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節
小黃道:“太子殿下真的薨了?” 趙蘇點了點頭。 小黃長長地嘆了口氣:“可惜了?!?/br> 趙蘇道:“最慌的那幾天已經過去啦,你先回家探親吧。鄭侯府上也先不要去送東西,王相公府上也別急著投。他們這些日子都忙,咱們先探探路?!?/br> 小黃作為一個京城長大的孩子,了然地點點頭,拿出信來給趙蘇:“這是大人給郎君的信。這里還有單子,大人請東西收了吧。明天我跟小柳再過來聽郎君吩咐?!?/br> 他二人與趙蘇清點了祝纓帶過來的東西,趙蘇都喚人搬取了,先往自己住的樓上放好。與小黃、小柳約好了時間,將二人送祝宅,自己轉過來將一疊信又都讀了一回。不但有祝纓的書信,還有幫忙捎帶的家書等等,趙蘇都讀得很仔細。 信是在太子薨逝之前寫的,并沒有涉及太子的內容,看祝纓信里的意思有些事情他可以自己安排,給了他很大的自主權。趙蘇想了一下,估計鄭家最近是辦不了喜事了的,決定將這一部分財物放到后院祝纓臥房的樓上存放。而其他的禮物,也要等到幾天再送,現在整個京城都在為太子的薨逝而不安呢。鬼知道會有什么變化。 身為一個偏僻地方的學子,他對太子難有真情,也沒什么哀傷,只是憂愁于太子過世之后的不確定。義父的身后是鄭侯府,鄭熹與東宮關系密切,現在東宮薨了,以后怎么辦呢? 趙蘇猶豫了一下,取了祝纓的名帖看了一下。因太子薨逝,國子監等處課業也是暫停,京城的哀悼比京城以外要持久很多,他倒還有一點時間。 既然南府的人和禮物已經到了,投帖子的事就不能耽擱了。 他第二天帶著小黃、小柳兩個人,連同自己的仆人,先去約見一下甘澤。這位甘大郎是鄭熹的心腹男仆,與祝纓關系亦好,因為曹昌倒欠了祝纓一個人情。甘澤成家之后,妻兒并不全在鄭府內居住,趙蘇先去甘家探一探甘澤的口風,詢問現在求見鄭熹是否合適。 甘澤不在家,他的妻子說:“這幾天他一直在府里伺候,前幾天才捎了衣服過去,也沒有說別的話?!壁w蘇留下了給甘澤的禮物,說明是祝纓捎帶來的,既然甘澤忙,那就不打擾了。 接著,他又去了金宅。金大娘子只有自己帶著幾個仆人在家,見說是祝纓的義子過來,金大娘子十分熱情。趙蘇又奉上了祝纓的禮物,金大娘子道:“這么大老遠的還想著我們,三郎從來都是這么可人。哎,要我說,你們傳個信兒給他,別顧著我們啦,以后多捎點兒孝敬府里和朝廷里的上官才好?!?/br> 趙蘇心中又多生出一點親切感,金大娘子是個熱心人,怪不得義父一家都不忘她。他陪著說了幾句話,金大娘子又關切問他一些京城生活的事情,問他還有沒有什么不便的:“三郎才進京的時候,也是在我們家住的,日子過得可真快一晃十多年都過去了,他都有干兒子了。你有什么事兒,只管跟我說!他管我叫大嫂,咱們都不是外人?!?/br> 趙蘇便將拜訪鄭侯府的事兒略提了提:“伯母知道的,義父既派了人來,就不會落下鄭侯府上,也不知道現在過去合適不合適?我年輕,也不知道府里情狀……”他心里規劃了金大娘子這兒走不通之后的另一條路——去岳桓那兒,那不是鄭熹大舅子家嗎? 金大娘子卻一口答應:“沒找著甘大?也對,他忙,你等我一下兒,咱們去找老唐?!?/br> 唐善,鄭侯身邊的心腹人,金良與他關系更好些,有金大娘子從中搭話,趙蘇很快被唐善引到了鄭侯府里。一邊往里進,唐善一邊說:“要是在平日,你直接到門上遞張三郎的帖子就行啦,如今事情有些棘手,不得不小心。君侯和夫人他們不得不閉門謝客?!?