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 京兆府還挺忙的,王云鶴卻仍然見了祝纓,問她:“今天有什么事呀?” 祝纓也乖巧地說:“又來借地方啦!” 王云鶴笑道:“地方是有的,不過你還得干些事來抵?!?/br> 祝纓笑道:“是要掃地還是燒火?” 王云鶴伸出一根指頭:“從頭到尾,我要看一看的?!?/br> “這是說好了的?!?/br> 王云鶴又伸出第二根指頭:“他們也要選女卒,央我向你說一句,你也幫他們掌一掌眼吧?!比f年等諸縣的選拔又在京兆府之后,馬上就要開始了。 祝纓道:“那我給他們看看步驟吧?!?/br> 王云鶴道:“就這么定了,他們那兒事一了,就把這邊考場收拾出來。正好,京兆的女卒也堪用的,先用來監場跑腿?!?/br> 祝纓就又被萬年、長安等縣請去幫忙把關——核對一下流程。 她把號脈這一步挪到了后面,整個流程經京兆府再走一遍已趨完善,祝纓就要回大理寺接著忙了。一是核對報名女丞的情況,二是大理寺的事務,公務日清之外還有雜務。 報考者的情況她與陰、董二人共商,三人一同簽字。也只能看些字面上的,某地人氏、年齡、籍貫、父祖三代。人住在哪里也不知道,也不好打聽,只能就紙上的看著沒毛病就簽字。與陰郎中設想的不同,還真的幾個“嬌小姐”來報考的,其中一個父親甚至是正六品——可惜已經死了。 核完了,張個榜,公布通過考核的人員的姓名。只此一項,就讓其中三個人退了——名單往墻上掛著叫人指指點點? 日期定在了十月十六到十月十八日,考三天。由于最終竟有一百來人考試,祝纓不得不與王云鶴再次協調,得臨時加考場,又得再一批調紙筆備用。 王云鶴都詫異了:“怎么女丞也有這么多人應考么?” 祝纓道:“興許是因為考中就做官?” 王云鶴道:“無論如何不可掉以輕心!我來盯一盯這件事,你那里也要仔細?!?/br> “是?!?/br> 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些人家打的是“考個官,好嫁人”的主意,“哪怕考中了卻不去做這個牢頭呢?”這又是后話了。因為此前是沒有這樣的“女性官員”的,所以無論閱歷豐富如王云鶴,還是精明如祝纓,都沒有預料到還有這樣的想法存在。王云鶴如果嫁女兒,用不著這樣,祝纓更是完全沒想過這件事。 兩人一套忙,祝纓眼見這事兒要耽誤她“大理寺的正事”,趕緊見縫插針,在準備考試的縫隙里抽空去安排了今天冬天大理寺的薪炭。 取暖是貫穿整個冬季而兼及秋末初春的,凡有一點不合適,寒冷的天氣會一直往人身上刮刀子提醒著:有人辦事不利落哈! 大理寺的薪炭也分幾個來源,有上面一總撥發的——這一項占了極大比重,有大理寺自己設法燒制的,最后如果還不夠,就拿現錢買一點。后兩項得衙門比較富裕,且主政、主管肯做人才能有。 祝纓要先把這三樣的比例給評估妥當了,照去年的賬估計一下今年能撥下來多少炭、怎么領。又要計劃炭堆放在哪里、如何保存運輸。再自籌燒炭,她還沒參與過燒炭,決定也去看一下怎么燒。炭也分幾等,有極貴的,幾乎沒有煙氣,也有劣質的,味道比較沖且燃燒起來也不容易暖等等。最后是預備一筆錢,專為這兩項不夠時臨時購買之用。 再就是薪炭在大理寺內部如何分配。按各有等級有差是一定的,鄭熹肯定是用最好的、最多的,其他人呢?祝纓膽子很肥,計算了長官們的用量,而不是一股腦的買太多上等炭浪費掉——在他們身上省一點,折成普通的炭就夠好幾個小官小吏非常暖和了。 