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書迷正在閱讀:女尊:重生紈绔王女,奪嫡追嬌夫、回到現代后,我成了學神、風月窈窕、暴發戶女兒的導演路、蔫兒玉、天朝仙吏、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古代流放日常(穿書)、重生暖寶:霍六爺的心肝兒嬌寵!、朕豈可為炮灰攻乎[穿書]
沒想知道他的打算后,應長川竟搶著將這筆錢付了。 就連江玉珣說要給他打折,天子也沒有答應。 應長川喝了一口酒,“孤何時賴過愛卿的賬,”停頓幾息他忽然挑眉道,“愛卿若是不信孤,不如再拿算盤過來仔細算算?” “不不,臣完全沒有這個意思……”江玉珣立刻如撥浪鼓一般搖起了頭。 開玩笑,他現在可一點都聽不得“算盤”這兩個字! 江玉珣對喝酒的興趣不大。 今早雖沒有下雨,但是入了秋之后天氣就變得陰冷起來。 他并沒有與眾人一般喝酒慶賀,而是在心臟落回嗓子眼里后隨意提起玉壺,為自己倒了一杯熱茶暖身。 見狀,送就酒正要走的桑公公突然停下了腳步。 陛下何曾如此與人逗趣瞎聊過? 早默認江玉珣和應長川關系“特殊”的他自認看透一切,并沒忍住笑了起來。 ——這分明是在目挑心招呢! 心里有鬼的江玉珣正愁沒有辦法轉移話題。 見桑公公忽然怪笑出聲,他一邊將茶杯放置唇邊一邊隨口問:“公公這是怎么了?” 桑公公“嘿嘿”一笑,他忽然左右觀望了兩下,并壓低了聲音湊上前來說,“江大人和陛下之間,哪里用計較得那么清楚?” 江玉珣剛喝了半口茶,差點被桑公公的話嚇得噴了出來。 他強忍難受將茶咽入腹中:“咳咳咳——” “哎!江大人這是怎么了?”桑公公被對方的反應嚇了一跳,他連忙遞上絲帕,并將江玉珣手里的茶杯接了過去。 “沒……”江玉珣深吸一口氣,一邊擺手示意自己沒事一邊桑公公說,“沒事,不小心被燙到了而已?!?/br> 才怪??! 江玉珣艱難地調整呼吸,同時瘋狂于心底尖叫起來。 ……究竟是什么關系,才不用計較得那么清楚? 春皓山上的冷風一吹,方才那口茶一嗆。 江玉珣竟于剎那間明白了他的意思—— 大周男風盛行,有一半達官顯貴家中都偷養著男寵。 并沒有聽說過有關應長川“無性戀”傳言的桑公公,定然是以為……自己和應長川是那種不清不楚的關系??! 江玉珣正想說話卻不小心咬到了舌頭。 原本白皙的臉在瞬間變得通紅通紅。 ……奇怪。 桑公公一臉古怪地看向江玉珣。 喝水也能夠將臉燙紅嗎? 江大人還真是不小心啊。 - 今日半座昭都的人都聚在了怡河兩岸。 除了達官顯貴外,不久前被送至昭都的那批人才,也在春皓山旁共同見證著這一日的到來。 觀禮結束眾人將要散去時,江玉珣特意找了上次改進提花機的木匠管士銘詳聊。 在江玉珣看來,大周正處于百廢待興之際。 如今朝廷就連陰冷潮濕的皇宮都不著急修葺,更別說去大范圍推廣“提花機”這種注定服務于少數人的物件了。 一段時間過去,不久前還是半成品的提花機已經徹底完工。 而管士銘的精力,也投入到了對織布機的改進上去。 相比起以精密著稱的提花機,改進織布機對管士銘而言要簡單很多。 而更令江玉珣驚喜的是,除了管士銘本人以外,他的meimei更是擅長紡織,對織布機的改進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江玉珣大致了解進度之后,心里便有了打算…… 如今大周百姓常最穿的還是粗布麻衣,棉布對大部分人而言仍屬奢侈品,在市面上的售價甚至一度趕超絲帛。 實際上棉花種植要比養蠶繅絲簡單許多。 最大的問題只是沒有推廣開來而已。 