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就職德魯伊開始 第322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冥府賣能源、救命索(年上 強制 調教 H)、想分手的第327天、高門庶女的生存指南、腳踏三條船(1v3)、太子妃的八零創業路、退場、得寸進尺、奪性食者(黑道強娶豪奪)、你有一筆新的喂了么訂單(產乳,校園H)
畢竟這一國能以農為本,但這并不代表一個國家的全部。 亦有商賈、軍士、師者、百工之人。 為君者當兼容并蓄,兼而有之方能稱之為賢?!?/br> 這君民并耕不應該是一定要君王只能自耕自食,自織自穿。 而是要讓君王從中體會到耕織的艱辛,從而重農愛民,為天下表率,使人能上行下效。 同理,其他方面亦是如此,了解了軍士的能力,才能人盡其才,使其更好的保護家國。 了解了商賈的利益與國民的消費能力、物品的優劣,才能調控相應的物價。 在不使商賈害民的前提下,創造更大的利益。 如此等等。 靈青伸手一指,在兩人面前顯出一副靈國的疆土來。 “百谷靈糧不可或缺,然其只為國之一璧?!?/br> 隨著他的訴說,面前的疆土上,所有能耕種的土地之上,升起一股赤氣,在南方化作一方赤璋。 “無論是種植百谷還是百工作物,均需要明白相應的天地規則,因此少不了知識的傳承?!?/br> 與各種智慧、方法等相關的知識衍生出一股連綿不斷的傳承之意,在東方化作一方青圭。 受這青圭所激,顯化在國土之中的赤氣猛地激增,催使著赤璋亦是光芒大放。 這是通過知識提高了農耕的效率和產量。 “而想要知識傳承有序,就少不了要制定相應的制度。 不僅能夠清晰的劃分各種傳承的分別,也能別尊卑之有序、定萬物之標準?!?/br> 物品之大小、價格之高低、等級之尊卑透露出一股規范標準的意味,在北方化作一方玄璜。 經這股規范意味的梳理,使得知識的傳承和傳承造就之物的優劣更加的清晰明了,應用起來也越發的有效率了。 青圭、赤璋之上的光芒更勝一籌。 “萬事萬物都是多變的。 若是不時時更替,任何的制度、規范都會在其野蠻的生長之中重新化為混亂。 而想要將其斧正,則需要力量來使其更替,并保持長久?!?/br> 槍桿里出政權,世間沒有不流血的變革。 一股鐵血斧正的意味,在西方化作一方白琥。 時時刻刻的修剪并維護著制度,不使其陷入混亂,反而越發的精細明了。 “這股力量,需要能量來維持。 遼闊的疆土、無以數計的萬民,正是其力量的源泉。 而百谷靈糧又能夠使這股力量源泉無窮無盡。 因此百谷靈糧、知識傳承、禮儀國制、軍事征伐相輔相成,為國之四璧。 方能撐開這無盡的疆土、保一國之長久?!?/br> 當四方禮器成型之后,形成一個循環相互激勵,相互成就。 有疆域國土化作一方黃琮承載著四方的禮器。 而四方禮器之氣的匯聚,又應在國運宗祀之上,化作一方蒼璧。 第三百五十三章 道與法與術 “為君者當盡知其理,而又超然于上,方能以一分之力,盡百倍之功?!?/br> 靈青說罷輕輕一點蒼璧,駕馭著它反哺四方禮器,來推動疆域的擴展。 然后疆域的擴展又能聚集更多的力量,來推行制度,傳播知識,種植百谷,收割民心。 無論是國土的掌握,軍隊的力量,還是制度的運行,傳承的積累,農耕的收獲,亦或民心的向背,他盡知其中變化。 因此衍化起來輕松無比。 一時之間,隨著四方禮器光芒大放,國土不斷的向外擴張。 而增加的疆域國土面積,也在不斷的衍生出四方禮器之氣。 從而積蓄了大量的祈念,化為國運,提升了蒼璧的力量。 又形成一個新的循環。 “然則若是重農而輕軍,則國將無力,繼而制度松弛,傳承混亂,然后又侵害到農業的成就之上。 