一切計劃停當,她就要親自檢查庫房了,薪炭不能在皇城里堆放太多,所以各部在外面也是有庫房的。有的是自己的公產,有的是臨時租用的。祝纓琢磨了一下,把大理寺今年的炭分城內、城外兩個庫房堆放,萬一其中一處出了意外,另一處還能頂上。又預備,安排一處燒炭的窯,這兩處不行了,現燒也要能保證供應。 城內的庫是繼承之前的,她只檢查一下安全情況就行。接下來就是準備去城外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儲存地點以及安排燒炭之窯的事,不想被萬年縣的柳縣令堵在了家里。 祝纓因為自己有事要忙,與諸縣敲定了流程之后就堅辭了列席。哪怕萬年縣令非常的堅決,寫了帖子給祝纓,被祝纓婉拒之后,他竟然便服登門了! 祝家也經常來些品級不高的官兒串門,但是“父母官”還是頭一回。祝大和張仙姑都點緊張,祝大在屋里說:“現官不如現管,可得招待好了?!睆埾晒玫溃骸霸蹅內グ菀娨幻?,就叫老三應付他吧!萬一咱們說錯了話呢?”他倆在面對同品級的金良的時候都不怕說錯話的,反對柳縣令誠惶誠恐了。 兩人打定了主意,也出來迎接了一回柳縣令,祝大就有點緊張地說:“縣令大人是跟三郎有事,我們就不在這兒礙手礙腳了?!备鷱埾晒脙蓚€,你蹭我、我蹭你,歪歪斜斜回了上房。 柳縣令仔細看了一眼這個院子,在京城賃房住的官員不少。不過一家的頂梁柱、父母都靠他有封贈的青年官員自己住廂房,正房讓給老人的,還是不太多的。他心里說祝纓是“小閻王”,見到這個樣子,倒覺得祝纓為人也有可取之處。 再看出來燒水泡茶的是杜大姐,這一望見底的院子里竟沒看到男仆,也沒有車馬之類,就更是感慨了:沒有自己先買個小廝伺候,倒是先顧著家里。 但是祝纓管著大理寺那么多的事,想撈錢又是極快的,也有可能是虛偽。柳縣令心道:我得再看一看才好說。害!他又不是我的同僚,我看他做甚?只要眼下這事他跟幫忙就得了!大家也只是面子情,并不深交。 等進了西廂,祝纓的臥房半掩著,房內陳設不夸張,甚至有點簡樸,卻又別樣的舒適,甚至有一點點柔和的味道。這里并不缺家具擺設,該有的都有,又別有一點匠心,幾只瓶子,也插著鮮花,一只瓷盆,還養兩條錦鯉。也有兩掛帳幔,與書房的隔斷仍是多定格的式樣,放的雖非古董卻都是各種有趣的東西。無論是竹木雕刻還是,草編、瓷器之類,無不別有一番風味。 北間是書房,貼墻一排的書柜,全是書。 整個住處不能說多么高雅別致,但也看得出用心生活。 柳縣令心道:原來錢都花在書上了。慚愧慚愧,是我狹隘了。 茶端了上來,品相居然不錯,柳縣令道:“好茶!” 祝纓笑道:“我也不懂茶,是從冷少卿那里搶來的。您說好,看來明天還得去搶些!” 柳縣令聽了這一句,顧不得繼續觀察祝纓,忙說:“明天且先放過冷少卿!先幫我一個忙如何?” 祝纓道:“您何必與我客氣呢?” 柳縣令道:“不是客氣,不是客氣。寫個帖子,三郎不答應,我只好自己來啦!” 祝纓道:“要是為了那一件事,我并沒有藏私?!?/br> “三郎誤會了,我并不是那個意思,只是這件事還須得三郎親至才好?!?/br> 祝纓道:“柳令這話說得奇怪,怎么會非我不可?” 萬年縣令最后說了實話:“你就去看一看,別的不用干,有舞弊的幫忙抓一抓。哎!我有重謝!” 祝纓哭笑不得,只好說:“好?!?/br> 萬年縣令肯用心那是很好的,總比找一群嬌滴滴的,或者只會扯頭花耍心眼兒的強??! 眼看諸縣女卒選拔完畢,祝纓竟趕了好幾個場子,結果她還比較滿意——都是看起來都是比較踏實的。 有這一點插曲,祝纓自己的事兒就更得抓緊辦了。 