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節
這一天皇帝沒問,這事也就暫時放下了。 第三天,只一上午這事兒就又傳遠了一些。太常先就知道了,楊六郎一早就跑過來跟大理寺聊這個事兒,攔著祝纓問:“三郎,你怎么想著這個的?嘿嘿!” 祝纓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嘿什么呀?這不是應該的嗎?” 因為是她在管著大理寺,大理寺的人看她辦事周到,她提出的這個,許多人都在想:只是不知道要裁掉哪個?獄丞獄卒更是不安。 老黃又被大理寺內的吏們給推出來,悄悄地問祝纓:“您要裁了男人添女人?” 祝纓道:“裁什么裁?是增設!” “哦!”那就好!老黃懂了!官兒嘛,誰嫌自己手底下的人多呢?再說了,有女監,那就得有個女牢頭。 老黃一溜煙兒地跑去散播一手消息去了。 各部各司的小官們也議論紛紛,也有說不合適叫女人做官的,但是又都覺得,女囚確實得女牢頭來看。也有說,何必要官呢?點幾個服役女子就可以嘛!不過也都佩服,大理寺這位大管事,確實是心細如塵。 ………… 底下聊得火熱,祝纓也算為整個皇城貢獻了一則不大不小的趣聞。 上頭的大人物們反而認了真,竟然驚動到了尚書們。 鐘宜是聽到風聲之后擠進來的,他本來沒太在意,政事堂要議一個小官職的增設,他就派了個郎中去。郎中去了兩天,耽誤了部里的事兒,他一問才知道議出了麻煩!他二話沒說,自己跑過去了。 鐘宜一到,吏部那里就得來個差不多身份的人,不能叫個郎中對禮部的尚書。 吏、禮二部來了人,刑部也聽到了消息,刑部也管案子呢! 連太倉等處都派了人來。因為這新增的東西,不但涉及到了官制,它還涉及到了俸祿,那太倉也要摻一腳。還有戶部,因為涉及到田產的規定。 大理寺這邊,鄭熹也就順理成章往政事堂去“看看”。 最后連御史臺都派了人來,因為御史臺有個“臺獄”有時候也要抓人關起來,絕大部分時候是男犯,偶爾也有女犯。雖然“臺獄”只是一個稱呼,御史臺目前沒有自己的大獄,因為他們主職是彈劾,遇有特別大的、皇帝要求他們參與的案子,他們才會參與。一般這樣的案子都是三法司一道審,三法司里包括大理寺,所以“臺獄”在絕大部分時間里其實就是大理寺的大牢! 但是!這跟御史臺也有關系呀!那必須得過來說一說。再者,此事也干系物議,御史臺那是有責任過問的。 一群老頭子和半老不老的頭子聚到一起,面面相覷:“這是個什么事?” 女官,是有的,都擱宮里呆著呢。 現在有人提出要在百官序列里添一個真正的“女性官員”的位子,并且要記錄在儀典里,正式固定下來,這還是讓他們驚詫的。更讓人詫異的是,皇帝居然沒有一口否決。再仔細傳閱了一下奏本,他們的心里各有了一點數,因為這個奏本雖然寫得很白話,看著文學造詣不高,不過講得十分明白,也確實有一點道理??匆豢醋?,是很正經的楷書,看著舒服,不讓人討厭。 參與討論的人里,也有同意的,比如鄭熹,雖然同意得含糊,但是他是大理寺的主官,他認為確實“男女大妨”是需要考慮的。御史臺那里也含糊地認為,這個問題提得對,但是怎么解決,咱們再商量一下。 也有反對的,比如鐘宜。女子裝男子服,那或許是情趣或許是流行,被史官記下來,算“服妖”。女子行男子禮,更是造孽了!女人做了從九品的官,如果她的丈夫反而是個白身,怎么弄?這不是要陰陽顛倒了嗎? 又,鐘宜最恨小吏,他可是在小吏身上吃了大虧了?!芭四懽痈 边@種印象他還是有的,那會不會再受人控制,有私心辦壞事? 但是鐘宜也被一個“男女大妨”給卡住了,他說:“女子犯法本來就少!有案里,或募胥吏妻女暫管?!编嶌湟彩怯谐渥愕睦碛蓙響獙Φ模骸按罄硭略诨食侵畠??!被食歉鷮m城就隔一道墻,臨時找個亂人進出,那是不好的! 皇城、宮城的進出都有規定,臨時募人進出,人是不是可靠也不一定,懂不懂規則也不一定。