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一次兩次,三五次下來,老百姓們發現路縣長說的是對的。 當別人被收保護費的時候,自己不伸出援手,那保護費遲早會收到自己頭上。 當收二十元保護費的時候,自己沒有反抗,那遲早會有收四十元、八十元的時候。 而只要他們團結起來,他們的人比小混混多多了,所有人都不用交保護費。 路昭把他們分成了街區,定期去給他們講課。 他一直堅持學習,每天都要去圖書室看書,只是以前看經濟學、管理學和各類專業書籍,現在潛心鉆研《論持久戰》。 他汲取新民黨成功的歷史經驗,非常注重群眾的組織性,他把他們分成街區、小組等群眾自治組織,自行選出組長、委員,由街區和小組輪流組織學習活動、朗誦活動等。 這些小打小鬧并沒有引起肖立群的反應。 在他看來,這些運動都是虛名,又不產生經濟利益,也不觸犯他的經濟利益,他便放任不管。 在他眼里,路昭只是比其他鍛煉干部待得更久一點罷了,沒什么特別的。 在路昭每天看書、實踐、組織運動的時候,他在喝酒打牌、呼朋引伴,把國家的撥款嘩啦啦引入自己的口袋。 路昭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能聽見樓下肖立群的宿舍里,震天的喝酒笑鬧聲。 他沉住氣,在黑暗中等著自己的機會。 上級幫不了他,方先生沒有回音,宋悅愛莫能助,可是他還有他自己。 他相信皇天不負有心人。 在左安縣待到兩年的時候,他終于等到了時機。 州里下發了振興產業的規劃,要在州里興建一批國有獨資工廠,專做煤礦加工。 工廠出資由州里的國資委承擔,建設工程承包給了州里的建設局。 換言之,這工程是州里包攬的,各地只需要積極報名,說清自己的區域優勢,州里就會過來考察工廠選址。 左安縣因為具有資源優勢,又有產業園這個場地,受到了州里的特別關注,還打電話來特意催他們報名。 可是這種大項目,縣里沒有主動權,就代表著沒有什么油水可撈。 肖立群等人一商量,這活自己干不了,也不讓別人干,竟然一口回絕,連名都沒報。 好在路昭在單位公告欄看到了這份通知。 在看到通知的那一刻,他就知道,這是他一直在等的機會。 路昭當機立斷,連夜在單位開了介紹信,坐火車趕到州里,找到州政府的對口部門,談了一整天。 他這兩年的走訪,已經把左安縣摸得一清二楚,介紹起縣里的資源稟賦、交通優勢,滔滔不絕。 雖然左安縣已經回絕了州里的報名,州里甚至已經開始考慮其他縣城了,可因為路昭的極力爭取,州里最終成立了考察組,來左安縣考察。 肖立群等人知道后大吃一驚,等考察組來了后,趕緊請吃請喝,好好招待,想打探州里的消息。 然而,他一個書記加另一個縣長,碰上別人問縣里的資源情況,竟然一問三不知,人家第二天就不帶他們了,全程由路昭陪同考察。 考察組在縣里待了整整一個星期。 走的時候,組長把路昭叫了過來:“左安縣的條件這么好,經濟改革這么多年了,卻一直是老樣子,甚至沒有人家資源稟賦差的縣城發展的好,我認為這其中必定有原因的?!?/br> 他看向路昭:“你認為是什么原因?” 路昭毫不避諱:“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把手就是風向標。左安縣的一把手,在這兒待了七八年了?!?/br> 組長心中了然,又說:“如果是這樣,這個項目批下來,工作也不好開展哪?!?/br> 路昭腦子里急急轉著,想著如何能說服他。 “廖組長,我是首都下來鍛煉的干部,在這里待了兩年了?!甭氛颜f,“我的領導、朋友,都勸我回首都,說我待在一個沒法做工作的地方,是虛度光陰?!?/br> “我可以說走就走,因為我不在這里土生土長,我也不需要在這里討生活?!?/br> “但是生在這里的老百姓,卻沒法逃?!彼J真地看著廖組長,“我知道這里的風氣不好,可總得有人拔除這個風氣,總得有人來做第一個吧?” 廖組長笑了笑:“小路,我很佩服你?!?/br> 他喝了一口茶:“但是,州里做這么大的工程,是要推動經濟發展的,投進去的這些錢,是要有水花的?!?/br> 他把茶杯放下,看向路昭:“如果你是我,一個好做工作的縣,和一個不好做工作的縣,你會選哪一個?” 他攤了攤手:“兩邊都是老百姓,沒有誰輕誰重,我為何不選一個好做工作的縣?” 路昭立刻轉換思路:“可是,從資源優勢、交通優勢上來說,西南片區沒有比左安縣更合適的。如果要去別的縣城投資,得多花多少錢?” 廖組長又頓住了。 路昭眼睛轉了轉,說:“廖組長,您就如實向州里匯報,咱們等州里的決定?!?/br> 廖組長只能應下。 路昭把考察組送走,又趕緊坐火車去州里,一一拜訪領導。 要放在以前,他根本沒有這樣的勇氣,連認都不認識人家,就敲門進人家的辦公室,坐下來就開始自我介紹、開始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