……” “巧了,我也知道王相公留下的一些人……” 陳萌心中感動不已,祝纓這是徹底擺明車馬與他更親近,選了他沒選鄭熹??!擱陳家,當通家之好,給陳放當叔父。放到鄭家,當……故吏? 陳萌恨不得現在就爬去給親爹再上炷香!鄭熹,他是真的玩不過,還好有祝纓在。 兩人直商議到掌燈時分,陳萌道:“明天我再讓吏部調一調檔,這幾天擬出一份名單來!出了名單,咱們再議一議,有個定稿,你我一同面圣?!?/br> 祝纓道:“好。對了,還有一事?!?/br> “什么?” “國子監那里有些變動,你知道的吧?” 陳萌點了點頭:“楊靜比冼敬像樣得多了!你是說,他那里遴選出來的學子?選個日子,咱們見一面?!?/br> “好?!?/br> 陳萌又問:“咱們這么辦,鄭七不會說什么吧?” 祝纓道:“干嘛讓他知道呢?” 陳萌道:“哎,不妥不妥,他耳目靈的,怎么會不知道?他家二郎常在御前。要是讓他知道了你瞞著他做了這些事,必生波瀾。別看他以往對你好,那是因為你凡事都為他著想。這樣一件大事瞞著他,他怎么還會寬容?” 祝纓無所謂地道:“那就你一個人去面圣?!?/br> “哎哎,我可不是這個意思!”陳萌有點發急,眉眼間露出了點三十年前的神態來。 祝纓笑道:“我知道你一片好心,也免得我又要與鄭相公周旋去。我并不在意這件事是不是由我在陛下面前提出來的。只是你面圣的時候,莫要忘了王相公。千萬拜托?!?/br> 陳萌嚴肅起來:“好?!?/br> 祝纓道:“顧同他們的事兒,你可不能忘了?!?/br> “記下啦!”陳萌當場寫了個條子放到桌子上,以示忘不了。 祝纓又說:“還有郎睿等人,等他們學得差不多了……” “包在我身上?!?/br> “好?!?/br> “用了飯再走吧?!?/br> 祝纓在陳家吃了飯,陳夫人、陳枚都作陪,席間,祝纓又對陳枚托付了金羽、郎睿、路丹青與蘇飛虎的兒子蘇晟。這四個人先補課,差不多的時候要讓陳枚帶他們交際一下。 蘇喆、林風雖然對京城也比較熟,但終不及陳枚這個丞相親兒在京城更吃得開。 陳枚滿口答應了。 ………… 此后,祝纓就閑了下來,在此期間卻又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先是施鯤的喪禮,皇帝親自去了一趟。施家子孫丁憂,政事堂的丞相們向皇帝建議了一些官員的名單。 這份名單是丞相們意見比較一致的,皇帝看了上面第一個名字是姚臻,微微皺了一下眉,終究還是答應了。姚臻當時干的事兒讓他上不去、下不來的,但是他需要一個榜樣,也只好認了。 禮部尚書又變成了岳桓,這位是鄭熹的妻舅,家學淵源,倒是合適。對祝纓來說,更合適的是岳桓與她的關系不錯,蘇喆與岳桓也熟,若是換了旁一個老古板,祝纓怕是得設法給蘇喆再調個地方了。 朝中其他人也有所調動,祝纓那位老上司又調任了刑部尚書。明義公主的駙馬時悉被皇帝扔到了宗正,祝纓覺得他大概能老死在這個位子上了。 陳萌把顧同往京城調了一調,放在了刑部任郎中,恰在魯尚書手下。顧同最早跟著祝纓,就以庶務見長,最擅長的其實不是開荒括隱,而是查案、判案。放到刑部,卡最后一道關卡是極合適的。 顧同的調令發出的當天,祝纓又上了一封奏表,請皇帝不要忘了王云鶴的后人。王家兒子丁憂也有三年了,孫子更是早就出孝了。 皇帝想起了王云鶴,再看看現在朝上的這些丞相,也是感慨萬千。他本就對王云鶴有好感,比先帝對王云鶴有感情多了。便調王云鶴的長子任工部尚書,王叔亮為鴻臚寺卿,其余人也各有安排。 到了這個時候,祝纓在朝上的熟人就多了起來。六部都與她有交情,九卿也都是熟人。 偏偏不巧,又有幾個地方報了災,接著,東邊又有了一股匪患,都要需要她協調。她顧不得欣賞自己現在的處境,又忙了起來。 便在此時,蔡義真的案子告到了大理寺。有祝纓安排,很順利地被大理寺的人接手了。大理寺現在還沒有正卿,由一個少卿裴談代管。 裴談接手,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蔡義真與他的上司、同僚,一起被查了個底兒掉。經查明,上司、同僚甩給蔡義真的罪名,大半不實,這幾個人免的免、降的降,蔡義真如果頂了這些罪名,最好的結果也是個自殺。 如今大部分罪名被澄清,他揀回了一條命。只是其中一部分包括受賄之類,倒也屬實,又勒令他交出贓物。吏部給他降職,一氣貶成了個縣丞,又從頭干起了。 便在此時,顧同也趕到了京城,卓玨的任命也下來了。 ……—— 顧同從北地過來,心中帶著些掛念,沒進京城,先在驛站里被祝文與幾個少男少女給攔住了。 顧同認得祝文,祝文上前給他行禮,他忙上前抱住了祝文:“嘿!怎么是你來了?” “大人新搬了家,怕您找不到?!?/br> “老師還好嗎?” “都好?!?/br> “哎?這幾位是?”他仔細地看看,不大認得郎睿等人,但是看他們服飾的細節、長相透出的小特點,也能琢磨出來是南方人,多半還得是異族。