/br> 趙蘇道:“晚生也是看京城有些慌亂才來請示的?!弊詮闹懒颂愚笆诺南?,他先是關在國子監里跟大家一塊兒哭,過完了幾天,再放他出來,外面的世界早就不一樣了。 他這次只攜帶了禮單,并沒有將禮物隨身攜帶。進了府里先見到了鄭侯,鄭侯已經參加完了太子的喪禮,正在府里休息,鄭熹卻被召進宮里去了。 趙蘇見鄭熹的次數屈指可數,與鄭侯就更沒怎么打過照面了。只說:“義父發信時太子還在,如今遭逢大變,晚生無計,冒昧登門?!?/br> 鄭侯拿祝纓的信和禮單,跟趙蘇嘮叨了一回,道:“我信得過他。倒是你,這些日子別與他們夾雜不清,只管讀你的書。年末年初有些交際就照常走動。旁的事一概不要管。你的那些個同學,里頭很有幾個不安份的,什么屁事兒都不懂,就覺得自己個兒能夠指點江山了!小兔崽子都欠教訓!你可別跟他們混在一塊兒?!?/br> 趙蘇恭敬地道:“是?!?/br> 鄭侯與他也不熟,一眼看過去也不太投緣,不過看他辦事也還算周到,問鄭川在哪兒,得知去了高陽郡王家,就讓唐善他們好好招待趙蘇。 鄭侯府上收了禮單,趙蘇又說明過幾天再送禮物來。唐善道:“你這樣倒與三郎有幾分像了,辦事都怪仔細的?!?/br> 趙蘇最要緊一件事辦完,也沒探聽到很實在的消息,聽鄭侯的口氣,麻煩的事兒還在后頭呢。不過也不怕,他的背后是那偏遠的福祿縣、蠻荒的阿蘇縣,誰成了勢,都得要他們來個錦上添花,他不急,等著就是了。只要義父不受牽連,就沒什么可以擔心的。 理智上這么想,思緒還是忍不住地亂飛:鄭大人進宮去了?干什么去了呢?太子壯年而逝,這樣的貴人不能跟福祿縣的人一樣這么短壽的吧?究竟有什么內情呢? ………… 再入皇城,恍如隔世,鄭熹從來沒有像這樣深切地體會到了“世事無?!边@四個字。 他的雙鬢已透出一點點灰色,歲月沉淀出的一點點憂郁將整個人襯得愈發的優雅。 他拾階而上,步入大殿之后拜見他那位舅舅。 皇帝愈發的蒼老了,這讓鄭熹感到十分的擔心,生怕下一刻這位舅舅也要“崩”了。 皇帝看著這個外甥,也生出許多的感慨,鄭熹已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模樣,他們都因太子的死,萎頓了太多。 皇帝道:“咱們有多久沒見啦?”不等鄭熹回答,他又說,“他走啦,將我留下了!” 對一位老年喪子的父親,人都應該生出許多的同情的,鄭熹卻死死壓住了想問的話:你現在開心了? 太子生前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呢?皇帝年紀越大,對太子就愈發的挑剔。 鄭熹又一叩首,再抬起頭來已是淚流滿面。 皇帝哽咽道:“咱們在他身上的一片心血都空付了。你最周到,你在東宮的時候,他都是好好的,你一走,他也……我將他的身后也交給你了?!?/br> 鄭熹眨了眨眼睛,皇帝道:“要用心為他筑墓?!闭f著,他也哽咽了。 鄭熹,又被起復了。 鄭熹道:“是?!?/br> 皇帝的嘴唇動了一動,又抿住了,鄭熹關切地看著他,皇帝道:“你去吧。等等,先去政事堂?!?/br> “是?!?/br> 鄭熹也不知道自己給安排了個什么職位,先去政事堂也是合理。他沿著熟悉的路徑,一路去了政事堂。那里,施鯤與王云鶴也在,二人仿佛也被人抽去了一絲精氣神,不像往日那般成竹在胸了。 施鯤道:“來了?陛下的意思,你任禮部尚書,不過你現在第一要務是督造太子墓?!?/br> 鄭熹道:“禮部?” 東宮詹事沒了,做個禮部尚書對他而言算是好消息了。