如果遇上欽定大案,夾帶消息進來,怎么算? 幾位大人物議了一天,竟也沒議出個結果來。還真如施相所言,比較的麻煩。 他們各自又還都有大事,于是約定隔日下午再議。 鄭熹隔日上午把祝纓叫過去又數落了一頓:“再議不下來,你就去與他們打嘴仗去!” 祝纓道:“好。您給劃個道兒下來,我把他們打成什么樣不算冒犯?” 鄭熹被氣笑了:“你還想打他們?” “嘴仗嘛!” “就你讀的那點子書?他們罵你你都聽不出來!” “聽不出來就當他們夸我了??晌伊R他們,一定讓他們能聽得懂?!?/br> 鄭熹哈哈大笑,笑完了更生氣了:“再這么胡說!這個事兒你就別想了!我就丟這一回臉,叫這事辦不成,也不放你出去得罪人啦?!?/br> 祝纓道:“想辦事兒,哪有不磕磕碰碰的?我出去跟販子砍個價,都跟砍了他們的頭似的?!?/br> “嗯?” 祝纓笑道:“大人,您瞧這個事兒吧,要說叫女人做官,是不是老頭子們都得跳起來?可我要加個獄丞,您看有一口回絕的嗎?少吧?即使有,說一說道理,他也得猶豫。您看我挑的這個事兒,我是沒眼色的人嗎?” 鄭熹哼了一聲:“你就在我這兒胡纏吧!滾!” 祝纓滾了。 這一天下午,鄭熹又去“議”,還是沒議出個定文來。他于是向陳相建議:“既然是祝纓提的,叫他來解答,說得清楚就定下,說不清楚就回奏陛下,如何?” 陳相同意了,施相也說:“也好,叫他來,把事情都說明白,為這一件事耽誤的時辰還不夠多嗎?” ………… 也是看鄭熹的面子,丞相、尚書等最后一次為這件事聚到了一起,再把祝纓叫過來。 祝纓第一次正式到政事堂,政事堂比大理寺要氣派一些,臺階都多了幾級,她跟在鄭熹身后,身體有點緊繃。鄭熹回頭道:“你還知道怕?” “我這是運氣呢?!?/br> 鄭熹笑著搖頭,眼見祝纓放松了下來,心道:那趟差,出得挺劃算! 鄭熹先進去,祝纓在外面等著,等里面寒暄了一陣兒,陳相說:“那就開始?” 施相道:“早早了結,依舊太平度日?!?/br> 鄭熹就說:“祝纓已在外面候著了?!?/br> “叫進來吧?!?/br> 外面,祝纓正了正衣冠,在各種目光下,大步走進了政事堂。 政事堂、吏部、禮部、刑部等等現在對她的印象是非常深刻了,因為她害他們這幾天過得跟打仗似的,這不沒事找事么? 鐘宜看到祝纓心道:原來是他?我還以為是重名,沒想到居然真的是他! 陳相也有些感慨,他說:“祝纓,這一本是你上的?” “回相公,是?!?/br> “那你說說吧?!?/br> 祝纓道:“是?!?/br> 她先把奏本的內容簡要說了一下,著重講的是“大理寺需要”,她深知,可以說兩個獄丞八個獄卒,但不能一口就說“全天下”,她跟天下不熟,不敢打包票。但是大理寺的事兒,只要問,就難不倒她。而且“大理寺需要”就可以把這一項固定下來,保證世世代代,大理寺的牢里,都得個女牢頭。 時尚書道:“休要只拿大理寺說事?!?/br> 祝纓心里罵時尚書的祖宗八代,面上還要一臉的懵懂:“下官出仕就任職大理寺,當然是要為大理寺著想啦。下官是大理寺丞??!不說大理寺,說哪里呢?就是為了大理寺的事兒才上的奏表。在其位、謀其政,讓下官做什么,下官就要把這件事做好。別、別的衙門,也不歸我管,我也管不著?!?/br> 施鯤打了個圓場:“年輕人,眼光不要局限于一處?!?/br> 祝纓也不爭辯,老老實實地說:“是,受教了?!毙睦锇咽H罵了一遍:咋?你要我把你的事兒也給管了?!你給我讓位??? 鄭熹清清喉嚨,問道:“你還有什么理由?” 除了奏本上寫的那些個案例,祝纓還能再舉出數個,都是男獄卒對女囚之不法事。同時,又舉出了一些冤案,有被誣殺夫的,有被誣通jian的,等等。這些婦人收在獄里本就是不應該,現在還要再受男獄卒的看管。那就有點不人道了。 鐘宜道:“這些都是地方上的事。大理寺獄的事呢?” “刑不上大夫?!?/br> 鄭熹故意說:“那是犯官?!?