若是斧正制度太過,以致太過簡潔,又如何能將天下之道盡攬其中?” 應在面前的氣象上,則先是赤璋之氣大盛,越過黃琮之氣,攻伐白琥之氣使之銳減。 繼而引得玄璜之氣散亂,以致青圭、赤璋之氣糜亂。 四璧混亂影響到疆土的大小,民心的向背,導致黃琮、蒼璧之氣減少。 應在許行的君民并耕理論之中,就是著心于耕種而忽略了其他,使得體系崩潰。 應在農商理論之中,就是不應該僅僅是“同種商品只有一種價格,沒有第二種價格”。 而應該是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品質擁有不同的價格,但這個價格卻不會侵害到其它的方面。 市場物價不能不規范,不規范就會帶來混亂。 但也不能太過簡單,太過簡單也會引起混亂。 應當劃分的更加細致一些,當求簡約而不簡單,精致細密而又清晰明了。 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刀切。 許行看著面前靈青所顯化的體系,久久不語。 而姬延則看的雙目放光,仿佛找到了他的道。 身處一個時代,自然有其時代的局限性。 哪怕許行本身已經參悟了天地大道,但在這個時代,那就要遵守這個時代的規則。 農家之中亦有耕戰之策,也規范整理務農的規律,并梳理相應的知識。 也肯定了分工互助、百工作業的理念,與靈青的四璧理論也不謀而合。 只不過太過理想化了。 若是他創建一方世界,推行自身之道,以他的本事自然能夠暢行無阻。 然則道可獨行,但不可獨求,獨行能守道,獨求則道盡。 “靈公參這君之道,行求農之道。 愿靈公能知這農為國之本,民為君之基,便不負行之所求?!?/br> 許行稽首向靈青行了一禮道。 他亦明白,靈青所要表達的,是農家的理念,但也并不獨獨是農家的理念。 只是他選擇了農家之道,自然要以農為本。 “大道萬千,其徑不一。 許子自農而求道,道理非凡。 我如今尚在不斷摸索,還望日后許子能夠不吝賜教才是?!?/br> 靈青趕忙將其扶起道。 經過這一番的論證,他亦是梳理了一番自己這段時間對于為君之道的感悟。 雖然并沒有使他在自然之道上有多少收獲。 但卻讓他對于先天一炁有了更多的理解。 先天一炁能包容萬物,能以一化萬,也能化萬于一。 而他走萬化一之道,自然也要調和萬物于一炁。 這種行為與為君之道,好似也沒有區別。 都是在相互調和,能夠使其自然而然的相合在一起,然后相互激勵,相互成就。 當明白這個道理的瞬間,靈青體內的法力真元頓時活潑、靈動了幾分。 隱隱有精炁相合化作先天一炁,統御、融合一切的意味。 然則卻被他壓了下來。 此時元素之道尚未開啟,眾神權柄也沒凝聚,還不到時候。 接下來靈青又向許行請教了一番自然萬物與天地大道的結合。 農業生產必須依賴陽光、雨水等天氣和氣象條件,還要有供作物生長的土地。 而如何使這些自然生態條件最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和收獲。 這就需要人發揮力量和智慧,根據自然條件對農作物進行恰當的管理。 而想要做到這一步,則必須要明白這其中所蘊含的規律,并能加以利用。 這個規律就是道,通過這個規律整理出來的辦法,則稱之為法。 如何將農作物和天地之道相合,就是農家之法。 應用到實際則需要相應的術。 就像德魯伊擁有萌芽術、植物滋長這般的法術一般,農家也有其相應的術。 不過由于文化的差異,使得雙方的法術理念也有所不同。 德魯伊理念十分的簡單直接,想要植物快速生長,那么就利用能量,催使其加速生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