這里面又有許多事情,第一,喪禮可能跟禮部關系更大一點,修墳則未必;第二,禮部尚書不是鐘宜么?沒聽說他死???! 王云鶴道:“他?!彼噶酥刚绿美锪硪粡堊雷?。 鄭熹道:“他終于修成正果了?!?/br> 施鯤道:“先不必管他!你過來,有事要同你講?!?/br> 鄭熹忙湊了過去,三人坐了下來,施鯤還是老一套:“天下太平,毋生事端才好!你營建太子墓不能出紕漏!太子忽然離世,御醫說是中風,陛下不信,疑心有人行巫蠱之事,幾興大獄!” 鄭熹心頭一跳:“什么?” 王云鶴一雙眼睛盯著他:“怎么?難道你要說有巫蠱?” 鄭熹明白了他們的意思,這二位沒有一個想從“巫蠱”上做文章的,也不想別人拿這個話題生出是非來。遭逢一個皇帝的晚年,理智的人都不應該讓他興起這樣一場禍患,誰也不知道起了個頭之后事情會如何的發展。 鄭熹道:“殿下先是昏迷,搖之不醒,藥石無效,這……”他沒有隱瞞自己仍然能夠得知東宮消息的事實。太子這次就很奇怪,突然一頭栽倒,躺著不動,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就這么死了。 不能怪皇帝懷疑的,他都有點懷疑了。 王云鶴道:“殿下當然不能是被詛咒身亡的,圣天子有神明護身,天子之子亦當如此。還記得舊年的三次地震么?” 鄭熹心頭一振,王云鶴苦笑:“殿下是應了劫數,你萬不可多想。我亦如此對陛下講,釋陛下之疑。你是朝廷大臣,凡事當三思而行?!?/br> 鄭熹想了一會兒,道:“是?!?/br> 他們又議了一會兒這個太子墓該怎么修,本來應該是直接交給鄭熹的,兩個丞相十分的不放心,仍是要先串個供。鐘宜做丞相,儀式會耽擱一些日子,他們得趁鐘宜過來之前將許多事情安排好。鐘宜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他比王云鶴還要大一些,現在排名在王云鶴之后,完全是因為皇帝對于“舊人”的“信任”。情況不是很好。 三人議定,死太子多的是,有舊例,太子這個墓,得比一般的規制大一點,但絕不能與“陵”過于相近。鄭熹出個大概的方案,得先給皇帝看一下,主要是看看皇帝的反應。 王云鶴道:“那便如此吧,你休息了好一陣兒了,也該振作起來了?!闭f著,他又皺眉,鄭熹什么都不錯,就是有一樣缺點——不曾任過地方。罷了,先這樣吧。 鄭熹前腳回到家,后腳旨意就到了。他的母親郡主一邊擦眼淚,一邊偷偷罵皇帝:“怎么也不早點下旨呢?倒叫我的七郎哭靈時尷尬?!弊鳛榍罢彩?,鄭熹也要進東宮吊孝,那時候場面還是比較難堪的。 一片大好前途,替東宮頂缸也是極劃算的,可東宮沒了,官也沒了,下面就不好說了。鄭熹很是過了一陣難捱的時光。 府里上下臉上都帶了點笑,又不敢過份歡慶。有重新收拾鄭熹上朝的家什的、有準備他的各式見客的衣物的、有清點他的名帖的…… 鄭熹經此起落,重回朝堂卻不像前番昂揚。 因為接下來,朝廷一件大事就是重新立儲。 太子在儲位三十余年,根基牢固,沒出過什么特別的政績但是也很穩?,F在他走了,屈指一算,兄弟里是沒有與他相仿的人物,這就有點不好了。太子身后又留了個兒子,論起來這個才是大宗,可惜年紀太小。 他重申了之前的命令:“家里誰都不許妄議朝政!”然后才是問有家里有沒有事。這本是隨口一問,他才出門多會兒?估計沒事。 正因無事,趙蘇過來的事情就比較顯眼了。鄭熹聽了匯報,對甘澤道:“你跑一趟,叫他們別在京城亂躥?!?