如今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了屯田的隊伍之中,想必用不了多久大周就能徹底擺脫“缺田”的問題。 而在那之后,便可以將一部分土地劃出,專門用來種植棉花還有蔬菜、水果。 江玉珣告別管士銘后,便隨眾人一道向仙游宮而去。 而在走前,他還不忘拜托對方替自己做了一個小小的物件。 ※ 大周以南為尊,不但整座都城坐北朝南而建。 位于都城最南面,取“紫氣東升、有鳳來儀”之意的“紫儀門”,更是整座皇都里最為雄偉壯觀的正門。 大周的權力中樞已暫時搬離羽陽宮,前往更西邊的仙游宮。 但一些重要活動仍要在昭都進行。 幾日前,新制成的茶磚已輾轉從爍林郡送到了昭都。 遠道而來的使臣也打算趁著天氣還沒徹底轉涼的時候,快馬加鞭回到克寒。 按照舊禮,天子將親自由紫儀門將使臣送出昭都。 …… 裝滿了茶葉、烈酒、藥物還有絲帛的馬車緩緩碾過昭都長街。 整座都城的百姓都齊聚道路兩邊,歡送著使臣的離去。 秋風吹過長街,托起了次嘉披散在腦后的長發。 眼見紫儀門將近,次嘉不由轉身看向背后。 最近這段時間,他已在大周郎官的帶領下參觀了昭都。 不但了解了此處風物,且親眼看到了大周的強盛。 離別的時間將近,他的心中竟生出了幾分不舍。 “宣克寒使臣次嘉覲見——” 內侍官的聲音自高處傳了過來,次嘉當即下馬向城墻上而去。 他鄭重地朝站在紫儀門上的天子行了一禮,末了將右手放在心口處鄭重又真誠地說: “臣在怡河兩岸走過一遭后,更覺得克寒與大周注定只能做朋友。此行回朝后,臣定會將在大周見到的所有事物如實稟報給我克寒王。未來若有機會,克寒愿與大周正式結盟,共襄盛舉!” 說著,次嘉忽然學周人那般舉手加額,再朝天子行了一禮,并雙手奉上一本金冊。 早在次嘉出發之前,克寒王便已經生出了“結盟”之意。 且不說大周率先將使臣派往克寒,本就令克寒感受到了友好與尊重。 單單是能夠“消腥解熱”的茶葉,對他們而言都是天大的誘惑。 此番親眼見識過大周的繁華與強大之后,身為使臣的次嘉終于將此書拿了出來。 應長川緩緩翻開金冊,拿出白玉璽印輕輕地蓋在了這本國書之上,并雙手交還次嘉。 ——這一次,克寒的計劃與大周不謀而合。 - 周與克寒雖然還不算正式結盟,但是互送國書之后,兩地之間的往來注定要更加頻繁。 正午時分,天子率領文武百官于紫儀門上送走了這位新友。 而后,昭都的長街終于再次恢復了喧鬧。 大臣們紛紛離開昭都,乘坐馬車朝著仙游宮而去。 只剩下應長川和江玉珣還在紫儀門上靜靜地凝望著遠方。 “真高啊……”江玉珣忍不住跺了跺腳,仔細感受磚土的余顫。 紫儀門由黃土夯筑,成并加以磚壁包裹。 它足有三十多米高,相當于現代的十層樓,是華夏歷史上最高的城門。 上一世的時候,江玉珣只見過它殘存的黃土地基,并遺憾于無法親眼見證其輝煌。 沒承想如今他竟真的有機會站在紫儀門上俯瞰整片怡河平原。 見江玉珣滿臉感慨,應長川不由輕聲道:“怎么了?” 時間的力量在這一剎那具象化。 江玉珣忍不住比較眼前的城垣,與記憶里的黃土,心中突然生出了些許的遺憾與恐懼。 “……臣忽然有些難以想象,怎樣的風吹日曬,才會讓這樣雄偉的城墻化作黃土?!?/br> 話音落下,江玉珣向他行了一個禮,緩步走上前去。 從紫儀門向下看,人與馬車均化作小小的黑點。 聯通南北的官道,如一根細繩穿過平原向平線的另一邊延伸而去。 今日昭都城外熱鬧無比。 最后一群自克寒來的馬匹,正順著官道向北而行,馬蹄之下生出陣陣黃煙。 而次嘉等人的身影,已漸隱于煙塵之中。 再遠一些,還有一些南遷桃延郡開荒的百姓,正在官兵的組織下攜家帶口沿怡河東行。