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醫院都穿了 第144節
崔茗立刻抬起頭和肩膀,用這樣別扭的姿勢護著女病人,不讓她再有起身的機會:“古醫仙人美心善, 醫館的醫仙們都想方設法治好每一位病人?!?/br> “真治不好再死也來得及,你姓甚名誰,家住何處?細細說來, 奴會轉告醫仙們?!?/br> 女病人根本不信:“白費這力氣做什么?飛來醫館的醫仙很閑嗎?他們是要攢什么功德嗎?到現在都沒向我收錢,誰知道按的什么心?” 崔茗曾經是窮巷里赤腳走路的小女孩,早知道他們說話靠吼, 溝通要罵或者打,早看透了女病人的掙扎:“你既然不愿意又何必上山?” “賭鬼丈夫把我賣了一百銅錢, 然后被人收拾干凈送上山來,說是我病得奇特……哈哈哈……病得奇特……哈哈哈……”女病人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哦,對了,如果不是我病得奇特,都沒人要知道嗎?”女病人說完,怔怔地望著帶花紋、自動有亮光的天花板,瞇著眼睛又瞪大了看。 “你的雙臂到底怎么了?撞的?摔的?”崔茗小時候見過的傷很多,因為實在太窮,巷子里的人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起爭執,動轍打得頭破血流。 女病人想舉起雙臂,又是徒勞:“那個醫工說……脫什么什么臼,按上了又脫了,一直按上一直脫……” “起初疼得厲害,可是疼也是要挑水洗衣做飯的……慢慢的就不疼了……但是這兩條胳膊碰不得,一碰就脫……起初能按上,后來一天要按很多次,醫工錢都付不起……” 古靈一路快走拿了鎮定劑來時,就看到女病人和半趴著的崔茗說話,內容完全超綱,只聽懂了“一天”,因為金老編的教材里有吃藥的醫屬“一天幾次”的“一天?!?/br> “飛來醫館不一樣,如果你覺得苦,在這里就會知道甜了,古醫仙會治好你的肩膀,沒過過好日子就這么死了,你甘心嗎?”崔茗隱約看到了早已病逝的阿娘,也是這樣苦熬每一日。 “般若寺的護法說,我上輩子是個屠戶殺生太多,這輩子要受盡苦楚才能脫罪……”女病人滿眼都是絕望。 崔茗難得狠狠地啐了一口:“我不信?!?/br> 女病人呆了呆:“你怎么可以?” 崔茗一個冷眼:“想法設法治病救人的醫仙們都在這里,憑什么信他們?張口閉口就是香油錢,沒效時就說心誠則靈……”阿娘就是這樣小病拖成大病,最后病死了。 女病人更呆了:“醫仙們不收錢?” 崔茗淺淺笑:“你有嗎?” 女病人顯出些許不好意思:“般若寺的悲田坊都不收我?!?/br> 古靈把鎮定劑放在白大褂口袋里,看向崔茗:“過會兒再打?” 崔茗又把自己撐起來一些:“聽古醫仙的?!?/br> “是,”女病人點頭,眼神里多了一些不忍,“你這樣怪累的,起得來嗎?” 崔茗拿自己當人形束縛帶的時候沒覺得,忽然被問才發現,雙臂已經撐得有些發抖,起身后好好地活動了一下,但眼神始終盯著女病人。 女病人想伸手發誓,卻連胳膊都動不了,只是閉上眼睛。 但崔茗和古靈在她閉眼的一瞬間,都感受到了太多的無奈和絕望。 不過,好在女病人說話算話,也可能因為實在沒力氣,崔茗放開以后,沒有再動其他念頭。 三人到了放射科拍x片,出片要等一小時,所以三人在候診大廳待著。 女病人被飛來醫館的一切再三震驚,感覺腦袋里都是空的,怔怔得望著大幅的玻璃窗。 溫暖的陽光透過候診大廳干凈的玻璃透進來,照在崔茗和古靈的身上。 女病人望著周身像罩了光暈般的兩人,尤其是女醫生古靈,沉靜又美麗,眼神帶著真誠的關心,沒有半點嫌棄。 般若寺的金身塑像也是這樣閃閃發光,眼神滿是憐憫,收了自己半輩子省吃儉用的所有錢,沒消過什么災,反而得了許多罵名。 想著想著,女病人潸然淚下,輕聲地說起自己的過往。 女病人姓王,行七,人稱王七娘,家里窮,雖然行七,但沒有一位活著的兄弟姐妹,包括阿耶和阿娘,孤零零一個人。 