/br> 甘澤忙去通知了。 這一邊,鄭熹接了旨意,開始規劃如何在筑墓的過程中將禮部收到自己的手里。每當此時,他就很想念當初在大理寺的日子,順手、順心。 祝纓……不,此時不能讓他馬上回來,他的事情正在緊要的關頭,辦好了、風風光光地升回來才好! 再找另一個祝纓的可能性不高,鄭熹只好自己多費一費心,一手人事一手太子。 …… “鄭詹事督造太子墓?嘿!我看著是要立太孫?!辈桎伬?,幾個閑漢在磨牙。 趙蘇接了甘澤的傳信,沒亂躥,揀了個茶樓貓著,聽聽“物議”。到底是京城,就連穿著窄袖短衣的閑漢,都能將一些大事分析得頭頭是道。趙蘇不說話,只聽。 一個絡腮胡子說:“那可不一定!興許陛下只是不想叫人說他刻薄兒子呢?這幾年太子日子可不好過哩?!?/br> 即使是皇帝,也不太想承擔一個“殺死”或者“逼死親兒子”的名頭的。 另一個光下巴的說:“那就得看墓是大是小的。如果想立孫,太子的墓規制就會更大,不然就會小一點?!?/br> 趙蘇聽了半天,也沒見他們討論出個什么結果來。他們還有猜太子的死因的,也有說他三舅媽的外甥女的表叔的女婿前天在路上看到魯王騎馬招搖過市,臉上帶著笑的。 趙蘇心道:如果義父在京中就好了!他一定知道該怎么辦??珊捱h隔關山,送消息太難,又無確切的消息可送。 ………… 祝纓打了個噴嚏,在老板的目光中掏出手絹擦了擦鼻子:“那你與他們就要繳一樣的稅了吧?” 老板道:“當然!我一文也不少!” 祝纓有點吃驚,問道:“你什么時候入籍的?什么時候繳的稅?稅是怎么繳的?是三十稅一、十五稅一還是十稅一?會不會有人勒索你?” 她問得很仔細,因為商稅這個東西它臨控起來比較困難,不像土地,土地不會跑,貨物交易是比較難追蹤的。也之所以,其中有很大的私相授受的空間。而她與阿蘇家議定的那個羈縻的條款里,如果是山上人,其稅率是有優惠的。 老板道:“你問這個做甚?你是誰呀?” 祝纓道:“要是有人勒索你,你就到府衙來找我?!彼畔铝俗约旱拿?。 這老板認得一些文字,伸頭狐疑地接了過去,一看之下也吃了一驚:“你不會是冒充的吧?” 跟著出門的項樂道:“在咱們這兒,大人還用得著冒充誰?前兩天街上的事兒,你沒去看嗎?” 他將自己的腰牌向老板一亮,老板認得這是府衙的牌子,道:“原來真的是大人!”忙要見大禮。 祝纓將他扶起道:“大姐來你這兒買過藥材,說你這兒的東西實在,人也實在?!?/br> 老板吸了吸鼻子:“我竟不記得是哪位娘子了?!泵⒆@t往里讓,又喊妻兒來拜見,又要燒水煮茶。 祝纓道:“你們忙正事吧,我不過來看一看——市面還太平嗎?我怎么一出門就遇著無賴呢?你們受多少欺負了?” 老板道:“也不太多,大家伙兒一般都一樣。人么,處出來的。在這集市里,我與阿蘇家的人也不怎么打。大人看我這個樣子,也很像了是不是?他們只有穿得不體面,或者太顯示不同的,才會稍稍受點兒氣。已經都很好了?!?/br> 祝纓慢慢地說:“人總要找些‘不一樣的’來欺負?!崩习宓脑拺摏]說全,哪兒都有好人,哪兒也都有壞人,既有照顧外來的,也有單揀外來戶欺負的,并不會都很好。 老板吃驚地看著她,她說的是利基話!老板問道:“大人會說利基話?” 祝纓點點頭,問他叫什么,他不提自己以前的名字,只說:“入籍前我就給自己取了新名字,大人喚我仇文便是?!?/br> 錘子記下了,心道:那我也要個新名字。他仰頭看了一下祝纓,祝纓問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