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乙女游戲的女騎士(繁-西幻NPH)、我,天煞孤星,愛好交友、靈顯真君、師尊好兇、師尊飛升我墮魔
張奇山心頭松了一口氣,他確實是害怕紀淵打探完消息就拍屁股走人,不管張家的死活。 倘若不徹底獻上足夠誠意,豈能打動一位北鎮撫司的千戶大人。 讓對方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對待,拔除血咒。 看到紀淵點頭,愿意接過盜字門,張奇山輕咳兩聲,開口說道: “水云庵確實是從琉璃廠這里,進了三樣貴重冥器。 它們來頭都很大,非同一般。 那口朱紅棺材,乃是炎武時期的一口諸侯三重棺。 《青囊經》里有提到,自大炎朝起,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人再重。 所謂的‘重’,就是內棺之外,層層套棺的叫法。 從外到里,分別乘坐‘大棺’、‘梓棺’、‘木棺’、‘革棺’……等等。 水云庵拿走的那口朱紅棺材,是一口梓棺,繪有福、祿、壽的三星圖。 只需稍加祭煉,就能成為‘禁忌法器’,護持自身踏入陰世。 長明燈是佛門某個大羅漢圓寂,一絲精神不滅,殘留于燈焰。 陪葬陶俑是慶朝時期的仿制品,用類似裝臟的手法,把活人埋入陶器,生生燒成。 通常用于守護寢陵墓室,對付那些摸金倒斗的土夫子,也就是盜墓賊。 依照我的判斷,水云庵應該是要入陰世,下舊土,搜尋某個太古、上古遺留下來的洞府遺跡。 這種事,并不少見,一直沒有擺到臺面上而已。 從朝廷、到六大真統,都會著手發掘古代洞天、殘破山門。 畢竟,兩場大劫來得突然,許多修行體系、奇聞異事、傳說秘辛,都被掩埋于陰世舊土?!?/br> 紀淵頷首,手指輕輕敲打座椅,發出“篤篤”聲音。 片刻后,他又問道: “據我所知,活人是不可能踏足陰世的? 劫氣道霧,極傷rou身,五境宗師都撐不住多久?!?/br> 張奇山略感詫異,沒想到這位北鎮撫司的年輕千戶,對于陰世還有些了解。 他嗯了一聲,斟酌少許,方才說道: “這些本是走陰人一派的秘傳,不可宣之于外人。 但今日紀爺成了盜字門當家,我也就沒有隱瞞的必要了。 走陰人這一派的源頭,已經不可考據。 最早是在慶皇時期,當時巫蠱之術頗為盛行。 許多方士齊聚于皇宮,煉制長生藥。 后來徐伏出海一去不復返,惹得慶皇大怒,于是就把一眾方士坑殺。 但大慶朝歷兩代而亡,當時還被叫做‘咸陽’的天京城被攻破,許多庫藏流落民間。 其中之一,就是《太陰煉形總綱》。 有人得到半頁殘篇,遂能出入陰陽,自稱是‘走陰人’?!?/br> 紀淵眉峰聳動,似是沒想到區區下九流的行當,竟然能夠追溯到如此之遠。 說起來,那徐伏不就是后來受到怒尊蠱惑,意圖尸解九次,迎接大魔降世的靈素子么? “那時候的走陰人,其實就是與陰魂溝通的神婆。 要么天生通靈眼,入夜能看到鬼。 要么就是按照《太陰煉形總綱》的法子,開天眼,與陰魂相見。 又因為女子屬陰,更為合適,所以各地村莊皆有神婆。 但干這一行時間長了,陰氣入體,損害壽元,往往活個五六十歲就沒了,也并不興盛。 等到代代傳續,不知何時便形成了陰門九派的說法。 其中有一位走陰人,耗費畢生心血,收集三分之一的《太陰煉形總綱》,從中尋得真正出入陰陽的秘術。 那就是,煉陰物成器,遮掩自身陽氣,避免被劫氣道霧所傷?!?/br> 紀淵眉心微微一跳,想到安老頭所說過的陰魂修行之法,不由出聲道: “找個殼子?把自己裝進去?” 張奇山眼中驚色更為濃重,點頭道: “沒錯,陰魂死后不散,吸納陰氣到一定程度,就能凝聚陰身鬼體。 但想要完成這一步,需找個合適的物件,容納團團陰氣,最終變為比小鬼更可怕的兇煞。 走陰人也是從中得到的啟發,專找死人下葬的冥器祭煉,越兇越好。 這樣才能遮住活人的強盛陽氣,瞞天過海,避開陰司定下的規矩。 這類物件,統稱陰器,又分為五個層次,最低級是沒有經過祭煉的冥器。 常人佩戴,或者收藏,容易招致陰魂邪祟,還會增加撞到鬼打墻的可能。 往上再是符器,篆刻佛、道兩門的法箓,壓住物件內里的兇煞,免得反噬自身。 然后上、中、下的禁器。 像水云庵帶走的那三樣,只要略通祭煉之法,保底都是下品禁器。 足夠在陰世待個三四日之久?!?/br> 紀淵頓時了然,看來他猜得沒錯。 楊娉兒確實要拉著徐懷英一起去探真人洞府。 如此,三件冥器,已去其二。 那就是說,水云庵還有一人隨行? 會是誰? 思緒略微一轉,紀淵敲擊座椅的手指停下。 抬起眼皮,望著張奇山問道: “盜字門中,可有收藏陰器?” 張奇山怔了一下,隨即如實答道: “陰門九派,因為少不了跟陰魂鬼怪打交道,每一支都傳下過一件上品禁忌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