丈夫是個爛賭鬼,贏了錢去不了平康坊和胡姬酒肆,卻會去那些暗巷找女子。 按大郢律,王七娘可以和離,但因為她五年前去般若寺問吉兇,寺中負責接待的僧人說她上一世殺孽太重,這一世就要受盡苦楚,命中注定無兒無女,孤獨終生。 王一娘天生性子烈,大喊不服,僧人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話。 一句話就把自己給釘死了,不,其實是生不如死。 王七娘到現在都記得當時的情形,那日寺中祈福的人特別多,僧人說完,自己就被指指點點,無數閑言碎語像惱人的蚊蠅揮之不去,一直糾纏到現在。 不讓丈夫賭錢被打,被說是贖罪還債;流產了,說是報應;就連平日的左鄰右舍都躲著自己……于是,每天像孤魂野鬼一樣cao持家務,累暈餓暈都沒人理。 在什么地方倒下,又在原地醒來,回到家很久不見的賭鬼丈夫還是要錢,王七娘絕望了,就豁出去和他大干一架。 可她雖然高卻瘦,日常有一頓沒一頓,本就清瘦無力,哪里是丈夫的對手,只是推搡拖拽的時候,只覺得肩膀疼,兩條胳膊就不能動了。 剛好,附近住著一位名聲很臭的醫工,動了惻隱之心,替她接回肩膀,囑咐要好好休養。 可是每日挑水、劈柴、生火、做飯、洗衣打掃……家事一件都不能停,她一日都沒休息過,更不要說買些中藥回來熬…… 最后就變成這樣,什么都做不了,在破屋里自生自滅,直到賭紅了眼的丈夫把自己賣上山治病,是的,賣了自己的錢又去了賭莊。 崔茗聽得雙眼通紅,古靈聽完翻譯很不是滋味兒。 很快,x光片結果出來了,結合古靈的查體,確診為雙肩關節習慣性脫臼。 喊著不治、滿眼絕望的王七娘,看著古靈醫生手里的報告單,眼底還存著最后一線希望,這里到處都這么亮、到處都溫暖,是她這幾年待過的最舒服的地方了。 古靈一抿嘴唇,從口袋里拿出手機,問骨科主任:“田主任,雙肩關節習慣性脫臼,盡快手術,貧血貌明顯的女病人收在哪里?” “小古啊,你等一下,我來問問?!?/br> 按王七娘現在的身體狀況,需要補充營養,養胖一些才能手術,不然傷口恢復得很慢,還容易有更多的并發癥。 古靈打電話咨詢的時候,崔茗已經拿來了住院單和病人檔案登記表格,對照著上面的項目,逐一詢問王七娘。 當聽到王七娘回答今年二十九歲的時候,崔茗和古靈又不自覺地看了她一眼,看起來快四十歲了。 不,醫院里大把四十歲及以上的青年醫生,比王七娘看起來年輕得多。 很快,古靈收到回復,把王七娘收到門診三樓的臨時病房,每天骨科都去查房。 三人一行又去了三樓,打開臨時病房的門,古靈和崔茗一起幫王七娘把衣服都脫了,崔茗又替她做了個人衛生清潔工作,才換上干凈的病號服。 在此期間,王七娘的肩關節又脫臼了三次。 等王七娘局促不安地靠坐在床頭時,再次被古靈雙肩關節復位成功,又綁上了護具,這樣溫暖踏實又不擔心的感覺,非常陌生而令她驚慌。 崔茗安慰著:“你放心,門診結束就來陪你,營養科送來的晚食,我會喂你吃完?!?/br> 王七娘受寵若驚,差點從床上彈起來,不敢想,根本不敢想,語無倫次地回答:“不能……不敢勞煩你……真的……這里真的太好了……” 古靈望著王七娘,心情前所未有地沉重,囑咐了王七娘許多注意事項以后,才把崔茗提前寫好的病人基本情況帶回病房。 邊走邊想,太子下山這么久,般若寺的那些人有沒有一網打凈,有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第133章 仙人法器 與此同時, 國都城永樂宮刑部、戶部、禮部和兵部官員,都在“煥然一新”的太子殿下的施壓下,高效工作著。 好不容易在大小般若寺盤庫結束的戶部全體官員, 看著禁軍給大小庫房貼上封條, 再看著沒日沒夜趕出來的、裝了十幾箱籠趕出來的帳冊, 眼淚都快出來了。 能活著熬到盤點結束,全靠大家伙兒命硬,當然,仍然要感謝太子。 太子命人送來整整一箱“飛來醫館的筆”, 既不用磨墨、又不用抻紙,隨寫快干不沾手,隨手翻頁,清晰整齊。 不僅如此, 還送來了“飛來醫館式的高腳桌椅”,專給文書使用, 不再趿坐,坐得端正寫得迅速,雙管齊下,比以前快了好幾倍。 