/br> 祝纓道:“還沒判呢。等判了,該怎么著怎么著?!?/br> 鄭熹知道鐘宜現在要講的就是“禮儀”,而在這個事情上,其實禮部還如鴻臚之類的用處大呢!但是他故意幫鐘宜把話給問了出來。 祝纓道:“仁者愛人。義有大小,禮有虛實。為一虛名,而縱容實禍,下官的念頭實在難以通達。 只要事情定了成或不成,接下來讓它合適的辦法總是有的。至于官員之間的禮儀大防,那也都是可以再想辦法的嘛!總要先把大框子給它釘好了才行,至于框架之內,從心所欲??鬃右彩沁@么想的?!?/br> 陳相笑著說:“你這話倒有點王云鶴的影子?!?/br> 他終于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施鯤也就說:“想來陛下也正思忖此事?!?/br> 他們心里已經劃了個線:獄卒,倒是真的需要。祝纓那個奏本上寫,什么五品以上一月一沐,那是不能叫男獄卒進進出出的。獄丞,兩可之間。但是可以議,接下來細節的爭吵,那就讓大理寺跟這些部司之間扯皮好了!他們只要上一個原則上同意的奏本就好! 祝纓卻又硬插了一句:“獄丞也還是女人好。否則上頭一個男的,下頭無論獄卒還是囚犯都是女的,大門一關,這不是送菜讓他點么?也不是懷疑男丞就是惡人,只是免得叫有什么流言誤傷了他,他又百口莫辯。瓜田李下的?!?/br> 說得過于明白,陳相道:“倒也是?!?/br> 鐘宜想了一下皇帝的態度,皇帝也沒有把這奏本給扔了,他勉強同意:“禮儀不可有悖?!?/br> 鄭熹道:“那就讓他們議一議怎么銓選合適吧?!?/br> 事情,終于定了個大方向。 而祝纓的事還沒完,她須得在辦好大理寺事務之余,再與各部的同僚們“議一議”。 也就是吵。 而陳相也向皇帝做了一個初步的匯報,丞相出手做文章又是另一番氣象,他緊扣著“仁”與“禮”兩樣,兼及“陰陽有序”。 ………… 各部郎中,祝纓這樣的丞,又或者其他府的司直之類的官員的主場來了! 祝纓主要是跟他們吵。 祝纓要不是記性好,真能聽睡。因為現在說的這個“禮”,她是真的不懂。她本以為,王云鶴講個等級有序,三綱五常就是禮了,明明是幾品官穿什么樣的衣服,誰他娘的知道當了官兒了,同品級的官服還要細分類? 她很郁悶地問禮部:“我怎么不知道從九品還要上朝,還有什么大禮服呢?” 從九品,扯什么上朝?她現在都從六品了,也還沒資格呢!也沒資格穿什么弁服之類。 從九品,給身官衣就不錯了!官員的待遇隨著品級的上升是有著顯著的不同的,而五品是道分水嶺。比如,大理寺休致的老王,天天念叨休致俸祿,他一開始念叨就純屬白日做夢,因為只有上了五品,才有七十休致之后的半俸。底下的小官,沒有的!干一年有一年的俸祿,不干,就沒了。 再比如,只有上了五品,國家才會再分田給你!是的,國家分的地。所以祝纓這樣的,也就有點混不下去的農民把田掛她名下,金大娘子之前給她講“為官的生活”的時候,都沒提這茬,因為金良自己也沒到五品。而一般人想升到五品,極難!而五品的好處一般人想象不到。 鄭熹能把大理寺一把攥了,也是樹了老王這么一個例子,真的是夠許多小官眼饞的。 禮部郎中道:“現在從九品,以后總是從九品嗎?不得要禮服嗎?叫一個女子站班上朝,成何體統?” 祝纓吃驚地看著他,又問吏部的郎中:“怎么?吏部打算給女官一路升上去?進政事堂?”她指了指腳下的地,此時,他們都在政事堂一間偏廳里吵。 吏部郎中道:“祝丞不要玩笑,這確實是個麻煩?!?/br> 祝纓垂下眼,想了一下,道:“咱們現在不就是在議么?升不升的,不是在吏部手里?大理寺五十年的檔,沒見著獄丞能摸到大理寺丞的邊兒的?!?/br> 吏部郎中道:“那須得定下來才好?!?/br> 祝纓是無所謂的,心道:你定,能限得住算我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