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而且涼面雖然看起來是光禿禿的面條,可吸溜吸溜直接吃,實則滋味濃厚得很,那是需要油醋辣子、小蔥香菜,豆芽菜絲、還有什么芝麻花生等等十來種各種調料才調配出的美味,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若是想要滋味再好些,更奢侈些,加些rou即可。 田忍冬準備的rou食,當然就是燠rou。 那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炸豬rou做的。 豬rou肥瘦得宜,多為瘦rou,只在邊緣有一圈肥rou,炸過之后散出焦脆的油香。然后將這rou片和沒過rou片的油,以及多種精選香料一起封入壇中。 經過多日的腌漬,炸rou已經滿浸了香料的辛美,紅亮油潤,醞釀出無比濃郁的滋味。 買拌涼面時可以直接買那一碗素的,也可以再加十文錢加這樣一塊燠rou,由田忍冬再回鍋煎一下,將放肆的香氣解除封印。 想起來就過癮,估計很少有人能禁得住加燠rou的誘惑。 其實,父親沒有根本教過田忍冬祖傳燠rou的配方。 因為那是傳男不傳女的。 就算沒有兒子也沒有傳給她,而是傳給了女婿馬堅。 馬堅對這配方也非常重視。 他大概每旬腌一回燠rou,供鋪子里使用。 只有這時,他會親自上街采買rou、料、醬等一應食材,而且腌制期間不許田忍冬在場,說是不能壞了田老爹留下的規矩。 彼時,田忍冬還挺欣慰的,為著丈夫始終牢記爹爹的教誨,也為著他對燠rou烹制如此謹慎用心。 可現在想起……田忍冬真是恨不得扇醒那時的自己! 順道再把馬堅也扇死。 他分明就是一直防備著她! 十幾年的夫妻啊,他就這么防她如防賊。 所以直至現在,田忍冬都不知道她自家的祖傳秘方。 但是田忍冬這些年也不是在虛度光陰。 店里其他的小菜、湯底等都是她在做,她又是蜀地生人,血管里流的都是辣子和麻油。 自小的耳濡目染,多年的不斷練習,可不是馬堅這種只會一次又一次重復相同配方的人能比的。 所以說,田忍冬對香料的把握不說爐火純青,也稱得上頗有心得。 這么多年,田忍冬已將那祖傳配方猜得七七八八。 剩下兩三分,她自己摸索、調整之后補上了,做出了獨屬于她的燠rou。 她將其送給吃過田家雜煎的虞凝霜、以及她家里人嘗過,眾人竟一致認為比田家雜煎做的還好吃! 味道確實是有不同的,但是田忍冬做得滋味更為醇厚,在香和辣之間把控得更為細膩,辣而不嗆,怕辣的人也能安心享用。 而且田忍冬不止做了一個口味——她在虞凝霜的建議下做了不辣的椒香口味。虞凝霜還說要和她一起研究研究別的口味,給食客更多的選擇。 眾人將鋪子外的面攤布置好時,軟糯糯的綠豆粥和甜膩膩的紅豆泥也都熬好了,只等著陳阿公和郭阿婆送雞頭米來。 老夫妻倆向來準時,今日也一如往??垌戦T環,互相攙扶著到來,給虞凝霜送來了新鮮現剝的雞頭米。 虞凝霜笑著收了,交給谷曉星去滾煮,這邊招呼老夫妻喝一碗熱粥。 每一次,老夫妻都和第一次被贈予粥時似的誠惶誠恐,連聲道謝。 “這真沒什么的?!?/br> 虞凝霜也就耐著性子再一次寬慰他們,“您瞧我這兩口幾十斤的大鍋,還給不起這兩碗粥嗎?” 又怕老夫妻有吃嗟來之食的下位感,虞凝霜向來也陪他們一起吃。 虞凝霜哄人的方法就是陪吃。 她陪楚雁君吃,陪嚴澄吃,陪田忍冬吃……隨時隨地,合法多吃。 所以,虞凝霜是真不知道楊家二嬸子怎么非要說她瘦了的。大概在這些女性長輩看來,吃如逆水行舟,沒胖就是瘦了吧。 昨日分別的時候楊二嫂也是拉著虞凝霜的手,叮囑她一定要吃好。 她吃得還不夠好嘛? 光這一口紅豆泥,誰家做得比得上她家鋪子? 用的是今年的新豆,剛上市就被買了回來,熬得赤中帶黑,又濃又綿,還有隱隱棗香。 兩勺溫熱的紅豆泥入口,虞凝霜察覺出不對勁來。 老夫妻雖然過于謹小慎微,可向來還是會和她閑談幾句的。 今日卻不同,他們愁眉苦臉,仿佛吃的不是甜粥,而是苦瓜。 虞凝霜趕忙詢問原因。 老夫妻便邊嘆邊說。 原來是因為雞頭米的時節將盡,已經被秋風吹老了。老了的雞頭米,只等著曬成干芡實,入糧鋪和藥店就是。 它們失去了這一份最為珍貴的鮮嫩,于是平江府和汴京之間這頻繁且加急的運送就變得不再必要。 那個將好心將雞頭米供給老夫妻的同鄉已經言明,不日就將停止運送雞頭米。 這對老夫妻倆可是晴天霹靂一般。 他們身無長物,亦無技藝,全靠著搗騰這點汴京人不熟識的雞頭米熬日子。 雞頭米的供應一斷,當真是走投無路了。 虞凝霜聽了這悲慘現狀,卻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