官員們滿臉喜悅的后面都藏著深不可測的心思, 盤點現場有“天眼”似的攝像頭,又有內侍官明鏡派來的內侍輔助,不論想動什么樣的念頭, 都要思量再三。 而人就是這樣,在堆成山的工作量面前,想到“歪腦筋”的成本遠高于收獲, 再加上左右監督,衡量之后就只剩趕緊把事情做完這一件正事, 出去以后再想法子。 于是,成就了大郢罕見的盤點效率。 禁軍們將盤庫帳目放進箱籠,同樣貼上封條,運下山去。 戶部官員們順著延綿的石階下山,在上自家馬車以前,禁軍頭領忽然出聲:“太子殿下有令,戶部官員下山后立刻進宮?!?/br> 官員們只覺得眼前一黑,被關在這里、完全隔絕消息,讓他們丟了多少通風報信的好機會;覺得完成盤點以后,會有不少時機傳遞消息。 怎么也沒想到,還沒上馬車,就聽到了進宮的消息。 戶部尚書和侍郎遠遠互看一眼,太子有令哪敢不從?官員們陸續進馬車,長長的馬車隊到達山腳下,又繼續進城。 …… 相比起戶部,刑部官員是不一樣的忙碌,因為國都城的大理寺獄和御史臺獄都塞滿了,在太子的批示下還在麗景門內設了臨時獄,一樣塞得滿滿當當。 囚犯們雖然伙食粗鄙,但一樣要吃喝拉撒睡,由此而來的問題數不勝數。 偏偏太子殿下限一個月內全部審完,上到刑部官員,下到每個獄中的獄丞和獄吏們,個個腦瓜子嗡嗡的,瘋了吧? 一個月啊,每天在國都城跑馬舉證都舉不完的! 就在刑部上下兩眼發直的時候,太子命人送來了“飛來醫館的機仙們”以及各種機器。 大郢斷案無非是人證和物證,按慣例需要苦主請文書先生寫狀書,遞到京兆府,收下狀書以后,京兆府內派武侯搜尋并核對人證、物證……然后遞交順序升堂等等。 一樁人證物證俱在的案子,也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流程才能定案,這還算是快的。 可是,當“飛來醫館的機器”和機仙們出現時,情況就截然不同。 一塊大幕掛起,機器打開,魏璋最先帶下山放在國都城各處的“隱藏手機”拍攝的圖像,就在大幕上播出,人證、物證、時間、地點……完美重現。 于是,哪位官員與哪個般若寺的護法、在何處何時、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交易,清楚明白,只要按著圖像尋找就能定罪。 往往一段視頻可能牽扯出幾位護法和幾位官員,獄中各級官員見了先是震驚至極,都需要不少時間才能緩過來,當然內侍在旁監督,時間也短了不少。 做好絞盡腦汁破案的刑部官員們都傻了,這根本不用動腦子了,派人抓捕就行,哦,不對,官員們都在太極殿暫時動不得,但是僧人和護法們都已經抓回來了。 那豈不是點一下人頭就完事了? 于是,審問就成了,獄吏把僧人帶到大幕前,看一段視頻,然后說:“人證物證俱在,認不認?認就簽字畫押?!?/br> 僧人們都是倍受震撼,有暈倒的,有受驚過度的,也有乖乖簽字畫押的……浮世眾生相,僧人也不例外。 這法子可太好了,大家都省事了,唯一叫苦的就是做記錄的刀筆吏,擔憂地望著自己的右手,再看一眼遠處清晰可見的飛來峰頂飛來醫館。 如果這右手寫廢了,不知能不能上醫館請醫仙們瞧一眼? 對了,聽說之前有截肢的病患從飛來醫館回來后,都按上了“義肢”,可以做許多事情,不知能不能給自己多裝一條胳膊來寫文書? 可惜,重壓之下,做白日夢都是奢望,念頭一閃,刀筆吏又投入到文山書海里。 很快,三個地方也都收到了太子命人送來的紙筆、以及配套的桌椅,人微言輕的刀筆吏們頓時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 刀筆吏們立刻開啟輪班制,每人十份口供,做完換人……開啟日夜不停模式。 大郢國都城文武百官組成的國家機器,在老而彌堅的潤和帝、煥然新生的太子“上陣父子兵”的威壓之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