她換了身便服,先往城里轉一轉,為的是聽聽風評,再尋中人介紹,心里預估了幾個地方,又問了價格,但都沒有定下來。緊接著,她就往城外去親自查看。無奈京城外面的倉庫著實不少,她看了好幾天都沒有定下來一個滿意的。 京城因為人物匯聚,每日物資消耗巨大,每日都有物品運到京城。京內的倉庫并不夠用,只好放些貴重、量少的東西,更多的倉儲其實是在京外。除了當日的鮮品每日進新,其他都是京內的小庫用得差不多了再從城外運進來補充小庫。 祝纓剛做官時領糧的那個太倉署,它有相當一部分的存糧是在京城城墻外面的,到有需要時,再調撥進來。 官府尚且如此,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大理寺之所以到了祝纓才重新考慮冬季用炭的庫房,是因為他們以前是每隔幾天去領一些放過來。大部分朝廷的用炭,它也不全堆在城里,也是在城外的。到了分發的時候,運過來,分到各部。這樣各部就不用考慮太多的存儲方面的問題。自購的木炭也是這個道理。 祝纓要看城外的倉庫,是因為她更仔細一點,想多留點預案。 朝廷的倉儲自有建好的倉庫,還得放庫管的官吏。其他人,有些有自己的倉庫、貨棧,有些就不如需要的時候租用別人家的劃算。倉庫、貨棧的種類也很多樣,按照不同的物品的來歷,不同方位集中不同的貨物、不同的貨棧。連羊圈之類的牲口棚都有的,還提供干草,當然也收取費用。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她還要抽空跑城外,張仙姑心疼得不行:“什么事?要你大冬天的跑外頭受凍?以前窮,也得冬天跑活,怎么當了官兒還要往外面跑活計?” 花姐也問:“大理寺有這樣的案子嗎?” 祝纓道:“是為了租個存放柴炭的地方?!?/br> 花姐就說:“溫家就有?!?/br> “咦?” “不跟鄭大人那樣的人比,他們家在京城也算富人了,總有些家底子的?!被ń阋蚋芗业钠畔眰z很熟,對溫家產業的情況知道的比祝纓還要多一點。她們閑聊的時候就說到了,溫家有一些產業,除了京里有兩間鋪子取租、有宅子、在城外有田地之外,在城外還有兩處庫房,也是為出租用的。 溫岳的產業里有這么一項。因為只要一塊地皮,幾間屋子,再配幾個人看守就行。溫家背靠著鄭府,溫岳他爹死得早,鄭府也照顧,溫父的舊友們也照顧,也不用太擔心有人搗亂。孤兒寡母的產業收入頗豐。 花姐說:“我是聽她們說又要翻新一下庫房,又要再準備打一眼井預防走水,就問了一下。她們這般細心,想來還行?” 祝纓道:“那我悄悄去看一眼?!?/br> 看完了覺得還可以,最終決定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租溫岳家在城外的貨棧做存放之地。她親自到了溫家,溫岳看她提著四包點心就笑:“三郎,又來淘氣了?!?/br> 祝纓提高了包著點心的紙包,笑道:“我這么懂禮貌,怎么說淘氣了?是有事相求呢?!?/br> 溫岳道:“什么事?” 祝纓笑道:“大理寺也要自己買些炭,缺庫房?!?/br> “大理寺就有自己的庫房呀!”溫岳說,“就在西市不遠。再說了,各處都是或五天或十天領一次的,不用多大的庫?!?/br> 祝纓道:“我算了一下,往年那些炭也就上頭幾個能用得富裕,越往下越緊巴巴的。凍也凍不死,比外頭普通人家還好呢,可就是不舒坦。我預備于撥下的木炭外再買一些,或雇人自燒一些。得有個新庫,現弄來不及了,今年先租著?!?/br> 溫岳道:“怪不得大理寺上下都說你好!前陣兒他們還央我,說,快把這月補貼饒了他們吧。