他看到路丹青也不覺得意外,反而多看了兩眼,猜測她擅長什么。 祝文忙給他們介紹,顧同笑道:“那可都是自家人呢!”蘇晟、郎睿比他矮一輩,路丹青、金羽與他平輩。 顧同又感慨了一回金羽:“我見過你的哥哥?!?/br> 祝文道:“進去說話吧?!?/br> 幾人進了房里,祝文才告訴了他將要把卓玨給調走的事:“大人還有些安排,等您回府之后,大人會親自同您講的。您的住處也定下了,且住在老宅那里,已派人收拾好了。刑部尚書也是舊識,就是當年的魯刺史,大人說,不必擔心?!?/br> 顧同站起來一一聽了,心中十分安寧。他這些年在外面也算是獨當一面了,遠離家鄉親人,自覺也是頂天立地。到得現在,還沒見到祝纓的面,只聽祝文轉述的安排,便覺自己像是又回到了少年時,背后有依靠。 他鼻頭微酸,道:“都聽老師的安排?!?/br> 正事說完,顧同招待幾人邊吃邊聊,與蘇晟等人閑話家常。 顧同與他們都以梧州方言對話,蘇晟長出一口氣:“還是這樣說話方便!官話好難?!?/br> 其他幾個人心有戚戚焉。梧州的官話拿到京城,沒什么人聽得懂,他們的功課里就包括了學官話,還是個大頭。祝纓沒有馬上給他們放出去,也是因為放出去了他們在京城也跟個啞巴沒太大區別。 倒是梧州方言,他們說得還算熟練。 幾個人比顧同小了將近二十歲,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男孩子也嘰嘰喳喳,有說京城好處的,也有說京城與家鄉不便的。又說到了馬,郎睿道:“都說阿翁騎射厲害的,我小時候興許見過,后來都忘了。來了京城重新見了,才知道是真的厲害!” 顧同得意地道:“那是當然啦!老師這般忙,還能抽出空來練習,你們也不要給老師丟臉??!” 路丹青道:“那不能夠!” 一行人在驛站稍作歇息,便一同進京,顧同先不去刑部報到,先到祝纓府上。他的年紀早已成婚,妻子卻沒在任上,帶著孩子回家鄉侍奉長輩去了。因此顧同進京時便毫無牽掛,直奔新府,坐等祝纓回府。 到得晚間,府上又是一種熱鬧。蘇喆等人也回來了,一見他來,林風就跳起來說:“哎!快,去把趙大哥他們請了來?!?/br> 祝纓道:“不急,今天先安頓他,明天大家一總聚一聚,既給他接風,也給卓玨餞行?!?/br> 府邸雖然陌生,顧同沒有絲毫的局促,拜見完老師之后就在祝纓身邊跟進跟出。祝纓笑道:“你也還是急性子,來吧,到書房說話?!?/br> 師生二人到了祝纓的書房,這一處又比以前的書房更大了些。顧同道:“老師又有新書了?!?/br> 祝纓道:“只管來看?!?/br> “哎!” “坐?!?/br> “是?!?/br> 師生二人說話也省了許多的客套,祝纓問:“北地怎么樣?” “您要再晚幾個月調我來就好了,我那兒莊稼還沒收,心里怪掛念的?!?/br> 祝纓道:“會掛念莊稼,算是個合格的親民官啦。阿煉可還好?” “不錯,”顧同說,“那小子有些像趙蘇,一開始那小心思,嘖!后來眼界開了,也就好了?!?/br> 祝纓又問了沿途,以及一些調到北地的南士的情。 顧同道:“我正要向老師稟報。大多不錯,也有幾個不太好,是該整治整治了。也就是我,在下面的日子長,要是那些沒見過下面行事的,興許就會被瞞過去了?!?/br> 祝纓道:“已經發現啦!才有一個找上門來的,江安的案子,知道嗎?” “邸報上隱約看到了,這……與咱們有關嗎?” 祝纓道:“蔡義真是南方人,托一卓玨找了過來?!?/br> “這個卓玨!” 祝纓道:“且慢生氣,他是南人,你也是南人,同鄉互相照顧是情份。但是不能只看一個籍貫就不問其他,召你回來,調卓玨出京,也是因為這個。他得練練眼力,你呢,也該見識一下同鄉?!?/br> “是?!?/br> 祝纓又慢慢將顧同的那部分安排告訴他,顧同道:“我明白的!自老師到了福祿縣開始,就不是養廢物,是培養我們這些蠻子成材!這才是正途!南人,也該爭氣才是?!?/br> “明天見了卓玨,也不要掛在臉上。他還有小半月才出京……” “我到新衙門,也會有幾天假安頓,我與他游一游京城、見一見同鄉?!鳖櫷瑫?。 “好?!弊@t又推出一串鑰匙,顧同也大方地接了。 ……—— 當天晚上,顧同先借宿祝府,次日搬家、安頓。 第三日,祝纓在府中設宴,請的都是南方人,給顧同接風。 卓玨也收到了請柬,見是顧同來了,先備了禮物,到舊宅去拜見“恩師”。他是顧同引薦的人,顧同才是祝纓正式收的學生。 晚上,兩人才一同去祝府赴宴。 祝府照例沒有歌舞,場面卻是異常的熱鬧——所有在京的南方官員都收到了邀請,顧同進門先拜恩師,祝纓讓趙蘇和蘇喆把他扶起來,然后顧同就一直站在祝纓身邊了,腰挺得筆直,仿佛一桿標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