再也不敢了。我說,三郎一向待人十分大方,扣錢,必是你們有不對的?!?/br> 祝纓道:“他們才是淘氣鬼呢!來了幾個新人,我知道,新人都是要一面干活一面受氣的,然而……后頭有我,就得給我面子。不過大郎說了話,咱們就折衷一下,你看如何?” “怎么折衷?發半個月的?” 祝纓笑嘻嘻地說:“我一天的也不發給他們。不過呢,到冬天了,市面上的鮮花可不便宜。給他們家里娘子添些錢買花兒戴倒是可以的。不拘鮮花、絹花,一人領一百文回家。比一個月補貼他們吃飽的錢也差不多了?!?/br> “那要沒娘子的怎么辦?” 祝纓眨眨眼:“有老娘的也行,有閨女的也行。沒有,那就不給啦!” 溫岳道:“就你促狹!你會不給?不過我的屋子倒不好租給你——已經與人講定了,租的長約。端午在府里,咱們幾個人都在七郎面前,你進京日子雖然短,咱倆雖然是機緣巧合相熟的,你總不好不與他們交往。我給你個主意,我給你做個中人,帶你去見邵書新。他也有一處貨棧!他又在大理寺幫過忙,不是很巧的么?” 祝纓道:“那我得先看看地方?!?/br> “只管去!不過要快著些,那家那地方本來也與我一樣,也是租的長約。不幸那一家老翁故去了,幾個兒子爭產,買賣做不下去。這約自然也就沒了??伤麜?,又在戶部的,不會缺了主顧,你可得緊著些?!?/br> 祝纓第二天就照著地址找到了邵書新的貨棧,一看一談,與溫岳家的差不多。離溫岳家的貨棧也不遠,道路也還通暢。 轉頭就請溫岳幫忙,介紹她與邵書新認識。 邵書新這個人,祝纓見過。以前不主動跟人家接觸是因為她看出來邵書新是個戒心很重的人,不多下點功夫結交不下來。祝纓以前是沒有那個功夫也沒那個必要去結交一個“賬房”的。 現在有了這個機會,她也就認真備了一份禮物,跟著溫岳去登門。 邵書新以前被上司坑過的人,其謹慎自不待言。不過他與溫岳還算熟,因為鄭熹撈人的時候就是派了溫岳劃拉幾個人保護了邵書新的。溫岳雖不是金良那樣的“老資格”,卻也是個周到的年輕人。邵書新對他的觀感還不錯。 賓主坐定,邵書新聽溫岳說明了來意,道:“這是給我送錢呢?大理寺的公賬?” 祝纓道:“我要找庫房,你恰好有房子,真要避開你也就太刻意了。我不找熟人,難道要找個不知底細的生人?凡騙子,表面上還比實在人更光鮮呢?仙人跳帶出來的小娘子,比家養的都招人稀罕?!?/br> 溫岳忍不住笑了:“我就說你淘氣!” 邵書新臉上也露出點笑:“那好,咱們先看房子,再訂契,要走賬……” 祝纓道:“房子我看過了的,不然也不能就過來。你們家那口井位置不錯。至于賬,你能算我半個師傅呢,我何必自討沒趣?” 邵書新道:“還是要看的!還有,大理寺就你自己看賬嗎?你經手的賬目,是要有個專門做賬的看一看的。一個不行,得有兩三個,叫他們互相監督……” 他又說了一通,祝纓都耐心聽完了,等他說完,才道:“那就現在開始?守庫的人,還是你來找?你出租貨棧的,比我熟?!?/br> 邵書新道:“好?!?/br> ………… 庫房租好了,女丞的考試也開始了。 除了主持的人換了兩個,旁的人與上次差不多,仍有一些上官便服而來??荚嚺c上次的選拔不同,有單獨的幾間考場,上官們也不走進去,只在廊下窗外看著。 這一次守場的是京兆府及諸縣調過來的女卒,都穿著一色的衣服,站得筆直而僵硬。 鄭熹瞧一眼這些女卒,心道:竟與大理寺的差不多了? 再看應考者,頗幾個白晳秀美的。即使不那么美貌的,也有一些斯文的呆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